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南方的民族关系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南方的民族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488 更新时间:2024/1/25 0:27:41

江南、广州地区的开发,必然要影响到有关地区原来的居民。在这些居民中,有许多是少数民族。汉族人经济势力的渗入,破坏了他们原来的安静生活。

长江以南,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

到三国两晋时为止,汉族和汉族文化在南方的发展,也只是沿长江两岸,沿海以广州为重点的一些点,与从荆州南下,通过湖南、江西逾五岭而至广州交通线上疏落的一些点。

这以外的广大区域,还多是少数族居住着。

汉末晋末,北方汉人大量南移。东晋南朝时期,汉族文化才逐渐传播开来,沿着原来汉人已到的上述点线地区向外发展。

当时南方广大地区居住的民族,主要的是“蛮”、傒、俚和僚等。

汉文化传到他们居住的地区,与他们便发生冲突,又通过冲突而逐渐有一定程度的融合。

“蛮”,是南方诸民族中人数最多的,常用作南方各少数民族的通称。

蛮族中有两大支:一支是长沙、武陵蛮,一支是巴郡、南郡蛮。

长沙、武陵蛮,自称是槃瓠之后。他们的居住地区是长沙、武陵(今湖南省)一带。“分建种落,布在诸郡县”(《宋书•夷蛮传》)。

后向西北迁移,发展到今湖北西部。他们原居在武陵一带的,又分为椎谿、樠谿、辰谿、酉谿、舞谿,谓之五谿蛮;一部分居住在宜都、天门、巴东、建平、江北诸郡(今湖北省西部)。

蛮人所居多深山重阻,人迹少到的山区。

宋时,荆州设南蛮校尉,雍州设宁蛮校尉,用以管理有关蛮族的事务。

当时,“蛮民顺附者,一户输谷数斛,其余无杂调。而宋民赋役严苦,贫者不复堪命,多逃亡入蛮。蛮无徭役,强者又不供官税”(《宋书•夷蛮传》)。

巴郡、南郡蛮,是廪君蛮的后裔。

传说廪君原出于武落锺离山,廪君乘船从夷水至盐阳(约在今四川、湖北相邻地带,参看《后汉书•南蛮传巴郡、南郡蛮条》注)。后繁殖、生活于巴郡、南郡(今湖北省西部)。

东汉光武时,徙其种人七千余口到江夏郡界,后称为沔中蛮(今湖北汉水下游一带)。

“东晋时,沔中蛮因刘石乱后渐徙于陆浑以南(今河南省南部),遍满山谷。”(《通典•边防典•南蛮传序》)其活动地区还东到庐江郡(今安徽庐江一带)。

《宋书》所称豫州蛮,就是指的这一支。他们“种落炽盛”,居住的地区“北接淮汝,南极江汉,地方数千里”(《宋书•夷蛮传•豫州蛮条》)。

汉人在长江流域的发展,首先与“蛮”族接触。汉族统治者需要蛮族人民向他们出租税、出徭役,当兵打仗。为此,他们不断向蛮族人民居住地区展开残酷的进攻。宋时,进攻得很频繁,也很残酷。沈庆之前后数次领兵向蛮族进攻,他们俘获的生口就有几十万人。

《宋书•夷蛮传》总论宋廷对蛮族的战争指出:“自元嘉将半,寇慝弥广,遂盘结数州,摇乱邦邑。于是命将出师,恣行诛讨。自江汉以北,庐江以南,搜山荡谷,穷兵罄武,系颈囚浮,盖以数百万计。”

对蛮族用兵所得俘虏,一般是送京师作营户,充兵役。

征服的地区,即设立郡县称左郡左县,以管领蛮族人民,使其供租赋。如《宋书•荆、雍州蛮传》所称:“蛮民顺附者,一户输谷数斛,其余无杂调”,可能就是左郡县的赋税征调。

宋孝武帝时,西阳(今湖北黄岗北)蛮附,“以蛮户立宋安、光城二郡”(《宋书•夷蛮传》)。

在《宋书•州郡志》中,晋末及宋时以蛮民立的郡县有武宁、宋安、安陆、建宁等数郡,有靳水、赤亭、东安、阳城等二十多县。

南齐时,据《南齐书•州郡志》所载,有更多的以蛮民设立的郡县。

在豫州、南豫州、郢州、司州和雍州宁蛮府领下以蛮民设立的郡县,有四十四郡、一百三十九县。

这些县所管领的户口,没有记载。如果以晋时所置的武宁郡“领县二、户九百五十八、口四千九百一十四”(《宋书•州郡志》荆州条)为基数来估计,一百三十九县当有四十来万人口。

