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然而春秋五霸一直有多个版本,除了齐桓公和晋文公是实至名归的霸主以外,其他三个空缺一直有许多种说法。在这些说法中,宋襄公无疑是最受争议的一位。那么是什么情况导致了宋襄公如此受争议呢?
宋襄公只是号令了几个小国,远远称不上霸主
春秋时期的霸主,有一个基本条件,那就是举行诸侯会盟,使得诸侯们臣服。而宋襄公确实做到了这些,只不过他所举办的诸侯会盟和号令的诸侯,看起来更像是玩笑。
[var1]
周襄王九年,齐桓公病重,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在齐桓公生前曾经许诺要保护太子安全,于是他趁着齐国内乱之际,号召了几个十分弱小的国家,护送了齐国太子回国即位。这件事确实让宋襄公的名气稍微大了一点,毕竟齐国可是妥妥的盟主国。
[var1]
可就是这么一点名气,却让宋襄公膨胀了。他当即觉得自己就是下一任盟主的人选。于是,他积极组织诸侯会盟,约诸侯们前来相见。然而,他错误地理解了盟主的意思,认为只要自己威望足够,就能够当上盟主之位。
[var1]
然而春秋是一个什么时期?那是一个礼乐崩坏的时期。所谓的霸主说得好听,是尊王攘夷,说得难听一点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时的背景,想要获得盟主之位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实力强大。正如宋襄公的臣子所言:小国争盟,祸也。
果不其然,宋襄公举行会盟之时,以爵位压制楚王,被楚王直接扣押,可谓是丑态百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楚王看不起宋襄公,认为他没有称霸的资格。
泓水之战,宋襄公迂腐的行为,更是为后人耻笑
上文中提到,宋襄公被楚王扣押后,经过众人的劝解,楚王终于答应放了宋襄公,但是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偏偏这时,郑国公开支持楚国当霸主。宋襄公觉得郑国的行为就是对自己的挑衅。于是,宋襄公果断出兵,攻打郑国。这一打,正和楚王的心意。毕竟,郑国是楚王的小弟,小弟被打,楚王出兵反击可谓是天经地义。
[var1]
于是,宋、楚两国就爆发了这场十分有名的战役,史称“泓水之战”。
当时,宋襄公攻打郑国,楚国派兵救援,正好在泓水这个地方相遇。当时的情况,宋军在河边,楚军还没过河。宋军完全可以趁势攻打楚军,从而获得胜利。结果宋襄公认为趁人之危非礼也,坚决不肯动手,一定要等到楚军过河。
[var1]
随后,楚军过河,宋襄公麾下谋士再次谏言,认为己方以逸待劳,现在攻击获胜的机会很大。结果宋襄公还是以胜之不武的理由拒绝了。
结果就是,在相等的情况下,宋军根本打不过楚军,就连宋襄公本人都中了一箭,不久就去世了。而宋襄公本人也成为了众人的笑柄。
结束语
本来宋襄公没有打泓水之战,那么他的霸主地位尽管承认之人少,但是好在没人会太瞧不起他。可他偏偏要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施行礼,与当时的主流格格不入,也难怪他的争议如此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