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贵族把持的楚国,为何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灭亡的命运?

被贵族把持的楚国,为何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灭亡的命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278 更新时间:2024/1/16 15:31:50

作为战国七雄中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楚国是最有实力能与秦国一较长短的国家,但终整个战国时期,楚国的发展都是中规中矩,从偶尔会出现那么一两位雄主,但也只是昙花一现,过后的楚国还是会回到原来的发展轨道。

[var1]

吴起变法,楚国崛起的最后机会

公元前十一世纪,楚人首领熊绎册封为子爵,楚国建立。

楚国建立伊始,由于其首领熊绎既非天子血脉,也非有功之臣,所以只是被周天子封了一个低等的子爵。因此,楚国历来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在中原诸侯国的鄙视之下,反而激起了楚人的好胜之心,他们决定奋发图强,立足于列国。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楚国在楚成王时期开始崛起,不断兼并周边小国,国土面积不断增加的同时,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公元前704年,楚武王熊通即位,自封为王,在熊通的率领下,楚国迅速壮大。

楚庄王时期,任用虞邱子、孙叔敖等贤臣,励精图治,问鼎中原,开了楚国最鼎盛的发展时期。

[var1]

但自楚庄王之后,楚国又进入了数百年的沉寂时期,并无大的作为。

时间很快到了战国时期,魏国因率先变法一跃成为战国时期最强的国家。随着魏国的壮大,对楚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楚悼王时期,魏国先后攻占了楚国榆关、大梁等多所城池,楚国面临着极大的危机。正当楚悼王一筹莫展之际,公元前386年,战国名将吴起的到来,使楚悼王又看到了一丝希望。

很快,楚悼王便任吴起为令尹,主导楚国变法。

在楚王的支持下,吴起直接拿把持楚国的贵族开刀,在楚国国内裁撤官员,没收贵族多余封地,无功的贵族被迁往蛮荒之地,为国家创造新财富,将贵族所养私兵全部收归国有,壮大国家军队,增强国家实力。吴起的这些改革措施,削弱了贵族的权力和财富,进一步加强了王权,同时改地方贵族自治为中央集权。

[var1]

在吴起的改革下,楚国变得兵强马壮,威震四方,威服诸侯,楚国一改之前的颓废之势,在战国时期隐隐露出了称雄之势。倘若此时的楚国按吴起的路线走下去,必会称霸于列国,但上天没有给楚国这个机会。

事实上,吴起所颁布的这些改革措施,从一开始就把楚国所有的贵族都得罪了个遍,可以说吴起的变法,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失败,因为他孤身一人面对的,是楚国数百年来亘古不变的贵族自治传统,单凭吴起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推翻这个传统而在楚国建立起一种新的制度的。

所以,当楚悼王死后,吴起没有依靠时,楚国贵族又卷土重来,将所有的矛头都对准了吴起,吴起在参加楚悼王的葬礼的时候,被贵族杀害。他生前所主导的变法措施也被废止,楚国又走上了王权分散,贵族自治的老路。

与秦国惊天动地的变法相比,吴起的楚国的改革,刚刚开始就结束了。

[var1]

因此,吴起在楚国改革的失败,是楚国称霸之路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吴起之死,不仅宣告了楚国称霸之路的终结,也使楚国失去与秦国一较长短的机会。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是这个南方大国崛起的最后机会,却最终因国内强大的贵族势力的反对而白白葬送。

被贵族所把持,资源难以整合的楚国

秦国之所以能够称霸于列国,乃至最后一统天下,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商鞅所制定的法律能够使秦国政令一统,国内虽说也有贵族势力,但秦国国内的贵族势力远远没有楚国强大。

同时,商鞅将秦国几乎变成了一个战争机器,所有的能够调动的资源,都是为战争服务的,都是为称霸列国所准备的。再者,秦国能够连着出现六位励精图治的君王,从秦孝公开始到最后的秦始皇嬴政,这期间的所有君主,都将一统天下作为其此生之志。

[var1]

这样的秦国,楚国拿什么一较长短?

