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杀袁崇焕,真是一出蒋干盗书之计?袁崇焕真实死因是什么

崇祯杀袁崇焕,真是一出蒋干盗书之计?袁崇焕真实死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56 更新时间:2023/12/28 15:02:06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清史稿》的说法。

1、蒋干盗书从小说走进现实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蒋干盗书的故事。赤壁之战前,蒋干跑到东吴劝降周瑜,被灌得酩酊大醉,与周瑜同榻而眠。半夜蒋干爬起来,翻出一封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周瑜假装不知,清晨起来还密商蔡张两人的事情……蒋干最终跑向曹操告密,蔡张两人都被误杀。

情节活灵活现,全是杜撰胡编。不过,清史稿记载崇祯杀袁崇焕就中了此计:皇太极在北京城受到袁崇焕阻击,下决心要铲除袁崇焕,召集鲍承先、高鸿中商议后,捉来一个姓杨的太监,囚禁在大帐里,假装神秘又故意让杨太监听到下面的谈话:

“这次退兵解围,是根据袁都督的意思,由皇上(指皇太极)决定的。刚才皇上和袁都督的两个将领面谈了很久,双方已有约定,袁都督来投诚的事安排好了。”杨太监“佯卧窃听”,次日被鲍承先放走,杨太监把自己听到的奏报给崇祯,于是袁崇焕被下狱,然后惨遭凌迟。

2、崇祯中计的可能性有多大

皇太极照着小说用计,崇祯照着小说中计。看来皇太极打天下,是靠一本《三国演义》,北京城下被袁崇焕捣蛋,怎么办?皇太极回到大帐里,拿《三国演义》找啊找,嗯!这个蒋干盗书之计不错,来人啊,给我用这招!崇祯也非常配合,马上向曹操学习,杀了袁崇焕。

看来崇祯没读过《三国演义》,否则用脚后跟也能想明白。演义胡编乱诌,历史不能胡说八道。袁崇焕被杀,经由了三法司8个月会审,罪名是: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

罪名宣布时,在场的人有辅臣并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翰林院记注官,吏科、河南道掌印官等。如果真如清史稿所说,不仅崇祯中计了,满朝文武全中计了,而且一中就是8个月!这种可能性有多大?相信大家都有个准确的判断。

3、崇祯杀袁崇焕没有“蒋干”啥事

崇祯中蒋干盗书之计,最早出自于《明史》。但只说清军设反间计,称与袁焕密有密约,让所抓宦官得知,暗中放走,宦官报告了崇祯。《明史》成书后,礼亲王代善六世孙爱新觉罗昭梿又把故事扩展了,在他所写的《啸亭杂录》中首次有了鲍承先、高鸿中、杨太监等情节。

《明史》从清初写到乾隆年间,所述历史的真实性历来被诟病。那么,清人热衷讲述崇祯杀袁崇焕的故事是为什么?不外乎表明崇祯其实很昏庸,大明丢江山是天意。为了加重故事的悲剧色彩,最终写了一个所谓的蒋干盗书之计,用来表明袁崇焕是冤杀的。

也正是蒋干盗书之计,让清人的心思露了马脚:崇祯和满朝文武,智商全是零下,这故事编得也太离谱。其实,从三法司宣布的罪名就知道,崇祯杀袁崇焕没有“蒋干”啥事!

《明史》的语焉不详,让人摸不到头脑,让想质疑的人也无处落脚。而《啸亭杂录》、清史稿弄巧成拙,彻底使其真实性大打折扣。

那么,你认为崇祯杀袁崇焕,究竟与皇太极的反间计有关吗?

参考文献:《明史》、《清史稿》、《啸亭杂录》、《明史纪事本末》、《明季北略》,感兴趣者可详细一读

更多文章

  • 河南挖出一明朝石碑,碑文重塑历史,学者:请停止对李自成的污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自成挖出一石碑,石碑对李自成的评价,李自成为啥三屠河南

    而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也曾评价过他:他始终是好的,老百姓都称赞他,因为他是代表着农民的利益而起义的,但行事却是“暴动”。这个人就是李自成。千人千面,很多人对于他的评价都不一样。有人说他代表着农民起义,是一代枭雄!而有的人却说他不过是一个流寇、“食人者”罢了!在那样的乱世,说他“流寇”或许还有一点点道

  • 他身为南宋将军行事谨小慎微,虽劣迹斑斑,但最后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南宋奸臣一览表,谨小慎微的人,南宋历史上最无奈的人

    张俊一开始是个土匪,后来招降做了南宋的将军。因为打仗的经验很丰富,所以在战场上立下不少战功。虽然张俊的官职很高,但是他却很有眼色,也是所有将军中最低调的。想当初皇帝惩治了大将岳飞,但是却留下了他,可见其有多么谨小慎微。虽然皇帝没有处死他,但是也削了他的兵权,安排他去做清河郡王。按理来说,作为一个武将

