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逼父皇、贬老臣,武士彟临终前叮嘱女儿:为武家扬眉吐气

李世民逼父皇、贬老臣,武士彟临终前叮嘱女儿:为武家扬眉吐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054 更新时间:2024/2/6 11:13:36

3年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李渊退位,武士彟被贬。临终前,武士彟叮嘱二女儿武照:“昔年袁天罡说你有天下共主之相,我武家日后扬眉吐气就看你了。”

说罢,他又嘱咐妻子杨氏:“照儿命运非凡……你们母女之富贵系于她身,千万善待她!”说罢,便撒手人寰。

杨贞虽然出自弘农杨氏,但杨家因为痛恨李渊乱点鸳鸯谱,连武家也恨上了,绝少往来。因此,武家人对杨家一向看不惯,武士彟一死便寻上门来夺走家产。

武士彟兄弟4人,大哥武士稜、二哥武士让、三哥武士逸和老四武士彟。武家是洛阳人氏,做官不成便经商发财,在隋朝时因为做生意得罪了杨素而被逐出洛阳。

四兄弟中武士彟最有头脑,也擅长钻营。

被赶出洛阳城后,武士彟深感家世贫贱,哪怕家财万贯也被人瞧不起,一狠心投军从戎。仗着财大气粗,武士彟一圈活动下来做了武贲郎王威手下的一个小队正,手下管着50人。

可是,做个小小的队正不是武士彟的目的,他瞄上了当时的太原太守李渊。

细心的武士彟发现李渊经常和刘文静、裴叙彻夜长谈,且收留了刘弘基、长孙顺德等“逆臣”做幕僚。更有耐人寻味的是,他的儿子、女婿挥金如土,大肆结交豪强门阀。种种迹象都显示,李渊这打算造反!

武士彟一心攀附,找机会向李渊进言:“国公,卑下昨晚梦见您左手托月,右手擎日,坐上黄龙直驭九天。卑下有幸,竟然附着龙尾也上天遨游一番。”

李渊大惊,没想到这个小小的队正竟然猜中他的心思,就把他暗中收为亲信。

大业13年5月,李渊即将起事,军队云集。隋朝武贲郎王威认为事情不对,决定起兵前去阻拦。武士彟闻讯连忙阻止,假意骗王威说:“国公乃当朝皇帝的表兄,安有造反之心?”

王威将信将疑,武士彟一边拖住王威,一边派人通风报信给李渊。

李渊随即提前起兵,在武士彟这个内线的帮助下,消灭了王威。所以,当李渊在长安登基后,武士彟这个小小的队正竟然因功受封寿阳县公,食邑一千户!

当时的人都很惊讶,武士彟既没有显赫家世,也没有领兵打仗的本领,家财不过万贯,竟然攫得“太原元谋勋效功臣”的头衔,他到底做了什么?却不知,武士彟一次进言、一次关键时刻相助,这才襄助李渊顺利夺下长安,其功大焉。

坐稳天下后,李渊为了进一步感谢武士彟,进一步提拔他为工部尚书,兼领十二亲卫军,官居三品、位列八座、督率府兵!而他的3个兄弟,也跟着鸡犬升天。这种待遇,便是李世民府内众多战功赫赫的将领也没有,从此世人知他是李渊的忠臣。

可惜,自李渊被逼退后,武士彟也被李世民找个由头“流放”了。

利州都督、荆州都督,一个个无关紧要的小官,足以证明李世民对他有多“厚待”。武士彟一直记得他丧妻不久李渊为他主婚的盛大场景,宾客云集,皇亲满座,这让出身寒门的他有了“高门大阀”的荣光!

当他在荆州听说老皇李渊病逝的消息,再也抑制不住,一病不起。

临终前,他再三叮嘱妻子一定要让二女儿武照继承他的遗志,光大武氏门楣。至于他前妻的两个儿子元爽和元庆,目光短浅,为人鄙薄,不足以担起振兴武家的重任。

武士彟逝后,元爽、元庆前来夺走了家产,杨氏带着三个女儿孤苦生活。幸好,她的哥哥杨师道代替魏征刚刚当上了宰相,武家也不敢真的对她们母女三人赶尽杀绝。

杨师道替魏征,实则是长孙皇后和魏征之间的较量!

长孙皇后沉疴在身,时日不多,物色了高门大阀郑氏的女子,准备培养她为“新皇后”。可魏征认为李世民不宜娶“高门大阀”之女,以“辞相”要挟。李世民震怒,魏征求仁得仁,杨师道顺位而上。

长孙皇后本想求娶杨家之女,但宫内忠心她的薛婕妤却推荐了武照。

皇后同意了,因为武照既算是杨家的外女,又和杨家感情不深,是最合适的人选。

当年,“玄武门之变”起因在于朝廷内没有能控制局面的高门大阀,要想避免“前车之覆”,防止儿子们也学他们的老爹李世民,必须有这样一股力量在李世民身边。

李世民疼爱长孙,也认同她的安排,便遥遥下旨封武照为“武才人”,宣她入宫!

武照第一次去的地方不是长安,而是洛阳别宫。武照很喜欢这里,因为这是她的外祖父和父亲两代人从隋朝开始就监造的。望着这座金碧辉煌的深宫大院,武照发誓:父亲丢掉的一切,她都要拿回来!

进了这重重阆苑,天真烂漫的武照第一次见其他妃子竟喊“姐姐”,第一天还没安顿下来就嚷着要见皇帝......小儿女不解情事,浅浅裙衣堪系君?

听说这个武才人如此有趣,李世民如约而至,接连三天恩宠有加。

武才人受此恩宠,让别宫内一众妃子对她刮目相见!