反观楚国,从建国开始后不久,国内的大权就一直被贵族所把持,如屈、景、昭三家,这些楚国的贵族,把持楚国朝廷数百年,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经常弃国家的利益于不顾,权力分散,政令难以统一,这样的楚国,是不可能崛起的。

所以,被贵族所把持的楚国,资源难以整合,力量太过分散,与政令一统,上通下达的秦国相比,楚国确实没有与秦国争夺天下的实力,也注定了它以后被秦国所灭的命运。

[var1]

被秦国坑到一蹶不振的楚国

楚怀王的天真单纯,绝对是战国时期独一无二的。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在司马错的建议下,派兵伐蜀,开始了向楚国西部扩张的步伐。

占领巴蜀后,秦国又进一步占据了楚国西部的门户商於之地,这一次,楚国终于感到了秦国的威胁。

针对秦国向楚国的扩张,天真的楚怀王并没有采取行动。当时的秦国相邦张仪来到楚国后,忽悠楚怀王说:“只要大王答应与齐国断交,秦国承诺将商於的六百里地送还给楚国”。楚王一听,能够兵不血刃地白白拿到六百里土地,这买卖划算啊!于是楚王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和张仪达成了协议。

[var1]

随后,楚国遵守了约定,和齐国断交。但张仪却欺骗了他,答应楚怀王的六百里地,只送了六里。楚怀王意识到被欺骗我,怒不可遏地派兵攻打秦国,结果楚军被斩首八万,楚国又失去了丹阳和汉中之地,经此一战,外强中干的楚国被秦国打回了原形。

之后,因楚怀王之子芈横在秦国杀人一事,楚怀王被秦昭襄王邀请前往武关会盟,单纯的楚怀王这次又不顾以屈原为首的大臣们的反对,执意要前往武关会盟。

结果,楚怀王这一去,便被秦王给扣下了,在秦国被扣留三年后,楚怀王郁郁而终,客死他乡。

这位天真单纯的楚怀王,到死也没能回到其母国,真是可悲可叹!

在尔虞我诈、风云诡谲的战国时代,天真的楚怀王却还恪守春秋时期的道义,这样的楚国,焉能强大,焉能与秦国争夺天下!

[var1]

楚怀王死后,楚襄王即位,这时候的楚国,犹如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随时都有可能油尽灯枯。

因为和齐国的断交,楚国失去了这个可靠的盟友之后,秦国致命的一刀,很快便砍向了楚国。

公元前279年,有着战神之称的白起率兵攻打楚国,秦军一路势如破竹,连续攻克了楚国邓城、鄢城等地,兵锋直指楚国都城郢都,面对强大的秦军,兵力分散的楚军很快败下阵来。

楚襄王被迫迁都,楚国经营了数百年郢都被秦军所占领,楚国王室陵墓被毁,宗庙被夷平,楚国国破家亡,一蹶不振,直到被秦国所灭。

[var1]

结语

楚国作为战国七雄中最有实力能与秦国一较长短的国家,上天曾给过它机会,但这一切都被根深蒂固的贵族传统所破坏,被贵族所左右的楚国,王权分散,分治的贵族以各自利益为重,国内的资源和力量始终无法聚合。纵观整个战国,楚国国土虽广袤,但从未强盛过,灭亡是必然的结局!

更多文章

  • 论雍正: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雍正之死,雍正剑侠图1-13部全本,雍正对联俯仰无愧天地

    [var1]很多人对他的评价不是很好,为什么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杀了他爹当上的皇帝。不过我认为这不大可能,你想,他爹多精明啊,他肯定看出来了这个孩子的沉稳,野心,以及将来能成的大业,但他的态度是真的狠,他的兄弟中能活着出来的没有几个,好像是十弟活着出来了,还有老九的孩子(忘了叫什么了),野史上说

  • 在春秋时期,手把手帮助敌军逃跑的“仁义之战”——邲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邲在哪,邲地怎么读,邲之战发生背景

    [var1]战争背景春秋时期,强大的诸侯国开始竞争霸主地位,弱小的诸侯国大都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成为强国的助力,也保护了自身。北方的晋国和南方的楚国都是强大的诸侯国,这两个国家之间隔着一些弱小的诸侯国,自然是双方争夺、讨伐的对象,其中就有郑国。所谓“弱国无外交”,郑国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当墙头草

  • 制度总揽全局,可战国时代却出现制度上的奇葩,盘点战国畸形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时期旧的制度,日本战国vs中国战国,战国四君子与战国四公子

    [var1]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核心就是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寻找到适合这个国家发展的制度,那么无论做多少努力都只不过是在走弯路而已。因此,很多时候选择要比努力更加重要,有一个合适本国发展的政治制度,才能够让本国的国情与人民相结合,才能让这个国家融合到时代的潮流当中去,尤其是像春秋战

