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佛教高僧释道安、鸠摩罗什、慧远等人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佛教高僧释道安、鸠摩罗什、慧远等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587 更新时间:2023/12/11 3:37:33

南北朝时期,佛教经典的翻译很多。

据唐智升的《开元释教寻》所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译经达一千六百二十一部。

佛经的翻译,实际上就是佛教思想的介绍。

南北朝的佛教经典,把佛教思想大量的介绍过来,为隋唐时佛教思想的发扬和中国化准备好了条件,并打下基础。

有重要影响的高僧在佛经翻译和佛教思想介绍中,作出重要贡献的高僧有释道安鸠摩罗什、慧远等人。

释道安,晋怀帝永嘉六年(312)生于常山扶柳。

十二岁出家,为人天资聪颖,记忆力超人。他先师事佛图澄,随澄在邺。

后赵末年,北方大乱,道安在今河北、山西各地避乱传教。

晋哀帝兴宁三年(365),道安到襄阳。苻坚克襄阳,道安随赴长安。

晋孝武帝太元十年,道安死,年七十四。

道安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是,组织翻译和整理佛教经典,宣传佛教和培养弟子,创立“本无”学派。

道安一生有很多著作,为经作注,为经作序。他的著作对阐明经义起重大作用。

僧佑在《出三藏记集•道安传》中说:“安序致渊富,妙尽玄旨,条贯既叙,文理会通,经义克明,自安始也。”(《大正藏》55卷第108页)“经义克明,自安始也”,说明了道安在阐明经义方面的历史地位。

道安晚年住长安时期,组织并主持译经,共译出众经十部,一百八十七卷,一百多万字。他总结译经经验,提出“五失本,三不易”。道安的总结,对以后的佛经翻译很有指导意义。

五失本,谓翻译佛经有五种情况使译文不能符合胡语佛经原本。

三不易,指三种不易翻译的情况。(参看方立天《道安评传》,载《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中华书局1982年版)

道安重视亲自讲经,宣扬佛法。他一生收了很多弟子,并分派他的弟子到各地去传教。

著名高僧慧远,就是道安的高足。

道安对佛教思想研究有很深的造诣。

他在北方时,对禅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当时北方正盛行禅学。他到南方后,又钻研般若学,当时南方盛行的是般若。他还热心地翻译小乘一切有部经典。道安对传入的佛教各派思想是兼容并包的。

在兼容并包中也有主次,般若思想是道安的主要思想。道安关于般若的著述就有二十种。

般若学的根本思想是“本无”。后来虽分为多种学派,有所谓“六家七宗”之说,而道安则是本无宗。

嘉祥吉藏《中论疏•因缘品》叙道安本无说:“什师未至,长安本有三家义。一者释道安明本无义。谓无在万化之前,空为众形之始。夫人之所滞,滞在末(原作未,依汤用彤说,应作末)有。若宅(原作诧,依汤用彤,应作宅)心本无,则异想便息。安公本无者,一切诸法,本性空寂,故云本无。此与《方等》经论,什、肇山门义,无异也。”

吉藏这段话,叙述了道安的根本思想。

道安的“本无”思想和何晏王弼的玄学“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的思想很接近。

东晋时期,玄学随世族过江,当时的执政大臣和士大夫大多是玄学中人或受玄学影响的人物。道安和他们大都有交往或书翰问候。

东晋佛教的发展,主要在社会上层。道安的本无和玄学的无为,正相合拍,更有助于佛教在南方的传播发扬。

鸠摩罗什,天竺人,家世国相。

罗什生于龟兹,约当晋康帝之世(343—344)。

自西晋以来,龟兹即有佛教流行,为小乘学。

罗什曾游沙勒、温宿,又归龟兹。广诵大乘经论,洞其奥秘。在西域各国,讲说佛法。吕光破龟兹,获罗什,致之凉州。

后秦姚兴弘始三年(401)破后凉。弘始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姚兴迎罗什到长安,时已在公元402年初。

当时长安佛教已甚盛。自苻坚迎道安到长安后,主持译经,长安已是译经重镇。

罗什到长安,姚兴待以国师之礼。罗什在长安住了十二年,弘始十五年(413)去世。

在他主持下,译经三百多卷。

协助罗什译经的助手,都是当时的名家。如道生、道融、昙影、僧叡、慧观、僧肇等,都是名僧。

他们对经义的领悟,常受到罗什的称道。

罗什主持下的译经,不仅文字是佳制,而理解精微,也非旧译所能及。

罗什对佛教思想的理解,造诣是很深的。可惜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译经上,自己很少著述留下来。

