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重要战役“鸡父之战”,吴国击败七国联军,对楚国取得上风

春秋重要战役“鸡父之战”,吴国击败七国联军,对楚国取得上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038 更新时间:2024/1/11 7:31:17

吴王僚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君主,他在位时期对楚国取得"鸡父之战"的大胜,陆续攻取州来、钟离、居巢等地,与楚国争夺淮南地区取得绝对上风,为吴王阖闾攻进楚国都城郢都打下基础。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鸡父之战",吴国利用三千罪犯击溃以楚国为首的七国联军。

吴楚争霸的历史背景以及吴楚对州来的争夺

[var1]

吴国本身的实力并不算很强势,本来也不敢称王。它真正开始崛起是始于吴王寿梦时期。在春秋中期,晋国和楚国是两个很强大的国家,双方为了争夺霸权也是进行了很多次战争。晋国为了压制楚国,派楚国叛臣申公巫臣到吴国那里去。

吴国的位置在楚国的东方,与楚国相近。楚国希望吴国和自己一起对抗楚国,吴国也有参与中原争霸的打算,不愿意继续偏居海隅。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巫臣将先进的车战技术传授给吴国,晋国与吴国联盟,吴国开始对楚国进行袭扰、牵制、打击。这是这是晋楚争霸中的重要一节,也是吴楚争霸的发端。

[var1]

从寿梦到诸樊、、夷昧,吴国四代君主与楚国进行了多次战争,淮河流域是一个主要战场。州来则是淮河战场上的一个重要地区,原先是一个国家,被吴国所灭,成为一个被楚国和吴国争夺的城邑。在吴楚争霸前中期,州来以及同为淮河流域重要地区的钟离、居巢都在楚国的控制范围之内。毕竟楚国的力量还是比吴国强大一些的。

[var1]

虽然吴国也曾经入侵过州来,比如在公元前529年,吴国就侵吞了州来。不过楚平王对此并不在意,认为:"州来在吴,犹在楚也。"说明此时的吴国虽然控制淮水与大别山脉东北方交接的要地,但受限于实力原因,并不能借此发生太大的突破。随后州来也被楚国收复,《左传》中昭公十九年,也就是公元前523年楚国修缮州来城防的记载,可以证明吴国并没有长期控制州来。而在公元前516年发生的"鸡父之战",就是吴、楚两国争夺州来的重要战役。

"鸡父之战"的过程

一、战前形势与公子光的策略

[var1]

在公元前516年,吴国又一次进攻州来,参战人物包括吴王僚、吴王僚的弟弟公子掩余、吴王僚的堂兄弟公子光。楚国派遣令尹与司马薳越率领军队救援州来,除了楚国军队以外,还有胡国、沈国、顿国、许国、蔡国、陈国、许国六个服从于楚国的小国,组成联军对抗吴国。

[var1]

楚国的大军赶到,吴国暂避锋芒,选择向东撤退到钟离与七国联军抗衡。这个时候楚军内部发生了一件大事,令尹去世。令尹就相当于楚国的宰相,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的死,对于楚军的士气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去世的信息被吴国人知道了,在吴军当中有一个重要人物站了出来,就是公子光。

[var1]

公子光对吴王僚详细地分析了吴楚两军的形势:七国联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是其他六个小国并不是完全支持楚国。其中胡国、沈国、陈国的主将不值一提;顿国、许国、蔡国压根不愿意帮助楚国,对楚国十分不满,只不过是迫于楚国的压力勉强跟随而已;至于楚军本身,由于令尹的突然死亡,士气更是低落得厉害,对其他六国的控制力度也不算太高。公子光的分析相当清晰明确,并且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主要的战略:先击溃胡国、沈国、陈国的军队,动摇顿国、许国、蔡国的军心,最后击溃楚军。

二、吴军击溃胡国、沈国、陈国军队

[var1]

吴王僚同意公子光的建议,向七国联军逼近,双方在鸡父(州来的西边)这个地方交战。那么如何迅速击溃胡、沈、陈三国呢?这就需要一些战术上的构思。吴王僚派遣三千罪犯,先进攻胡国、沈国、陈国的阵地。

