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东魏、北齐的民族矛盾和错误的民族政策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东魏、北齐的民族矛盾和错误的民族政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42 更新时间:2024/1/19 12:29:03

高欢创建的东魏,起初在军事、经济、地域范围上,都远远超过宇文泰的西魏。

自公元534年,不堪忍受屈辱地位的孝武帝西入关中,高欢事实上失去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

这次政治上的失算使他面临两大敌人,一是南朝,一是西魏。

尽管他们之中,有强有弱,但都是堪与之匹敌的独立政权。

高欢要想在对峙中保持自己的地位,甚至成为全中国唯一主宰,就必须强化东魏的统治。但因其民族政策上的错误和政治上的腐败,使原来居于优势的国力转为弱势。

高欢集团是依靠六镇鲜卑贵族,尤其是以怀朔镇鲜卑贵族的支持起家的。

因而他认定自己的政权,应该是鲜卑人的政权,这个政权应该最大限度地保证鲜卑贵族的利益。

但与此同时,他也争取汉族的门阀世族参与政权,作为政权的第二种支持力量。

为此,他自称是渤海汉族高氏的子孙,又把女儿嫁给华阴门阀世族杨愔,想以此提高自己在汉人中的威信。

他所引用并授与要职的官吏,如高敖曹、高乾等人,都是汉族门阀世族中人物。

他还企图调和当时相当尖锐、紧张的鲜卑与汉人的关系,下令军中“不得欺汉儿”。

他告诫鲜卑人,要懂得怎样使用汉人,说:“汉民是汝奴,夫为汝耕,妇为汝织,输汝粟帛,令汝温饱,汝何为凌之?”

对饱受鲜卑贵族欺负的汉人,他又换了一副腔调,说:“鲜卑是汝作客,得汝一斛粟,一匹绢,为汝击贼,令汝安宁,汝何为疾之?”(《资治通鉴》卷一五七)

高欢的这些方法,并不能促进民族关系的融洽,解决当时颇为尖锐的民族矛盾。

高欢的儿子高澄,在政治上有不同于高欢的看法。

公元538年,高澄任吏部尚书后,进行过革新,废除了以论资排辈为晋升标准的年劳之制,这是一种“不问士之贤愚,专以停解月日为断,”(《资治通鉴》卷一四九)为庸才大开仕途之门的制度。

高澄废除了这一制度,开始选拔贤能,注重官吏的才学。“凡才名之士虽未荐擢,皆引致门下,与之游宴、议论、赋诗,士大夫以是称之。”(《资治通鉴》卷一五八)

高澄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想依靠汉族势力,为高氏集团代魏作准备。

高澄也知道这样会引起鲜卑亲信的不满,但他决意坚持下去。

有一次,他故意在满室鲜卑勋贵的注视下,给汉人崔暹让位作揖,以示敬重,借以抬高汉人世族的政治地位。他把崔暹和崔季舒视为心腹,委以重任。

这就更加引起一些鲜卑贵族的不满。高澄一死,崔季舒和崔暹就被强加罪名,鞭打受辱,发配边鄙之地。

公元550年,高洋称帝,正式取代东魏静帝元善见,建立了北齐。

但这时,鲜卑贵族与汉世族之间的矛盾,还是没有缓和。

高洋时,一批汉族官吏,像杨愔(高欢之婿)、郑子默、燕子献等在朝廷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虽然不能说高洋对他们不器重,但高洋认为自己的政权是鲜卑人的政权,应该最大限度地保证这部分人的根本利益。尽管他也引用汉人,但是有所提防。

