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玄学家袁天罡的相术,到底有多神奇,他的预言可信度有多高?

唐朝玄学家袁天罡的相术,到底有多神奇,他的预言可信度有多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09 更新时间:2024/1/17 3:07:47

关于袁天罡的神奇,并非空穴来风,在旧唐书中,有很多相关记录。袁天罡少年时孤苦贫寒,但是他却对玄学之术特别感兴趣,一直在钻研相术。

公元605年,有三个年轻人结伴来找他看相,这三个人分别是杜淹王珪、韦挺。

袁天罡看到这三个人后,沉思了一段时间,对杜淹说,你的鼻子左侧很饱满,耳门前处也很宽阔,将来应该是一位御史,并且还会因为文采得到帝王的赏识。

紧接着,袁天罡又对王珪说,你脸部很匀称,上庭额与下庭地浑然相邻,将来可能会官居五品。

然后,袁天罡又对韦挺说,你面相如虎,应该是一个很真诚的人,将来会得到朋友的帮助,以武官的身份进入官场。

说完这番话之后,袁天罡又对三人说,你们三个将来会被同时罢免,但是这只是暂时离开,很快又会返回。

袁天罡的预言,说得非常玄乎,这三名年轻人来找袁天罡看相,本身就是半信半疑,听完他的结论后,被搞得有些莫名其妙,甚至都没有真的当回事。

结果没过多久,杜淹确实因为文采得到提拔,当上了御史,王珪则是当上了太子中允。韦挺因为一直跟李建成关系很好,被李建成提拔到东宫,担任重要职务。

公元623年,三人因为各种变故,都遭到了撤职。他们又一次结伴找到袁天罡,向袁天罡询问道:您之前在洛阳说的话,都已经实现了,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袁天罡对他们说,你们三个人的骨相,比以前都强了许多,最后肯定会荣华富贵。结果只过了短短三年时间,他们又都被朝廷召回去,重新当了大官。

公元634年,袁天罡的名气,传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耳中,他立刻派人把袁天罡找到京城,将其任命为宫中官员。

后来,朝廷的中书舍人岑文本,因为想了解自己的未来,找袁天罡看了一次相。袁天罡对他说,你的眉毛盖过了眼睛,文采震动海内,但是你的头顶又有生骨还没有成形,要是当了三品官,很有可能会折寿。

公元644年,岑文本被提拔为中书令,官居正三品,他本来踌躇满志,想要借着这个机会,干一番大事,结果第2年他跟随唐太宗出征辽东时,因为突然身患重病不幸去世,又一次验证了袁天罡的预言。

值得一提的是,袁天罡早年还去过武则天家里看相。当他看到武则天的生母杨氏时,非常吃惊地说,您的骨相异常惊人,肯定能生贵子。

杨氏一听这话非常高兴,赶忙把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带出来,让袁天罡看面相。

袁天罡看到这两个孩子后,摇摇头说,他俩将来或许可以官至三品,但只能保家,不算大富大贵。

紧接着,杨氏又把武则天的姐姐喊了出来,袁天罡看到她之后评价说,此女贵而不利夫。

最后,杨氏又把武则天带了出来。那时候,武则天是男扮女装,看起来跟个小男孩差不多。

袁天罡一看武则天就非常吃惊地说,此子龙瞳凤颈,将来肯定会极其富贵。若此子是个女孩的话,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可能会成为天下之主。

这个评价把武家人吓了一跳,他们连连否认,不敢接受这个定论,结果事实又一次证明了袁天罡的预言,武则天因缘际会进入皇宫后,虽然遭遇了不少磨难,但她最后还是靠着唐高宗李治的宠幸,成为了母仪天下的皇后。

李治驾崩后,武则天又接管权力,最后干脆登基称帝,成为了历史上最有名的女皇帝。

从这些历史故事来看,袁天罡似乎非常神奇,甚至可以通过一个人的面相,对他的未来,做出一定的判断。

如果旧唐书记载的历史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那么,袁天罡肯定是个极其神奇的玄学家。

可是旧唐书记载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上千年,我们后人很难通过有效的手段进行验证。

部分史学家认为,对于史书上那些有关玄学的记录,我们虽然不能全盘否定,但也没有必要彻底相信。

毕竟,封建时期的皇权,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奇幻色彩。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类似的传奇记录。

比如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根据《汉书·高帝纪》记载,刘邦的母亲有一次去水塘,结果在梦里与天神不期而遇,刘邦的父亲前来接人时,看到有一条蛟龙附在妻子身上,随后她就怀孕生下了刘邦。

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也有类似的传闻,据说他出生时“紫气充庭”,给人的感觉特别壮观。

总而言之,在封建时期凡是能成为九五之尊的人,其历史记录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神奇”。

因此,史学家对古代的玄学故事保持质疑态度,也算是在情理之中。

有关袁天罡的事迹,在国内流传了千百年,民间很多百姓都听说过他的故事。其中,有一部分有史书作为参考,还有一部分则是纯粹的以讹传讹,没有必要全部当真。

关于袁天罡预言疫情的事情,专家认为可信度不高。在疫情来临之前,有关袁天罡的传说,虽然有很多,但是没有关于疾病类的说法。从时间线来看,明显有些冲突。因此,专家认为这可能是部分人,假借袁天罡之名虚构的故事。

我们不否认袁天罡确实是个非常有名的历史人物,他或许真有些不同常人的地方,但是没有必要把他当成全能的神仙看待。

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讲科学的时代,对于真假难辨的玄学传说,在无法用有效方式辨认其真假的时候,保持敬畏之心即可,没有必要全部相信,也没有必要彻底否定。