在三千罪犯在战争中的战斗力是比较弱的,没有进行什么军事训练,意志也相对薄弱。但吴王僚本身的目的也不是凭借这三千人击败胡、沈、陈三国,而是诱使三国消灭、俘虏这三千罪犯,打乱三国的阵型。继而吴国迅速发动三支大军,吴王僚领中军,公子光领右军,公子掩余领左军,一举击溃三国,俘虏了胡国、沈国国君以及陈国的大夫夏齧,以及大量的俘虏。

[var1]

三、吴军动摇顿国、许国、蔡国士气,最终击溃七国联军

在击溃胡国、沈国、陈国之后,吴国继续履行公子光的策略。吴国释放胡、沈、陈三国的俘虏,引导他们逃亡到许国、蔡国、顿国的阵地,放出胡、沈、陈战败以及主将战死的消息。然后吴国大军大摇大摆鼓噪而行,给许、蔡、顿三国军队相当大的压力。

本来许国、蔡国、顿国就对楚国很不满,不愿意支持楚国,这个时候、胡、沈、陈三国已经被击溃,吴国军队就在后面撵着三国败军跑,许、蔡、顿三国也不敢和不愿与吴国抗衡,为楚国卖命,没有和吴国交战就溃逃了。

[var1]

在古代战场上士气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决定胜负的因素,如果某一部分士兵出现溃逃奔散的状态,并且没有及时阻拦,那么溃散的趋势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剧烈。六国的军队在战场上拼命奔逃,楚国的军队也是这样,甚至还没有及时摆开阵型就被吴军击败。最终吴国获得了"鸡父之战"的胜利。

"鸡父之战"的余波

[var1]

吴国取得"鸡父之战"的胜利,让吴国控制了州来,取得控制淮河流域的关键一步;同年楚国太子建的母亲出走投靠吴国,薳越追之不及而羞愧自杀,对吴楚之间的人心向背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次年公元前518年,吴国边邑卑梁女子与楚国边邑钟离女子因为争夺桑树发生冲突,继而升级为国家层面的战争。楚平王率军亲征吴国,但是并未取得什么突破,反而在楚国撤军后,公子光率军攻取钟离和居巢,配合州来牢牢把握在淮南地区的主导权,为日后吴国覆楚打下基础。

[var1]

另外经过"鸡父之战"以及"卑梁之衅",公子光提升了非常高的名望,展现出卓越的军事实力。楚国叛臣伍子胥劝说吴王僚令公子光伐楚失败后,转而将向楚国复仇的宝押在公子光身上,支持公子光刺杀吴王僚即吴王位,也就是著名的吴王阖闾。伍子胥向阖闾提出三师疲楚的战略,持续削弱楚国的力量,终于在公元前506年,阖闾、伍子胥、孙武等人率领军队攻入郢都,为吴国争取霸主地位奠定基调。

参考文献:《左传》、《史记》

更多文章

  • 春秋奇葩战争——“邲之战”,楚军战胜晋军后,还教晋军怎么逃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晋楚之战楚军帮晋军,楚军vs晋军,楚军大战晋军完整视频

    春秋时期被评价礼崩乐坏,其实照后来的战国时期却淳朴了很多。战国时期的战争多以杀伤、消灭对方为目的,春秋则是为了争霸,以及一些堪称奇葩的理由。楚国和晋国的"邲之战"就是一个例子。楚军战胜晋军之后,还手把手教晋军怎么逃跑,属实是战争中文明的典范了。[var1]"邲之战"的背景"邲之战"发生在晋国和楚国两

  • 孔子的宿敌阳虎:被阳虎羞辱,还因为长得像阳虎被围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孔子和阳虎是兄弟吗,孔子帮阳虎,孔子为什么要给阳虎送礼

    [var1]阳虎羞辱孔子在《史记》与《孔子家语》都记载了阳虎羞辱孔子一事,《孔子家语》的说法更加详细一些。《孔子家语》中记载,孔子的母亲去世,他还穿着丧服。这个时候阳虎跑到孔子家里来吊丧,偷偷跟孔子说:"听说季氏正在宴请国内的士人吃饭,你知道这件事吗?"季氏就是鲁国的一个大家族。阳虎就是季氏的家臣。