汉世族杜弼为人直率,当着高洋的面部敢鄙视鲜卑人,说他们只会骑马坐车。

高洋心里就很不痛快,认为这是冲着他来的,终于把杜弼杀了。

他立汉人李夫人为后,李夫人是汉世族大地主赵郡李氏之女。立她为后,不能说仅仅是出于宠爱而没有政治上的用意。

他立李夫人所生的高殷为太子,后又嫌高殷软弱,有汉家气质,没有鲜卑人横刀立马的英雄气概。高洋要高殷杀人,高殷害怕,连砍几刀,还没有割下头来。

高洋气得打颤,认为此儿无用,不堪为帝。

但他临死前,还是命尚书令杨愔、侍中燕子献等汉族官吏辅佐高殷继位。

高殷继位,意味着具有汉家血统的人统治北齐,这使北齐鲜卑勋贵大为震动,他们不愿意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高洋弟弟高演、高湛联合朝廷鲜卑权势人物,发动宫廷政变,杀了杨愔等人,废了高殷,高演当了皇帝。

这是争夺皇位的斗争,但同时也是汉与鲜卑的矛盾。

这一点,高欢妻子娄氏就说得很明白,她是坚决反对高殷为帝的,理由是:“岂可使我母子,受汉老妪(指李夫人)斟酌!”(《北齐书•杨愔传》)

北齐统治的晚期,汉世族在朝中地位更加低下。

鲜卑贵族韩凤常常当面骂汉人“狗奴,大不可奈,唯须杀却。”(《北齐书•韩凤传》)

高欢时,有人说治河役夫多溺死,要想法解决。鲜卑勋贵刘贵听了说:“一钱汉(汉人的生命只值一文钱),随他死。”

汉世族高敖曹听了十分愤怒,拔刀要杀刘贵。

高欢只好劝阻,还没有斥责高敖曹。

而此时韩凤辱骂汉人,却再也没有人出来表示愤怒了。

东魏、北齐汉世族与鲜卑贵族的矛盾,以及统治者一直奉行的民族歧视政策,就使东魏、北齐政治上蒙上了阴影,不能像西魏、北周那样争取各方面对自己政权的支持。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东魏、北齐后期政治的腐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东魏北齐简介,东魏北齐反腐新闻,史上最荒唐的朝代北齐

    东魏、北齐的统治者也不敢打击豪强势力(包括鲜卑和汉族豪强),适当地限制他们的经济扩张,而是采取听之任之,甚至鼓励纵容的态度。东魏时,官吏贪污,盘剥人民的情况就很严重。豪强纷纷庇荫人口,与政府争夺劳动力,政府利益受到很大损失。所谓:“是时法网宽弛,百姓多离旧居,阙于徭赋。”(《隋书•食货志》)高欢对此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东西魏之间的小关之战和沙苑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南北朝宋魏之战是怎么回事,魏宋大战南北朝完整版,闲话南北朝宋魏交兵2

    东西魏之间的战争,小的不计,大的战争就有五次。小关之战和沙苑之战,都是其中较大的战争。公元538年,关中地区天灾严重,人至相食。高欢先发制人,于公元537年正月,乘机发动了对西魏的战争。令前锋窦泰率步骑万余人直趋潼关,令高敖曹率军攻上洛(今陕西商县),高欢自己则率军赴蒲坂,造浮桥三座,声言要渡过黄河

  • 南北朝简史-拓跋焘统一北方的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拓跋后裔,拓跋焘 北周武帝,拓跋玉儿最终结局

    魏帝拓跋焘继位后,连年兴兵,屡获胜利。当时,北魏的北面,还有柔然这个劲敌。拓跋焘初即位时,公元424年,柔然派六万骑入云中,杀掠吏民,占领了魏建于云中的盛乐宫。拓跋焘亲自率领轻骑,飞驰三天二夜至云中。柔然兵把拓跋焘层层包围了五十余重,拓跋焘镇定自若,指挥作战。魏人射杀柔然可汗的弟弟,柔然惧,遁去。这

  • 南北朝简史-拓跋焘的南征和瓜步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瓜步之战,瓜步之战宋魏兵力对比,瓜步之役解释视频

