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著名才子杨慎写下一首千古绝唱,仅开头两句,就惊艳了岁月

明朝著名才子杨慎写下一首千古绝唱,仅开头两句,就惊艳了岁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737 更新时间:2024/1/11 5:01:55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名篇佳作层出不穷,才子佳人比比皆是,每一个王朝都拥有自己辉煌的一段。明朝统治两百余年,人才辈出,三大才子,解缙、杨慎、徐渭,更是为世人所熟知,杨慎更是被誉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人生坎坷多磨难,却不负才华,终是名留青史,在明朝文学上留下来浓墨重彩的一笔。

杨慎的一生,虽名满天下,才学出众,却也恨不得志,无处施展抱负。即使如此,也能笑对人生,一首千古绝唱《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可谓惊艳了岁月,诗中说尽岁月蹉跎,人生淡泊,清醒洒脱,只开头两句,听之,为之一振。

杨慎出身不凡,自幼聪颖,有“神童”之称,杨慎十二岁时便仿作《过秦论》,还有至今流传的名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才学可见一斑。他的父亲杨廷和是四朝元老,两朝首辅,这样瞩目的出身也注定了杨慎的人生不会平凡。杨家素有“一门七进士,科第甲全川”之称,声名远扬,杨慎也不负众望,状元及第,但却颇费了一番周折。

杨慎第一次参加科考,因文笔极佳,远见卓识,被考官放在了最前面,然而造化弄人,烛台翻倒,试卷损毁,无缘三甲。杨慎也没有就此自怨自艾,三年之后,再次参加科考,在辛未科殿试中力拔头筹,一举中第,被授予翰林院修撰。

然而由于有着强大的家世背景,杨慎考中状元也有不少人觉得这是“关节状元”,简言之,就是靠着老师李东阳和父亲的裙带关系才有了这个状元,杨慎却对这些声音不予理会。

史书中曾记载到一则史实:“武宗问钦天监及翰林:‘星有注张,又作汪张,是何星也?’众不能对。慎曰:‘柳星也。’历举《周礼》《史记》《汉书》以复。”杨慎空有其名,靠关系的状元的谣言继而不攻自破。

杨慎性格耿直,不愿曲意逢迎,对皇帝更是直言劝谏。明武宗朱厚照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位勤政的皇帝,甚至不作为,贪好玩乐,杨慎见此,愤怒不已,上书劝谏,但是收效甚微,杨慎无奈,却又对武宗束手无策,于是辞官回家。直到武宗去世前,才将杨慎召回。

再次回归朝堂的杨慎也没能扶摇直上,一展宏图,反而遇到了明朝史上最大的一次政治事件“大礼议”。明武宗去世,嘉靖皇帝朱厚熜继位,这并不是父死子继,而是兄终弟及,而且他们不是同父的亲兄弟。

嘉靖皇帝执意立自己的生父为先皇,以遗诏中“嗣皇帝位”为由,声称自己继承的是帝位,而非皇子。以杨慎父亲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认为嘉靖皇帝此举不合礼制,嘉靖皇帝只能过继到明孝宗朱佑樘名下,这样才名正言顺。双方各执一词,都不肯退让,一度进行了长达三年的争论都难有定论。

在此期间,甚至出现了大规模的“廷杖事件”,杖杀多达十六位大臣,最终在张璁等人的帮助下,嘉靖皇帝得偿所愿。然而杨廷和却被迫辞官,杨慎也因此不得志,不愿在朝堂与人虚与委蛇,遂上书请辞。

杨慎终是难以置入罔闻,不甘如此落败,于是煽动言论,惹得嘉靖皇帝大怒,多次廷杖杨慎,最终被贬到云南,终身不得回京。杨慎愤懑不平,起身对抗皇权,不惧权威,断送了自己的仕途,嘉靖皇帝在位期间,曾多次大赦天下,却每每将杨慎忽略。杨慎一朝流放,或许也因此看淡人生,获得了另一种人生体验。

