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最荒唐的太子,父亲身为天可汗,但他却一心只想归顺突厥

最荒唐的太子,父亲身为天可汗,但他却一心只想归顺突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040 更新时间:2023/12/31 7:19:18

文/千叶

插画师/长生

常言道:长辈之恩德,后人往往得以受益。因此,古人向往功成名就,留给子孙享福,如今,人们也开始流行拼爹,似乎人人都希望有一个伟大的父母。

然而,平凡和伟大永远都是相对的,平凡有平凡的好,伟大也有伟大的问题。平凡的家庭自由生长,虽然艰苦,但一切都靠自己走出去。然而,一些伟大的家庭,却往往导致的家庭悲剧。

在历史上,唐太宗的儿子就是典型的案例。一般来说,父亲是天可汗,那么儿子应该会无比荣耀。然而,作为唐太宗的儿子李承乾,此人不仅没有获得想象中的容易,反而走向了一个极端,甚至被人们评价为变态。那么问题来了,从英雄之子到废物之才,李承乾又为何变得如此呢?

李承乾,字高明,出生于公元619,为太宗长子。其实,以名字而论,李承乾此人绝对寄托了很多期望。因为所谓承乾,指的是他出生的承乾殿,这似乎暗指承继皇业和总领乾坤。而且还有了个高明字,这也寄托了人们对于他聪明的希望。

因此,李承乾此人出身就深受期待,再加上是太宗的长子,他的人生可谓赢在起点。

当然,年幼的他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但他的父亲却帮他铺好的路。公元620年,刚刚出生的李承乾就被封为恒山王。之后,太宗功勋卓著,战功不断积累,李承乾也得到父亲的庇护,地位不断上升,因此公元624年,李承乾被封为中山王。

不久,李世民又平定了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李承乾又得到父亲帮助,得到了秦王府18学士陆德明以及孔颖达二位大师亲自教学。

史书记载,李承乾自幼观《诗》《礼》,这一切都得益于两位大学士的全力教育。

而后到公元626年,太宗又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才不过8岁的李承乾就成为了太子,他的人生在短时间内迅速登上了顶峰,让无数孩童绝望。

当然,能得到如此幸运,李承乾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待。《旧唐书》记载:李承乾性聪敏,而且仁孝纯深。从初期记载来看,李承前的确表现得很优秀。

另外,在公元629年,李承乾的老师李纲,曾因为脚疾坐轿子入宫,李承乾每次都亲自接引老师上殿,态度非常的恭敬。在老师去世后,李承乾甚至亲自为老师立碑。此情此景,也曾让文武百官感慨,太宗皇帝更是深为感动。

后又至公元638年,李承前召集文武百官以及三教学士,于弘文殿展开学术论坛。此次论坛成功的论证了儒释道三教合流,对学术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而且众人都称太子贤明。

到此刻为止,李承乾的太子表现非常优秀,堪称优秀继承人,太宗皇帝也对他十分宠爱,也是一派家庭和睦。但是,一切到此结束,所有的温柔都变成了可怕的冲动。

最初的变故来源于长孙皇后,这位皇后是少有的贤后,不仅折服了太宗,同时也成为李承乾的温暖。但是,在公元636,长孙皇后去世了。

据记载,在长孙皇后去世前,虽然太宗脾气火爆,李承乾稍显懦弱,但长孙皇后总能居中调停,父子之间总是能够和谐过渡。然而她的去世,让李承乾开始感到彷徨不安,他与太宗皇帝开始出现隔阂。

可惜,太宗皇帝浑然不知,一方面对儿子表现出极尽的温柔,但另一方面又有着火爆的脾气。特别是在长孙去世以后,他的脾气连魏征都无法制止,太子更是对他恐惧到了极点。太宗以为爱可以抚平一切,却不知,李承乾只能看到他的恐怖。

