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陆游很伟大,没想到他却有一个让人痛恨的儿子

陆游很伟大,没想到他却有一个让人痛恨的儿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393 更新时间:2024/2/28 17:26:23

首先陆游在早年的时候,就参加了南宋礼部举行的考试,但那个时候的陆游也是年轻气盛,和南宋宰相之中的秦桧对着干,秦桧主张的是对金人议和,可陆游就偏偏反对,认为对于金人就要抵抗到底,甚至要学岳飞直接打回到北方去,这样就可以失去宋朝北方的大片疆土。这样的主见直接就导致了陆游不被当时的人重用,使得他一辈子基本上都只能做一个小官。

陆游北伐梦想的破灭

陆游在宋高宗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看不到希望的,一直到了宋孝宗的时候才看到了一丝丝的希望,因为宋孝宗被认为是和宋高宗有着不一样的情况。宋孝宗这个皇帝不是赵构的亲生儿子,赵构的亲生儿子只有一个,在赵构难逃的时候受到惊吓而死,从此之后的赵构就失去了生育能力,这也许是一种天意,从此南宋的通知权就又回到了宋太祖后人的手中。

宋孝宗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子孙,他是整个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也他在位的时候为愿死多年的岳飞恢复了名誉。这个时候的陆游也得到了升官,因为才华被赏赐为赐进士出身。然后在福州宁德担任主播,后来还担任了隆兴府的通判这些官职,他作为一个文官曾经大力提倡对南宋军队进行改革,认为应该整顿整个军队的纪律,牢固的守住江淮防线。

但那个时候的宋孝宗发现自己并没有世纪权力,实权依旧是在宋高宗这个太上皇手中,所以对于陆游的建议也是没有办法确实的实行的,而那个时候的陆游年轻对于皇帝的苦衷也是不理解,还在一个劲的上奏章进行劝导,认为皇帝身边就是有小人和奸臣迷惑才会造成这个样子的,这一下子就让大臣张涛心中不满了,之间将陆游进行贬官。但陆游依旧在积极联系抗金人士和朝廷主战派系的实权人物。

南宋初期硕果仅存的张俊心中当时就一心想着北伐立功扬名后世,但那个时候的张俊明显是没有这个实力的,陆游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就劝导张俊要量力而行,不要这样毁掉了后面北伐的军队实力,但张俊就是要一意孤行,结果就导致了南宋军队的符离大败,这就直接导致了后期的不敢出场,就连最为抗战坚定的韩丞相人头都被送到金人地方讨好,签订了屈辱的《嘉定和议》。

陆游的败家儿子

陆游希望了几十年的北伐梦想就在《嘉定和议》签订的时候开始尘埃落定,这个时候已经八十多岁的陆游知道自己再也没有机会看到宋军收复失地了,所以在死去的最后一刻写下了著名诗篇《示儿》。这里面的著名句子就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希望自己活着时候没有看到的北伐成功事情,在自己儿子甚至孙子后代这一辈可以看到,看到之后把这件事情告诉九泉之下的自己,那也就算是人生值得了。

但陆游的这个儿子却是相当的不争气,他的名字叫做陆子聿。这个儿子的陆游老年得子,被他寄托了很大的希望,53岁的时候才有这个儿子。这个儿子在陆游死后靠着陆游的名声坐上了一个县令。在做县令的时候,他开始疯狂的搜刮民脂民膏,并且将守寡到的钱财献给当权者,那个时候当权者叫做史弥远,他就是主张杀死了韩丞相的那个人,陆子聿就将自己县中的6000亩土地献出去了。

在史弥远和陆子聿的威逼利诱之下,他们两人以一贯钱一亩地的超低价格从老百姓手中强行的将这些土地买走。很多老百姓看到这种情况之后当然表示不服气,这个时候的丞相史弥远就将这件事情交代给了陆子聿自己处理,这个时候他的处理相当的粗暴,先是让自己手下的士兵将这些百姓全部抓捕起来,然后一把大火将这些百姓的房屋都烧毁,然后强迫他们签订认罪书。

最后这些百姓很多人都怕死,也没有人带头反抗了,带头反抗的人都被杀死了,所以只好签订认罪书去做一些豪贵家族的附庸去了,而掠夺了这么多家产的陆子聿一下子就成为了大地大富豪,之前陆游住的茅草屋也变成了豪华的建筑群,就连家里的碗筷都变成了银子打造的,这个时候很多陆子聿的朋友看到他这样做,都害怕受到连累,离他远远的。

结语

陆游是一个伟大的人,但伟大的陆游似乎没有生出来一个伟大的儿子,这些原因可能是后天教育原因的缺失,也有可能是个人性格的原因,只能说陆游的儿子几乎在南宋时代将陆游的英雄形象毁坏完了,实在让人叹息不已。

更多文章

  • 朱棣雄才大略,称为一代贤君也不为过,为何牌位差点儿被扔出太庙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棣太庙,朱厚熜把朱棣请出太庙,朱棣临死传位给老二历史是真的吗

    这件事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明世宗朱厚熜原本是藩王之子,他的父亲朱祐杬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朱厚熜竟然能够有机会做皇帝。上一任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因为没有子嗣,于是作为堂弟的朱厚熜便捡了一个大便宜,登基做了皇帝。这位皇帝的心思谁也猜不透,按照传统礼仪,朱厚熜应当尊明武宗的父亲明孝宗为皇考,但谁知他竟然下

