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渤海国古城在俄罗斯发掘,唐朝诗人温庭钧有诗为证,这里曾是华夏

渤海国古城在俄罗斯发掘,唐朝诗人温庭钧有诗为证,这里曾是华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72 更新时间:2024/1/16 2:13:05

唐朝诗人温庭钧本人是花间派诗词的创始人之一,他诗词大部分都是以记录宫廷之中贵族生活为主,讲究的就是一个奢侈浮华艳丽无双。根据历史记载他曾经担任过唐朝朝廷之中的国子祭酒,到今天就是大学校长的位置。当时他曾经负责送渤海国王子回到故土,一首诗词远隔千年,但依旧表明了在7世纪的时候,位于海参崴以北地区的渤海国,是唐朝天下治理体系之下的大中华,与唐朝是文化相近,车书同文同轨。

神奇而又陌生的渤海国

不熟悉唐朝历史的人肯定是不会知道这个国家的,因为这个国家相对于唐朝历史的大星空实在是太过于渺小了。这个国家其实是和唐朝的命运相互生成的,他建立在698年,灭亡于926年,是唐代时候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这个政权之中的百姓绝大部分都是靺鞨族,后来因为高句丽的覆灭,中间是一部分遗民和来自于中原地区的汉人组成了这个国家。

这个国家的面积比较大,东西也是三千里河山,南部和新罗国以泥河为界,西南可以通过鸭绿江和长岭为界,根据唐朝的文献之中记载说从唐朝开始出现的时候是没有这个国家的,后来是因为高句丽覆灭才出现的,渤海国一直都是臣服于唐朝,起初是作为唐朝的藩属国家为唐朝守卫住东北的边界地区,在唐朝君臣的眼中,分封制度并没有消失,而是扩大了管辖地方,周围的这些国家都是属于唐朝册封之国。

从唐朝三百年的历史之中,和渤海国的交往是比较频繁的,大部分都是集中在唐朝初期和安史之乱之前,渤海国曾经主动派遣使者出使唐朝,学习中原的先进文化,一共达到了132次,平均下来就是两年多一次,而唐朝主动出使渤海国也到了11次,比较可观,这些使者的功能各不相同,有的是宣布唐朝皇帝的圣旨,有的是沟通双方的贸易,已达到互通有无的目的。

渤海国对于唐朝的诗书历史非常感兴趣。他们的国王曾经主动请求唐朝皇帝赏赐《三国志》,《晋书》,《三十六国春秋》,熟悉了中原的历史文化之后,再加上唐朝现在拥有的三省六部制度,渤海国君主对于自己的国家以唐朝为模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而形成了后来的五京,十五府和六十二州的庞大地方行政系统,这也是这个国家能够延续两百多年的重要原因。

俄罗斯境内出土渤海古城

渤海国的土地大部分都是位于今天俄罗斯境内的远东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以及部分在阿穆尔州境内。这座古城用俄罗斯语音翻译过来叫作“克拉斯基诺城”,从19世纪70年代的时候被发现,当时刚好是被大清帝国将这块辽阔的土地割让出去平息战争。耗费了150年的时间到今天才算是发掘完成。这座城池的周长达到了1380米,符合周礼之中的侯国之城。

比较有特色的是城池之中的房屋宫殿经过俄罗斯的考古学家复原之后和隔壁日本的古代建筑一样,正当大家疑惑的时候,思维扭转一个弯道就可以理解了,因为进入的日本在唐朝时候照搬唐朝建筑文化政治制度,所以日本的建筑其实是当年唐朝建筑的一个缩影,渤海国的建筑其实就是唐朝时候的建筑风格,当年渤海国境内的木匠和石匠还有可能是来自中原的汉人也说不定。

这座古城之中修建了大量的佛教寺庙,还有大量的窑口用来烧制瓷器和陶器,许多金银器物的出土都表明了当时渤海国位于东北地区远离了中原的战乱,从唐玄宗之后的唐朝国力减弱,周围的国家以及露出了狼子野心,而安禄山史思明的军队祸乱天下数十年,渤海国靠着自己的地理位置优势躲开了这一次的战乱,和唐朝的联系与朝贡又要到数十年之后了。

俄罗斯专家在自己国内没有寻找到与渤海国相关的历史史料,还是通过中国古代的《新唐书》找到了这座城池的相关记载,从地理位置和规模用途上面来看都是大体不差的,这座城池应该就是渤海国今年内的盐洲城州治所在,也是海阳县的县城所在,古籍说他是位于海岸之北,当年唐朝使者从东北出海都是从这里走,龙原之地,东南濒海,日本道也。

总结

唐朝都已经距离我们很远了,今天依旧有很多人心中想着梦回大唐。渤海国这个东北黑山白水之中不知名的小国家又有几个人记得呢?他早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而那片曾经属于华夏的土地也早已经易手,但其中留下的宝贵人文财富却是永远的等待着后人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开

更多文章

  • 西安发现隋朝墓葬,石棺刻着“开者即死”,专家打开后惊喜万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西安隋朝石棺图,九岁女孩石棺开启视频,洛阳市白马寺董村石棺

    因此,李静训从小在宫中过着锦衣玉食、人上人的生活。虽然杨丽华溺爱她,但该学的规矩一样不能少。在宫女的教导下,李静训从小行为举止有礼,气质跟后宫中的公主差不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之骄女,却早早地离开了人世,年仅8岁。她去世后,杨丽华十分悲痛,下令厚葬李静训。为了保护李静训的墓,不让盗墓贼光顾,杨太后

