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一大憾事竟是得不到“奇男子”王保保,这人究竟有多厉害?

朱元璋一大憾事竟是得不到“奇男子”王保保,这人究竟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266 更新时间:2024/1/20 2:47:50

王保保是蒙古族贵族家庭中的一员武将,从小就跟随父族和母祖久居中原,受到很深的汉文化影响。这个历史片段和倚天屠龙记演说雷同。王保保这个名字有着浓厚的汉族气息,但他确确实实是蒙古人,“王保保”可能蒙古语的音译。他真正的的名字叫扩廓帖木儿,为元顺帝所赐,王保保的名号在当时不但震动蒙古各族,更是响彻中原。

少年王保保——削平逆贼威名远扬

元末农民起义时,王保保被元朝大用。他跟从自己的舅舅(养父)察罕帖木儿组织地主武装,镇压各地的起义和四起的盗贼,收复汴梁,逼走刘福通,平定山东战无不克攻无不胜,他多次击败红巾军,农民军中一些能人武将谁也不能捉住他。自己的养父被杀后,20岁的他成为军队首领,他大破敌军擒拿仇人田丰、王士诚,还把他们的心挖出来祭奠养父,还将陈猱头等20余人绑献朝廷。王保保又率军东取莒州,山东全部平定,再不见贼寇。年少时的王保保就已经名震中原,当时民间讥笑一些狂傲之徒时就会顺口而出:“尝拿西边王保保来耶!”意思就是,你怎么不把西边的王保保给捉来呢?

中年王保保——乱世枭雄割据一方

北边元朝内部矛盾重重,元顺帝和太子之间不断争端,下面的军阀狼烟四起互相敌视,朱元璋、陈友谅在江南大战。处于这种境况下的王保保并没有趁机歼灭他们这些起义大军,他选择在元顺帝和太子之间保持中立,积极依靠地主武装参与军阀混战,最终成为最强势力割据北方,准备进一步施展自己的野心。

最后的王保保——至死不渝征战最强力的对手,延续元朝存留的希望

就在王保保和各路军阀战的正欢时,朱元璋消灭了张士诚等敌对势力,整个长江中下游都牢牢握在朱元璋手中,老朱的势力在南方强大起来。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率25万大军进攻元朝,并于至正二十四年(1368年)正月初四称帝,改国号为大明。而顺帝对王保保并无信赖,他时而帮王保保,时而帮王保保的对手李思齐,还削了王保保的官职。

当顺帝看到朱元璋要捣元大都时慌了神,匆忙恢复王保保的官职,命他即刻讨伐。在国家存亡之际王保保立刻肩负救元朝于危难的重任。

洪武元年九月徐达派遣常遇春、傅友德等进军大都,而一路由汤和率领,自泽州趋向山西,和退守陕西的王保保大战,结果“明师大败”。这也是自北伐以来,明军第一次惨败,王保保一战改变了朱元璋近十年对北元战略的计划。顺帝封王保保为齐王,赐金印,此后王保保多次用计谋打败明军,延续了元朝残存的希望。他辅佐顺帝的儿子北元昭宗,力图光复元朝。

尽管王保保被徐达打的两次惨败,几乎全军覆没。王保保带着老婆孩子骑马逃跑,凄惨万状,但他仍不言败,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他诱徐达深入漠北,设下埋伏,竟然歼灭敌人一万多人,他的这种斗志令人叹服。

王保保为什么被称为奇男子?

“奇男子”这是朱元璋第一个给他的称呼。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大会上问手下大将们:

“天下奇男子是谁呢?”诸将回答:“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明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朱元璋这位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在历史上的所有皇帝中他算是在前位的厉害皇帝,竟然视王保保为最强的对手,从这一点来看王保保也算是奇男子了。

王保保行军打仗的能力令朱元璋赞叹,朱元璋一直想得到这么个能人,但是却得不到。朱元璋爱惜人才,手下大将众多,建立明朝后他更希望自己身边能有贤能的大臣辅佐,而王保保是他求之不得的人才。朱元璋曾多次让大臣去招降王保保,十年间,朱元璋至少有七次通信于王保保,但均被拒绝。对这些信件内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下《明实录》。王保保还将朱元璋派去劝降的使者给扣押,毒死,又逼着元朝降将李思齐砍下手臂。

除了直接的招降以外,朱元璋还用了怀柔招数。他巡河南时,曾谕祭察罕帖木儿墓,此外,朱元璋还把王保保的妹妹王氏许配给秦王朱樉,以此来拉拢感化王保保但仍未成功。

朱元璋的一生有三件憾事:没得到传国玺,没有得到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无消息,另外一件就是没有得到王保保,可见王保保在朱元璋心中占有何等重要的位。朱元璋得不到王保保,就算想杀死他,也是无能为,每次出手都被他逃脱。

综上,王保保在朱元璋心目中乃至多人心里足可以定义为“奇男子”了。

更多文章

  • 南京缘何让朱元璋如此神往?并最终成为朱元璋势力的大本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为何定都南京,朱元璋女儿福清公主墓在南京哪里,朱元璋老乡找朱元璋是哪一集

    中国从前从未被以南京地区为基础的力量所征服过,但是,朱元璋在1356年却没有什么理由要把问题看得这么远。元王朝的前江南御史台变成了他作为江两行中书省首脑的官邸。他开始以他自己的权力来任命和提升文武官员,班爵禄,赐官印,但他在1367年以前还是月的红巾军正朔。7月23日,他又建立了行中书省和行枢密院:

