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春秋时期,手把手帮助敌军逃跑的“仁义之战”——邲之战

在春秋时期,手把手帮助敌军逃跑的“仁义之战”——邲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953 更新时间:2024/1/17 6:19:41

[var1]

战争背景

春秋时期,强大的诸侯国开始竞争霸主地位,弱小的诸侯国大都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成为强国的助力,也保护了自身。北方的晋国和南方的楚国都是强大的诸侯国,这两个国家之间隔着一些弱小的诸侯国,自然是双方争夺、讨伐的对象,其中就有郑国。所谓“弱国无外交”,郑国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当墙头草,谁强就跟谁,随着楚国和晋国实力的变化,处于一种“朝晋暮楚”的状态。

在公元前597年的春天,楚国发动对郑国的军事行动。郑国无法阻挡强大的楚军,以非常卑微的态度归附楚国。另一方面,晋国也出动军队救援郑国。但是援军赶到的速度实在是没有郑国投降的速度快。等到晋军赶到黄河的时候,楚国和郑国早就“打成一致”了。

举棋不定

晋国:意见不合,无奈渡河

在这里有必要详细介绍晋军的参战将领和部署。晋军有上军、中军、下军。荀林父统领中军,先縠为中军佐,赵括、赵婴齐为中军大夫;士会统领上军,郤克为上军佐,巩朔、韩穿为上军大夫;赵朔统领下军,栾书为下军佐,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韩厥为司马。是这样一个配置。

大军来到黄河,听说楚国已经把郑国打服了,主将荀林父认为,应该等楚国撤军以后再做行动,上军主将士会也是这个想法。但是这个时候中军佐先縠强烈反对,认为干就完了。关键先縠并不是说说而已,也不是一个讨论的态度,而是直接带着军队渡过黄河了。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荀林父虽然身为主将,但是对部下并没有绝对的掌控力。先縠一意孤行,荀林父毫无办法,在司马韩厥的劝说下,晋军全部渡过黄河,呼应先縠。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重大决定面前,晋军三军完全是被一个中军佐牵着鼻子走。

晋军渡过黄河,驻扎在荥阳县西北的敖、鄗二山。郑国人自然是希望坐山观虎斗,使劲撺弄晋军和楚军交战。这个时候晋军之间又出现矛盾,率先渡河的先縠不用说了,自然是主战派,干就完了,支持先縠的有中军大夫赵括、下军大夫赵同;而下军主将赵朔、下军佐栾书、下军大夫荀首则认为应该小心谨慎,不应轻易开战。从始至终,晋军内部都没有统一意见。

[var1]

楚国:激烈讨论,庄王压阵

楚军也是分为左军、中军、右军。沈尹(楚国的一个官职)统领中军,子重统领左军,子反统领右军。楚军正打算班师回朝的时候,得到晋军渡过黄河的消息。这个时候楚军内部也分为两种意见,楚庄王的近臣伍参提议与晋军决战,令尹孙叔敖认为应该暂避锋芒。双方讨论得很是激烈。最后伍参占了上风,楚庄王决定北上与晋军交战。

虽然楚国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孙叔敖还一度“南辕反旆”,但是好在楚庄王与荀林父不同,他是楚国的最高决策人,对楚军有绝对的力量,将他们捏合在了一起。

战争过程

第一阶段:以弱示敌,致师夺气

楚国先是采取示敌以弱的方法,派使者到晋军中,提出要请和的意思。晋军同意,双方约定好日期。可是楚国并不打算按照规矩来办,两军对阵的时候,楚国派出

许伯、乐伯、摄叔三人,驾驶一辆战车,向晋军发起挑战。也就是所谓的致师。一小股部队对敌军发起挑战,有所斩获后平安归来,可以有效打击敌军的士气。后世的张辽,率领八百死士冲击孙权的大军,就可以视作一次致师。

许伯、乐伯、摄叔三人冲入晋军,成功斩杀、俘虏了一两个晋国士兵,掉头就跑。晋军合围追杀许伯三人。乐伯频繁射箭压制晋军,最后只剩下一支箭。刚好路上出现一只麋鹿,乐伯一箭射中麋鹿后背,摄叔将麋鹿献给晋将鲍癸。鲍癸认为乐伯善射,摄叔善言,都是君子,于是下令放弃追击。这不失为战场上的一段佳话,但是最终的结果就是,楚国成功完成致师,打击了晋军的士气;晋军劳师动众,最后一无所得。

[var1]

第二阶段:二子惹祸,主将软弱

晋军中有两个人,一个叫做魏锜,一个叫做赵旃。这两个人求官不成,内心对晋国充满怨恨,一心希望楚国能帮自己“报仇”。所以他们两个人是希望撺弄楚国和晋国打起来的。魏锜和赵旃借着许伯三人致师这件事,请求自己也对楚军进行致师。荀林父在内心中还是不愿意与楚军交战,拒绝了他们的请求。魏锜和赵旃