不过,就在她憧憬一切更好的时候,接二连三的打击却接踵而来,让她脾气尽敛,终于学会了低眉顺耳做人。

更多文章

  • 陕西古墓重大发现,揭示武则天真面目,却让专家倒吸一口凉气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陵墓十大诡异事件,考古专家挖武则天的古墓,考古专家挖武则天的墓

    孔子云:名不正则言不顺,正是因为礼仪大义限制了她们的行为,她们才不敢擅自篡位称帝。武则天能够篡位称帝,建立武周王朝,凭借的又是什么呢?林语堂先生在《武皇传》中是这样评价武则天的:武则天实在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她对权力的欲望令所有人感到震撼,她的理智与野心在以前的女性掌权者身上,从没有出现过。后世形容篡

  • 李白:如果能穿越回唐朝,你会选择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白穿越到了唐朝,女主穿越到唐朝遇见李白,李白是唐朝首富吗

    大部分人要我学习去看世俗的眼光我认真学习了世俗眼光世俗到天亮一部外国电影没听懂一句话看完结局才是笑话你看我多乖多聪明多么听话多奸诈喝了几大碗米酒再离开是为了模仿一出门不小心吐的那幅是谁的书画你一天一口一个亲爱的对方多么不流行的模样都应该练练书法再出门闯荡才会有人热情买账几百年前做的好坏没那么多人猜要

  • 隋炀帝为什么营建洛阳?不是为了享乐,其实他有这个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炀帝就在即位以后的第四个月—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十一月,下令以洛阳为东都;并在洛阳附近置洛口、回洛等仓,储积粮米,作为荒年的准备粮。营建洛阳为东都,在经济上政治上,都有一定的意义。有人问既然关中粮食那么困难,为什么隋王朝和以后继隋而起的唐王朝不干脆地迁都洛阳呢?这是因为隋和唐前期,王朝的经济

  • 羁縻制度丨唐朝疆域那么大,为何偏偏对西南地区大力“扶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管理疆域的政策,唐朝疆域变化完整版,日本版唐朝疆域

    羁縻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一种特殊的管理制度,它以羁縻政策为指导,以当地的部族首领统治为基础,是一种结合部落的实际情况实行的宽松的民族政策。在我国,历朝历代都注重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在唐朝更是如此,羁摩州的设置就始于唐代。据史料记载,唐朝初期,羁縻州遍及北方、东北、西北及

  • 武则天倒台,为何有人建议处决女皇?一文解析李唐复国后的新危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为啥要还政李唐,武则天死后为什么把帝位归给李唐,武则天有把李唐王室都杀完吗

    曾经那么酷爱打扮的女皇,此刻头不梳,脸不洗,胭脂粉盒落灰尘,那副霸气凌人的神态也被萎靡不振所代替。她已经81岁了,五个月前的一场病提醒她,她的岁月已经进入倒计时。本来,最后的这段时光应该是她与儿子李显逐步移交权力,享受人伦之亲的温馨时刻,岂料儿子居然发动“神龙政变”夺了她的皇位。作为一个老牌政治家,

  • 赵匡胤野心勃勃,雄才大略,谁知他攻伐南唐时候,有“两怕四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匡胤伐南唐完整版,宋太祖赵匡胤害死南唐后主李煜,赵匡胤跟南唐的战争

    在制定先南后北的统一步骤以后,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一刻也没有停止自己的统一步伐。尽管当时江南的国力已经衰落,但毕竟南唐是十国中最强大的国家。所以,对于南唐,赵匡胤一直在做准备。赵匡胤的目标很清楚:灭南唐。虽然,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土地辽阔、军费充足、兵员以数万计。虽然赵匡胤有了充足的资本灭

  • 大唐已出现武姓之人篡夺江山的流言,为何李世民不诛杀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为什么杀武则天,武则天秘史李世民吻戏,武则天武姓后人

    故事一李世民执政时期,曾有彗星坠落于大唐境内。因彗星坠落一事,民间开始流传起:将有武姓之人篡夺李姓江山的流言。为了替子孙消除隐患,李世民便找来钦天监官员李淳风,为自己推算武姓之人的下落。李淳风一番推算过后,告知李世民:现如今篡夺李唐江山的武姓之人就在陛下宫中,但陛下不可将此人诛杀。李世民问李淳风为何

  • 刘娥垂帘听政11年,不像武则天一样称帝,并非不想而是条件不许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娥和武则天的关系,刘娥垂帘听政,历史上的刘娥皇后临朝听政多少年

    宋朝的刘太后刘娥很像很像唐朝的武则天,武则天灭掉唐朝建立大周,刘太后没有灭掉宋朝建立大汉或者大魏。为什么母仪天下而又君临天下的刘娥不学武瞾,当上皇帝呢?是不敢还是不想?几乎“黄袍加身”的北宋刘太后为何没做成一代女皇?没有谁能拒绝皇帝宝座的,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之所以拒绝往往不是不想要,而是承受不了那

  •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去过年,定好次年再问斩,结果回来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世民与死刑犯生死之约,历史上的李世民放死囚,李世民出生时的诡异事件

    在大唐盛世,贞观之治下,作为一个推行儒家思想的君王,曾推行一项十分大胆的“仁义”政策。这项仁义政策就是放390名囚犯回家过年,并于第二年回来问斩。李世民这出奇的旨意,那放回去那些人真得会回来吗?古代社会的外儒内法诸子百家,各说各话,百家争鸣,这样的学术思想自然不利于一个王朝的统治。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

  • 杜甫都饥肠辘辘了,还在写诗替李白担忧,关系竟然那么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杜甫与李白的故事,李白vs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婚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待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鬓,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翠竹。这位绝代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