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红丸案”究竟是怎么回事?

明朝“红丸案”究竟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917 更新时间:2024/1/16 23:12:09

而他的死,源自于八个美女。

由于在此之前的万历将近三十年不上场,群臣早就对新君翘首以盼,巴不得万历早点死。

而作为新君的明光宗也不辜负他们的期望,一上位就做了三件关乎国家发展的大事:

第一件、将辽东以及北方各个军区的欠饷补齐,杜绝了发生兵变的可能;

第二件、召回万历用来敛财,而引起官愤民怨的矿税太监;

第三件、重新用在万历一朝因为直言进谏而遭到处罚的大臣。

从明光宗的举政措施可以看得出来,大明王朝将再次焕发生机,开创盛世是迟早的事情,因此大臣们皆大欢喜。

但是有一个人却忧心忡忡,这个人就是郑贵妃

明光宗早在万历十年就已经出生,但是到万历二十九年才被立为太子,这在明朝是十分不正常的事情。

因为明朝的长子往往不到十岁的年纪就已经被立为太子,就比如明英宗、明孝宗、明武宗,被立为太子的时候,都是不到十岁。

“祖宗朝立皇太子,英宗以二岁,孝宗以六岁,武宗以一岁,成宪具在。”——《明史纪事本末》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中的原因就是出自于郑贵妃。

郑贵妃不同于后宫中其他的妃嫔,其他的妃嫔都是大家闺秀,典型一副封建社会女子的模样。

而郑贵妃大胆泼辣,不但敢调戏身为一国之君的万历,还经常在宫里各种指槐骂桑,在后宫的众多妃嫔之中,唯独郑贵妃别具一格。

万历要是不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那简直是奇了怪。

俗话说爱屋及乌,万历也不例外,万历喜欢她,自然也喜欢她的儿子朱常洵

但可惜的是,朱常洵是万历十四年出生的,而在四年之前,万历已经有了第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明光宗。

万历想要无视明光宗,立朱常洵为太子,但是却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是自古以来的规矩,怎么能够轻易改变,要是改变的话,那么岂不是哪一个皇子都有当皇帝的资格?

未来的皇储之争,那不得争个天翻地覆。

可是万历不管,他硬要立朱常洵为太子。于是长达十五年的“争国本”(太子就是国本)事件就此拉开序幕。

无论万历怎么说,大臣们就是固守传统——不同意。最终在万历二十九年,以万历自知无望而告终。

在万历与大臣争斗的十五年里,明光宗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毕竟他就是问题的来源。

如果没有他,万历就能够顺其自然的立朱常洵为太子(朱常洵是次子),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麻烦,也就没有竹篮打水一场空。

万历怨恨他,他则怨恨郑贵妃。

因为如果没有郑贵妃,万历就没有太过于宠爱的女人,而没有太过于宠爱的女人,太子一位一定是他的,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周折,也不至于每天担惊受怕。

郑贵妃知道明光宗虽然表面上不说什么,但是内心里肯定对自己不满,因此早在明光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就为自己想好了退路。

你未来虽然一定是皇帝,但要是我未来是太后,那你就奈何不了我。

在万历临死之前,她叫万历留下一道封她为皇后的遗诏,以为这样就能够高枕无忧。

不曾想,明光宗与礼部联合起来给出了一大堆的论据,总而言之就一句话——封你为皇后不行。

通过遗诏变成废纸一事,郑贵妃判定明光宗还是对自己耿耿于怀,眼看着即将就要大难临头。

情急之下,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法子,那就是找八个美女送给明光宗,说不定明光宗一高兴,就不再追责自己。

由于万历的偏心,明光宗在当太子期间从来没有放纵过,现在好不容易当了皇帝,肯定要好好的放纵一把。

天亮的时候工作,天黑的时候就与郑贵妃送的八个美女加班。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但是明光宗却通过实际行动证明,一口能够吃成胖子。

因为仅仅只过了十天,他身体的消瘦程度就已经能够用肉眼看得出来,本人则已经病倒,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日夜上班。