    南北朝初期,宋计划北伐。宋还未出击,拓跋焘就抢先一步,于公元450年二月亲自率领十万步骑南征。宋南顿太守郑琨、颍川太守郑道隐弃城逃走。北魏军把宋悬瓠城(今河南汝南)层层包围。城中宋军不满千人,北魏军昼夜攻城,搭起云梯临城而射,矢如雨下。宋守军以一当百,杀伤敌人以万计,城中死者亦过半。双方相持四十二天

  • 南北朝简史-拓跋嗣的南征和宋初的政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拓跋元宏,玉灵谣赵灵儿与拓跋玉儿,拓跋家族皇帝排位顺序

    刘裕和他的儿子义隆时期,是刘宋的兴盛时期,也可以说是南朝的兴盛时期。刘裕灭了蜀、后燕和后秦,大有统一全国的势头。但刘裕时期,内部多事。孙恩起事的余留势力卢循、徐道覆还在坚持斗争,反对刘裕的政治势力如刘毅和门阀大族势力还很强大。这些势力,阻止了刘裕雄心壮志的进一步实现。宋文帝时期,这些势力都消灭了。他

  • 南北朝简史-宋齐时期血腥的宗室战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南北朝简史简介,悠悠南北朝之宋齐北魏的纷争史,南北朝宗室和士族矛盾

    宋文帝以弟彭城王义康为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荆州和扬州是长江流域经济开发的两个重点地区。《宋书•何尚之传》称:“荆、扬二州,户口半天下。江左以来,扬州根本,委荆以阃外。”沈约在传后又发挥了一句:“江左以来,树根本于扬越,任推毂于荆楚民户境域,过半于天下。”彭城王义康“少而聪察,及居方任,职

  • 南北朝简史-宋文帝的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文帝北伐好开局,宋文帝与刘义康,南北朝历史简史

    在拓跋焘已灭夏,正准备灭北燕、北凉时,宋文帝决意北代,企图收复洛阳、虎牢、滑台等河南土地。公元430年,宋文帝令右将军到彦之率五万大军,统领安北将军王仲德、兖州刺史竺灵秀北攻,又派骁骑将军段宏率领精兵八千,直指虎牢,豫州刺史刘德武率兵一万跟在他后面,后将军长沙王义欣则将兵三万作为机动部队。并先派殿中

  • 南北朝简史-北魏建国的历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拓跋氏是鲜卑族部落联盟中的一个构成单位。拓跋氏建立魏国,是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的。据《魏书•序纪》记载,拓跋氏历史的序幕是从拓跋毛开始的。他为“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关于这时期拓跋氏的历史,我们知道的很少,所谓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大约都是一个氏族部落联盟中的氏族

  • 盛唐之后弊病丛生的唐王朝,为何能存在一百多年的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王朝一共存在多少年,盛唐王朝,唐王朝的民族政策

    在中国古代王朝更迭的历史中,唐王朝有着将近三百年的国祚。根据史料的记载,唐朝自隋亡唐兴到灭亡,存在了总共达289年的时间,这中间初唐、盛唐时期占唐王朝全部国祚的时间约为137年,同初唐、盛唐时期如旭日东升的国势不同,唐朝中晚期则是衰败的国势。这中间宦官、藩镇、朋党三者之间犬牙一般交错的情况,成为了中

  • 最终埋葬强大的大唐王朝的人是谁?“五代十国”第一代是哪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唐被埋葬的皇帝,隋唐五代又十国全文,五代和十国的关系

    唐懿宗死后,他儿子唐僖宗李儇(862-888年,唐朝的倒数第三个皇帝)即位时才12岁,贪玩游戏,委政于宦官田令孜,田令孜纳贿贪残,政治益加腐败了。上行下效,官吏无不贪赃,吏治坏到了极点,人民痛苦不堪,广大人民生活贫困悲苦在死亡边缘挣扎。人民再也无法照旧生活下去了。波澜壮阔的唐未农民大起义爆发了。乾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