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一生四件憾事:信错一人,跟错一人,娶错一人和杀错一人

诸葛亮一生四件憾事:信错一人,跟错一人,娶错一人和杀错一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366 更新时间:2024/1/7 13:01:02

在《三国演义》这本著作中,若是要说人气较高的角色,那必然是众说纷纭,有的人喜欢野心勃勃的曹操,有的人喜欢忠义无敌的关羽,有人喜欢白马银枪的赵云。但要数谁的人气最高,那必然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蜀国军师诸葛亮了。

尤其是在三国后期,曹操、刘备、五虎将都相继退出三国舞台之后,唯独还剩诸葛亮挑起了三国这场大戏的大梁,他在后期体现出的领导力和智力都是非凡的。

而就算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曾有过憾事,他一生有四个憾事:信错一人,跟错一人,娶错一人和杀错一人。这四个人相信大家心中也多少就一些推测,那究竟都是谁呢?他们又是为什么让诸葛亮就此留下一生的遗憾呢?

信错一人

诸葛亮一生犯下的错误极少,尤其在识人这一方面更是极为精准,然而他却在第一次北伐战争中,信错一人,导致了第一次北伐无功而返,甚至于最终挥泪将其斩杀,而这个人就是一直跟随在诸葛亮身边有着高超智谋的马谡

对于许多三国迷而言,马谡这个人自然是非常熟悉的,自诸葛亮加盟刘备阵营以来,马谡就始终跟随诸葛亮身边,也时常给诸葛亮提出不少精妙的计谋和建议。因此,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战争时,便给他安排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镇守街亭。

马谡自来便是熟读兵书,但是也有句话叫做纸上谈兵,说得再多在真实战场往往无法真正地发挥出来。本应作为小将在实战中增长经验,诸葛亮却让他一上来便做主将,甚至是关乎北伐大业的生死之战的主将。

虽然身边有战场熟手王平作为副将,可马谡却是极为自傲,根本不将副将放在眼里,上来便打乱了诸葛亮的布置,导致损失惨重。后又因没有实战经验,只是跟从兵书上的布阵,被张郃围困在了山上不得下山,也正是这场战役的影响,切断了诸葛亮几十万大军的补给线,直接造成到了第一次北伐的失败。

也正是在这场大战后,诸葛亮挥泪斩杀了马谡,也正是因为这次信错人,让诸葛亮准备妥当,形势一片大好的北伐就此急转而下,最终失败收场。如若马谡并没有丢失街亭,诸葛亮的这次北伐恐是能够为蜀国夺来大片疆土,后续三国纷争的局面又将变得不一样,这次信错人也成为了诸葛亮一生四大憾事之一。

跟错一人

刚刚说了诸葛亮信错一人导致了北伐的失败,可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如若诸葛亮本没有加盟刘备阵营,三国的故事还会如此吗?而这也是诸葛亮人生四大憾事之一,那就是跟错了人,跟了一个前期最为弱小,后期又非明主的刘备家族!

相较于魏和吴这两国,刘备的蜀国可谓是条件作为差的,就说各国的领袖,曹操、孙权和刘备三人。在遇到诸葛亮之前,曹操已经是北方霸主,孙权也是雄踞富庶的江东,只有刘备暂居小沛,甚至于一战未胜过,卧龙诸葛亮跟了这么一个前期如此乏力的主,旁人都会替他鸣不平。

在诸葛亮加盟刘备阵营后,有了他的运筹帷幄再加上刘备手下的关张赵三位猛将,刘备迅速夺得了这天下的一席之地,也成为了三国之中最早称帝之人,可谓风头无两。然而,刘备占领的蜀地相较于魏吴,却并不如何,蜀地偏居西南,易守难攻,魏国为北方霸主,拥有大片疆域,吴国则有着最为富庶的江东,所以论国力,也是蜀国最弱。

再说到后期的蜀国,更是令人嘘唏,后主刘禅没有才能,诸葛亮成为托孤重臣,作为宰相治国、军事两头抓,可谓是劳心劳力,然而蜀国势力实在弱小,数次北伐都没有成功。我们不妨设想,诸葛亮若是跟随了孙权或曹操,恐早已实现了一统天下之愿,回顾其一生,就连旁观的我们都要感慨一声,真是跟错了人那!

