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光官拜宰相后,做第一件事就是杀掉一个女人,为此等了17年

司马光官拜宰相后,做第一件事就是杀掉一个女人,为此等了17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77 更新时间:2024/1/25 20:55:22

阿云本是一普通农户家的女儿,父亲早丧的她一直与母亲相伴度日。在她十三岁生日那年,相伴多年的母亲也因身患重病而亡故。无奈的阿云,只能到唯一的叔叔家生活。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叔叔十分贪财,为了多挣两个钱叔叔便将她,强行许配给了村里面的老单身汉韦大宝。韦大宝因长相丑陋而闻名于村中,阿云又如何会甘心,嫁给又老又丑的农村赖汉呢?随着婚期逐渐临近,阿云越发抗拒这段婚姻。某天夜里,阿云潜行来到了韦大宝的家中。

悄悄潜入韦大宝家中的她,对着床上的未婚夫举刀就是一阵乱挥。但因她身体实在太过瘦弱,连续十几下都没能将未婚夫给杀死。最终韦大宝只不过失去了一根手指,而阿云却因行凶败露被当地官府所缉拿看押。阿云的案件事实很清楚,当地官府很快便破了此案。按照大宋的律法,阿云应该以谋杀亲夫的罪名被斩首。但当时大理寺负责审核阿云案件的官员名叫许遵。

了解完案情的许遵认为,阿云在定亲的时候,尚在服丧期间。因此叔叔给她订的婚事当属无效,随之阿云也就不算谋杀亲夫,更何况韦大宝还没有因此身死。最终许遵在大理寺审核卷宗上,签署了阿云无罪的意见。很快签署着许遵意见的卷宗,又被送到了刑部。刑部的官员却认为,即使阿云的婚姻不成立,那么她也犯下了故意杀人之罪且造成了实质性伤害。按照大宋律法,其也应该被判处死刑。

刑部与大理寺得出的结论不一致,随即知晓了此事的宋神宗,便将该案件交给了司马光王安石二人,由两位大宋学士来定夺。论私交王安石与司马光还算不错,两个人都很认可对方的人品和学识。但在治国方面,二人的理念却南辕北辙。司马光支持依法斩首阿云,王安石的意见却与许遵不谋而合,他认为阿云罪不至死。此时的王安石代表的是北宋变法派的一面旗帜,另一边的司马光却反对变法算是北宋的保守派。因为阿云案件,让两位学士意见不统一,随之变法派和保守派在朝堂上开始激烈争论。

最终阿云案件成为了两派之间的导火索,竟然升华引出了北宋该不该变法的争论。其实在该案件发生前夕,神宗帝就曾颁布过一条诏令:凡是犯下谋杀之罪,且被害人受伤,官员审理过后罪犯自首的,一律按照谋杀罪减刑两等来处置。这就等于神宗帝更改了北宋律法,他也是支持变法的。王安石和司马光的争论焦点,开始由案件本身,上升到了案件的判决,是该由皇帝圣旨来裁决还是该由大宋律法来决定。

就这样两边相持不下,神宗帝也无法做出最终决断,阿云的案件被一拖再拖,阿云本人也一直被官府看押。再后来大赦天下,阿云被释放,她回到了平凡的生活中。公元1085年,神宗帝去世,哲宗继位,此时距离阿云案件发生的时间已经过去了17个年头。六十多岁的司马光官升宰相之职。司马光刚掌权,便急不可耐地去翻案,将阿云判处了死刑。回归平凡生活的阿云再次被刑部缉拿归案,并被判了死刑。随着司马光在阿云案件中取得了胜利,王安石一党在北宋朝堂中失势,北宋变法以失败收场。

对于北宋而言,司马光的理念太过保守,王安石的变法却又太过激进。其实北宋过于富庶,才是变法最根本的阻力。因为宋人本就富庶,变法的本质其实就是均分土地和钱财,强调宋律与大宋君主集权。没有任何人希望改变已经富庶的生活格局,其实北宋需要的是一个温和的变法派。只有温水煮青蛙,才能让北宋在不知不觉中做出改变。变法能够取得成功,是基于两点,一是军事力量的支持,二是在“废墟”般的大环境中开始。历史中最知名的变法者有商鞅、王安石、张居正,但这三人最后的结局都不算好,成功变法者唯有一人,那便是掌握了军权的清朝君主雍正

更多文章

  • 明朝对女真族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有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女真怎么兴起的,明朝收留女真难民,女真现在是什么族

    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向南迁徙后,更加接近汉族地区,吸收了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使得本部经济加快发展,军事实力也不断壮大。这对明朝自然是一种威胁。因此,明朝政府除了加强东北地区的军事力量加以控制外,同时采用分而治之、互相牵制、互相削弱力量的办法:“分其枝”,“离其势,互令争长仇杀,以贻中国之安”

  • 庆历新政注定就是一场失败的改革,因为它服务的本质就是错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庆历新政简介,北宋庆历三年谁推行了新政,雍正改革新政成功了吗