  • 赵王为何要接收上党?他难道看不出接收上党的坏处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上党落子铡赵王第二场,赵国为啥不能放弃上党,上党梆子整本戏铡赵王

    而这场标志性的战役,其起因就是上党之争。[var1]上党之争始末上党,乃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土地。话说片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就日渐强大,并逐渐成为了战国七雄中唯一的超级霸主。是以,秦国的历代君王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var1]秦国要想统一天下,那就必须得想办法东出,而不是龟缩在函谷关之内龟缩不前。秦

  • 战国首霸的魏国,为什么变成了各国的“人才输送基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魏国出了哪些人才,战国霸主魏国,战国人才输送基地魏国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赵、韩、魏三家为诸侯,至此,周王室颜面尽失,而“三家分晋”则拉开了战国时代的序幕。战国时代,群雄争霸,尤以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称最,为战国七雄。而作为“三家分晋”之一的魏国,在魏文侯执政期间,以李悝为相,吴起为将,成为战国首个称霸的国家。[var1]魏国能够

  • 赵国有李牧、田单、乐毅等名将,赵王为何不任用,反而任用赵括?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国赵牧和李牧是同一个人吗,大秦帝国赵括死于长平赵王晕倒,乐毅为什么不代替赵括

    我们都知道,战国四大名将,秦国得其二,赵国得其二,这足以说明赵国的名将并不逊于秦国。那么为何赵王会选择用毫无战斗经验的赵括来替代老将廉颇呢?要知道,当时赵国还有李牧、田单、乐毅等名将,为何偏偏选择赵括呢?我们来看看当时赵国名将的情况:一、李牧如果说,在战国四大名将之中,大家最推崇谁,那么我想大多数人

  • 秦国的白起被誉为战神,手握兵权的他为何不造反,反而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应侯赐死白起,大秦帝国白起被赐死,白起悄悄接过兵权

    其实,造反并没有你想得那么容易,古人,尤其是这些君王在维护自己的统治上可是绞尽了脑汁。人质从来没有一个时期能够像战国时期那样,如此流行互送质子,也就是所谓的人质。而且各国之间护送的质子,还必须是王孙贵族,也就是身份不能低了。而指派质子进入他国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己方对盟约的忠诚。一旦己方违背

  •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坑杀赵军,留着不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白起长平之战杀死多少赵军,长平之战赵军为什么要杀白起,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何不攻打赵国

    白起自己的观点,迫使他坑杀这40w秦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史记·白起王翦列传》[var1]白起认为,上党本来就是秦国的,正是因为上党之人反覆无常,才有了这长平之战。如今赵军多达几十万,一旦兵变,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将其全部坑杀,只放了一些

  • 秦赵两国战略决战于长平,成为战国历史转折,加速秦国统一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赵长平之战骗局,秦赵长平沙盘推演视频,秦赵长平之战免费观看

    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爆发过许多流传千古的经典战事,而中国古代传统的军事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爆发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战,最为精彩的歼灭战。这场战争发生在周郝王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的时候,是秦国与赵国这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的战略性决战。在

  • 燕国如此弱小,为什么能够入选战国七雄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燕国为什么成为七雄,战国之燕国君王图,战国时期燕国货币

    [var1]燕国来历挺大燕国的始祖,是燕召公,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皇亲国戚。周武王灭商以后,就将燕地赐给了他。不过当时的他并没有前往封地,而是派了他的儿子前往,他自己则是留在了镐京辅佐。[var1]在他辅佐期间,他的权势那是相当的大。我们都知道西周有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名叫周公旦,孔子

  • 白起为何能在秦国崛起,并成为令人闻风丧胆的杀神?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国名将白起个人资料,杀神白起纪录片,杀神白起入阴间的故事

    因此,白起对于秦国的统一大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正是因为白起,在战场上歼灭了六国大部分的军事力量,才使得秦国成为各国闻风丧胆的存在。而白起更是被人称呼为“杀神”。[var1]然而白起却仅仅只是个平民出身,这在战国时期想要出人头地是十分困难的。那么白起是如何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并慢慢地在秦国崛起,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