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历史上最多疑的帝王,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因为他卑微的出生,所以导致他的疑心病特别重,动不动就搞个文字狱,弄得文人们是心惊胆战。
大臣们在他手下做事,那真的是小心再小心,最可怕的是连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在明朝洪武17年时,发生一件震惊了朝野上下的事件。当时临川侯胡美突然被打进监狱,紧接着就被判死刑,他的家人也无一幸免。
可是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直到六年后,朱元璋才说出来原因并揭开了这件事的真相!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降臣胡美
胡美原名胡廷瑞,为避朱元璋字,只能将廷瑞改成美。在元末明初时期,胡美可以说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将领,最初是在陈友谅的部下,陈友谅称帝后,被任命为江西丞相。
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征伐陈友谅取得胜利。攻下江州后,朱元璋听闻胡美的英雄战绩,便想招降胡廷瑞。
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胡美想过尽忠而死,不过他手下还有众多战士,不能让他们也丧失性命,于是思虑再三后,胡美向朱元璋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我投降可以,我手下的军队不能解散,我要全部带走。
朱元璋面露难色,因为胡美毕竟是个降将,还带着众多的军队,如此要求自然遭到了朱元璋的猜忌,觉得他早晚是个隐患。
此时,机警的刘伯温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向朱元璋说了关于胡美的种种,终究朱元璋因爱才之心难舍,接受了胡廷瑞的条件。
就这样,胡廷瑞,为了避讳朱元璋的字,正式改名为胡美,成了朱元璋手下的大将。
在胡美归降当日,朱元璋就给予了胡美极大的重视和殊荣,不仅让军师刘伯温率领军师亲自去迎接,还为胡美安排了非常隆重的欢迎仪式。
当然,胡美为了向朱元璋表示自己是诚心投降,于是当场将自己的丞相印玺以及记载军民、储粮数量的机密文件献于朱元璋。
后来事实证明,朱元璋选择对了。胡美虽然是个降将,但是在追随朱元璋以后,先是率领原部属为朱元璋攻城掠地。
紧接着,又为朱元璋攻取武昌,并且围剿了陈友谅的儿子陈理。至正25年,他又攻下了淮东。
次年,胡美又率军攻打朱元璋的死对头张士诚,接连拿下了湖州、平江、无锡等十多座城池。
之后又担任征南将军,剑指福建,一口气攻下了杉关、建宁、兴化等多座城池,成为了朱元璋的开国功臣。
被封豫章侯
洪武三年,朱元璋搞了一个封赏大会,对为明朝立下功劳的大臣们进行,胡美也因此被封为豫章侯,食禄1500石。
也是在这一年,胡美的大女儿进宫为妃,并为朱元璋生下了皇子,后母凭子贵加封顺贵妃。
十年后,朱元璋再度品评、封赏功臣,其中就有胡美。当时胡美被改封为临川侯,封赏更胜从前。至此,胡美的地位和权势达到顶峰。
但是拥有降将,功臣,外戚三个身份的胡美,后来并没有受到朱元璋的重用,甚至因为这三个身份引得朱元璋对他更多的猜疑。
因为是降将,曾经出卖过主子,也不能保证在后面会不会出卖自己,所以朱元璋对他的人品和忠诚度是深度怀疑的。
因为是功臣,又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手底下还有一批誓死追随的强军部署,所以朱元璋又担心他后面会举兵谋反。
因为是外戚,而且是一个势力庞大的外戚,朱元璋更担心他将来要拥立自己的亲外孙称帝,阻碍太子朱标(那时候还没死)的顺利登基。
果不其然,在胡美被封为临川侯的第四年,他就被朱元璋关进大牢,更是很快朱元璋便亲自下令锦衣卫将胡美一家满门抄斩。
当时众大臣也是摸不到头脑,这是犯了什么罪?朱元璋也没有给出任何的说法。直到6年后,朱元璋才说出当时处死胡美的原因。
满门抄斩
不过,这件事情要从洪武13年说起,那是明朝尚在发展中,左丞相胡惟庸却密谋谋反,不知怎么被朱元璋知道了。
朱元璋很是生气,直接杀了胡惟庸,更是直接废掉了一千多年以来的宰相制度。后来,没过多久,又有人举报和胡惟庸有亲戚关系的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父子俩是当年胡惟庸的余党。
但是朱元璋当时看在李李善长的面子上,并没有杀掉他们。直到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的侄子被抓。
当时,他告诉朱元璋,李善长在胡惟庸生前经常一起喝茶,两人还曾一起讨论过谋反的事情,朱元璋听了之后暴怒,随后将李善长家满门抄斩。
早年胡美看朱元璋杀了很多降将,便开始担心朱元璋后面会不会也杀了自己,于是就想着讨好一下朱元璋身边的红人。
说巧不巧,胡美讨好的人正好就是后来谋反的胡惟庸李善长,虽然胡美没有直接参与叛乱,但这件事也使朱元璋对他充满了猜疑。
后来,胡美觉得自己劳苦功高,又带着家里人去看一看身为贵妃的女儿,在很多人看来应该不算什么事儿,可是朱元璋并不这么想。
因为自朱元璋自登基后,就制定了严格的后宫管理制度就是"非命妇不得入觐后宫",也就是除了皇上都不能进入后宫。
哪怕嫔妃生病要宣太医,也要经皇上的同意,所以就算你是皇上的岳父又怎样,你就是不能进后宫。
而胡美作为朝中重臣明知道有这一制度,还带着儿子和另一个女婿进宫看女儿,就算胡美是真的只是想和女儿唠家常。
但是朱元璋对胡美是完全不相信的,再加上之前他曾讨好胡惟庸、李善长两个谋反贼,便认为他们有所密谋、意图不轨、企图造反,于是将胡美一家满门抄崭。
知道原因后,大臣们无不庆幸,幸亏当时没有因为好奇而去询问皇上,更没有替胡美说情,否则以皇上多疑的性格,一定会受到牵连啊。
其实,朱元璋以这一点借口,着实有点牵强。奈何,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胡美的结局,在朱元璋心中早就有了结果,"擅闯后宫"只不过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