  • 如果吴起,白起,韩信,李靖生在同一时代,最后能活下来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韩信白起吴起谁最厉害,吴起李靖,李靖评价韩信

    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在13任封建王朝中,涌现出了极多冠绝天下的盖世将才,他们全部凭借着高深的谋略和不败的战绩,给自己的君王打出了一片威名远扬的显赫江山,那么,如果吴起,白起,韩信,李靖这四大全方位的名将生在同一时代,谁能笑到最后?吴起,他的人生经历可分两个阶段,一是在魏国的时候,建立了魏武卒,以五万新

  • 宠臣卖官鬻爵,李治要治罪;为了私念,武媚娘反劝他贬黜揭发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媚娘头疼晕倒李治怀中,李治与媚娘,大唐情史李治媚娘生皇子

    李义府和许敬宗一样,都是“废王立武”的功臣,但他忠心的却是皇帝李治。因为得知李治想废掉太子李忠,便在朝堂上迎合他,不料被御史王义方和宰相杜正伦揭发罪行。王义方乃新进御史,怎么可能把宰相李义府卖官的事情摸得一清二楚?李治不知道的是:黄门侍郎薛元超和他是好友,而薛元超又是武媚娘的亲信,提供“黑材料”轻而

  • 文学中总是忽略李渊,其实此人并不逊色,或许该再读唐高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砖李渊,中国通史李渊灭隋建唐,唐砖李渊封长公主

    文/千叶插画师/长生每说到一个王朝,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开国之君和亡国之君,偶尔也有一些优秀的中心或者开拓之主,例如汉武帝之类。但总的来说,王朝的开国之君最为著名,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这个规律在唐代却显得有些尴尬,作为开国之君的李渊总是被忽略,人们每次聊到唐朝就说李世民,对于李渊的态度则是表示此人幸运

  • 大臣被冤,妹妹改嫁后病逝,根源皆在武则天?李治决定废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李治废后,李治死后武则天改嫁吗,李治有过想废后么

    李治不信,刘仁轨乃一介文官,怎么突然就变成了大唐名将呢?水师都督孙仁师很惭愧,红着脸启奏:“陛下,臣抵达时刘镇守已打垮敌寇,臣只是帮帮忙打扫战场。”“那他为何不亲自回来叙功?”证实了刘仁轨确实蜕变成了大唐名将,李治又开心又疑惑。“陛下,这其中缘由您还不知道吗?”刘仁愿是从突厥投降来的大将,心直口快。

  • 李白又有新死法?小学生“沉迷网游”,闹出笑话!李白听了要气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白二次离开长安后谁陪伴李白,李白1v1单挑李白出什么装备,国服李白和国际服李白

    公元761年,唐代著名诗人、号称“诗仙”的李白溘然长逝,享年61岁。然而对于他的死法,后世却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一直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甚至有些人不愿意相信李白就这样死了,而现在很多小学生,更是因为玩王者荣耀“走火入魔”,以至于闹出更大的笑话。中毒而死李白崇尚道教,和许多道人颇有接触,自己也以“青莲

  • 王与马共天下,东晋的柱国基石,毁誉参半的士族政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东晋八大士族名单,东晋士族门阀制度特点,东晋王与马共天下政治上依靠什么

    文/千叶插画师/长生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主导国家政治格局的势力就会不一样。自北魏到隋唐,掌控核心权力的势力是关陇集团。而提到东晋与南朝时期,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士族政治。“旧时王谢堂前燕”的王家与谢家即是南方士族的代表。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王与马共天下”。士族政治从汉朝中后期出现,到三国时渐渐成型

  • 李世民在众妃面前驯马“丢丑”,武则天一句话差点惹来大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侍奉过李世民吗,李世民武则天的吻戏,武则天驯马视频全过程

    第二天一早,李建义老汉就匆匆往自家山地赶,紧挨着他承包的那片果园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陪葬墓,一个巨大的土冢,里面埋葬着着李世民的妃子如阴妃、苇妃、淑妃等。10几年前,这里曾被发掘,但那时没考察完。到了地头,打眼一看,李老汉心头一惊:靠着土冢另一侧被人炸开一个大洞!想来,昨晚的“雷声”应该就是从这里传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