杨慎被流放,佞人仍不放过他,其妻黄峨不放心丈夫安全,于是亲自护送杨慎到临清,才依依分别,杨慎遂作《临江仙·戍云南江陵别内》,告别妻子,这也是一段流传较广的佳话。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云南,那时的云南并不想现在这样,气候宜人,是一个难得的旅游胜地,反而是一个蛮荒之地,烟瘴肆虐。

杨慎也没有被恶劣的环境所打倒,依旧满怀热情,为国分忧,做了许多贡献,例如普及文化,编撰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书籍。即使杨慎已经远离京城,嘉靖皇帝依旧不肯放过他,在《明史·杨慎传》中有记载“世宗以议礼故,恶其父子特甚。每问慎作何状,阁臣以老病对,乃稍解。”

杨慎得知嘉靖皇帝仍如此记恨自己,于是“暇时红粉傅面,作双丫髻插花,令诸妓扶觞游行,了不为愧”。这极有可能是杨慎做出的假象,佯装不务正业,以求安生。

就是在这样严峻的环境下,杨慎在云南度过了三十年,岁月荏苒,往昔已不复,从家族辉煌,名声显赫到流放蛮荒,人生大起大落,浮浮沉沉数十载,这样的人生际遇让杨慎大彻大悟,这才有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千古绝唱还曾在《三国演义》中作为片头曲的填词,这让它的流传度更为广泛。“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词作开篇气势磅礴,道尽了时光如梭,英雄无名,难寻出路,却不自怨自艾,反而笑对人生起伏,潇洒自若。这份恬淡宁静的心态,不拘泥于一角的胸襟,令无数人折服。

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词作更是数不尽,为何杨慎的这篇《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却能经得住经历历史的冲刷,脱颖而出,流传至今?答案不言而喻,仅开头两句便已惊艳了岁月,鼓舞了无数失意之人,道出了他们的心声,世上仍有一人能知我所想,知音难觅,即使隔了千年,也能心意相通,这该是怎样的欢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此人留下一支30万人的野战军,建文帝为何没有动用他们?原因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建文帝军队的战斗力,建文帝军队在哪里,建文帝近卫部队是谁统领

    然而执行这项命令的将军张信却临阵倒戈,投降了朱棣,朱棣随即率军攻占北平,此时南军的武装力量被清除干净。朱棣于是发动了著名的靖难之役,名为清君侧,实为篡权帝位,大家要知道的是,在战役爆发之初,由于北方的将军基本上都是朱棣的旧部。因此纷纷投降朱棣,跟随朱棣南下,紧接着朱棣接连攻取通州和蓟州等地,朱允炆紧

  • 北宋神箭手,射第一箭后辽军开怀大笑,做了一件事让辽军肃然起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辽兵神箭谁厉害,辽军神箭,北宋弩射辽国大将

    不过作为游牧民族的辽军,可不怕这个何灌,相反还打算给这位新来的将军一个下马威,此时的辽军全部立在悬崖之下,想一睹何灌的高超射术,何灌毫不示弱,拿出弓箭,射第一箭后辽军开怀大笑,原来第一箭直接射在了辽军后面的悬崖上。据史料记载,辽军认为这位何灌将军也只是虚有其名,大宋军队也打算逃走了,然而何灌接下来做

  • 此人发动兵变自立为王,主动请求中国赐予国号,朱元璋定下2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发动了什么兵变,朱元璋霸气眼神杀,朱元璋在哪兵变的

    大家要知道,李成桂率领的这支大军,可是高丽最为精锐的部队,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成桂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占领了都城,并且废除国王,拥立傀儡。仅仅4年之后,他便发动兵变自立为王,此时李成桂虽然当上了国王,但他很明白,自己此举只是篡权而已,国内的臣民并不顺从,于是希望得到明朝的敕封,成为明朝的藩属国。随后不久,