  • 安史之乱虽被平定,却留下“后遗症”,以至于唐王朝成了空架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安史之乱相关资料,朱温灭唐和安史之乱有什么关联,安史之乱最终被谁平定

    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一个表面原因,就算没有这一个安禄山,也会有下一个“安禄山”,其根本原因是一个制度的缺陷,唐朝直到灭亡都无法平衡内重臣与外重臣之间的关系。拿节度使来说,军政大权揽于一身,一个节度使就相当于一方军阀,越到后面势力越强大,朝廷根本压不住。可以说安史之乱是唐朝制度缺陷的外在表现

  • 上官婉儿是才女还是妖女,武则天为何让其终身未婚?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则天与婉儿吻戏,武则天让婉儿穿龙袍,武则天秘史婉儿被杀

    此外上官婉儿之所以终身未婚,可能是武则天重用她不想她嫁人之外,或许也是她自己不愿意。要知道她虽无宰相之名,但手里握有实权,因此也被称为“巾帼宰相”。而武则天虽然做皇帝了,但是封建社会女子地位并没有提高多少,受三纲五常伦理道德约束,如果嫁人了就得相夫教子,这样她又怎么能在朝堂政局中呼风唤雨呢?上官婉儿

  • 武则天死后,李显为何要力排众议达成她归陵的愿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武则天废李显为什么,李显李旦武则天的关系,武则天儿子李显

    公元705年12月16日,霸占李唐江山数十年的女帝武则天在上阳宫病逝,李氏家族终于得到解放。站在皇室的角度,武则天显然是罪无可恕的逆贼,她不但篡唐立周,还肆意杀害李氏子孙,使得后者几十年内抬不起头了。既然武则天病逝,按理来说这些李氏子孙会将曾经受过的侮辱全部还给她,可为何唐中宗李显要力排众议,将武则

  • 杀人诛心!李世民在杀死李建成以后竟还用刀砍下其头颅!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建成要杀李世民吗,李世民李建成一起喝酒,历史上李建成真的比李世民强吗

    事情要从李家起义说起。话说隋朝末年,隋炀帝纵情声色肆意剥削黎民百姓,使得无数人被迫走上推翻暴君统治的道路,而李家亦是趁着这个机会揭竿而起逐鹿天下。在征战天下的过程中,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展现出极为出众的军事才能,几乎就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且由于他求贤若渴致使很多名人志士心甘情愿地为其卖命。在李世民的领

  • 李渊面对玄武门事变为何束手无策?其实早就埋下了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渊玄武门之变真实历史,李渊玄武门之变完整版,李渊玄武门之变后生了几个孩子

    事实上,李渊之所以落得这个下场,归根结底还是他自己的原因,正是他一直以来奉行的平衡政策,才造就了这个结果。这一点,我们从李渊建唐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来。义宁元年(617年),李渊在几个儿子以及一帮关陇贵族的鼓动下决定起兵反隋,并在短短四个月左右长驱直入,攻进长安,立隋炀帝之孙杨侑为帝,把持了朝政。在这

  • 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漠北的汗国想趁机入侵,被唐太宗一句话镇住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征辽资料,李世民征伐高句丽几次,李世民为啥要征讨高句丽

    大唐开国之初,漫长的边境线上,分布着众多的游牧民族,如突厥、吐谷浑、薛延陀等。虽然他们综合国力远不如新生的大唐王朝,然而依仗骑兵的机动性,对大唐一度产生了极大的困扰。因此,如何处理与游牧民族的关系,就成了重中之重。唐太宗即位后,也一度被这些问题困扰,以李世民的雄才大略,自然不会畏惧他们。然而,出兵讨

  • 既然李世民杀害兄长、霸占弟媳,那他为何不将父亲李渊一并铲除?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世民为什么没杀李渊,经典传奇李世民与李渊,隋唐英雄传李渊把兵权交给李世民

    然而李世民也有不少难以洗刷污点,比如弑兄杀弟、霸占弟媳、逼父退位,并且开创皇帝干预史官修史的先河,这斑斑劣迹无不在诉说着李世民的罪恶。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李世民不坏人做到底将李渊斩草除根呢?其实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李世民每做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理由。杀兄的理由李世民杀害兄长李建成是因为两人的矛盾已经不

  • 缔造奇迹的中华脊梁,诸葛亮不仅是蜀汉名臣,更是晋朝认可的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晋朝老人评价诸葛亮,诸葛亮的历史描述,诸葛亮的辉煌成就

    残破江山谁来守刘备事业达到顶峰的时候,因为关羽丢失荆州,张飞被小兵杀害从而走向低谷,白帝城托孤结束之后刘备自己的生命也走向了尽头,季汉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国家基础似乎在这一瞬间就要全部毁灭。这个时候的诸葛亮也只是在刘备离开人世的那片刻时间放下了自己心中的负担,他终于可以做一个感情外露的真实自己。诸葛亮

  • 史上“能打”的军队:刘裕北府兵,卫青汉军,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裕和秦府军谁厉害,卫青刘裕,卫青统领汉军

    一、李牧麾下赵军“李牧死,赵国灭”,李牧的军事能力没得说,他麾下的赵军也很能打。从对手实力角度而言,李牧麾下的赵军,堪称是劲旅中的劲旅,让匈奴、秦军闻风丧胆。前260年,赵括瞎指挥,“纸上谈兵”,40万赵军被名将白起坑杀。此后,赵军对秦军非常畏惧,不敢与之正面交手,李牧则是例外。李牧镇守雁门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