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白:如果能穿越回唐朝,你会选择谁?

李白:如果能穿越回唐朝,你会选择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105 更新时间:2023/12/16 15:57:19

大部分人要我学习去看世俗的眼光

我认真学习了世俗眼光世俗到天亮

一部外国电影没听懂一句话

看完结局才是笑话

你看我多乖多聪明多么听话多奸诈

喝了几大碗米酒再离开是为了模仿

一出门不小心吐的那幅是谁的书画

你一天一口一个亲爱的对方

多么不流行的模样

都应该练练书法再出门闯荡

才会有人热情买账

几百年前做的好坏没那么多人猜

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

至少我还能写写诗来澎湃逗逗女孩

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

创作也能到那么高端被那么多人崇拜

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

李白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大家也再熟悉不过。再加上这首歌的宣传,想必大家都对李白的生活都十分羡慕。会觉得说,如果能重来的话,我也想选李白。而李白的实际生活是怎样的?

理想中的李白过得很潇洒。

对李白生活很潇洒的描述,更多的是出自一本明清话本小说。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九卷《李谪仙醉草下蛮书》大概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说是大才子李白进京求取功名,结识了翰林学士贺知章,因不愿行贿,得罪了杨国忠高力士,导致落榜,李白只得暂居贺知章处,等待来年科考。

一日,番使书到,由于语言不通,满朝文武却无一人识得,在贺知章的举荐下,李白不仅帮皇上解决了危机,还羞辱了杨国忠和高力士二人,心中的怨气也得到发泄。皇上十分赏识李白的才华,封他为翰林学士,最后李白因为性格问题受不了拘束,且受到高力士等人的排挤,最后辞官离开京城。皇上虽有不舍,但也不得不放他离去。临走时李白求得一块金牌,可以遇库拿银,遇酒喝酒。

李白一路游山玩水,惩奸除恶,最后奉上帝之诏,乘坐鲸鱼,腾空而去。

这个故事里的李白无疑是一个人生大赢家,有才华,不谄媚,受赏识,惩奸恶,喝不完的酒,花不完的钱,最后还成了仙。

而李白的一些诗歌,从表面上看,也是写的十分潇洒。

举几个例子: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山中与幽人对酌》

这里笔者不一一列举,从这些诗歌来看,他似乎是很潇洒,什么都不愁,有好友,有酒喝,有钱花,人生美满。

然而,《三言二拍》只是明代的一个传奇小说故事集。《李谪仙醉草下蛮书》里的描写也不过就像是小说一样,随便写写罢了,你看的爽就行,至于真不真实,whocare?

而李白的诗歌,能挑的出来反应他生活状况的也并不多,更多的是反应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就好像现在的人发朋友圈一样,总是把一些美好的,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东西发出来。秀恩爱的,晒旅游的,晒孩子多听话多可爱的等等等等。当然也有些天天在朋友圈抱怨诉苦的,不仅解决不了自己的苦,也把周围人的情绪带坏了,这样的人你们会喜欢吗?

现实中的李白,并没有那么好,反而还有一点糟。

小编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第一,李白的家世背景。李白身世一直是个谜,因为文史资料有限,导致历史文学界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至于他是谁的后代无关紧要,但是一般都认为他是商人出身。而在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上流社会是看不起的。

第二,李白的志向。李白作为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也非常的有抱负,自然是想步入上流社会。李白是想做官的,还想做大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说是李白是李建成后人或者说祖上有人犯了罪(这里在历史文学界一直有争论,也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一说是李白祖上是商人。但不管哪种原因,李白都无法参加科举考试,想走入仕途,却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只能通过别人的举荐。李白曾经写信举荐过自己,还通过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举荐过。总之是为了当官费尽心思,最后却只落了个供奉翰林。也就是说,根本没引起皇上的重视,唐玄宗只是把他当成一个娱乐的文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第三,李白自己的一些文学作品:

仰头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上李邕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侠客行》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这类诗歌太多,不一一列举,也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李白的这些诗歌,一来表达自己对现实和自己处境的不满,得不到赏识,没真正的知己。二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虽然李白无法实现心中的抱负,但却一直为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努力。即便是安史之乱,李白因永王获罪后,还曾经写过自荐书给唐肃宗,希望谋个一官半职,为朝廷效力。虽然结局是不好的,李白到最后也是郁郁而终。

所以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假如人生能够重来,小编肯定不会选择李白,而是会选择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如果能重来,你会选择谁呢?