南齐管领的户口总数,照崔祖对齐武帝所讲的情况,是“今户口不能百万”(《南史•玩之传》),则蛮族人口占的户口比数是很高了。

溪,也写作奚或仅。

溪族居住的地区,主要在今江西南部和广东北部。

溪族人多以渔钓为业,所居多在水边,这大概是溪族得“溪”名的原因。

陈寅恪以为溪人之称,当与五溪地名有关系。东晋南朝的门阀大族看不起溪族人,常常骂他们是“溪狗”。

温峤就曾嘲陶侃为“溪狗”(见《世说新语•容止篇》)。

南齐范柏年骂胡谐之为“傒狗”(见《南史•胡谐之传》)。《晋书•陶侃传》称:陶侃本鄱阳,徙家寻阳,早孤贫。刘敬叔《异苑》云,钓禨(周一良疑“禨”当从石,作“禨”)山者,陶侃曾钓于此山下水中。

陶侃出身微贱,少年时曾以渔钓为业,温峤又嘲他为“溪狗”,可能陶侃是出身溪族的。

历史文献中,常常谈到溪族人的语音不正的问题。

如《初学记•奴婢门》载宋乔道元与天公:“小婢从成,南方之奚,形如惊■,言语嵝厉,声音骇人,唯堪驱鸡。”

又如《南史•胡谐之传》:“齐武帝为江州,以谐之为别驾,委以事任。建元二年,为给事中、骁骑将军。上方欲奖以贵族盛姻,以谐之家人语傒音不正,乃遣宫内四五人往谐之家教子女语。”此两处都提到溪人语不正。溪语音不正,似正好说明溪人之汉化。如溪人纯说溪语,汉人将完全不懂。语音不正,盖正在汉化,说汉语又杂有溪语,故成不正。晋末宋初,溪人还是强悍善斗的。卢循起兵北上时,殷阐对何无忌说:“(卢)循所将之众,皆三吴旧贼,始兴溪子,拳捷善斗,未易轻也。”(《资治通鉴》卷一一五)所谓“始兴溪子”即溪族人。

俚族居住的地区,主要是湘、广西州,即今湖南、广东。

汉族势力向广州一线发展,与俚人的接触渐多。

如《宋书•羊玄保传附希传》载:“泰始三年,出为宁朔将军、广州刺史。希以沛郡刘思道行晋康太守(今广东德庆)领军伐俚。”

又《宋书•良吏传•徐豁传》载:“元嘉初,为始兴太守(今广东韶关)。三年,遣大使巡行四方,并使郡县各言损益。豁因此表陈三事。其一曰:(郡)既接蛮俚,去就益易其三曰:中宿县俚民课银,一子丁输南称半两。”

僚,主要居住地区是长江上游的蜀,即今四川境。

《华阳国•志李寿志》称,“晋康帝建元二年(344),蜀土无僚,至是始从山出。

自巴至犍为、梓潼,布满山谷,大为民患。”《魏书•僚传》称:“僚者,盖南蛮之别种,自汉中达于邛笮川洞之间,所在多有。种类甚多,散居山谷,略无氏族之别。建国中,李势在蜀,诸僚始出巴西、渠川、广汉、阳安、资中,攻破郡县,为益州大患。势内外受敌,所以亡也。自桓温破蜀之后,力不能制。又蜀人东流,山险之地多空僚遂挟山傍谷。与夏人参居者,颇输租赋;在深山者,仍不为编户。”

由此可见,僚的活动地区主要在蜀,自巴西、犍为一线逐渐向外扩展。

自东晋至陈,南朝常与“僚’族有战争。

据《南齐书•州郡志》所载:南齐时益州有东宕渠僚郡、越嶲僚郡、沈黎僚郡、甘松僚郡、始平僚郡、齐开僚郡、齐通僚郡,大约都是以降附和征服的僚民建立的。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南北朝时无神论的战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南北朝十大历史事件,南北朝无神论著作,中国无神论史

    传统佛教和道教的广泛传播,有助于封建朝廷对人民的精神统治。但佛、道之间有矛盾,佛、道跟统治者之间也有矛盾,甚至出现了封建朝廷对佛、道进行毁灭性的打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无神论者对于鬼神及成佛成仙的虚构,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这是无神论的战斗的优良传统。中国佛教史上有所谓“三武”的灭佛活动。第一次是北魏太武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北魏的六镇起义和北魏的分裂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魏六镇士兵数量,武川怀朔六镇对北魏的影响,百家讲坛北魏六镇之乱