罗什对佛教思想理解的幽微,未能尽传于世。慧远,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崞县东)人,晋成帝咸和九年(334)生。年二十一,随道安出家,时道安正在太行恒山立寺,传布佛教。后随道安南投襄阳。苻丕争襄阳,慧远别师东下,到庐山。时桓伊为江州刺史,为慧远造东林寺。慧远住东林寺三十多年,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8)或谓十三年卒,时年八十三或八十四。

慧远天资聪颖,早年曾读儒书,博通六经,也接触过老庄。

后听了道安讲《般若经》,豁然而悟,说:“儒、道九流,皆糠粃耳。”晚年尝致书刘遗民,叙述由儒、道而入于佛说:“每寻畴昔,游心世典(儒学经典),以为当年之华苑也。及见《老》、《庄》,便悟名教是应变之虚谈耳。以今而观,则知沉冥之趣,岂得不以佛理为先?”(《广弘明集》卷二七上)

道安门下高僧很多,但他特别看重慧远,把传播佛法的希望寄托在慧远身上。

道安说:“使流东国,其在远乎?”(《高僧传•慧远传》)

慧远在庐山三十多年,是他从事佛教活动最重要的时期。

他培养弟子,宣扬佛教,组织佛教经典的翻译,和全国名僧保持联系,并交结南朝朝中公卿,使庐江成为南方佛教中心。

慧远传布佛教宣扬佛法,从两方面作了工作。

在人民群众中,他宣传因果报应和神不灭论。宣传善恶有报,这是针对广大群众的愚昧迷信而提出来的。因果报应说,帮助佛教在下层人民群众中传布。

在佛教教义方面,慧远属于道安的本无派。道安的本无思想,和玄学家以无为本思想是合拍的。慧远早年曾研究过儒学,研究过老庄玄学。

他在庐山讲过儒家的经典。他讲《丧服经》,也讲《诗经》。

他在讲《般若经》时,为了使听众容易听懂并接受,常引用《庄子》的话来作说明,使听众晓然。慧远讲儒家经典,用玄学比附佛经,解释佛教教义,使得佛教在上层知识界得以广泛传布。

概括地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数百年间,意识形态中的主导思想经过三变,由儒转入玄,又由玄转入佛。

儒是继承汉儒传统,玄是洛阳世族之学。晋东渡后,玄学也随之东渡,北方仍以儒学为主。

佛学兴起在汉末魏晋,先藉玄学以传播;其后,讲究修练的禅学和因果报应之说在北方比较发展,讲究义理的般若学则仍借助玄学在南方较为发展。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东魏、北齐的民族矛盾和错误的民族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魏变北齐的过程,北齐民族矛盾,东魏北齐佛像

    高欢创建的东魏,起初在军事、经济、地域范围上,都远远超过宇文泰的西魏。自公元534年,不堪忍受屈辱地位的孝武帝西入关中,高欢事实上失去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这次政治上的失算使他面临两大敌人,一是南朝,一是西魏。尽管他们之中,有强有弱,但都是堪与之匹敌的独立政权。高欢要想在对峙中保持自己的地位,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东魏、北齐后期政治的腐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东魏北齐简介,东魏北齐反腐新闻,史上最荒唐的朝代北齐

    东魏、北齐的统治者也不敢打击豪强势力(包括鲜卑和汉族豪强),适当地限制他们的经济扩张,而是采取听之任之,甚至鼓励纵容的态度。东魏时,官吏贪污,盘剥人民的情况就很严重。豪强纷纷庇荫人口,与政府争夺劳动力,政府利益受到很大损失。所谓:“是时法网宽弛,百姓多离旧居,阙于徭赋。”(《隋书•食货志》)高欢对此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东西魏之间的小关之战和沙苑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南北朝宋魏之战是怎么回事,魏宋大战南北朝完整版,闲话南北朝宋魏交兵2

