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南梁侯景之乱(上)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南梁侯景之乱(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025 更新时间:2024/2/4 20:11:08

梁武帝不仅在对内做了许多蠢事,在对外处理与北魏的关系上,特别是在接纳侯景问题上,更是蠢事不少。

公元514年十月间,北魏以司徒高肇为大将军、平蜀大都督,将兵十五万进攻梁益州,另令傅竖眼出巴郡北,羊祉出庾城,奚康生出锦行,甄琛出剑阁,想一举取梁之蜀地,战争互有胜负,魏军无功而还,差不多就在同时,梁武帝听信北魏降人王足的建议,想筑堰,以淮水灌魏寿阳城。梁派去勘测地形的水利工程家都说,淮水附近都是沙土,不坚实,不可筑堰。

梁武帝听不进去,在徐、扬两州大发民工及将士二十万人日夜施工,历时二年。

公元5年堰成,长九里,下广140丈,上广45丈,高20丈,这样筑起了一条南起浮山(安徽嘉山北淮水边)北至巉石(浮石对岸)的长堰。在筑堰中兵民死亡无数。

开始时,北魏颇以堰成而忧,任命任城王澄为大将军、大都督,率众十万准备来攻堰,被尚书右仆射李平阻止。他认为不需要发兵进攻,堰一定会自己倒塌的。

果然,九月间,淮水暴涨,堰堤冲决,“其声如雷,闻三百里,缘淮城戍村落十余万口皆漂入海”(《资治通鉴》卷一四八)。

以上两件事,都是在北魏爆发六镇人民大起义前的一个时期发生的。

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后,双方连年交战,对南边的进攻趋向平缓;而梁朝也开始走向衰落,大规模对北朝的军事行动停止了。

但是梁武帝总想寻找时机,对北朝进行攻击。

公元547年,东魏大将侯景为高欢之子高澄所逼,求降于梁。

梁武帝欣然接纳,并以为北伐的时机来到了。

侯景,北魏怀朔镇人。北魏人民大起义时,他投奔于尔朱荣部下。

后来尔朱荣被魏孝庄帝所杀,他又转投高欢,成为得力将领,受封为洑阳郡公,统兵十万,他是在东魏政治舞台上,一个重要的角色。

侯景自恃功高,对高欢还能信服,而对他的儿子高澄,就不同了。

他常跟人谈到看不起高澄的话。有人把这些话传到高澄耳里,高澄深为恼火。

高欢一死,高澄立即假借高欢之命,招侯景入朝。侯景自知性命难保,遂以河南降西魏。

后又派郎中丁和到建康,请以十三州降梁。

梁武帝令群臣议论此事,许多人表示反对,认为侯景反复无常,不可置信。

但梁武帝认为纳侯景“则塞北可清”,有助于梁收复失地,甚而对进一步北伐都是难得的机会。

他任命侯景为大将军,封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诸军事。

梁武帝接纳侯景是出于扩大梁疆域来考虑的。

但他缺乏慎重地对待此事,未充分估计到侯景的实际状况,从而造成很严重的失误。

侯景降梁后,梁武帝在公元541年冬,派侄儿萧渊明进攻鼓城,想与侯景互相呼应。

萧渊明是一个根本不会打仗的人。据历史记载:“诸将与渊明议军事,渊明不能对,但云‘临时制宜’。”(《资治通鉴》卷一六○)

