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著名的两位奸臣:严嵩和魏忠贤,有着怎样的结局,谁更厉害?

明朝著名的两位奸臣:严嵩和魏忠贤,有着怎样的结局,谁更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708 更新时间:2024/1/22 14:00:08

明朝中最有名的奸臣莫过于严嵩魏忠贤两人,一个是把持朝政二十余年的内阁首辅,一个虽然是宦官却也权倾朝野的九千岁。要说这两个人谁的势力更大更难对付,瀚海认为还是魏忠贤势力更大,更难对付一些。

严嵩是嘉靖皇帝时期的第一宠臣,是内阁首辅,他可谓是权侵朝野。可严嵩的势力说没就没,最后被嘉靖皇帝一声令下抄了家产,其子严世藩更是被嘉靖皇帝处死。

可以这么说,表面来看严嵩权侵朝野、风光无限,而在明朝心眼最多、权衡之术玩得最溜的嘉靖眼里,严嵩就是一个跳梁小丑,他只是嘉靖皇帝用来压制清官和敛财的工具而已。

嘉靖皇帝这位善于帝王之术的皇帝,深知一个王朝不管清官还是污吏,只要一方得到绝对的优势,对于王朝来说未必是好事。嘉靖皇帝就想到扶持一个权臣来制衡朝中的忠义之臣,严嵩就这样成为了一枚棋子。

严嵩也深知此事,很能摆清自己的位置,凡事“兢兢克克”,使用着来自嘉靖皇帝的权力,做着帝王不能出面的事情,比如去压制那些清高之臣。

最神奇的是,严嵩在嘉靖皇帝立下太子之后,仍遵循嘉靖皇帝的意愿,来与太子作对,完全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仍由嘉靖皇帝摆布,完全不能考虑嘉靖皇帝驾崩后自己的身后事,同时还要提防着嘉靖皇帝随时弃之不用的悲剧。

魏忠贤就不同了,魏忠贤本来只是一位普通的太监,在明熹宗即位之后如同千里马遇到伯乐,开始了平步青云的日子。

明熹宗朱由校虽然喜欢木工技艺,却也算一位有能力的皇帝,重用魏忠贤也是明熹宗为了压制东林党而已。当时的东林党已经到了威胁皇权的地步,甚至他们掌控了明朝富裕地区,是为了明朝的江山社稷,朱由校以魏忠贤为棋子压制东林党。

魏忠贤最大的成就应该是打压朝中的东林党和文官集团,天朝的文官集团算是彻底的腐化,是明朝最大的毒瘤,魏忠贤虽然很奸,什么坏事都干,但在对国家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还是很讲原则的,比如辽东问题,魏忠贤把持朝政的时候,对辽东战事非常支持。

国库没有钱,魏忠贤不是掠财于民,而是掠财于商,把江南大户大出血,甚至对于明朝200多年的顽疾宗亲奉养上,魏忠贤也是力排众议,与天启帝商议进行“奉养包干制”,针对流民四起的问题,魏忠贤的解决办法很直接——杀地主,分田地。

可朱由校到最后沉迷木工技艺,对魏忠贤失去了把控。魏忠贤把持朝政之后比严嵩更加可怕,他利用自己的手段直接将东林党压制到没有出头的机会,更是被人称之为九千岁。

奈何朱由校早逝,把皇位传给了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即位之后,朝中大权被魏忠贤掌控架空。作为一位刚刚登基的帝王,在魏忠贤党羽面前崇祯皇帝同样也逊色三分,甚至害怕处死魏忠贤自己的皇位不保,只能表面赞扬魏忠贤暗地里消灭魏忠贤的党羽,最后一举拿下魏忠贤。

瀚海说:

也有人说魏忠贤是因为朱由校的奶妈客氏才平步青云的,这显然不能让人信服,并没有十足的史实证实,只能说魏忠贤的身份引来了一系列艺术摸黑。

从严嵩和魏忠贤的倒台我们可以看出,嘉靖皇帝处置严嵩毫不费力,而崇祯皇帝处置魏忠贤则要小心谨慎,显然魏忠贤权势要大一些,当然如果朱由校处置魏忠贤也会简单至极,相对来说要比嘉靖皇帝处置严嵩要困难一点。

更多文章

  • 郑崇俭:明朝三边总督,未曾打败仗,却被崇祯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郑崇俭明朝,郑崇俭一封家书,郑崇俭主要成就

    郑崇俭,明朝三边总督,管理陕西、宁夏、甘肃、延绥军务,地位非常重要。崇祯继位后,郑崇俭镇守河套,多次设伏击败蒙古林丹汗,威震边陲,将领们都佩服他。北击蒙古,南征张献忠,郑崇俭未曾一败。南征四川期间,郑崇俭五天内赢得三场胜利,张献忠元气大伤。论军事能力,郑崇俭不输洪承畴,却终究为明军的战败买单,成为背

