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出土文献记载了这则志怪故事,原来商朝是这样灭掉夏朝的!

出土文献记载了这则志怪故事,原来商朝是这样灭掉夏朝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078 更新时间:2024/1/3 20:52:58

先讲一个有趣的志怪故事。

商王汤射落了屋顶一只赤鹄,让小臣烹饪为羹。商汤妻子纴巟自己想尝,于是胁迫小臣,自己吃了后还分给小臣,两人吃完后,双目都能见到四海之外。之后商汤发现被人偷食,小臣就慌忙逃亡夏都。但被商汤诅咒倒地。一群乌鸦围着小臣想啄食,其中一只赤乌就让大家去吃夏的祭品,还说上帝让两条黄蛇和两只白兔躲在夏桀寝宫,又命后土神长两个筍(竹笋)在夏桀床下。伊尹听说之后,赶往夏都,拆掉屋顶、杀死蛇兔、挖出筍,救了夏桀。

这个故事可能很多朋友不太熟悉,出自清华简《赤鹄之集汤之屋》。商汤的这个“小臣”,结合其他文献记载,就是伊尹。

对于伊尹其人,我们并不陌生,他简直就是商朝的吕尚。根据我们熟悉的说法,他们两人都出身寒微,一个是厨师,一个是渔夫,被国王发现任命宰相;之后在改朝换代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一个辅佐商朝灭亡夏朝,一个辅佐周朝灭亡商朝;不过,伊尹比吕尚还要厉害,日后商汤孙子太甲在位时胡作非为,被伊尹囚禁桐宫三年之久。之后太甲改过自新才被迎接回朝,以致伊尹又和罢免皇帝的西汉大将军霍光齐名。

这些伊尹史料基本都出自《史记·殷本纪》;但也要注意到,《殷本纪》本身存在粗疏矛盾之处。比如伊尹和商汤是如何认识的?《殷本纪》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伊尹作为有莘氏的陪嫁,用烹饪之道游说商汤;但同时还记载另一种说法,说伊尹本身是天下有名的隐士,被商汤主动征聘。另外,“伊尹放太甲”也是著名公案,古本《竹书纪年》说伊尹不是主动迎接太甲回朝,而是自己篡位最后被太甲政变所杀!那么,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伊尹?

上世纪至今的各种出土文献,对于伊尹的记录非常之多,可以说是个历史名人了。除了甲骨文、金文之外,在战国秦汉简帛里,就有清华简《尹至》《尹诰》《赤鹄之集汤之屋》《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良臣》、上博简《容成氏》、银雀山汉简《晏子》《孙子》《君臣问答》、马王堆汉帛《九主》均提到伊尹其人。这些记载与传世文献有同有异,我们不妨从甲骨文说起。

在甲骨文里,伊尹享受的祭祀颇为隆重,不但配祭先王,而且还被祈福,可见伊尹就是德才兼备的社稷之臣,绝非古本《竹书纪年》说的谋逆之贼。到春秋青铜器叔夷钟里,直接称伊尹为“伊小臣”,这就伊尹出身低微的由来。不过,尽管“小臣”在春秋战国已经是奴仆的称呼,但商代和西周的小臣,却不是低贱之臣,相反还是国王的心腹。甲骨文有记录“小臣”为商王驾车、发号施令、奉祀先人等。

到战国时期,关于伊尹的记载就井喷了。

前文提到《史记》的两种说法,分别溯源于《墨子》和《孟子》。根据《墨子》的说法,伊尹是有莘氏从事厨师的小臣,然后被商汤提拔成为宰相,但没说两人是如何相识的;清华简《汤处于汤丘》说商汤在有莘氏娶妻,伊尹作为厨师陪嫁;《吕氏春秋》说,商汤先向有莘氏索要伊尹遭到拒绝,这才提出联姻从而得到伊尹;而《史记·殷本纪》说伊尹为了投奔商汤,主动担任陪嫁的媵臣,然后以烹饪之道向商汤献计,伊尹也因此被称为厨师之祖。

与陪嫁的小臣之说不同,《孟子》则主张伊尹出身隐士,他在有莘氏耕作为生,但却乐于舜之道,商汤三次派遣使者去请他,伊尹才愿意出山相助。这就很像刘备和诸葛亮的“三顾茅庐”了,而到了《史记·殷本纪》里,更是说商汤请了伊尹足足五次。所谓的“尧舜之道”,晁福林先生指出,是伊尹针对夏朝的专制集权,建议推行民主平等的主张,这样才争取到更多盟国支持,“网开一面”的成语正是来源于此。