  • 朱元璋手下大将蓝玉功成名就,干了什么最后被扒了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处决蓝玉,电视剧朱元璋蓝玉守城,朱元璋为什么背着骂名也要杀蓝玉

    不顾及朱元璋的军令,贪图美色侮辱元朝皇妃。朱元璋时代的汉人还是很有血气的,他们以恢复汉人帝国为目标,推翻了压榨百姓至深的元朝政府,而蓝玉就是在这个时期成长起来的杰出汉人将军,他一步步的走向巅峰,直到捕鱼儿海之战。捕鱼儿海之战是在现在的贝加尔湖畔进行的,那个时期的蒙古人因为在中原地区的失败使得他们无法

  • 朱棣夺位后在寝宫发现一秘旨,放声痛哭说去抢皇帝之位实属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棣夺位后怎么对待兄弟,朱棣夺位的电视剧全部,朱棣夺位之战完整版视频

    朱棣在朱标死后继位的概率据说在朱棣攻打进入南京城的那一刻不是最为高兴的,而是十分恐惧和难堪。因为那个时候的朱棣根本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朱允炆是自己大哥朱标的儿子,朱标这个人是中国历史之中有名的贤明太子,他们没有继承皇帝之位都是中国历史的遗憾。朱元璋是从小就将他当作自己的继承人培养的,可是

  • 宋朝都城无险可守,赵匡胤还是要坚持,是他傻还是没有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赵匡胤为啥困河东,宋朝赵光义是赵匡胤的什么人,宋朝赵匡胤的真实地位

    宋朝皇帝建都在开封的过程古代封建王朝十分注重多层的建立,认为都城是一个国家的中心,必须在政治经济交融的地方,这个地方的选址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候要几年甚至几十年,一般新朝代的建立都是按照旧朝代的都城为模本。宋朝时期就是这样,宋朝前面是一个分裂朝代,它的都城定在开封,当时开封比较繁华。有些人可能要问了,

  • 明朝最憋屈的皇帝:明明战功赫赫英雄无双,却因后妃而被后人讥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最荒唐无耻的皇帝明朝皇帝,明朝太子后妃的等级,清朝如何对待明朝后妃

    这些皇帝里,有雄才大略的,也有不怎么样的,还有当混子的。但是以我所见,明朝最有趣的,还得数这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在谥法里,对于“宪”的定义是“博闻多能”,后面的注释则是“虽多能,不至于大道”。换句话说,这是个明褒暗贬的谥号——虽然有本事,但是没用到正地方。在朱见深以前,获得“宪宗”庙号的是唐朝的

  • 苏轼在政治上毫无建树,为何还有那么多崇拜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苏轼的资料,肥水不流外人田苏轼诗句,苏轼政治生涯思维导图

    那么苏轼的伟大之处在哪呢,简而言之就是除了政治,苏东坡哪一点都很优秀。公元1076年,苏轼于密州喝的大醉,思念自己弟弟,留下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妻子王弗去世十年有余,苏轼仍依然“不思量,自难忘。”情深义重至此。作为北宋杰出的人才,苏轼博学多闻,民间爱把他与欧阳修对比,世称“欧苏”。欧

  • 崇祯每天只睡2小时,如此勤勉,却为何依旧阻止不了明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崇祯死后明朝还有机会翻盘吗,明朝灭亡的原因都在崇祯身上吗,明朝崇祯有多厉害

    以上亡国之君都是人们所不齿的,甚至受到了万世的唾弃。你不残暴的话,你不好逸恶劳的话,你不骄奢淫逸的话你的王朝是怎么没了呢?偏偏有一个亡国之君让史学家们叹息了,让后世之君也忍不住赞扬他。这个倒霉蛋就是大明末帝崇祯。崇祯是个幸运的人。在他出生的时候,上天就没想着让他来继承大明。他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

  • 朱元璋立一制度,导致皇族人迅速增加,明末皇族人口已达百万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穿过时空之门到明末,明末中国人口,如果朱元璋在世明末能不能翻盘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放在皇室家族中依然成立。大明弘治五年,山西巡抚澄筹想皇帝上奏,居住在山西庆成王朱钟镒,创造了一项纪录,他已经生育子女94名。庆成王的儿子充分继承了父亲的生育能力,儿女总量也达到了其实人的高度,达到163人。曾孙辈的子女更上一层楼高达510人,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整个庆王府的皇子

  • 名列东亚十大名将之首,比成吉思汗都还猛,李舜臣到底凭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成吉思汗的十大名将,日本人评价东亚十大名将,比成吉思汗还厉害的是哪个人

    韩国是一个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交汇融合的城市,在这个国家生活的人有着对于历史的回望,因为他们自己将自己国家的历史塑造的强大无比,而且几乎没有人去质疑这种如同梦境一般的事情,像韩国曾经对于东亚地区的著名武将做了一次盘点,在这次盘点之中他们选取出来了东亚地区的十大著名武将。这个排名之中包括了中日韩三个国家

  • 袁崇焕被凌迟后,贴身侍卫对天立下3个毒誓,后人执行387年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袁崇焕被处死时间,袁崇焕被处死时说了什么

    从后人的角度来看,当时袁崇焕是否与清军有一些说不明的关系,其实是不得而知。但若是讲心里话,起码袁崇焕在位之时谋其职,将清军的步伐阻挡在山海关,在这一点上,袁崇焕确实是对得起大明王朝。正因为袁崇焕对于大明朝的忠诚,在他去世之后仍有追随的部下守护其的忠诚,甚至因为当年的一份共事恩情,开启了长达387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