  • 这个末代皇帝与崇祯有的一拼,下场却惨多了,骸骨被两国争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上真实的崇祯皇帝,末代崇祯,末代沙皇和崇祯皇帝

    历朝历代,末代皇帝都是一个挥之不去的痛,他们普遍昏庸无道、残暴不仁,以致民不聊生,最后在众叛亲离中失去皇位,丢掉江山。然而世事无绝对,末代皇帝中也是有一些硬汉子的,比如明朝的崇祯皇帝,而在崇祯之前,还有一位亡国之君,与崇祯有的一拼。这就是金国的第九代皇帝,金哀宗完颜守绪。完颜守绪为了保住金国江山,可

  • 朱元璋临死前为何要冒天下之不讳实施“人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临死的秘密,朱元璋临死视频大全,朱元璋临死前的三句话

    然而,朱元璋也是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一个皇帝,他建国立业的同时,也是出了名的暴君,为了保证江山永固,他大开杀戒,将开国功臣一一除去,甚至还滥杀无辜,他的血腥和残忍也是历代帝王中数得着的。作为一个帝王,如果说这些杀戮还勉强能找到托辞的话,那他临终前要求众多妃子陪珣的决定却实在找不出任何理由了。人们不禁要问

  • 朱棣做了一件事,假如崇祯照搬或能延续明朝国运,可惜他没领会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在南京称帝后,很快便下令在老巢北平营造紫禁城,为迁都做准备。迁都这种事历来都是非常艰难的,毕竟祖宗打下来的基业,除非像商朝那样,帝都实在没办法居住,必须要找个安稳的地方,否则一旦提出,必然会有无数人跳出来反对。朱棣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虽然这些人反对也影响不了他的决心,但总归是非常烦的,于是朱棣做

  • 比朱允炆更有资格继承皇位的皇子,他才应该是大明第二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明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继位称帝,史称建文帝。一直以来,建文帝都被认为是明朝正统皇帝,而后来的朱棣则是篡位。然而,在当时,有一位皇子却比朱允炆更为正统,更有资格继承皇位,这位皇子是谁呢我们都知道,朱允炆并不是太子朱标的第一个

  • 崇祯处死陈新甲,诉说明朝“内外交困”的悲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陈新甲,四川人,明朝兵部尚书,善于决断,深受崇祯赏识。担任兵部尚书期间,陈新甲建议崇祯重用孙传庭、傅宗龙、汪乔年,力挽狂澜。陈新甲的能力,不用怀疑,但崇祯的政策摇摆不定,又不想承担责任,坑死了陈新甲,诉说着明朝“内外交困”的悲哀。崇祯继位时,明朝江山岌岌可危,关外满清、关内起义军,以及东南沿海的殖民

  • 明明打赢“宁锦大捷”,袁崇焕为何还会被迫辞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袁崇焕坚守宁锦防线,宁锦战役,宁锦都司是现在哪里

    一年半后的天启七年,努尔哈赤的继任者皇太极又率领八旗精兵大举进犯辽西,在强攻锦州无果后,又掉头攻打宁远,结果,损兵折将、伤亡无数,最后不得不退回沈阳;这就是玩命历史上著名的“宁远大捷”和“锦宁大捷”。后金经过两次惨败,元气大伤,也不敢轻易进犯辽西地区;而明朝朝堂上下也从胆战心惊中走出,开始有点飘飘然

  • 明朝的“航海时代”比欧洲早80年,为何没能成为海上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的航海技术,明朝航海技术有多先进,明朝后期为啥发展航海

    其实,历史上每一个朝代达到顶峰的时候,往往都会出现暂时性的开放,就像明朝。明朝的开放程度并不逊于唐朝,尤其是从朱元璋开国到宣德年间,经过四任皇帝的努力,明朝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基础,其他领域的飞速发展也就成了一种必然。造船业的发达,罗盘的使用,以及对海洋知

  • 从“清算”张居正的那一刻起,万历皇帝就将明朝带入一条不归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万历怎么清算张居正的,张居正教育万历,万历首辅张居正廷杖

    万历皇帝执政的48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解读:万历十二年之前和万历十二年之后。万历十二年为什么是个分割点?因为这一年明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已经过世两年的张居正被“清算”了!万历皇帝在展开对张居正清算的同时,也将张居正坚持推行了近十年的“万历新政”给一一否认、并悉数抹杀。很多现代学者都认为,从万历皇帝清

  • 刘伯温对朱元璋说了这八个字,为自己的悲惨下场埋下了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临死时说刘伯温,刘伯温朱元璋精彩片段,刘伯温被朱元璋赶走

    刘伯温,元末明初政治家,军事家,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不仅才能出众,更传言其能掐会算,出神入化,因此民间一直将其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比肩。当然,历史上的刘伯温并不像演义中那么夸张,但其才能出众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战场上能掐会算,智计过人的刘伯温在政治上却并不能如鱼得水。《明史》记载,朱元璋有一次和刘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