此外,《鹖冠子》还说伊尹是酒保出身。这些出身的记载,都和吕尚颇为相似。其实,不管伊尹还是吕尚,在三代这样的氏族社会里,作为一介贱民是不可能成为国家重臣的。战国诸子的说法无非体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墨家学派出身低微,所以把伊尹也说成是陪嫁的小臣;而儒家孟子出身较高,所以他的笔下伊尹就是个隐士。这两说经过后世的不断增饰,就成了《史记·殷本纪》里收录的两种说法。

现在我们回过头看《赤鹄之集汤之屋》,这个故事可以联系战国流传的间谍说。《吕氏春秋》就说商汤射伤伊尹,用这种苦肉计取得夏桀信任;古本《竹书纪年》说“末喜与伊尹交,遂以间夏”,原来夏桀宠爱妃子琬琰而疏远了原配妺喜,于是伊尹串通妺喜获取内部情报;清华简《尹至》说伊尹提供的情报主要是夏桀宠爱女乐、不恤百官,以便商汤见机行事。《孙子兵法·用间》说“殷之兴也,伊挚在夏”,总结了伊尹在商代夏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庖厨说”和“间谍说”未必是实录,如果认为有一定可信来源,“庖厨”的称呼脱胎于家族职务,但显然不可能是厨师,正如“司马”不是弼马温一样。西周金文有类似的“膳夫”一职,能够出纳王命,有自己的土地财产,类似于行政部长一职。“间谍”则应该是指伊尹所在的有莘氏本来是夏朝王族,但在商灭夏时投靠商汤,那么伊尹在其中确实可能扮演了纵横捭阖的角色。

总的来看,伊尹的出身并不低,甚至可能就是伊氏族长;《吕氏春秋》和清华简《尹至》都提到商汤与伊尹结盟,那么他们并非是单纯的君臣关系,而是更加类似于盟友。凭借这个身份,伊尹进入商王朝后才能同时任职“尹”。

在伊尹的活动下,商汤联合了更多方国,并消灭夏桀的三个死党:韦国、顾国、昆吾,最终在鸣条之战中一举击溃夏朝主力,夏桀被放逐南巢。夏朝灭亡,商朝成立,此年是公元前1600年左右。

参考文献:

杜勇:《清华简与伊尹传说之谜》

胡其伟:《伊尹与夏商之际历史研究》

荆铃铃:《先秦时期伊尹形象的演变》

李爽:《清华简“伊尹”五篇集释》

温皓月:《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之伊尹材料整理及相关问题研究》

文物里的早期中国系列:

考古发现的商王世系表,证明商朝存在,但颠覆了《史记》这些记载

这件文物记录了夏朝历史,为什么还有人认为夏朝不存在?

这件文物说华夏先祖“知母不知父”,究竟暗含着怎样的文化隐喻?

出土三千年前的一片牛肩胛骨,颠覆了《尚书》《史记》的重大记载

新世纪香港发现的一件青铜器,或许能解开史前大洪水之谜

作者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出版著作《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网易历史频道等纸刊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吴国被视为周文王伯父的国家,为何鲁国却一直以蛮夷对待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春秋吴国强大吗,春秋为何不承认吴国,春秋历史上的吴国

    前文我们提到,《史记》中的太伯、仲雍南奔建立吴国并不可靠。那么,《史记》之前的史料是如何记载这件事的呢?在记录春秋历史最翔实的史书《左传》里,先后三次提到太伯的故事。第一次是公元前661年,晋国大夫士蔿说太子申生“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吴大伯,不亦可乎?”,当时晋献公已有废太子申生之意,所以士蔿认为

  • 秦朝三位先祖助纣为虐,出土竹简发现其中一位商朝灭亡后叛乱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商朝没有竹简吗,秦朝历史人物志,助纣为虐的商朝故事

    前文提到纣王有个“助纣为虐”的妲己,当然,文献记载纣王手下的奸臣还有很多。不过,这些记载基本都是也是春秋战国的记录,在《尚书·牧誓》中周武王仅仅说商纣“登用小人”,也就是说提拔一些地位不高的氏族;相反,纣王所做的还有“不用贵戚旧臣”,也就是压制一些关系亲近的氏族,同样在后世文献中,就有了不少忠诚劝谏

  • 慕容鲜卑绝代双骄:十六国第一名将慕容恪,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绝代双骄中双骄指的谁,慕容恪与慕容垂谁厉害,慕容恪和慕容垂谁打仗更厉害