娶错一人和杀错一人

除了信错一人和跟错一人以外,诸葛亮还有两大憾事,那就是娶错一人和杀错一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的夫人叫做黄月英,她和诸葛亮一样都有着极高的智商,甚至于有传闻木马牛就是黄月英发明,这在当时可谓是跨时代的发明。

但是,世人皆知黄月英的聪明,却不知其相貌极为丑陋,所以,相较于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可谓是娶错了一人。

而杀错一人,那自然就是后期蜀国武力担当魏延,魏延是蜀国的开国重臣,然而诸葛亮却一直不看好他,始终都认为他有反骨。魏延是作为降将加入的刘备阵营,他也正是背叛了他曾经的主子,让刘备轻易就夺下了益州,在那个时候,诸葛亮就曾说过此人有反骨,始终不愿委以重任。

纵观历史,诸葛亮错了,在五虎将陆续死去后,蜀国的武将中,只有魏延能够委以重任,在过去的战斗中,也是证明了这个人的能力出众,不输于蜀国的顶级武将。可诸葛亮却执着地认为他有反骨,在北伐战役中,给他扣上了谋反的帽子,将其斩杀,也正是杀掉了魏延,导致蜀汉后期并无武将可用,落得投降魏国的结局。

结语

作为三国中的智力担当,诸葛亮一生创造了无数的名场面,不论是草船借箭还是火烧赤壁,我们都看到了他神乎奇迹的智谋,然而,人无完人,他也同样地犯了不少错误。就如我们所说的他的人生四大憾事,有些是主动的,有些是被动的,可不管是跟错一人还是娶错一人,真正的源头还是要归到他自己的头上。

人们常说,要是没有怎么样怎么样就好了,可现实总不会如愿,就如智高如妖的诸葛亮也同样如此,因为,人生没有如果。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隋文帝是妻管严吗?私宠宫女被皇后严惩,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文帝评价100字,隋文帝之死完整版视频,隋文帝杨坚死的原因

    一天傍晚,孤独皇后偶染风寒,杨坚惬意地走在空阔的后宫,遇见一位从未见过的美丽宫女。此女站在梅花丛里,背面立着,乌黑的云发披覆在晶莹的颈项。她盈盈地回过娇躯,顿时让杨坚瞬间神魂颠倒。只见此女,亭如出水莲花,袅袅似当风杨柳,明眸以秋水为神,瘦躯若梨枝用骨。女子见隋主痴立,盈盈一笑,走近前来,垂柳般拜倒在

  • 最荒唐的太子,父亲身为天可汗,但他却一心只想归顺突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突厥的可汗列表及关系,郭元振冻死突厥可汗,吉利可汗带兵回突厥杀莫度

    文/千叶插画师/长生常言道:长辈之恩德,后人往往得以受益。因此,古人向往功成名就,留给子孙享福,如今,人们也开始流行拼爹,似乎人人都希望有一个伟大的父母。然而,平凡和伟大永远都是相对的,平凡有平凡的好,伟大也有伟大的问题。平凡的家庭自由生长,虽然艰苦,但一切都靠自己走出去。然而,一些伟大的家庭,却往

  • 李白身上的这些谜团,千古难解,他并非只有诗酒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诗酒流芳,李白的一生历程,李白诗酒人生

    这个伟大的诗人,就是有诗仙之称的李白,是唐代诗歌的双峰之一,另一座高峰当然是杜甫。近年来,我也一直在试图读懂李白,但跟众多研究者一样,觉得走近时,却感到越发朦胧,怎么也看不清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最后无奈地有了一个词:撕裂的人生。一、天子呼来,究竟上不上船?杜甫对李白,是有崇拜心理的,很多时候,他都