又请求出使楚军,荀林父就同意了。上军佐郤克看出这两个人就是去坏事的,劝荀林父尽快布置防御,做好迎战的准备,但此时中军佐先縠反而不同意,认为既然不战,选择与楚军交好,就不该摆出防御的姿态,影响双方关系。最后只有上军主将士会命令上军大夫巩朔、韩穿在敖山前布置七处伏兵;中军大夫赵婴齐提前准备舟楫,算是做到了未雨绸缪。

再说魏锜、赵旃这两个二五仔。他们两个一前一后,魏锜先到楚军中挑战,被楚将潘党追杀,他也学乐伯射杀一只麋鹿献给潘党,逃过一劫;赵旃比魏锜多了一个心眼,自己坐在楚军门外,派部下入营交涉,估计也是请战。后来楚庄王亲自乘坐左广的战车(楚军一广三十辆战车,分为左右两广)追杀赵旃,赵旃吓得弃车钻入山林中,左广战车的车右屈荡与赵旃搏斗,夺下他的盔甲。

晋军担心魏锜、赵旃有失,派战车来接应二人。这下子可算是拉开楚、晋大战的序幕。潘党看到晋军战车卷起的烟尘,赶紧回报,说晋军已经杀过来了。楚军担心楚庄王有失,也派出军队。这个时候孙叔敖认为应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下令发动进攻,楚军的战车一时间逼近晋军。

[var1]

第三阶段:晋军惨败,生命竞赛

楚军的进攻打了荀林父一个措手不及。他在慌乱中下达了这样一道命令:“先撤退到黄河北岸者有赏。”这下好了,军队秩序全部乱套了,晋军的中军和下军为了争夺舟楫,自己都开始干起来了。当时船中被砍断的手指可以用手满满地捧起来。

晋军的中军和下军向东北方向撤退,上军还没有行动。潘党率领备用战车四十辆,组成一个方阵,向晋军的上军进攻。上军主将士会认为难以抵挡楚军的进攻,于是选择撤退。之前的七处伏兵发挥了作用,不至于溃败,部队保存比较完整。

在晋军逃跑,楚军追赶的过程中,一个战争史上非常有意思的状况发生了。晋军的阵型乱七八糟,互相干扰逃脱不掉,楚军亲自教导他们把战车的横木扔掉;晋军的车吗盘旋不前,楚军又教导晋军扔掉旌旗。晋军逃脱险境后,还回头嘲讽楚军,说他们逃跑的经验丰富。

[var1]

在这个过程中,下军大夫荀首为了救回自己被俘虏的儿子,还率军回击楚军,虽然取得一定战果,但根本无法扭转晋军的大败。到黄昏的时候,楚军来到邲,晋军还在疯狂地渡河,持续了整整一夜的时间。在“邲之战”中,楚军大获全胜,潘党建议楚庄王建筑京观炫耀武功,但是被拒绝。楚庄王在黄河边祭祀,然后班师回朝。

[var1]

小结

从一开始的时候,晋军就人心不齐,荀林父作为主将,没有将晋军很好地融合成一个整体;反观楚国,虽然也存在各自不同的声音,但最后还是由楚庄王一锤定音。在战争前期中,楚军一直做好了战争准备,而晋军还寄希望于与楚军议和,没有做好有效的防御措施,只有上军布置了一番,最后没有承受损失;等到两军相接时,荀林父的一个错误命令让晋军秩序大乱,自相残杀,以至于全面溃败。总的来说,荀林父一直举棋不定,优柔寡断,缺少主将的手腕和决断,被击败也是理所当然的了。经此一役后,楚国扩大和巩固了在中原的影响力,楚庄王成为春秋霸主。

参考文献:《左传》

更多文章

  • 制度总揽全局,可战国时代却出现制度上的奇葩,盘点战国畸形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时期旧的制度,日本战国vs中国战国,战国四君子与战国四公子

    [var1]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核心就是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寻找到适合这个国家发展的制度,那么无论做多少努力都只不过是在走弯路而已。因此,很多时候选择要比努力更加重要,有一个合适本国发展的政治制度,才能够让本国的国情与人民相结合,才能让这个国家融合到时代的潮流当中去,尤其是像春秋战

  • 如果吴起,白起,韩信,李靖生在同一时代,最后能活下来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韩信白起吴起谁最厉害,吴起李靖,李靖评价韩信

    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在13任封建王朝中,涌现出了极多冠绝天下的盖世将才,他们全部凭借着高深的谋略和不败的战绩,给自己的君王打出了一片威名远扬的显赫江山,那么,如果吴起,白起,韩信,李靖这四大全方位的名将生在同一时代,谁能笑到最后?吴起,他的人生经历可分两个阶段,一是在魏国的时候,建立了魏武卒,以五万新