    东西魏之间的战争,小的不计,大的战争就有五次。小关之战和沙苑之战,都是其中较大的战争。公元538年,关中地区天灾严重,人至相食。高欢先发制人,于公元537年正月,乘机发动了对西魏的战争。令前锋窦泰率步骑万余人直趋潼关,令高敖曹率军攻上洛(今陕西商县),高欢自己则率军赴蒲坂,造浮桥三座,声言要渡过黄河

  • 南北朝简史-拓跋焘统一北方的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拓跋后裔,拓跋焘 北周武帝,拓跋玉儿最终结局

    魏帝拓跋焘继位后,连年兴兵,屡获胜利。当时,北魏的北面,还有柔然这个劲敌。拓跋焘初即位时,公元424年,柔然派六万骑入云中,杀掠吏民,占领了魏建于云中的盛乐宫。拓跋焘亲自率领轻骑,飞驰三天二夜至云中。柔然兵把拓跋焘层层包围了五十余重,拓跋焘镇定自若,指挥作战。魏人射杀柔然可汗的弟弟,柔然惧,遁去。这

  • 南北朝简史-拓跋焘的南征和瓜步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瓜步之战,瓜步之战宋魏兵力对比,瓜步之役解释视频

    南北朝初期,宋计划北伐。宋还未出击,拓跋焘就抢先一步,于公元450年二月亲自率领十万步骑南征。宋南顿太守郑琨、颍川太守郑道隐弃城逃走。北魏军把宋悬瓠城(今河南汝南)层层包围。城中宋军不满千人,北魏军昼夜攻城,搭起云梯临城而射,矢如雨下。宋守军以一当百,杀伤敌人以万计,城中死者亦过半。双方相持四十二天

  • 南北朝简史-拓跋嗣的南征和宋初的政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拓跋元宏,玉灵谣赵灵儿与拓跋玉儿,拓跋家族皇帝排位顺序

    刘裕和他的儿子义隆时期,是刘宋的兴盛时期,也可以说是南朝的兴盛时期。刘裕灭了蜀、后燕和后秦,大有统一全国的势头。但刘裕时期,内部多事。孙恩起事的余留势力卢循、徐道覆还在坚持斗争,反对刘裕的政治势力如刘毅和门阀大族势力还很强大。这些势力,阻止了刘裕雄心壮志的进一步实现。宋文帝时期,这些势力都消灭了。他

  • 南北朝简史-宋齐时期血腥的宗室战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南北朝简史简介,悠悠南北朝之宋齐北魏的纷争史,南北朝宗室和士族矛盾

    宋文帝以弟彭城王义康为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荆州和扬州是长江流域经济开发的两个重点地区。《宋书•何尚之传》称:“荆、扬二州,户口半天下。江左以来,扬州根本,委荆以阃外。”沈约在传后又发挥了一句:“江左以来,树根本于扬越,任推毂于荆楚民户境域,过半于天下。”彭城王义康“少而聪察,及居方任,职

  • 南北朝简史-宋文帝的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文帝北伐好开局,宋文帝与刘义康,南北朝历史简史

    在拓跋焘已灭夏,正准备灭北燕、北凉时,宋文帝决意北代,企图收复洛阳、虎牢、滑台等河南土地。公元430年,宋文帝令右将军到彦之率五万大军,统领安北将军王仲德、兖州刺史竺灵秀北攻,又派骁骑将军段宏率领精兵八千,直指虎牢,豫州刺史刘德武率兵一万跟在他后面,后将军长沙王义欣则将兵三万作为机动部队。并先派殿中

  • 南北朝简史-北魏建国的历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拓跋氏是鲜卑族部落联盟中的一个构成单位。拓跋氏建立魏国,是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的。据《魏书•序纪》记载,拓跋氏历史的序幕是从拓跋毛开始的。他为“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关于这时期拓跋氏的历史,我们知道的很少,所谓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大约都是一个氏族部落联盟中的氏族

  • 盛唐之后弊病丛生的唐王朝,为何能存在一百多年的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王朝一共存在多少年,盛唐王朝,唐王朝的民族政策

    在中国古代王朝更迭的历史中,唐王朝有着将近三百年的国祚。根据史料的记载,唐朝自隋亡唐兴到灭亡,存在了总共达289年的时间,这中间初唐、盛唐时期占唐王朝全部国祚的时间约为137年,同初唐、盛唐时期如旭日东升的国势不同,唐朝中晚期则是衰败的国势。这中间宦官、藩镇、朋党三者之间犬牙一般交错的情况,成为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