客观地说,父子之间的隔阂再继续,但太宗忙于政治事务,二者不会产生太大的矛盾。然而,天子之事无私事,外人很快插手,父子矛盾很快被激发。

本来,太子十分尊重老师,而且自己也十分仁爱,但当太子太师去世以后,太宗给他安排了新的老师,这些老师就是于志宁以及张玄素等人。

看这些名字就知道,此类人特别爱劝诫皇帝,张玄素更是与魏征是同一类人,如此人物安排在太子身边,再加上太子没有太宗皇帝的气度,一场风雨很快到来。

根据《旧唐书》,这些人对太子的劝诫过于频繁,而且每每言论必然附带太宗皇帝,总有一种子不如父的批评感,而且往往是前者上书,后者立即跟上,然后满朝文武皆议论纷纷。

即使没有太子身份,以常人而论,一月连续十几次被人反复劝说,而且每次用他恐怖的父亲压迫他,恐怕难得有人能承受。

史书记载,孔颖达曾过度批判态度,居然让太子的乳母都伤心落泪,但孔颖达却丝毫不以为然,甚至还表示虽死无憾。这一举动刺激的李晨前暴跳如雷,但面对太宗皇帝的眼神,他也只能默默承受。

在如此压抑下,李承乾开始寻求释放之道,这之中就包括了对突厥的崇拜。关于这一点,历史对此没有定论,或许是因为突厥人的自由,又或许是李思摩的英雄气概,太子居然沉迷于此,不得自拔。

具体表现如下,李承乾开始模仿突厥人的丧葬,自己装作死人,让周围的人扮成突厥人哭泣。而后,他又在每个人脸上割一刀,以此表示突厥人的勇气。

甚至,他多次对手下人表示,待自己以后接替天可汗的位置,他就要投奔突厥李斯摩,去当他手下的一名将官。不得不说,李承乾此举简直匪夷所思,大有一种变态之感。

然而,此事还未结束。在疯狂之余,李承乾又喜欢上了一位男子,此人名为称心。二者经常嬉笑玩闹,结果被太宗得知,太宗毫不犹豫斩杀此人。

亲眼目睹心爱男子的死亡,李承乾彻底疯狂了,他为称心立下墓碑,结果遭到太宗指责,甚至被推掉墓碑。这一举动刺激了他,一贯懦弱恐惧父亲的李承乾,自此开始怨恨父亲。

终于,李承乾在太子太师魏征去世以后,最终铤而走险,与侯君集等人发动叛变,试图再发玄武门之变。然而,李承乾才能太差,兵变最终失败,虽然太宗并未伤害他,但他也永远地失去了历史舞台的机会,只能沉沦于冷宫之中。

因此,回顾李承乾的历史,他真可谓是一部教育的反面教材。伟大的家庭未必能够出优秀的儿子,即使他曾经优秀,但也会因为压力的缘故,可能走向极端。

因为,父亲的光芒,有的时候不仅会变成阳光,更会变成千斤重担,周围的眼神和教育,更是会把一个优秀的孩子变成魔怔,这一点或许值得反思。

参考文献

《旧唐书》

《贞观政要》

更多文章

  • 李白身上的这些谜团,千古难解,他并非只有诗酒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诗酒流芳,李白的一生历程,李白诗酒人生

    这个伟大的诗人,就是有诗仙之称的李白,是唐代诗歌的双峰之一,另一座高峰当然是杜甫。近年来,我也一直在试图读懂李白,但跟众多研究者一样,觉得走近时,却感到越发朦胧,怎么也看不清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最后无奈地有了一个词:撕裂的人生。一、天子呼来,究竟上不上船?杜甫对李白,是有崇拜心理的,很多时候,他都

  • 历史上刘邦、李渊、朱元璋三大军事集团哪个实力最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开创洪武之治。勤于政事,功勋卓著,从“放牛娃”逆袭成为明朝皇帝,他的成功并非偶然。他出生于一个时局动荡的年代,战火纷争,民不聊生。他自幼家境贫寒,因为所处的年代战火不断,地方官贪污腐败,经常遭受欺凌,这让他对贪官痛恨无比。在那个百姓很难吃饱饭的年代,严重的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

  • 玄武门之变时,李渊为什么没有处决弑兄杀弟的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为啥不杀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的李渊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放过李渊

    众所周知,玄武门之变时李建成和李元吉同李世民之间的战斗,直接兵戎相见,李世民最后趁李建成和李元吉放松警惕的时候,成功的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弑兄杀弟夺皇位。要知道在古代这是大忌,足可以被杀头了,那为什么李渊没有杀李世民呢?李渊为何不出兵杀掉弑兄杀弟的李世民?李渊一共有四个儿子,但是最小的儿子李元霸不