  • 历史上刘邦、李渊、朱元璋三大军事集团哪个实力最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开创洪武之治。勤于政事,功勋卓著,从“放牛娃”逆袭成为明朝皇帝,他的成功并非偶然。他出生于一个时局动荡的年代,战火纷争,民不聊生。他自幼家境贫寒,因为所处的年代战火不断,地方官贪污腐败,经常遭受欺凌,这让他对贪官痛恨无比。在那个百姓很难吃饱饭的年代,严重的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

  • 玄武门之变时,李渊为什么没有处决弑兄杀弟的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为啥不杀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的李渊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放过李渊

    众所周知,玄武门之变时李建成和李元吉同李世民之间的战斗,直接兵戎相见,李世民最后趁李建成和李元吉放松警惕的时候,成功的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弑兄杀弟夺皇位。要知道在古代这是大忌,足可以被杀头了,那为什么李渊没有杀李世民呢?李渊为何不出兵杀掉弑兄杀弟的李世民?李渊一共有四个儿子,但是最小的儿子李元霸不

  • 李世民逼父皇、贬老臣,武士彟临终前叮嘱女儿:为武家扬眉吐气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武则天追封武士彟,武士彟死时武则天几岁,李世民战绩一览

    3年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李渊退位,武士彟被贬。临终前,武士彟叮嘱二女儿武照:“昔年袁天罡说你有天下共主之相,我武家日后扬眉吐气就看你了。”说罢,他又嘱咐妻子杨氏:“照儿命运非凡……你们母女之富贵系于她身,千万善待她!”说罢,便撒手人寰。杨贞虽然出自弘农杨氏,但杨家因为痛恨李渊乱点鸳鸯谱,连

  • 陕西古墓重大发现,揭示武则天真面目,却让专家倒吸一口凉气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陵墓十大诡异事件,考古专家挖武则天的古墓,考古专家挖武则天的墓

    孔子云:名不正则言不顺,正是因为礼仪大义限制了她们的行为,她们才不敢擅自篡位称帝。武则天能够篡位称帝,建立武周王朝,凭借的又是什么呢?林语堂先生在《武皇传》中是这样评价武则天的:武则天实在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她对权力的欲望令所有人感到震撼,她的理智与野心在以前的女性掌权者身上,从没有出现过。后世形容篡

  • 李白:如果能穿越回唐朝,你会选择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白穿越到了唐朝,女主穿越到唐朝遇见李白,李白是唐朝首富吗

    大部分人要我学习去看世俗的眼光我认真学习了世俗眼光世俗到天亮一部外国电影没听懂一句话看完结局才是笑话你看我多乖多聪明多么听话多奸诈喝了几大碗米酒再离开是为了模仿一出门不小心吐的那幅是谁的书画你一天一口一个亲爱的对方多么不流行的模样都应该练练书法再出门闯荡才会有人热情买账几百年前做的好坏没那么多人猜要

  • 隋炀帝为什么营建洛阳?不是为了享乐,其实他有这个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炀帝就在即位以后的第四个月—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十一月,下令以洛阳为东都;并在洛阳附近置洛口、回洛等仓,储积粮米,作为荒年的准备粮。营建洛阳为东都,在经济上政治上,都有一定的意义。有人问既然关中粮食那么困难,为什么隋王朝和以后继隋而起的唐王朝不干脆地迁都洛阳呢?这是因为隋和唐前期,王朝的经济

  • 羁縻制度丨唐朝疆域那么大,为何偏偏对西南地区大力“扶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管理疆域的政策,唐朝疆域变化完整版,日本版唐朝疆域

    羁縻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一种特殊的管理制度,它以羁縻政策为指导,以当地的部族首领统治为基础,是一种结合部落的实际情况实行的宽松的民族政策。在我国,历朝历代都注重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在唐朝更是如此,羁摩州的设置就始于唐代。据史料记载,唐朝初期,羁縻州遍及北方、东北、西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