“是夜,连幸数人,圣容顿减”——《明实录》

有了病就找医生,这是常识,但是明光宗却没有找医生,而是找了一个太监,这个太监叫作崔文升。

崔文升虽然算不上医生,但是也能算得上是半个医生,因为他掌管着御药房,整天泡在太医堆里,多多少少也懂一点医术。

经过他诊断,他给明光宗开出了一副泻药,还信心满满地表示,一定药到病除。

按道理来说,人都已经瘦到了皮包骨的地步,你还给人家开泻药,那不是盼着人家早点死吗?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明光宗当时已经三十八岁,但是还能完成“是夜,连幸数人”的高难度操作,要是说他没有借用药物,没有几个人相信。

而这种药物吃多了就会上火,泻药就是要把火清理干净,但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得要适量。

可惜崔文升只是半个医生,一不小心量就下大了,导致明光宗拖着生病的身体一个晚上拉了几十次,别说是人,就算是牛都受不了。

到了第二天,明光宗直接奄奄一息。

皇宫里出现惊天大变,大臣们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大臣们一致认为这是郑贵妃的阴谋,因为美女是郑贵妃送的,开泻药的崔文升又曾经是郑贵妃的贴身太监。

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其实并不成立:

第一、美女是郑贵妃送的没错,但郑贵妃凭什么能够保证明光宗一定会宠幸她的美女;

第二、仅凭着一副泻药就想把皇帝给整死,这种想法多多少少有点异想天开;

第三、明摆着下药这种事情,要不是智商感人到极点,是绝对做不出来的;

第四、如果这一切真的是郑贵妃的阴谋,那么她的目标肯定是把持朝政,既然要把持朝政,为什么她在红丸案真正拉开序幕的八月二十三日之前就已经从乾清宫搬离?

乾清宫是明光宗的住所,她搬了出来就表示如果明光宗一旦驾崩,她在第一时间内根本做不出任何的行动,甚至做不出行动。

毕竟要是皇帝还在,就敢篡权,后果可想而知。

从八月十一日吃了那一副泻药开始,一直到八月二十二日,明光宗的病情一点都不见好转,连他自己都感到自己时日无多,询问起了陵墓的修建进程。

八月二十三日,鸿胪寺丞李可灼一面向首辅方从哲推荐自己的“仙丹”,另一面托太监将自己要进献“仙丹”一事做报告给明光宗。

明光宗前不久才吃错了药,要是现在再吃错一次,那岂不是就得一命呜呼。

因此方从哲直接叫李可灼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你又不是太医,凑什么热闹。

方从哲怎么想都没有想到,李可灼竟然做了两手准备。

在八月二十九日这一天,明光宗突然问起方从哲李可灼进献仙丹一事,方从哲将那天的过程如实报告给明光宗。

也不知道明光宗是不是脑子糊涂了,当即召见李可灼,叫李可灼进献仙丹。

明光宗明明已经栽了一次大跟头,却还不知悔改,李可灼他一不是太医,二祖上三代也没有医生,就是一个读书人,他的药怎么敢吃。

李可灼虽然将他的药称为仙丹,药名为红丸,但实际上这副药并不是丹药,而是汤药。

明光宗喝其他的汤药都会喘气的症状,唯独喝李可灼的汤药并没有喘气的症状,明光宗以为这是药对上病的表现,不断的说李可灼是忠臣。

而仅仅只过了不到一个时辰,药效就体现了出来,明光宗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浑身舒畅,食欲大增。

“圣体用药后,暖润舒畅,思进饮膳。”——《明史纪事本末》

为了巩固疗效,明光宗决定再吃一副。

第一副是在上午吃的,第二副是在下午吃的。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明光宗的病情明天就算不痊愈,也能够出现明显的好转时,却出现了意外。九月一日五更时分,明光宗驾崩。

事情发展到了这种地步,第一时间怀疑的当然是李可灼。但是却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是李可灼的药有问题,但也没有证据证明李可灼的药没有问题。

因为李可灼的药并没有经过太医的检查,至于里面有什么成分,谁也不知道。

如果这里有阴谋的话,那么实施这一阴谋的人一定是李选侍,因为李选侍是最终受益者。

太子朱由校的母亲去世的早,朱由校年幼,明光宗将朱由校交由李选侍抚养,而李选侍是一个极具政治野心的女人。

自从明光宗驾崩以来,她就叫太监先将奏折送到她这里,再送到朱由校那里,由此可见,她有制造阴谋的嫌疑。

因为只要明光宗一死,她就可以垂帘听政。

但仔细一想,又冒出一个问题,如果这一切真的是她做的,那么她是如何跟李可灼取得联系的呢?