更多文章

  • “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探析唐朝酒文化与民族融合的演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盛世唐朝酒,中国唐代的酒文化,唐朝酒文化典故

    酒在唐代社会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宫廷宴乐到民间聚宴,无处不饮酒。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有饮酒的习俗。人们在饮酒之余也醉心于酿酒。酒对于唐人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助兴的饮品,更是广大人民精神内涵的寄托。繁盛的酒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唐朝是一个自信开放的时代,在自由奔放的背景的渲染

  • 立侄还是儿子?武则天犹豫时,狄仁杰一语指出关键,令她茅塞顿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则天要传位给侄儿狄仁杰怎么说,神探狄仁杰救武则天被雷击,武则天为什么怕狄仁杰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可谓是一代传奇女性,凭借着自身的能力和野心,经过了多年的谋划最终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大唐王朝新的主人,而在执政过程中,武则天也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可是她却迟迟拿不定主意选谁,是应该选自己的侄子还是儿子呢?正当武则天犹豫之际,宰相狄仁杰一语道出其

  •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恳求李世民放了李建成的儿子,李世民:全杀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李建成全过程,李世民杀李建成逼李渊,李渊李建成玄武门政变

    李世民连忙问:“敢问父皇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儿臣能办道的一定去办”。李渊这才说道:“望你念及手足兄弟之情,放过建成、元吉的孩子吧。”李世民见老父亲一脸哭相,再想李建成、李元吉已经被杀,他心头一软,便当场答应了李渊的请求。原来,在626年7月2日这一天,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的矛盾已经到了水火不相容的

  • 太监伺候14岁武则天沐浴,她掉头就跑,老太监一巴掌:我们非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被太监用刑,武则天打宫女片段,武则天揉背

    这天傍晚一群太监来到了武则天的房间,太监们过来的目的是伺候她沐浴更衣,14岁的武则天未经人事,也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阵仗,吓得她转头就跑,这时候一个老太监连忙跑过来拦住她,顺手就是一巴掌打在她脸上,愤怒的道:“你跑什么?我们又不是男人,要是让你跑了不得连累我们所有人。”这一巴掌结结实实的打在武则天脸上,

  • 李世民征辽东时有多猛?2位顶级名将当敢死队长,3万横扫15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世民可怕的军事水平,李世民征辽东战绩,李世民征伐辽东为何惨败而还

    但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总有一些兼而备之之人,他们既能上阵冲锋也能指挥大规模战争,是全能型人才。巨唐皇帝李世民就是这样的人,太宗皇帝在争辽东时带领的人数不多,却有两位能进武庙的将领做前锋,三万人马扫平了高句丽十五万将士。高句丽中国的将领一般有两个丰碑,第一个是封狼居胥,西汉大将霍去病攻打匈奴到了狼居胥山

  • 中国四位千古一帝的画像:李世民最面善,康熙脸上有痘痕但很干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世民与康熙比较,李世民当皇帝的画像,康熙与李世民谁功绩大

    中国历史上四位“千古一帝”,第一位就是秦始皇,秦始皇虽然被称为暴君,但他有“开创”之功,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

  • 李世民的托孤重臣里,为何没有文武双全的李勣?原因并不复杂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绩李世民,李世民对李治说李绩,李绩和李世民什么关系

    在位期间,李世民到处设立文学馆,拉拢那些有才能的人,让整个朝廷的运转,变得更加高效。不仅如此,李世民还特别善于听取臣子的意见,是一个虚心纳谏,肯办实事的好皇帝。与此同时,李世民还经常用兵对外开疆拓土,不断扩大华夏的版图,被周边的番邦小国尊称为天可汗。公元649年,李世民这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实权皇帝,在

  • 中医药王孙思邈,居然给死去的妇人接生,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药王孙思邈救活产妇是扎哪个穴位,中医泰斗孙思邈,孙思邈的熏眼治病故事

    思邈据说是一个道士,严格意义上来说他是一个道医,经常外出给人家看病,医术医德都有了,据说有一天,孙思邈到远处去出诊,当他经过一个村口时,正巧见几个人抬着一副棺材,匆匆地出了村子,后边还跟着几个送葬的人,情景甚是凄凉,死人出殡能不凄凉吗,一般人碰到这些绝对觉得很正常。可是孙思邈就是孙思邈,他见棺材抬过

  • 城府深的人,头脑有多厉害?看大诗人汪伦骗李白的故事,恍然大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谊故事,汪伦骗李白,李白的人生态度

    李白写过一首妇孺皆知的诗,名叫《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这首诗,其实是汪伦用了一个小心机,“骗”来的。唐开元年间,汪伦做过泾县的县令,也是一个诗人,但属于是不入流的诗人,没几个人知道他。汪伦卸任后,由于留恋桃花潭,就特意将其家由黟县迁往泾县,居

  • 李世民不顾众将反对不杀他,还给金银当盘缠,结果反倒救了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的三大预言,李世民最怕的三个人,李世民不杀魏征

    隋朝末年的时候,李世民可以在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中,像黑马一样脱颖而出得到最终的胜利,跟他的用人之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的心胸就像大海一样,可以放下自己的私人恩怨,把不同阵营的人都聚集到自己的手下,让他们忠心耿耿的为自己办事儿。比如历史上有名的谏臣魏征原本是李建成手下的谋士,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不计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