文章均为原创,码字不易,希望看到的朋友点点关注。小编会持续为您带来精彩内容。

更多文章

  • 隋炀帝为什么营建洛阳?不是为了享乐,其实他有这个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炀帝就在即位以后的第四个月—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十一月,下令以洛阳为东都;并在洛阳附近置洛口、回洛等仓,储积粮米,作为荒年的准备粮。营建洛阳为东都,在经济上政治上,都有一定的意义。有人问既然关中粮食那么困难,为什么隋王朝和以后继隋而起的唐王朝不干脆地迁都洛阳呢?这是因为隋和唐前期,王朝的经济

  • 羁縻制度丨唐朝疆域那么大,为何偏偏对西南地区大力“扶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管理疆域的政策,唐朝疆域变化完整版,日本版唐朝疆域

    羁縻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一种特殊的管理制度,它以羁縻政策为指导,以当地的部族首领统治为基础,是一种结合部落的实际情况实行的宽松的民族政策。在我国,历朝历代都注重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在唐朝更是如此,羁摩州的设置就始于唐代。据史料记载,唐朝初期,羁縻州遍及北方、东北、西北及

  • 武则天倒台,为何有人建议处决女皇?一文解析李唐复国后的新危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为啥要还政李唐,武则天死后为什么把帝位归给李唐,武则天有把李唐王室都杀完吗

    曾经那么酷爱打扮的女皇,此刻头不梳,脸不洗,胭脂粉盒落灰尘,那副霸气凌人的神态也被萎靡不振所代替。她已经81岁了,五个月前的一场病提醒她,她的岁月已经进入倒计时。本来,最后的这段时光应该是她与儿子李显逐步移交权力,享受人伦之亲的温馨时刻,岂料儿子居然发动“神龙政变”夺了她的皇位。作为一个老牌政治家,

  • 赵匡胤野心勃勃,雄才大略,谁知他攻伐南唐时候,有“两怕四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匡胤伐南唐完整版,宋太祖赵匡胤害死南唐后主李煜,赵匡胤跟南唐的战争

    在制定先南后北的统一步骤以后,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一刻也没有停止自己的统一步伐。尽管当时江南的国力已经衰落,但毕竟南唐是十国中最强大的国家。所以,对于南唐,赵匡胤一直在做准备。赵匡胤的目标很清楚:灭南唐。虽然,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土地辽阔、军费充足、兵员以数万计。虽然赵匡胤有了充足的资本灭

  • 大唐已出现武姓之人篡夺江山的流言,为何李世民不诛杀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为什么杀武则天,武则天秘史李世民吻戏,武则天武姓后人

    故事一李世民执政时期,曾有彗星坠落于大唐境内。因彗星坠落一事,民间开始流传起:将有武姓之人篡夺李姓江山的流言。为了替子孙消除隐患,李世民便找来钦天监官员李淳风,为自己推算武姓之人的下落。李淳风一番推算过后,告知李世民:现如今篡夺李唐江山的武姓之人就在陛下宫中,但陛下不可将此人诛杀。李世民问李淳风为何

  • 刘娥垂帘听政11年,不像武则天一样称帝,并非不想而是条件不许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娥和武则天的关系,刘娥垂帘听政,历史上的刘娥皇后临朝听政多少年

    宋朝的刘太后刘娥很像很像唐朝的武则天,武则天灭掉唐朝建立大周,刘太后没有灭掉宋朝建立大汉或者大魏。为什么母仪天下而又君临天下的刘娥不学武瞾,当上皇帝呢?是不敢还是不想?几乎“黄袍加身”的北宋刘太后为何没做成一代女皇?没有谁能拒绝皇帝宝座的,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之所以拒绝往往不是不想要,而是承受不了那

  •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去过年,定好次年再问斩,结果回来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世民与死刑犯生死之约,历史上的李世民放死囚,李世民出生时的诡异事件

    在大唐盛世,贞观之治下,作为一个推行儒家思想的君王,曾推行一项十分大胆的“仁义”政策。这项仁义政策就是放390名囚犯回家过年,并于第二年回来问斩。李世民这出奇的旨意,那放回去那些人真得会回来吗?古代社会的外儒内法诸子百家,各说各话,百家争鸣,这样的学术思想自然不利于一个王朝的统治。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

  • 杜甫都饥肠辘辘了,还在写诗替李白担忧,关系竟然那么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杜甫与李白的故事,李白vs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婚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待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鬓,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翠竹。这位绝代佳

  • 气吞万里如虎,霸气的宋武帝刘裕,跨江过河,攻灭北方的后秦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裕刘毅,宋武帝刘裕电视剧,宋武帝刘裕个人资料

    刘裕的出身凄苦,自幼父母双亡,靠着艰苦奋斗,一步一步从街头小贩、普通士卒、将军、太尉、宋王、丞相,六十四岁时,成为皇帝,开创了南朝最大的基业。这里我们再回顾一下他军事生涯的出彩一笔——攻灭后秦之战。那可真谓是“气吞万里如虎”,他率军跨江过河,不远数千里长途征战,从东南地区,踏足于西北关中,将劲头正盛

  • 汉代、唐代、明代被宦官干政所扰,为何宋代可以避免宦官弄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中后期宦官干政,宦官弄权,宦官干政是什么意思

    宋代一直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特立独行的那一个,商业蓬勃发展,官场重文轻武,重视分权,问题在一片繁荣之下被掩盖。而与其它大一统王朝完全不同的一点是,宋代没有出现过宦官弄权的现象,依附于皇权而存在的宦官,为何会在歌舞升平的宋代失去干政的机会呢?其实,宦官的权力与皇权是呈正相关的,皇权愈强,宦官掌握权力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