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为什么能搞定突厥,却搞不定高句丽

隋朝为什么能搞定突厥,却搞不定高句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496 更新时间:2024/2/18 10:30:53

突厥的势力在隋朝相当强大,即使是隋朝隋朝军力最盛时也不敢轻战端。对付突厥,隋朝是敬畏的,主要用分化瓦解的办法。而对高句丽,由于这个国家以前是汉朝的郡县,虽然后来不服管了,但隋朝总有一种宗主国的心理优势存在,所以对付高句丽,采取的就是强硬手段,从实际情况来看,执行效果其实都不太理想,突厥前期被打服,但后来却强势反弹,而高句丽,则实实在在的给了隋朝一个教训。下面分别说一下。

忽悠四重奏

对付突厥,由于军事不占优,所以主要以分化瓦解为主。具体就是四招:坑,蒙,拐,骗。(以下叙事并不完全按照时间顺序)

坑:隋文帝杨坚趁东突厥内乱的机会,支持突利(和唐朝的突利不是同一个人)反叛当时的东突厥都蓝可汗,当突利失败后,继续支持突利在河套地区建国,并册封其为“启民可汗”,摆了东突厥一道,东突厥自此分裂。当始毕可汗在位时,隋朝又故伎重施,办法是将宗室女嫁给始毕弟弟叱吉设,并封他为南面可汗。但是,叱吉不敢接受。始毕可汗知道这件事以后,对隋朝很不满。

蒙:中原王朝对付北方游牧民族常用的方法就是“和亲”。让对手当女婿,拿女婿不能向老丈人动兵的道理来糊弄他们,能蒙就蒙。虽然很多时候效果不好,但有时候也能救命。在隋文帝时,隋朝连续嫁了两位公主给启民可汗,分别是安义公主和义成公主。特别是义成公主,在突厥生活近30年,先后嫁给启民可汗、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后三个都是启民可汗的儿子)。大业十一年八月,在著名的隋炀帝雁门被围的事件中,正是义成公主、遣使告知始毕可汗“北边有急”,始毕可汗才在九月撤围而去。

拐:公元600年,突厥都蓝可汗死,西突厥多次攻击启民可汗,并且侵扰隋朝边境。此时隋朝坚定的站在启民可汗这边,不仅直接出兵帮助启民可汗(如在602年,隋云州道行军元帅杨素率诸军追击,大破东突厥阿勿思力俟斤军,夺回其掠夺的启民可汗帐下的人口及畜群,并交还启民可汗),还让启民可汗尝试拐带西突厥的部落人口。603年(仁寿三年),铁勒的思结、伏利具、浑、斛萨、阿拔、仆骨等10多部,背叛西突厥达头可汗,归附启民可汗。奚、霫等5部也内迁。达头可汗西奔吐谷浑,从此在历史上消失。

骗:隋朝右光禄大夫裴矩认为突厥人本来很单纯,容易离间他们,只是由于突厥汗国中有许多狡猾的西域胡人给他们出谋划策,所以不好对付。特别是史蜀胡悉,备受始毕可汗信任,必须除掉此人。经隋炀帝同意后,裴矩派人将史蜀胡悉诱骗到马邑“互市”,加以杀害。始毕可汗得知事实真相以后,不再向隋遣使朝贡。

经过这几招,在隋朝开皇到大业初年,突厥被收拾得服服帖帖,但后来突厥被忽悠的次数多了,引起其很大的不满,终于酿成了前面说的大业十一年八月的隋炀帝雁门被围的事件。隋朝忽悠突厥,差点把自己忽悠瘸了。

扮猪吃虎的高句丽

再说一下高句丽。高句丽从西汉末期建国,到唐高宗时期灭亡,存在了705年,可以说是汉化程度最深的一个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和中原王朝一样,它也是以农耕为主,这意味着它也拥有强大的军队,坚固的城郭。而中原王朝对这样的基本完成汉化的对手总体来说办法不多。这里还可以参考辽、金、夏,甚至后面的清,只要完成了或快完成了游牧到农耕的转化,中原王朝要对付起来就很困难,甚至一个不好,就会被那些势力吃掉。

前赴后继的征讨前面说了,隋朝对高句丽有天然的心理优势,所以当高句丽不太听话时,隋朝就会教训一下。例如开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结果陆路军队由于时逢雨季,道路泥泞,粮草供应不上,又遭遇疫病,无奈退兵,水路又因为遇到大风,损失惨重,也被迫撤退。虽然无功而返,但当时的高句丽王还是上表谢罪,隋文帝借坡下驴,没有追究。

到了隋炀帝时期,他本人一共发动了三次征伐高句丽的战争,前两次由于自己的瞎指挥,导致失败了,第三次还没开打,高句丽就自己(假意)请降。但是高句丽王高元拒不入朝,隋炀帝准备第四次征讨高句丽,到最终没有成行。隋炀帝对高句丽发动战争,连年征战使数百万人丧生,隋朝如此快的灭亡,很大程度上就是征讨高句丽所致。

隋炀帝造成的大乱严重削弱了华夏,导致人口锐减到200余万户,还留下严重分裂内战,连吐谷浑都返回故地还攻打隋朝河右,隋朝郡县却防御不了,而东突厥崛起达到“戎狄炽强,古未有也”的极盛程度。

结语

能制服突厥,隋文帝功不可没,灭不了高句丽,隋文帝父子都有责任,其中隋炀帝本人要负主要的责任,正是由于他自己一意孤行,并且“欺软怕硬”,导致局面不可收拾。在他雁门被围时为了鼓舞士气,说好不再征讨高句丽,但解围之后,不说想着找突厥报仇,而是要继续征讨高句丽,这种出尔反尔的操作,不仅最终失去了民心,连军心都失去了,结果是硬的不敢碰,“软”的不可欺。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的“白帽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世民抢弟媳完整视频,李世民十大猛将排名,秦王李世民全传73集