    新政前的北宋政局为了防止君权旁落,宋朝削弱武将实权,同时以科举制度向社会开放仕途,培养庞大的文人官僚集团以实现对全国之统治。为了稳定文人官僚集团对赵宋王朝的忠心,宋廷给予高级文人官僚优厚的待遇,允许他们在皇帝的生日、重大的祭祀日、大臣退休或去世时,向朝廷推荐自己的子弟、亲属或门客做官,这称为“恩荫”

  • 元末最厚道的邻居,帮助朱元璋埋葬父母,明朝建立后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秦升冤死朱元璋悔过,朱元璋最惨的一段纪实,王立群说明朝朱元璋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皇帝当中最为自力更生的一位,他出身贫寒,要过饭,进过寺,挨过打,偷过牛,然而他有着一股不向出身屈服的劲头,从小就立志要做皇帝,这才有了后来的大明王朝。十六岁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非常美好的,但是对于朱元璋,这却是一段最为痛苦的记忆。这一年的春天开始,朱元璋的家乡遭受了罕见的大灾难,自从

  • 最有争议的皇帝,听“谗言”杀良将,南宋国主赵构究竟为哪般?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构为什么要杀南宋国主,赵构的历史功过,如何评价赵构的历史

    为秦桧平反的历史观点,现在已经有很多了,我们知道秦桧其实并不是一个小人,他也有他自己的主张。很多时候历史的面貌,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望眼欲穿,没有轻微的历史,只有轻浮的我们。本文不对秦桧进行更多的评价,我们想说一说当时的皇帝宋高宗。宋高宗在接受秦桧的建议之后,处死了岳飞,这在青史上留下了一个很重的污

  • 王阳明:天才的光环下面,其实是一个苦行者的踽踽前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阳明预言,央视5集纪录片王阳明,梁宏达谈王阳明完整版

    在中国历史上,对于一些伟人、名人的出生的记载,总会伴有一些异相,要么就是天有奇兆,要么就是梦有奇缘。就比如说关于王阳明的出生记载中,就有这样一段话,“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明史王守仁传》)。而这样的一些记载很明显地就给人以一种错觉,以为天才伟人皆是“天选之子”,他们

  • 朱标早逝,朱棣在靖难之役胜利后,朱标的妻子和儿子们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标妻子吕氏害死朱标,朱标的死与朱棣有关吗,朱棣起兵靖难历史

    朱元璋最看好的皇位继承人是他确立的太子朱标——惠帝朱允炆的父亲。如果不是朱标意外死亡的话,朱棣应该没有登上皇位的机会。也正是因为朱标的死亡,才让朱棣有了登上皇位的图谋。在朱元璋死去之后不久,早已准备就绪的朱棣就借用着藩王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变。这场战役的最终获胜者是明成祖朱棣。作为失败的一方,朱允炆以

  • 金国灭亡后,南宋独自面对蒙古的45年,宋廷都在干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南宋灭亡金国,金国为何不与南宋共同抗击蒙古,南宋和蒙古之间的金国

    公元1234年,金国被蒙古灭亡后,南宋皇帝决定于当年六月发起收复三京之战。宋军挥师中原后不久,很快就光复了汴梁、洛阳两座重镇,史称:端平入洛。眼见宋军企图染指中原,忽必烈急命蒙古大军南下,清缴攻入中原腹地的宋军。中原宋军被蒙古大军击退的同时,也意味着宋蒙之间的战争正式爆发。1235年蒙古汗王之一的窝

  • 朱元璋围困南昌久攻不下,陈友谅虽勉强解围,却离溃败越来越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6月19日明军出击,打垮了陈友谅对新城门的一次进攻。6月24日,对水门的攻击无功而罢。围城还在继续时,季节性的江湖低潮时期即将到来,战略主动权正在从陈友谅手中滑走。可是,损耗和饥饿削弱了南昌的守军。即令他在1363年不再做任何努力,下一年南昌的收复也会使陈友谅在极其有利的条件下重开战端。7月24日,

  • 朱元璋治国之道为何与大多数皇帝不一样?网友:看看他的出身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治国有多好,朱元璋治国之道完整版,朱元璋成功的几大原因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按照元朝的贵贱分化(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朱元璋作为南人,所以他的家庭也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以至于朱元璋在早期的时候没有自己的名字,只有编号,因在家族中排行第八,故名朱重八。他在年幼的时候以为地主家放牛为生,生活十分的艰苦。那年淮河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旱灾、蝗灾和瘟

  • 朱允炆真的如朱棣所说自焚而死?专家找到其墓地,揭开百年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允炆死亡真相揭秘,朱棣老婆的墓地,朱棣穿允炆的衣服

    朱允炆一直清楚明朝当时所处的局势,看到朝中各藩王的势力不断增大,已经逐渐危及到他在中央的权利,于是朱允炆开始将重心用于削藩之上,与此同时朱允炆的叔叔朱棣对其皇位一直虎视眈眈,为了稳住朱棣,朱允炆下令给叔叔“清君侧”的口实。于是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而在战役中朱棣假借保护皇帝朱允炆的名义,带领大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