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非常霸气的李神通,身世显赫无人可比,钟鸣鼎食的贵胄之家子弟,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是李世民的长辈堂叔。由于家族的原因,于长安之闾里混迹的李神通,认识了一大帮子黑道白道的朋友。
随着隋朝末大乱,李渊起兵,李神通也受到牵连,与长安结交的不务正业的朋友柳崇礼、裴勣、史万宝等一起混江湖。躲避隋朝的追杀,逃亡到鄠县山区南部,不久响应李渊起兵,听帐于李渊的麾下。
那时的李神通,刚刚出道势单力薄,正好李神通的侄女和平阳公主带一万兵将投靠,壮大了实力,于是他自称关中道行军总管,关中这片地方才略有势力。此时的李渊来到关中与李神通会师,唐军顺势占领了关中地盘,并成了李渊的根据地。
李神通这样也得了李渊的表扬和嘉奖,得到了李渊的封赏,这样李神通荣封为郑国公、光禄大夫。李渊登基称帝后,他又被封为淮安王。得到李渊的重用和信任,因为他毕竟是正宗的李氏宗亲。
不久后,唐军准备大规模出关,任命李神通山东道安抚大使,使唐朝山东的兵马都隶属他管。山东区的战局总管,由于李神通的不懂指挥,一个标准的莽汉。指挥聊城战役中,不听副手崔干的建议,贻误了战机,让宇文化伪降得逞,聊城没有攻克。
再攻聊城之时,李神通又嫉妒手下赵君德的战功,对率先攻城的赵君德不给支持,而是鸣金收兵,又失去了一个大大的战机。李神通的无能无才当指挥,只能让唐军一败再败。聊城战役没有拿下。两天后,窦建德的援军到了聊城大败唐军。
李神通兵败只能逃遁,跑到黎阳投奔了李世勣。但窦建德抓住李神通的尾巴,一路追杀。黎阳也被窦建德一举攻破。“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在李神通的身上表现得淋漓。跟着李神通吃亏的,唐高祖的妹妹同安公主、李世勣、魏征等人被俘。
这里值得说的是窦建德,不愧为一个响当当的汉子,对被俘人员放归唐营,也给了李神通一个大大的台阶。
李世民虎牢关打败窦建德,唐军平定了山东、河北之地。但窦建德部将刘黑闼起兵再叛。此时的李渊又想再用李神通,让李神通统领魏、洺、邢、赵、相、恒等州约计五万多人重兵,在饶阳准备与刘黑闼决战。
李神通仗打的真神通,饶阳之战一战再败,他想着去逃遁,让兵马和军需物资尽失,刘黑闼的名声势力大扬,李神通壮大了刘黑闼的胆。
至此之后,李渊是不敢再用李神通了,不能担当将帅。就让他跟李世民玩吧,这样他在李世民的帐下听任,不错很听话,跟着李世民为平定刘黑闼、杜伏威、徐圆朗也算有功之臣,又被李渊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看看李神通跟着别人混,没有功劳有苦劳,升官封赏没有耽搁。
在李世民的手下干活,肯定听命于李世民,加上叔侄关系,李世民对他也另眼相看。
李世民登基后,准备封赏有功之臣,岂不知李神通也想整个功名淘个封赏。对众臣的意见不能接受说:我在关中第一个起来支持李渊的,像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动一下笔、张一张嘴,能比我功劳大,我不服气。
李世民听了他的话,气得想骂娘,没有法,忍了忍只责怪他几句:“义旗初起,叔父虽首唱举兵,盖亦自营脱祸。及窦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再合馀烬,叔父望风奔北……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李世民的原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李世民不是为了叔侄的情面,只有逢战必败本事的李神通,李世民也只能责怪他几句。
李世民虽然心底知道他这个叔叔没有大功劳,但对他封赏和升官没有停过。后来,又封他开府仪同三司。就他去世了,皇上也追赠司空,谥号靖。
唐朝另类战神,打仗没赢过,升官却没停过,李世民也只敢责怪他几句。说明了什么,血缘关系有一定原因,常言说:亲不亲缘上亲,打断骨头连着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