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周武帝和北周的强大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周武帝和北周的强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999 更新时间:2024/1/25 7:29:42

宇文泰死后,诸子年幼,不能担当大任,政权落在他的侄子宇文护手中。

宇文护见宇文氏家族势力已经强大到可以代魏的地步,就迫使西魏恭帝拓跋廓封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周公

公元557年,宇文觉登天子位,废西魏,建立了周朝,史称北周。

同年,宇文护先杀宇文泰的旧臣赵贵独孤信以及对他独揽北周大权表示不满的人。

宇文觉对宇文护专权也越来越反感,便与一些大臣亲信密谋,想除掉宇文护。

宇文护察觉后,先发制人,杀宇文觉,另立宇文泰长子宇文毓为天王。

公元559年,宇文毓改称皇帝,是为北周明帝。

公元560年,宇文护又杀了周明帝,改立宇文泰另一个儿子宇文邕为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北周武帝。

周武帝不同于被杀的两个兄弟,他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杰出人物。

宇文泰对他一直很器重,曾对人说,“成吾志者,必此儿也。”(《周书•武帝纪上》)

周武帝即位之初,不露声色,表面上听凭宇文护摆布,而暗中却积极积蓄实力,终于在公元572年,杀宇文护,夺回政权。

他在他父亲励精图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了多方面的改革。首先值得提出的是释放奴婢。西魏、北周还保留着浓厚的奴隶制残余。

宇文泰灭南朝萧绎时,将江陵男女数万口没为奴婢。周武帝即位后,于公元565年下诏:“江陵人年六十五以上为官奴婢者,已令放免。其公私奴婢,有年至七十以外者,所在官司赎为庶人。”公元572年再次下诏,“江陵所获俘虏充官口者,悉免为民”(《周书•武帝纪上》)。

公元577年灭齐后,即下诏:“自伪武平三年(572)以来,河南诸州之民为齐破掠为奴婢者,不问官私,并宜放免。其住在淮南者,亦即听还;愿住淮北者,可随便安置。”(《周书•武帝纪下》)

同年不久又下诏:“自永熙三年(534)七月以来去年十月以前,东土之民被抄略在化内为奴婢者,及平江陵之后良人没为奴婢者,并宜放免,所在附籍,一同民伍。若旧主人犹须共居,听留为部曲及客女。”

通过这两个诏书,北齐公元572年以来抄略的奴隶、北周自公元534年平江陵自由民被没作的奴隶和北周在576年十月以前抄略北齐民没为奴隶的,都放免了。

只有公元576年十月和齐作战新被俘掠的奴隶未被放免。

周武帝这一举动,对于一个鲜卑皇帝来说,是颇为不易的。

以战俘为奴是鲜卑长期沿袭的旧例。周武帝释放奴婢,是对祖宗以来旧习惯的改变。

这一改变,把公私奴隶解放为良人,加强了皇帝的集权力量,削弱了豪强私家势力。

同时,也推动了鲜卑族奴隶制残余向封建化的转变。

周武帝的第二项值得提到的措施,是他开展的灭佛运动。

佛教在南北朝时期,达到全盛阶段。大量人口遁入佛门,朝廷失去劳动人手和士兵来源。

因此,周武帝决心灭佛,“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广弘明集》卷二十四,周释昙积《谏周太祖沙汰僧表》,“太祖”当作“高祖”)。

周武帝灭佛是经过长期的准备的。他先允许佛教徒申述教义,让佛、道二教自由争辩。公元574年,他召集百官,宣布儒、佛、道三教,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末。后来才正式下诏灭除佛教,“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周书•武帝纪上》),将寺院财产分给臣下,寺观塔庙赐给王公。

灭齐后,周武帝又下令禁齐境内佛教,“现成寺庙,出四十千,并赐王公,充为第宅。五众释门,减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融括佛像,焚烧经教,三宝福财,簿录入官,登即赏赐,分散荡尽”(《广弘明集》卷十《叙释慧远抗周武帝废教事》)。