李可灼的官职并不大,只是礼部下属机构鸿胪寺的最高长官,平日里大臣进宫与皇帝相见的名单里肯定没有他的份。

那么他是如何跟李选侍取得联系的呢?李选侍又是如何跟他取得联系的呢?这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因为李选侍作为皇帝的女人,绝对不可能独自出宫与李可灼相见,而李可灼作为鸿胪寺丞,皇帝估计一年都不会召见他一次,要召见也是召见他的长官礼部尚书。

李可灼与李选侍无法联系,也就肯定无法制造阴谋。

再者说了,明光宗仅仅是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在此之前他一直是个不受待见的太子,平日里无人问津,他的女人更是如此。

仅仅是一个月的时间,深宫里的李选侍怎么可能会跟李可灼有联系。

虽然不知道红丸的其他成分,但是有一样成分是可以知道的,这一样成分就是红铅。

红铅有两种,第一种是女人涂在脸上的红粉;第二种是女人的经血。

而红丸的那一样成分就是妇女的经血,而妇女的经血属火。

明光宗的身体原本就有火,再加上一把火,突然死亡似乎也算不上是意外。

“红铅乃妇人经水,阴中之阳,纯火之精也,而以投于虚火燥热之疹,几何不速亡逝乎!”——《明史》

或许明光宗的死并没有什么政治阴谋。

所谓的政治阴谋,只不过是在人们的印象中宫廷往往是险恶的,出现政治阴谋理所应当,但实际上明光宗的死只是一场医疗事故。

结语

其实明光宗的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活该。臣子死了父母都要守孝三年,在这三年内,女色是肯定不能沾的。但是明光宗,父亲死了不到一个月,不但沾女色,而且是往死里沾,虽然父子俩没有什么感情,反而还有矛盾,但是也不应该这样做。

更多文章

  • 据说土木之变中,有三百名锦衣卫在明英宗朱祁镇的身边保护他到最后,真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英宗朱祁镇夺门之变,朱祁镇锦衣卫,土木堡之变锦衣卫战死

    在明朝的所有政治系统中,“锦衣卫”是最为神秘的,就算是东西厂,明朝的史料都对其职能有着明确的记载,对其主要组成群体有着记载,可是锦衣卫,从朱元璋建立起,一直到明朝灭亡,关于他们“啥事都做”的传闻不绝如缕。正因为众说纷纭,这才让锦衣卫显得神秘,所以才有了朱祁镇御驾亲征的时候,一直有“三百锦衣卫”保护着

  • 展昭是包拯的左膀右臂,包拯为何却忍痛处死展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包拯死后展昭去哪了,包拯斩展昭完整版,展昭怎么决定跟随包拯的

    展昭去了哪里?包拯又为何要将展昭处死?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来梳理展昭和包拯之间的关系。展昭是包拯的忠心护卫。他侠肝义胆,能力不凡,几次救下包拯的性命,多次助力包拯判案、断案。只可惜,这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在真实的历史上,包拯确有其人,但展昭却没有。他只存在于《三侠五义》的记载之中。《三侠五义》

  • 西辽、金和西夏被蒙古按在地上摩擦,而南宋为何坚持这么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1218年蒙古灭西辽,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国,1252年蒙古灭吐蕃,1253年蒙古灭大理,1279年蒙古灭南宋。南宋估计就打得过大理,那么为什么南宋能够坚持这么久呢?我们来分析一下。一:南宋占了地利优势纵观蒙古灭国之战,似乎是先北后南的。北边的金和西夏,西边的西辽吐蕃,南边的大理