  • 成吉思汗抢回妻子,得知妻子已有9月身孕,做了一件让人钦佩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吉思汗为何娶已怀孕的女人,成吉思汗与他的妻子,成吉思汗死后他的老婆怎么处置的

    据相当多的史料记载,在当时的草原上,其实抢别人妻子的事情时常发生,当时的蒙古人可没有我们现代的传统观念,他们认为只要实力足够强大,别人的女人就是自己的女人,草原上也没有人会对这样的行为进行谴责。而且相反,这些草原部落还会认为实力强大的一方是英雄人物,这就是当时草原上奉行的弱肉强食的法则,只有你实力足

  • 一和尚野心堪比朱元璋,率信徒杀掉县令建立小国,立一尼姑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高昙晟并不满足于只有这几千个信徒,他有一个伟大的想法,让天下人都信佛。当时正值战乱年代,隋朝岌岌可危,李唐的军队节节胜利。高昙晟因此也想自己建立一个国家,这个国家信奉佛教,国家的每个百姓都是自己的信徒。有了这个想法的高昙晟开始筹谋,造反需要军队,而他的军队就是自己的信徒。高昙晟虽然在外人眼里是个悲悯

  • 明朝著名才子杨慎写下一首千古绝唱,仅开头两句,就惊艳了岁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杨慎经典十首,杨慎黄叶诗,杨慎最经典的10首诗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名篇佳作层出不穷,才子佳人比比皆是,每一个王朝都拥有自己辉煌的一段。明朝统治两百余年,人才辈出,三大才子,解缙、杨慎、徐渭,更是为世人所熟知,杨慎更是被誉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人生坎坷多磨难,却不负才华,终是名留青史,在明朝文学上留下来浓墨重彩的一笔。杨慎的一生,虽名满天下

  • 此人留下一支30万人的野战军,建文帝为何没有动用他们?原因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建文帝军队的战斗力,建文帝军队在哪里,建文帝近卫部队是谁统领

    然而执行这项命令的将军张信却临阵倒戈,投降了朱棣,朱棣随即率军攻占北平,此时南军的武装力量被清除干净。朱棣于是发动了著名的靖难之役,名为清君侧,实为篡权帝位,大家要知道的是,在战役爆发之初,由于北方的将军基本上都是朱棣的旧部。因此纷纷投降朱棣,跟随朱棣南下,紧接着朱棣接连攻取通州和蓟州等地,朱允炆紧

  • 北宋神箭手,射第一箭后辽军开怀大笑,做了一件事让辽军肃然起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辽兵神箭谁厉害,辽军神箭,北宋弩射辽国大将

    不过作为游牧民族的辽军,可不怕这个何灌,相反还打算给这位新来的将军一个下马威,此时的辽军全部立在悬崖之下,想一睹何灌的高超射术,何灌毫不示弱,拿出弓箭,射第一箭后辽军开怀大笑,原来第一箭直接射在了辽军后面的悬崖上。据史料记载,辽军认为这位何灌将军也只是虚有其名,大宋军队也打算逃走了,然而何灌接下来做

  • 此人发动兵变自立为王,主动请求中国赐予国号,朱元璋定下2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发动了什么兵变,朱元璋霸气眼神杀,朱元璋在哪兵变的

    大家要知道,李成桂率领的这支大军,可是高丽最为精锐的部队,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成桂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占领了都城,并且废除国王,拥立傀儡。仅仅4年之后,他便发动兵变自立为王,此时李成桂虽然当上了国王,但他很明白,自己此举只是篡权而已,国内的臣民并不顺从,于是希望得到明朝的敕封,成为明朝的藩属国。随后不久,

  • 崇祯来可不必死社稷,与皇太极即将议和,却被一个小人物搅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皇太极与崇祯谁死得早,崇祯和皇太极谁是明君,皇太极和崇祯比较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前者特指朱棣,后者特指朱由检。不过,崇祯本可不必死社稷,在大明江山最危险时,朱由检与皇太极基本达成和解退兵协议,不必再双线作战,可以腾出手来专门对付李自成。但是,一个小人物的出现,让崇祯的计划落空。2年后,他就在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下吊死于煤山。1、杨嗣昌最早意识到不能两线作战

  • 听闻宋江被毒死消息后,武松不悲伤反而冷冷说6个字,原因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松听到宋江被毒死说了哪六个字,宋江死后武松说了哪六个字,宋江为啥要被毒死

    梁山108位好汉,个个都是值得让人敬佩的英雄人物,而宋江和武松则是众多英雄人物中比较出名的两位,而他们之间的感情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两人初识因久仰大名而成为挚友,一路相互陪伴,但是很快两人之间就因三观的不同,出现了种种不可调节的矛盾,甚至当武松在听到宋江被毒死的消息后,不仅没有表现出任何悲痛,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