  • 崇祯来可不必死社稷,与皇太极即将议和,却被一个小人物搅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皇太极与崇祯谁死得早,崇祯和皇太极谁是明君,皇太极和崇祯比较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前者特指朱棣,后者特指朱由检。不过,崇祯本可不必死社稷,在大明江山最危险时,朱由检与皇太极基本达成和解退兵协议,不必再双线作战,可以腾出手来专门对付李自成。但是,一个小人物的出现,让崇祯的计划落空。2年后,他就在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下吊死于煤山。1、杨嗣昌最早意识到不能两线作战

  • 听闻宋江被毒死消息后,武松不悲伤反而冷冷说6个字,原因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松听到宋江被毒死说了哪六个字,宋江死后武松说了哪六个字,宋江为啥要被毒死

    梁山108位好汉,个个都是值得让人敬佩的英雄人物,而宋江和武松则是众多英雄人物中比较出名的两位,而他们之间的感情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两人初识因久仰大名而成为挚友,一路相互陪伴,但是很快两人之间就因三观的不同,出现了种种不可调节的矛盾,甚至当武松在听到宋江被毒死的消息后,不仅没有表现出任何悲痛,反

  • 他深受崇祯的器重,却被孝庄太后一番话劝降,还帮助清军镇压南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崇祯三个儿子为什么不去南明,野史孝庄劝降洪承畴,袁崇焕被孝庄皇后劝降

    当时担任督辽都督的是洪承畴。他以惊人的成绩在23岁便考中进士,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天才,后来眼见国家处于混乱之际,便投笔从戎,当上了崇祯朝的兵部尚书,兼督辽都督。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洪承畴其实出身贫寒,但是却酷爱学习,小的时候便博览群书,曾认真研读过《史记》、《资治通鉴》等著名书籍,在当地还享有治世之良才

  • 朱棣派他去找人,他却在海外打3场立国威的仗,率2000人拿下王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棣大破69万大军,朱棣三万精兵对抗60万大军,朱棣为显大明之威派出巨型船队

    说起郑和下西洋,好多人可能还不清楚背后隐含的真相。话说当时朱棣篡位成功,把他的皇帝侄子建文帝踢下台去,不过令朱棣担忧的是建文帝竟音信全无,据小道消息得知建文帝逃跑到南洋,于是就令郑和七下西洋。名义上是宣扬国威与世界各国交好,实则是朱棣派他去找建文帝,除后患。于是浩浩荡荡的舰队出发了,但毕竟满船满船的

  • 崇祯父子本不会连锅端,一大臣说了11个字,为李自成送出神助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1644年正月,大明江山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崇祯唯一能做的就是拼命往外派太监。干什么用?督军。高起潜监军宁前镇;卢惟宁监军天津、通、德、临津;方正化监军真定、保定;杜勋监军宣府;王梦弼监军顺德、彰德;阎思印监军大名、广平;牛文柄监军卫辉、怀庆;杨茂林监军大同;李宗允监军蓟镇中协,张泽民监军西协。16岁

  • 东周古墓太邪性,北宋盗贼被流沙掩埋,明代神盗掉入陷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墓盗洞,西周大墓盗墓事件,北宋被盗的古墓

    传说在河南上蔡县有座2000年的的古墓,是一座王侯墓,墓内除了数不清的财宝外,还有一个巨大的黄金王鼎,一代一代都这样传,这座墓就没有消停过,到2005年考古队进行发掘时,这座东周楚国大墓发现战国时期、北宋时期、明代以及近代的盗洞多达20多处,但即使这样,墓内的宝藏损失不大,而盗墓者非死即伤。 20

  • 李自成为何要杀吴家30余人?这是不是吴三桂降清的诱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自成为什么不招降吴三桂,吴三桂和李自成实际伤亡情况,吴三桂李自成的历史事件

    但是,刘宗敏抢夺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手书吴襄“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李自成斩杀吴家30余人,吴三桂彻底投进多尔衮怀抱……1、导火索是陈圆圆吴三桂率兵回京勤王,半路上听到崇祯已死、北京城破的消息,马上归回山海关。此时,他在选择多尔衮还是选择李自成间开始投机,脚踩两只船。尽管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