  • 少妇骂街,圣人王阳明该怎么对付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好吧,要我介绍一下王阳明?明朝人,小时候被人脱了裤子打过屁股,憋出了内伤,从此病怏怏。专心于“格物致知”,每天没事对着竹子瞪眼,结果瞪出病来。后来成了伟大而多病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这个从小被人公开打过屁股的少年,成就了儒家最大的中国梦:立德,立言,立功。在文化上,他在日本的影响,貌似比在中

  • 宋朝的官帽造型为何如此奇葩?左右两根长长的翅膀到底有何用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官帽有几种,宋朝官帽有两根翅膀吗,宋朝官帽为什么两边有一根翅膀

    北宋初年宰相寇准有一天微服出巡,他打扮成一个小书生的模样在京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私访,了解民情。当他到了街上,准备上前和一个老翁谈话时,老翁对寇准卑躬屈膝,行跪拜礼,表现出非常地恭敬。寇准感到非常奇怪,便问道:“老先生,鄙人一介书生,您为何行此大礼?”老翁反而问寇准为何要打扮成书生隐瞒自己是朝廷

  • “家父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大同百姓的梦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这时,人群之中身着窄衣秃帽的一老二少突然从袖子里掏出斧子锤子,不由分说的就向周围的人挥去。百姓四散而逃,也没有官差过来阻止这三人的暴行。施暴者中为首的老头见百姓全部跑光了,才无趣地带着两个小的回家。这一幕时不时就会在大同城内上演,却没有一个人敢挺身出来制止。因为为首的老头身份不一般,他是朱元璋的第十

  • 成化十四年:贾静雯出境,和小皇帝完全没CP感,为啥万贵妃那么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化十四年贾静雯集锦,贾静雯成化造型,成化十四年万贵妃

    最近开播的《成化14年》,再一次看到了贾静雯的身影。她扮演万贵妃,第一次就是和皇帝、太后一起出场。太子的伴读韩早突然不见了,太子来哭求,万贵妃说,这孩子就是一时贪玩,看来太子要换一个伴读了。太后说,万贵妃平日里这么关心,一定是知道韩早的下落了。万贵妃被推到了死角,只得道歉“臣妾不是这个意思”,皇帝也

  • 苏轼弟弟做了一个梦,梦里和老子进行对话,老子三言两语点醒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苏轼有关于弟弟的故事,苏轼与老子,苏轼写给弟弟的诗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五·唐纪五十一》《全唐文·卷八百七十》《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七·列传第六十七》今天的主角是严震,唐朝中期四川人,家里是农民(财力丰厚),早年捐官得以入仕。后来当过几州刺史,在山南道(道:行政区域)政绩无人能比,因功授冯翊郡王。在凤州担任刺史十四年,不断地为当地做好事,

  • 因军队不能战,导致北宋亡国,罪魁祸首是谁?或是那份著名的和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描写北宋亡国的野史,北宋与西夏和约图片,北宋和南宋是怎么亡国的

    北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朝和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至此,两国之间有了难得的和平,这个时间长达一百余年,一直持续到辽国即将灭亡时。宋徽宗宣和年间,宋朝跟金国达成《海上之盟》,随即,童贯奉命率军征讨辽国,试图夺回燕云十六州。这一仗,结果是宋朝拿回了部分燕云十六州的地盘,但过程对于宋朝来说

  • 一代名臣杨士奇的儿子杨稷当街犯法,最后结局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稷杨士奇儿子,杨士奇是进士还是举人,杨士奇之墓

    常言道:“虎父无犬子。”按说,杨士奇也算是一代名臣,家里的文化上的熏陶自然不少,可他的儿子显然没有受到影响。杨士奇非常溺爱自己的儿子,其实这倒也没有错,只不过凡事要有个度才行,不可能无止境的溺爱,终会酿成大错。因为杨士奇太溺爱自己的儿子了,所以杨稷从小就嚣张跋扈。随着年纪的增大,杨稷有恃无恐,仗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