    公元523年,柔然入侵六镇,怀荒镇民请求开仓取粮,武卫将军于景无理拒绝,镇民不胜忿恨,遂起兵造反,杀了于景。不久,沃野镇民破六韩(姓)拔陵(名)亦聚众起义,杀镇将,改元真王。其余各镇,“华、夷之民往往响应”(《资治通鉴》卷一四九)。起义队伍迅速扩大。破六韩拔陵引兵南向,派别帅卫可孤包围武川和怀朔两镇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北魏孝文帝改革到底是什么,北魏孝文帝改革ppt,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

    太和二十年(496),孝文帝下诏改姓。孝文帝在诏书中把鲜卑氏与汉文化联系起来,宣称:“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资治通鉴》卷一四○)明帝建武三年,以此为例,改乙氏为叔孙氏,丘穆氏为穆氏,独孤氏为刘氏,素和氏为和氏。改了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北方各族人民的起义和北魏的东西分裂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北朝时代的北魏衰落,南北朝北魏和刘宋人口,南北朝北魏史

    起义的历史背景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社会经济有了发展,新都洛阳繁荣起来。《洛阳伽蓝记》卷四记述洛阳的景象:“市东有通商、达货二里。里内之人,尽皆工巧,屠贩为生,资财巨万。有刘宝者,最为富室舟车所通,足迹所履,莫不商贩焉。是以海内之货,咸萃其庭。产匹铜山,家藏金穴。宅宇逾制,观楼出云,车马服饰,拟于王者。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北周的衰落和隋之代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北周隋国公纪录片,北周和隋制度上的联系

    公元578年,一代英主北周武帝病故,儿子宇文赟继位,是为宣帝。北周武帝死时才三十六岁,正当年富力强,施展宏图之年。他的去世对于北周正在进行中的统一事业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周宣帝与其父几乎毫无共同之处。他性好奢侈,胸无大志,却极有阴谋。周武帝死时,他毫无悲怆之状,反而抚摸着自己身上被父亲生前教训时留下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北周灭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南北朝北周历史,北周伐齐纪录片,正史中杨坚怎么灭北周

    在宇文泰、周武帝两代人的治理下,北周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朝廷统治较为巩固,国力也日益强大。在这些前提下,具有雄才大略的周武帝开始把目光转向邻国,转向整个鼎峙中的南北双方,欲以完成他梦寐以求的统一大业。此时,南方已从梁末大乱中复苏。陈朝尽管辖地最小,但国内形势还能维持小康局面。相反,与北周对峙的北齐却日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侯景之乱(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最惨皇帝侯景,赵姬后宫之乱真实的吗,奢安之乱的真实历史

    侯景在攻入建康城后,告诉诸将,要杀个干净,好让天下人知道他的威名。建康自东晋以来,本是历朝胜地,商业和手工业发达,经济繁荣,城南北各四十里,达二十八万多户。至侯景之乱,金银宝饰财物被抢劫一空,宫阙图书文物多被烧毁。又因为交通阻隔,粮食运不进去,米价高至七、八万钱一升。那些士大夫们,个个饿得鸠形鹄面,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侯景之乱后微弱的后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北朝后梁简介,后梁刘洵,后梁被撞弯是换还是修

    侯景死后,梁朝王室子弟之间争夺帝位的内战并未因之而平息,反而愈演愈烈,百姓的灾难也更为深重。公元552年,王僧辩攻克建康后,十一月,萧绎自恃灭侯景有功,在江陵称帝,是为梁元帝。益州刺史武陵王纪,也不甘示弱,在蜀称帝。但由于他势力最小,次年,就被梁元帝萧绎灭掉。益州之地也被西魏宇文泰趁机夺走。萧绎的命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佛教高僧释道安、鸠摩罗什、慧远等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金峰释道安,释道安的前世今生,释道安法师隐居哪里

    南北朝时期,佛教经典的翻译很多。据唐智升的《开元释教寻》所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译经达一千六百二十一部。佛经的翻译,实际上就是佛教思想的介绍。南北朝的佛教经典,把佛教思想大量的介绍过来,为隋唐时佛教思想的发扬和中国化准备好了条件,并打下基础。有重要影响的高僧在佛经翻译和佛教思想介绍中,作出重要贡献的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东魏、北齐的民族矛盾和错误的民族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魏变北齐的过程,北齐民族矛盾,东魏北齐佛像

    高欢创建的东魏,起初在军事、经济、地域范围上,都远远超过宇文泰的西魏。自公元534年,不堪忍受屈辱地位的孝武帝西入关中,高欢事实上失去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这次政治上的失算使他面临两大敌人,一是南朝,一是西魏。尽管他们之中,有强有弱,但都是堪与之匹敌的独立政权。高欢要想在对峙中保持自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