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是明朝最后一个真正的皇帝,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皇帝。他登基之时朝廷已经摇摇欲坠,即便一心想要挽回局势,最终也无力回天,只能被李自成攻破北京。不过崇祯并未选择投降,而是在后山上吊自杀,保留了明朝皇室最后的脸面。事实上有一人手握八十万军队,却不愿前去救驾,他知道崇祯殉国的消息后,大喊了五个字,最后吐血身亡。
时值1627年,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走向末路,朱由校去世后朱由检登基为帝,也就是人们熟悉的崇祯皇帝。也许上天有意要灭亡明朝,崇祯登基之后各地频繁出现天灾。旱灾,蝗灾等给百姓造成巨大的损失,很多人甚至无法解决温饱问题,为此民间出现了许多反抗朝廷的声音,李自成正是看准了这个机会,一举掀起起义的大旗,对明朝展开进攻。
虽然本身是农民起义军,但李自成有着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在他的带领下起义军势如破竹,1644年更是兵临北京,整个大明王朝都面临着灭亡的危机。实际上此时李自成完全可以攻入北京,直接将朱家消灭,不过他没有直接这样做,因为东北方向还有满人的巨大威胁,他想要让明朝与满清之间彼此争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为此李自成派遣了代表与崇祯谈判,希望能得到一些钱粮以及封地,以此作为退兵的条件。
然而朱家一直以来就有着强硬的传统,对农民起义军根本不可能屈服,于是崇祯皇帝果断拒绝了所有要求。李自成得知后勃然大怒,直接对北京发动进攻,没过多久京城便彻底沦陷,崇祯皇帝也被迫自缢。对此许多人都感到疑惑,按理来说崇祯皇帝已经穷途末路,完全可以暂时低头,之后再寻求东山再起的机会。
事实上崇祯也有自己的考虑,他手上还有一个最大的依仗,就是在外地将军左良玉。此人生于山东地区,很小的时候便失去父母,一直由亲戚抚养长大,童年生活十分不幸。迫于生活压力,左良玉选择加入军队,并且跟随部队前往辽东,与满清军队多次交战,立下汗马功劳,也因此成为一位将军,手中握有一些兵权。
而后左良玉结识了朝中的大臣侯恂,此人再朝廷里颇有权势,深受崇祯的重视。他觉得左良玉有将帅之风,于是主动向皇帝举荐,让他成为一名大将,率领军队与满清交战。在战斗中左良玉展现出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他多次率军击溃敌军,也因此受到崇祯的重用。而后各地爆发农民起义,崇祯皇帝继续派遣左良玉前去缴费,在与张献忠的交战中大获全胜,然而却被李自成击败,无奈之下只能溃逃。
逃跑时左良玉手下仅有两千余人,不过他有着极强的动员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最后将部队规模扩大至整整八十万人,这是一个让人心惊的数字,对局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崇祯皇帝也深知这一点,他明白自己还有左良玉这一股力量,这才敢与李自成叫板。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左良玉并没有直接前来救驾,迟迟都不发兵,还是最后崇祯皇帝承诺了一个世袭罔替的官职,左良玉才终于动身。
然而古代行军速度较为缓慢,北京城本身就是朝不保夕,再加上城内一直在闹瘟疫,还没等到左良玉的援军到达,北京城便被李自成攻破,这也成为了许多人的遗憾。事实上崇祯皇帝身边还有十五万锦衣卫,这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如果使用得当,绝对能坚持到左良玉到达。
可锦衣卫的首领也不听从皇帝的命令,眼看着李自成攻破北京,甚至还主动献上钱财。当然左良玉本身还是非常忠诚,听到崇祯皇帝的死讯后他悲愤万分,说出“我负临侯矣”,并且当场吐血身亡,也算在后世留下忠臣的名分。
参考资料:
《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