至此,北方佛教几乎湮灭无存。

灭佛的结果,可用周武帝自己的话来概括:“自废以来,民役稍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伐妖戎,国安民乐,岂非有益?”(《广弘明集》卷十《叙任道林辩周武帝除佛法诏》)

周武帝对世族和豪族的打击,也很果断。

世族大家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是南北朝时期普遍的现象,也是使历朝统治者大伤脑筋的一个严重问题。

统治者和他们在争夺土地和劳动力上有矛盾,所以历代统治者也不断地想打击他们。但打击的程度往往有限,总是缩手缩脚。周武帝规定得很严厉,凡“正长隐五户及十丁以上,隐地三顷以上者,至死”(《周书•武帝纪上》)。

这一法令可以说是从北魏孝文帝创置三长以来,对大地主荫护土地人口最严厉的一次法令。

周武帝是主张集权的。他在一次与他的弟弟齐王宪的侍读斐文举的谈话中阐述了他对强化君权、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的看法。

他说,“近代以来,又有一弊,暂经隶属,便即礼若君臣,此乃乱世之权宜,非经国之治术。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一人者,止据天子尔。虽陪侍齐公,不得即同君主。”(《周书•齐王宪传》)

他认为东汉末以来的封建依附关系和人口的分割极大地削弱了王权,是造成社会长期混乱不治的原因。他主张积极强化君权。而君权的强大,对于全国统一局面的出现是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

在宇文泰改革府兵制的基础上,周武帝实行了加强军队和君主的关系的措施。

建德二年(573)“改军士为侍官,募百姓充之,除其县籍。是后,夏人半为兵矣”(《隋书•食货志》)。侍官,天子之近臣。改军士为侍官,用以加强军士和皇帝的亲近关系,用以改变过去府兵专属于某一军队统帅的传统,使其直接隶属于君主。

这样一来,军队分权的倾向有所改变,皇帝对全腐败事劲旅的掌握更为紧密。

周武帝一生戎马倥偬,能与兵士同甘共苦。

他“锐情教习,至于校兵阅武,步行山谷,履步勤苦,皆人所不堪每宴会将士,必自执杯劝酒或手付赐物。至于征战之处,躬在行阵,”故“能得士卒死力”(《周书•武帝纪下》)。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南梁侯景之乱(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梁简介,南梁皇帝世系图,历史上的南北朝多乱

    梁武帝不仅在对内做了许多蠢事,在对外处理与北魏的关系上,特别是在接纳侯景问题上,更是蠢事不少。公元514年十月间,北魏以司徒高肇为大将军、平蜀大都督,将兵十五万进攻梁益州,另令傅竖眼出巴郡北,羊祉出庾城,奚康生出锦行,甄琛出剑阁,想一举取梁之蜀地,战争互有胜负,魏军无功而还,差不多就在同时,梁武帝听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南方的民族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南北朝的民族分布图,南北朝时南方海外贸易,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江南、广州地区的开发,必然要影响到有关地区原来的居民。在这些居民中,有许多是少数民族。汉族人经济势力的渗入,破坏了他们原来的安静生活。长江以南,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到三国两晋时为止,汉族和汉族文化在南方的发展,也只是沿长江两岸,沿海以广州为重点的一些点,与从荆州南下,通过湖南、江西逾五岭而至广州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南北朝时无神论的战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南北朝十大历史事件,南北朝无神论著作,中国无神论史

    传统佛教和道教的广泛传播,有助于封建朝廷对人民的精神统治。但佛、道之间有矛盾,佛、道跟统治者之间也有矛盾,甚至出现了封建朝廷对佛、道进行毁灭性的打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无神论者对于鬼神及成佛成仙的虚构,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这是无神论的战斗的优良传统。中国佛教史上有所谓“三武”的灭佛活动。第一次是北魏太武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北魏的六镇起义和北魏的分裂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魏六镇士兵数量,武川怀朔六镇对北魏的影响,百家讲坛北魏六镇之乱