    『唐制,天子衣服,有大裘之冕、衮冕、鷩(bì)冕、毳(cuì)冕、绣冕、玄冕、通天冠、武弁、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帢,凡十二等。…太宗又制翼善冠,朔、望视朝,以常服及帛练裙襦通着之。』其中『白帢,临大臣丧则服之。』,那么白纱帽是个什么东东呢?白纱帽,是南北朝时南朝的一种特有的冠帽,尤为天子的首服

  • 李世民对嫂子、弟妹差别对待,目的只有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世民和嫂子是什么关系,大唐情史李世民嫂子视频,贞观长歌李世民和嫂子

    郑观音背后的家族势力非常强,被称为是北朝望族荥阳郑氏。郑观音的名字也非常奇特,只因为她的父亲郑继伯笃信佛教,所以就给女儿取名为“观音”。古代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为重要或者说核心的是门当户对,婚姻往往是联系双方及家族的纽带,成就彼此,让彼此更强大。隋炀帝在位时,郑观音嫁给了李渊长子李建成,当时

  • 中国的白种人民族,受益于丝绸之路,出过三位皇帝,其中有安禄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安禄山杨贵妃情史,安禄山后代,安禄山为什么阉掉李猪儿

    大国泱泱,大潮滂滂。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圣火未曾断绝,从远古的华夏民族到如今的五十六个民族的万众一心,少数民族和“众数民族”之间,无不想要傲然独立,但本质上却盘结交错,现实中有白种人的崛起。此白种人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欧美国家的白种人,而是栗特人。粟特人是生活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一带的人,他们是古老民族

  • 三千宠爱在一身,杨贵妃为何没有成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杨贵妃为什么能得宠爱,杨贵妃秘史皇后娘娘,杨贵妃为什么没被立为皇后之谜

    文/古今文化馆说起杨贵妃,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笔者以为,这位绝世美人可是为盛唐的衰落背了好大一口锅。因为她的美貌,“从此君王不早朝”,更是因为她,让自己的亲戚们一飞升天,却暗地里使坏,坑惨了杨玉环。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经过白居易《长恨歌》的诗词,成为千古传唱。不过,

  • 退休最早出现在唐朝,生活在哪个王朝,官员的养老最有保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允许官员有私人参军吗,唐朝一品官员墓,唐朝长安官员一般住哪

    要知道在以前根本就没有退休这样优厚的制度,即便是后来出现了,也没有任何的工资和福利,现代人之所以能够享受到这样的好待遇,完全是历史不断演化而来的。一、几千年前就有退休1、完全不同的叫法其实类似于退休这样的事情,在几千年前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那个时候叫法不同罢了,在一本书籍里面就明确的记载,当

  • 作为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形象,随时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代皇帝评价武则天,武则天影视形象,唐朝皇帝群聊武则天

    古往今来,关于武则天的评价褒扬者有之,贬斥者亦有之。唐朝以来,很多民间传说、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作品都刻画过武则天的形象,但确实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憾。历史上的史学家、小说家们更多以工于心计、心狠手辣等贬义词汇将武则天塑造成淫妪妖妇的形象。近代以来,不少文人学者开始为武则天平反、正名,人们对武则天形象的

  • 麻将是什么时候诞生的?有人说唐朝,又有人说是郑和下西洋发明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郑和发明了麻将,唐朝就有麻将了吗,唐朝麻将

    那么,人人都喜爱的麻将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呢?有人说唐朝,又有人说是郑和下西洋发明的。麻将起源于中国,原属皇家和王公贵胄的游戏,其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麻将运动在中国广大的城乡十分普及,流行范围涉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成为中国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智力体育活动。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 民国第一恶婆婆:与儿媳一同生子,让儿子吃儿媳奶水,让孙子喝汤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民国最狠恶婆婆下场,民国恶婆婆杀死儿媳妇的案件,古代恶婆婆虐待儿媳

    民国第一恶婆婆:与儿媳一同生子,让儿子吃儿媳奶水,让孙子喝汤 文/大国鉴史图/来源网络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尤其是在很多的影视剧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儿媳妇在进了家门之后,基本上就成了这一家人的奴隶,白天要操持家务,照顾公公婆婆,还有儿子女儿。到了晚上的时候,还要伺候自己的丈夫。而女

  • 民国最剽悍太太:扛着一把菜刀,逼丈夫写出新三从四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民国29位奇女子情史,民国时期的三从四德,民国最悲惨的婚姻

    中国民国史上是一个文人辈出的年代,我们现如今书本上所见到的课文,民国时代的文人大豪占据了几乎半壁江山,不过,中国有一句古话,叫文人自古多风流。当然民国也不例外。不论是写起文章来尖锐深刻的鲁迅先生,还是那个盗墓迷民国最剽悍太太:扛着一把菜刀,逼丈夫写出新三从四德,哪一个没有那么几笔风流帐。因为当时年代

  • 民国悍妇江冬秀粗人一个,抛却祖上背景,眼界是普通人不能比拟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江冬秀个人资料,江冬秀和胡适合葬了吗,梁宗岱与江冬秀吵架

    这个女子所生长的家庭却是一个读书的世家,可是本身并没有多少才能,这可能是个人的兴趣问题了吧,有这种条件,但是不想进步,可能自己本身对学识没有多少兴趣吧。另外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在那个非常守旧的时期,这个女子居然对裹脚这个行为摒弃不做。因此从这件事情上,也说明了江冬秀的思想里有那么点开放的东西。 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