  • 大明王朝的百年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关于大明王朝的历史资料,大明百年三巨变,大明王朝历史简介

    我们将会看到人口有稳步的增长(虽然统计数字偏低字的人数大量增加,社会的整个精英以下各层次的学识有了增长,同时精英的和精英以下的文化形式也繁荣了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城市水陆交通体系的逐渐充实起来,这表明生产和交换已在扩展。东南沿海诸省日益变得重要,离心力促使该地区许多艰苦的居民向海外求生,这些都早于欧洲

  • 司马光官拜宰相后,做第一件事就是杀掉一个女人,为此等了17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司马光担任过什么大臣,司马光的历史记载,司马光一生的成就

    阿云本是一普通农户家的女儿,父亲早丧的她一直与母亲相伴度日。在她十三岁生日那年,相伴多年的母亲也因身患重病而亡故。无奈的阿云,只能到唯一的叔叔家生活。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叔叔十分贪财,为了多挣两个钱叔叔便将她,强行许配给了村里面的老单身汉韦大宝。韦大宝因长相丑陋而闻名于村中,阿云又如何会甘心,嫁给又

  • 明朝对女真族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有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女真怎么兴起的,明朝收留女真难民,女真现在是什么族

    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向南迁徙后,更加接近汉族地区,吸收了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使得本部经济加快发展,军事实力也不断壮大。这对明朝自然是一种威胁。因此,明朝政府除了加强东北地区的军事力量加以控制外,同时采用分而治之、互相牵制、互相削弱力量的办法:“分其枝”,“离其势,互令争长仇杀,以贻中国之安”

  • 庆历新政注定就是一场失败的改革,因为它服务的本质就是错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庆历新政简介,北宋庆历三年谁推行了新政,雍正改革新政成功了吗

    新政前的北宋政局为了防止君权旁落,宋朝削弱武将实权,同时以科举制度向社会开放仕途,培养庞大的文人官僚集团以实现对全国之统治。为了稳定文人官僚集团对赵宋王朝的忠心,宋廷给予高级文人官僚优厚的待遇,允许他们在皇帝的生日、重大的祭祀日、大臣退休或去世时,向朝廷推荐自己的子弟、亲属或门客做官,这称为“恩荫”

  • 元末最厚道的邻居,帮助朱元璋埋葬父母,明朝建立后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秦升冤死朱元璋悔过,朱元璋最惨的一段纪实,王立群说明朝朱元璋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皇帝当中最为自力更生的一位,他出身贫寒,要过饭,进过寺,挨过打,偷过牛,然而他有着一股不向出身屈服的劲头,从小就立志要做皇帝,这才有了后来的大明王朝。十六岁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非常美好的,但是对于朱元璋,这却是一段最为痛苦的记忆。这一年的春天开始,朱元璋的家乡遭受了罕见的大灾难,自从

  • 最有争议的皇帝,听“谗言”杀良将,南宋国主赵构究竟为哪般?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构为什么要杀南宋国主,赵构的历史功过,如何评价赵构的历史

    为秦桧平反的历史观点,现在已经有很多了,我们知道秦桧其实并不是一个小人,他也有他自己的主张。很多时候历史的面貌,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望眼欲穿,没有轻微的历史,只有轻浮的我们。本文不对秦桧进行更多的评价,我们想说一说当时的皇帝宋高宗。宋高宗在接受秦桧的建议之后,处死了岳飞,这在青史上留下了一个很重的污

  • 王阳明:天才的光环下面,其实是一个苦行者的踽踽前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阳明预言,央视5集纪录片王阳明,梁宏达谈王阳明完整版

    在中国历史上,对于一些伟人、名人的出生的记载,总会伴有一些异相,要么就是天有奇兆,要么就是梦有奇缘。就比如说关于王阳明的出生记载中,就有这样一段话,“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明史王守仁传》)。而这样的一些记载很明显地就给人以一种错觉,以为天才伟人皆是“天选之子”,他们

  • 朱标早逝,朱棣在靖难之役胜利后,朱标的妻子和儿子们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标妻子吕氏害死朱标,朱标的死与朱棣有关吗,朱棣起兵靖难历史

    朱元璋最看好的皇位继承人是他确立的太子朱标——惠帝朱允炆的父亲。如果不是朱标意外死亡的话,朱棣应该没有登上皇位的机会。也正是因为朱标的死亡,才让朱棣有了登上皇位的图谋。在朱元璋死去之后不久,早已准备就绪的朱棣就借用着藩王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变。这场战役的最终获胜者是明成祖朱棣。作为失败的一方,朱允炆以

  • 金国灭亡后,南宋独自面对蒙古的45年,宋廷都在干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南宋灭亡金国,金国为何不与南宋共同抗击蒙古,南宋和蒙古之间的金国

    公元1234年,金国被蒙古灭亡后,南宋皇帝决定于当年六月发起收复三京之战。宋军挥师中原后不久,很快就光复了汴梁、洛阳两座重镇,史称:端平入洛。眼见宋军企图染指中原,忽必烈急命蒙古大军南下,清缴攻入中原腹地的宋军。中原宋军被蒙古大军击退的同时,也意味着宋蒙之间的战争正式爆发。1235年蒙古汗王之一的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