  • 宠臣卖官鬻爵,李治要治罪;为了私念,武媚娘反劝他贬黜揭发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媚娘头疼晕倒李治怀中,李治与媚娘,大唐情史李治媚娘生皇子

    李义府和许敬宗一样,都是“废王立武”的功臣,但他忠心的却是皇帝李治。因为得知李治想废掉太子李忠,便在朝堂上迎合他,不料被御史王义方和宰相杜正伦揭发罪行。王义方乃新进御史,怎么可能把宰相李义府卖官的事情摸得一清二楚?李治不知道的是:黄门侍郎薛元超和他是好友,而薛元超又是武媚娘的亲信,提供“黑材料”轻而

  • 文学中总是忽略李渊,其实此人并不逊色,或许该再读唐高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砖李渊,中国通史李渊灭隋建唐,唐砖李渊封长公主

    文/千叶插画师/长生每说到一个王朝,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开国之君和亡国之君,偶尔也有一些优秀的中心或者开拓之主,例如汉武帝之类。但总的来说,王朝的开国之君最为著名,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这个规律在唐代却显得有些尴尬,作为开国之君的李渊总是被忽略,人们每次聊到唐朝就说李世民,对于李渊的态度则是表示此人幸运

  • 大臣被冤,妹妹改嫁后病逝,根源皆在武则天?李治决定废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李治废后,李治死后武则天改嫁吗,李治有过想废后么

    李治不信,刘仁轨乃一介文官,怎么突然就变成了大唐名将呢?水师都督孙仁师很惭愧,红着脸启奏:“陛下,臣抵达时刘镇守已打垮敌寇,臣只是帮帮忙打扫战场。”“那他为何不亲自回来叙功?”证实了刘仁轨确实蜕变成了大唐名将,李治又开心又疑惑。“陛下,这其中缘由您还不知道吗?”刘仁愿是从突厥投降来的大将,心直口快。

  • 李白又有新死法?小学生“沉迷网游”,闹出笑话!李白听了要气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白二次离开长安后谁陪伴李白,李白1v1单挑李白出什么装备,国服李白和国际服李白

    公元761年,唐代著名诗人、号称“诗仙”的李白溘然长逝,享年61岁。然而对于他的死法,后世却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一直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甚至有些人不愿意相信李白就这样死了,而现在很多小学生,更是因为玩王者荣耀“走火入魔”,以至于闹出更大的笑话。中毒而死李白崇尚道教,和许多道人颇有接触,自己也以“青莲

  • 王与马共天下,东晋的柱国基石,毁誉参半的士族政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东晋八大士族名单,东晋士族门阀制度特点,东晋王与马共天下政治上依靠什么

    文/千叶插画师/长生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主导国家政治格局的势力就会不一样。自北魏到隋唐,掌控核心权力的势力是关陇集团。而提到东晋与南朝时期,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士族政治。“旧时王谢堂前燕”的王家与谢家即是南方士族的代表。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王与马共天下”。士族政治从汉朝中后期出现,到三国时渐渐成型

  • 李世民在众妃面前驯马“丢丑”,武则天一句话差点惹来大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侍奉过李世民吗,李世民武则天的吻戏,武则天驯马视频全过程

    第二天一早,李建义老汉就匆匆往自家山地赶,紧挨着他承包的那片果园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陪葬墓,一个巨大的土冢,里面埋葬着着李世民的妃子如阴妃、苇妃、淑妃等。10几年前,这里曾被发掘,但那时没考察完。到了地头,打眼一看,李老汉心头一惊:靠着土冢另一侧被人炸开一个大洞!想来,昨晚的“雷声”应该就是从这里传来的

  • 她这首20字小诗,写出项王豪气干云,杜牧不及王安石难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劝学诗王安石,王安石梅花诗的志向,小学学过王安石哪些诗

    在这么多的诗词中,好多诗词圣手文章大家赫然在列。杜牧、王安石、陆游等很多文豪凭吊抒怀。我们今天就来欣赏欣赏吟咏项王虞姬的诗篇。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是杜牧的诗,诗题叫《题乌江亭》,乌江自从项王在此别姬自刎后,就成了项羽的专用地点了。杜牧在这首诗里,批评了项

  • 长孙被李治越级提拔,李勣以70岁高龄出征高句丽,却不是为了感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据史书记载,李敬业年幼时长相奇特,面带煞气,迥异常人。李勣为此十分担心,曾言“败我家门者,此子也”。为了不使家族灭于长孙李敬业之手,在他12岁的时候,李勣骗他去打猎,待他骑马进入树林,就放火烧林,意图灭绝后患。可是,李敬业很聪明,他竟把坐骑杀死,躲在马腹中避过此劫,让李勣错愕不已。既然老天让他逃过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