    《天龙八部》里面的姑苏慕容氏念念不忘的就是复国,重现昔日慕容氏的荣耀,慕容鲜卑在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等割据政权(其实还应该包括前燕奠基人慕容廆庶兄、慕容吐谷浑建立的土谷浑政权,至于北燕和慕容氏没多大关系),其中不乏英雄人物,最为杰出者当属慕容恪和慕容垂。[var1]慕容恪被陈寅恪誉

  • 战国时期赵国四大美女:个个都是红颜祸水,一连祸害了三个强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国赵国的女人漂亮,战国赵国十大名将排名,自古红颜出祸水

    [var1]吴娃赵武灵王有两位王后,第一位是韩王的女儿,生有太子公子章 ;第二位就是孟姚(吴娃),生有公子何;史料记载吴娃:“甚有色焉,王爱幸之,不能离。”可见吴娃是一位绝色美女。英明神武的赵武灵王先是废长立幼废了太子赵章改立赵何为太子,后来又有点后悔觉得愧对长子,于是打算把代郡分给公子章,赵武灵王

  • 富不过三代?为什么秦国六代没有什么庸主?看完后就了解真相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国为什么秦国能连出六代,秦国六代明君姓名,秦国三代国君列表

    由于起点高,有钱人家经常会让他们的孩子变成花花公子,这可能导致他们就光吃老本,面对突来的时间可能就无法应对了。所谓富不过三代,主要还是强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一种意识。[var1]秦始皇之前的秦国却并非如此,基本上成长的环境都是处于忧患之中。在这种情形之下,能够坐上首领位置的人绝不是那种只知道吃

  • 乐毅五国伐齐:韩国空手而归,燕国白忙活一场,最大的赢家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乐毅为啥离开燕国,乐毅墓,燕昭王死后乐毅的命运

    [var1]齐威王开创了齐国强盛时代的到来,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直接把霸主魏国拉下了马,桑丘之战又教训了秦国一顿,在较长时间内齐国虽然不是霸主,但俨然力压齐楚赵等国实力首屈一指;齐湣王即位之初就赢得了垂沙之战的大胜,第二次合纵攻秦齐国是领头羊再一次大败秦国,一时之间齐国的实力达到了顶峰,不过此后齐国联

  • 战国七雄打了几百年几乎没有粮食问题,为什么诸葛亮打仗时就缺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烽火战国七雄争霸,战国初期七雄地图,战国楚国吃什么粮食

    [var1]估计每个人都熟悉诸葛亮,他可是汉末三分时的著名人物,由于有不少的传说,于是在后人心目中,他基本上就是一个神通广大的大佬人物,然而在比赛的时候,诸葛亮也碰见一个他自己都解决不了的难题,这就是粮草供应。[var1]众所周知,战国时期经历了200多年的战争,虽然他们也特别缺粮,然而诸葛亮比他们

  • 死去的楚灵王,吓死了活着的反叛者,是谁主导了楚国的吊诡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楚灵王简介,申无宇2次得罪楚灵王,楚灵王最后死因

    [var1]本期话题公元前529年,流亡晋国的楚国公子子干联合少弟弃疾发动了对郢都的突袭,成功将不可一世的楚灵王赶下王位。但就在子干入主郢都之后,郢都的深夜里却悄然流传开了一个神秘的鬼故事。这个吊诡的故事吓坏了郢都的国人,甚至最终吓死了自封楚王的子干。究竟是谁炮制了这个鬼故事?它又有何可怕呢?[va

  • 历史冷知识-齐国著名军事家司马穰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齐国名将司马穰苴,司马穰苴电视剧,孙武与司马穰苴的关系

    [var1]司马穰苴司马穰苴,齐田氏之族,生卒年不详。曾为齐司马,故称司马穰苴。齐景公时,晋伐阿(今山东东阿县)、甄(今山东甄城县),燕侵河上,齐国不能抵。晏婴推荐穰苴说,他虽是田氏的众贱子,但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景公召见穰苴谈说兵事十分高兴,任命他为将军,率兵抵御燕、晋的军队的进攻。穰苴说,“我向

  • 历史冷知识-聊聊战国时期的吴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国吴起事迹,吴起战国风云完整版,战国名将吴起电视剧

    吴起,生年不详,死于公元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人。《汉书•艺文志》载吴起有兵书四十八篇。吴起出生在一个“家累万金”的富有家庭。为了在政治上求得发展,曾到处奔走寻找门路,花了不少钱,弄得倾家荡产,也没得到一官半职,遭到邻里乡人的讥笑、诽谤。吴起为此气愤不过,杀了诽谤他的三十多个人。在临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