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执行这项命令的将军张信却临阵倒戈,投降了朱棣,朱棣随即率军攻占北平,此时南军的武装力量被清除干净。朱棣于是发动了著名的靖难之役,名为清君侧,实为篡权帝位,大家要知道的是,在战役爆发之初,由于北方的将军基本上都是朱棣的旧部。因此纷纷投降朱棣,跟随朱棣南下,紧接着朱棣接连攻取通州和蓟州等地,朱允炆紧急派出名将耿炳文出兵北伐,领军30万抵抗燕军,成功拦住了南下的北军。据资料揭露,建文三年的时候,有内奸告诉朱棣京师空虚,于是朱棣绕道南下,南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扬州等地相继失陷,最终朱棣攻取南京。建文帝从此便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坦白来说,其实建文帝有多次取胜的机会,但都因为他的不果断,而错失了机会。除此之外,朱元璋留下一支30万人的野战军,这便是镇守西南的30万沐家军,这支军队战斗力十分强大。
沐家军的统帅便是沐英,据史料记载,沐英本来是跟随母亲躲避战乱,但不久之后母亲去世,自己被朱元璋收为义子。而且朱元璋十分喜欢沐英,视如己出,还教他学习军事本领,后来沐英因为战功赫赫,深受朱元璋的器重。公元1382年,沐英率军回到昆明,伙同守军打败20万土司叛军,在平定云南之后,便接受朱元璋的指令,镇守西南。那么为何朱元璋要把这一支部队留给朱允炆呢?毕竟沐英的军队战斗力强大,人数众多,也有可能反叛。然而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沐英和朱标的关系十分友好,后来朱标死后,沐英居然活生生的伤心而死。而他的儿子沐晟也和建文帝的关系很好,那么建文帝为何没有动用他们?其实并非他不想用,而是根本就没有时间征调,李景隆败退的太快了,南军根本就没有为他赢得时间。
笔者认为,建文帝虽然是一个仁厚之君,但却不是一个雄才伟略的君主,处事十分优柔寡断,曾在南军北伐时,说过“勿伤我皇叔。”结果导致南军将士作战时,皆不能全力以赴,给了朱棣许多次死里逃生的机会。除此之外,朱元璋晚年大肆屠杀开国功臣,导致建文朝无大将可用,即使留下了耿炳文,他只是一个善于防守的将领,并不善于主动进攻。最终才给了朱棣成功的机会,但无论怎么说,朱棣其实和李世民类似,虽然皇位的合法性存疑,但都是一代雄主,都创造了少有的统一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