    公元523年,柔然入侵六镇,怀荒镇民请求开仓取粮,武卫将军于景无理拒绝,镇民不胜忿恨,遂起兵造反,杀了于景。不久,沃野镇民破六韩(姓)拔陵(名)亦聚众起义,杀镇将,改元真王。其余各镇,“华、夷之民往往响应”(《资治通鉴》卷一四九)。起义队伍迅速扩大。破六韩拔陵引兵南向,派别帅卫可孤包围武川和怀朔两镇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北魏孝文帝改革到底是什么,北魏孝文帝改革ppt,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

    太和二十年(496),孝文帝下诏改姓。孝文帝在诏书中把鲜卑氏与汉文化联系起来,宣称:“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资治通鉴》卷一四○)明帝建武三年,以此为例,改乙氏为叔孙氏,丘穆氏为穆氏,独孤氏为刘氏,素和氏为和氏。改了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北方各族人民的起义和北魏的东西分裂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北朝时代的北魏衰落,南北朝北魏和刘宋人口,南北朝北魏史

    起义的历史背景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社会经济有了发展,新都洛阳繁荣起来。《洛阳伽蓝记》卷四记述洛阳的景象:“市东有通商、达货二里。里内之人,尽皆工巧,屠贩为生,资财巨万。有刘宝者,最为富室舟车所通,足迹所履,莫不商贩焉。是以海内之货,咸萃其庭。产匹铜山,家藏金穴。宅宇逾制,观楼出云,车马服饰,拟于王者。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北周的衰落和隋之代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北周隋国公纪录片,北周和隋制度上的联系

    公元578年,一代英主北周武帝病故,儿子宇文赟继位,是为宣帝。北周武帝死时才三十六岁,正当年富力强,施展宏图之年。他的去世对于北周正在进行中的统一事业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周宣帝与其父几乎毫无共同之处。他性好奢侈,胸无大志,却极有阴谋。周武帝死时,他毫无悲怆之状,反而抚摸着自己身上被父亲生前教训时留下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北周灭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南北朝北周历史,北周伐齐纪录片,正史中杨坚怎么灭北周

    在宇文泰、周武帝两代人的治理下,北周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朝廷统治较为巩固,国力也日益强大。在这些前提下,具有雄才大略的周武帝开始把目光转向邻国,转向整个鼎峙中的南北双方,欲以完成他梦寐以求的统一大业。此时,南方已从梁末大乱中复苏。陈朝尽管辖地最小,但国内形势还能维持小康局面。相反,与北周对峙的北齐却日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侯景之乱(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最惨皇帝侯景,赵姬后宫之乱真实的吗,奢安之乱的真实历史

    侯景在攻入建康城后,告诉诸将,要杀个干净,好让天下人知道他的威名。建康自东晋以来,本是历朝胜地,商业和手工业发达,经济繁荣,城南北各四十里,达二十八万多户。至侯景之乱,金银宝饰财物被抢劫一空,宫阙图书文物多被烧毁。又因为交通阻隔,粮食运不进去,米价高至七、八万钱一升。那些士大夫们,个个饿得鸠形鹄面,

  •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侯景之乱后微弱的后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北朝后梁简介,后梁刘洵,后梁被撞弯是换还是修

    侯景死后,梁朝王室子弟之间争夺帝位的内战并未因之而平息,反而愈演愈烈,百姓的灾难也更为深重。公元552年,王僧辩攻克建康后,十一月,萧绎自恃灭侯景有功,在江陵称帝,是为梁元帝。益州刺史武陵王纪,也不甘示弱,在蜀称帝。但由于他势力最小,次年,就被梁元帝萧绎灭掉。益州之地也被西魏宇文泰趁机夺走。萧绎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