结果梁军被东魏打得大败,萧渊明和几个重要将领胡贵孙、赵伯超都被东魏俘虏,梁死亡士卒数万人。

梁武帝本来对敌我力量估计不足,听到前方失败萧渊明被俘的战报,吓得不知所措,只得开始与东魏议和。

侯景在这次梁与东魏交战中,打得很顽强。

在涡阳,他只有数千匹马,士卒四万人,而东魏大将慕容绍宗却有士卒十万人,“旗甲耀日,鸣鼓长驱而进”,声势十分浩大。

侯景命士卒皆被短甲,执短刀,杀入东魏马阵中,专砍马足。东魏军阵线大乱,纷纷坠马。仪同三司刘丰生被打伤,显州刺史张遵业也被侯景俘虏了。

侯景与慕容绍宗相持数月之久,粮食已尽。梁军溃败,不能来救。

次年(542)春天,侯景被东魏击败,逃到梁的寿阳。

这次战斗,梁的衰弱无能,给了侯景一个很大刺激。

梁武帝频繁地与东魏议和,要求释放萧渊明。

东魏见他求和心切,提出以侯景换萧渊明的要求。

梁武帝不考虑后果,竟满口答应,早上你们把萧渊明放回,晚上即把侯景的头送去。

侯景知道梁武帝将用他换回萧渊明时,便在寿阳起兵进攻建康,造成梁末一场空前动乱。

史称这次动乱为侯景之乱。

侯景知道孤掌难鸣,便与被剥夺太子地位的萧正德暗中勾结,约于事成之后,立萧正德为帝。

萧正德对梁武帝一直心怀不满,阴养死士,储米积货,早有图谋。侯景之议,正合他的心意。

公元548年十月,侯景攻下谯州(今安徽滁县),梁武帝命萧正德防守长江。

萧正德遣大船数十艘,诈称截获,暗中接济侯景渡江。侯景渡江时,只有兵八千人,马数百匹。但建康因数十年未见兵甲,一片惊慌。

梁武帝命太子萧纲筹划防务,萧纲把防守宣阳门的任务交给萧正德。

萧正德率众于张建桥迎接侯景入宜阳门。

十一月,萧正德自称帝,以侯景为丞相。侯景军攻台城(宫城),将台城重重包围。

尚书令羊侃率众拼死抵抗。

侯景久攻不下,军心涣散。侯景令士兵大肆抢掠民间财物和粮食,胁迫数万民众充当士兵,还招募了大批奴隶为士兵。

公元549年,侯景攻入台城,将梁武帝禁闭在台城内的文德殿。

梁武帝忧愤交加,膳食断绝,被饿死在文德殿。终年八十六岁。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南方的民族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南北朝的民族分布图,南北朝时南方海外贸易,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江南、广州地区的开发,必然要影响到有关地区原来的居民。在这些居民中,有许多是少数民族。汉族人经济势力的渗入,破坏了他们原来的安静生活。长江以南,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到三国两晋时为止,汉族和汉族文化在南方的发展,也只是沿长江两岸,沿海以广州为重点的一些点,与从荆州南下,通过湖南、江西逾五岭而至广州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南北朝时无神论的战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南北朝十大历史事件,南北朝无神论著作,中国无神论史

    传统佛教和道教的广泛传播,有助于封建朝廷对人民的精神统治。但佛、道之间有矛盾,佛、道跟统治者之间也有矛盾,甚至出现了封建朝廷对佛、道进行毁灭性的打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无神论者对于鬼神及成佛成仙的虚构,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这是无神论的战斗的优良传统。中国佛教史上有所谓“三武”的灭佛活动。第一次是北魏太武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北魏的六镇起义和北魏的分裂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魏六镇士兵数量,武川怀朔六镇对北魏的影响,百家讲坛北魏六镇之乱

    公元523年,柔然入侵六镇,怀荒镇民请求开仓取粮,武卫将军于景无理拒绝,镇民不胜忿恨,遂起兵造反,杀了于景。不久,沃野镇民破六韩(姓)拔陵(名)亦聚众起义,杀镇将,改元真王。其余各镇,“华、夷之民往往响应”(《资治通鉴》卷一四九)。起义队伍迅速扩大。破六韩拔陵引兵南向,派别帅卫可孤包围武川和怀朔两镇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北魏孝文帝改革到底是什么,北魏孝文帝改革ppt,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

    太和二十年(496),孝文帝下诏改姓。孝文帝在诏书中把鲜卑氏与汉文化联系起来,宣称:“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资治通鉴》卷一四○)明帝建武三年,以此为例,改乙氏为叔孙氏,丘穆氏为穆氏,独孤氏为刘氏,素和氏为和氏。改了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北方各族人民的起义和北魏的东西分裂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北朝时代的北魏衰落,南北朝北魏和刘宋人口,南北朝北魏史

    起义的历史背景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社会经济有了发展,新都洛阳繁荣起来。《洛阳伽蓝记》卷四记述洛阳的景象:“市东有通商、达货二里。里内之人,尽皆工巧,屠贩为生,资财巨万。有刘宝者,最为富室舟车所通,足迹所履,莫不商贩焉。是以海内之货,咸萃其庭。产匹铜山,家藏金穴。宅宇逾制,观楼出云,车马服饰,拟于王者。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北周的衰落和隋之代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北周隋国公纪录片,北周和隋制度上的联系

    公元578年,一代英主北周武帝病故,儿子宇文赟继位,是为宣帝。北周武帝死时才三十六岁,正当年富力强,施展宏图之年。他的去世对于北周正在进行中的统一事业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周宣帝与其父几乎毫无共同之处。他性好奢侈,胸无大志,却极有阴谋。周武帝死时,他毫无悲怆之状,反而抚摸着自己身上被父亲生前教训时留下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北周灭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南北朝北周历史,北周伐齐纪录片,正史中杨坚怎么灭北周

    在宇文泰、周武帝两代人的治理下,北周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朝廷统治较为巩固,国力也日益强大。在这些前提下,具有雄才大略的周武帝开始把目光转向邻国,转向整个鼎峙中的南北双方,欲以完成他梦寐以求的统一大业。此时,南方已从梁末大乱中复苏。陈朝尽管辖地最小,但国内形势还能维持小康局面。相反,与北周对峙的北齐却日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侯景之乱(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最惨皇帝侯景,赵姬后宫之乱真实的吗,奢安之乱的真实历史

    侯景在攻入建康城后,告诉诸将,要杀个干净,好让天下人知道他的威名。建康自东晋以来,本是历朝胜地,商业和手工业发达,经济繁荣,城南北各四十里,达二十八万多户。至侯景之乱,金银宝饰财物被抢劫一空,宫阙图书文物多被烧毁。又因为交通阻隔,粮食运不进去,米价高至七、八万钱一升。那些士大夫们,个个饿得鸠形鹄面,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侯景之乱后微弱的后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北朝后梁简介,后梁刘洵,后梁被撞弯是换还是修

    侯景死后,梁朝王室子弟之间争夺帝位的内战并未因之而平息,反而愈演愈烈,百姓的灾难也更为深重。公元552年,王僧辩攻克建康后,十一月,萧绎自恃灭侯景有功,在江陵称帝,是为梁元帝。益州刺史武陵王纪,也不甘示弱,在蜀称帝。但由于他势力最小,次年,就被梁元帝萧绎灭掉。益州之地也被西魏宇文泰趁机夺走。萧绎的命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佛教高僧释道安、鸠摩罗什、慧远等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金峰释道安,释道安的前世今生,释道安法师隐居哪里

    南北朝时期,佛教经典的翻译很多。据唐智升的《开元释教寻》所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译经达一千六百二十一部。佛经的翻译,实际上就是佛教思想的介绍。南北朝的佛教经典,把佛教思想大量的介绍过来,为隋唐时佛教思想的发扬和中国化准备好了条件,并打下基础。有重要影响的高僧在佛经翻译和佛教思想介绍中,作出重要贡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