  • 李世民逼父皇、贬老臣,武士彟临终前叮嘱女儿:为武家扬眉吐气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武则天追封武士彟,武士彟死时武则天几岁,李世民战绩一览

    3年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李渊退位,武士彟被贬。临终前,武士彟叮嘱二女儿武照:“昔年袁天罡说你有天下共主之相,我武家日后扬眉吐气就看你了。”说罢,他又嘱咐妻子杨氏:“照儿命运非凡……你们母女之富贵系于她身,千万善待她!”说罢,便撒手人寰。杨贞虽然出自弘农杨氏,但杨家因为痛恨李渊乱点鸳鸯谱,连

  • 陕西古墓重大发现,揭示武则天真面目,却让专家倒吸一口凉气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陵墓十大诡异事件,考古专家挖武则天的古墓,考古专家挖武则天的墓

    孔子云:名不正则言不顺,正是因为礼仪大义限制了她们的行为,她们才不敢擅自篡位称帝。武则天能够篡位称帝,建立武周王朝,凭借的又是什么呢?林语堂先生在《武皇传》中是这样评价武则天的:武则天实在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她对权力的欲望令所有人感到震撼,她的理智与野心在以前的女性掌权者身上,从没有出现过。后世形容篡

  • 李白:如果能穿越回唐朝,你会选择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白穿越到了唐朝,女主穿越到唐朝遇见李白,李白是唐朝首富吗

    大部分人要我学习去看世俗的眼光我认真学习了世俗眼光世俗到天亮一部外国电影没听懂一句话看完结局才是笑话你看我多乖多聪明多么听话多奸诈喝了几大碗米酒再离开是为了模仿一出门不小心吐的那幅是谁的书画你一天一口一个亲爱的对方多么不流行的模样都应该练练书法再出门闯荡才会有人热情买账几百年前做的好坏没那么多人猜要

  • 隋炀帝为什么营建洛阳?不是为了享乐,其实他有这个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炀帝就在即位以后的第四个月—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十一月,下令以洛阳为东都;并在洛阳附近置洛口、回洛等仓,储积粮米,作为荒年的准备粮。营建洛阳为东都,在经济上政治上,都有一定的意义。有人问既然关中粮食那么困难,为什么隋王朝和以后继隋而起的唐王朝不干脆地迁都洛阳呢?这是因为隋和唐前期,王朝的经济

  • 羁縻制度丨唐朝疆域那么大,为何偏偏对西南地区大力“扶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管理疆域的政策,唐朝疆域变化完整版,日本版唐朝疆域

    羁縻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一种特殊的管理制度,它以羁縻政策为指导,以当地的部族首领统治为基础,是一种结合部落的实际情况实行的宽松的民族政策。在我国,历朝历代都注重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在唐朝更是如此,羁摩州的设置就始于唐代。据史料记载,唐朝初期,羁縻州遍及北方、东北、西北及

  • 武则天倒台,为何有人建议处决女皇?一文解析李唐复国后的新危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为啥要还政李唐,武则天死后为什么把帝位归给李唐,武则天有把李唐王室都杀完吗

    曾经那么酷爱打扮的女皇,此刻头不梳,脸不洗,胭脂粉盒落灰尘,那副霸气凌人的神态也被萎靡不振所代替。她已经81岁了,五个月前的一场病提醒她,她的岁月已经进入倒计时。本来,最后的这段时光应该是她与儿子李显逐步移交权力,享受人伦之亲的温馨时刻,岂料儿子居然发动“神龙政变”夺了她的皇位。作为一个老牌政治家,

  • 赵匡胤野心勃勃,雄才大略,谁知他攻伐南唐时候,有“两怕四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匡胤伐南唐完整版,宋太祖赵匡胤害死南唐后主李煜,赵匡胤跟南唐的战争

    在制定先南后北的统一步骤以后,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一刻也没有停止自己的统一步伐。尽管当时江南的国力已经衰落,但毕竟南唐是十国中最强大的国家。所以,对于南唐,赵匡胤一直在做准备。赵匡胤的目标很清楚:灭南唐。虽然,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土地辽阔、军费充足、兵员以数万计。虽然赵匡胤有了充足的资本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