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楚国一手好牌打的稀烂,为何秦国笑到最后?事功主义

战国七雄,楚国一手好牌打的稀烂,为何秦国笑到最后?事功主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303 更新时间:2023/12/9 6:34:15

战国时期,诸侯并立,争霸天下,但各个诸侯国地缘政治优势,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人才资源,国内政治情况,以及统治者对外战略手段不同,造成了在诸侯国兼并混战中,原本并不强大的秦国笑到道了最后统一了天下。

[var1]

纵观战国七雄,在地缘政治和自然资源上楚国、七国占据优势,但他们或由策略的失败,或由被盟国所累,经历几次失败后,实力逐渐衰弱。魏国、韩国地处于中原腹部,四面都被强敌环伺,由于策略的失败不得不依附强国而生存,赵国盛极而衰,被秦军坑杀四十万之后,一蹶不振,燕国地处北国偏僻地带,中原诸强合众联盟过程中一直都扮演配角,无足轻重。

[var1]

笔者认为,除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军事实力外,其国内政治制度,先天性地缘政治优势以及优秀的文才武将都对其国家发展强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笔者认为,除了以上诸多原因外,其统治者对外战略思想是极其重要的。

以事功主义为核心,以“统一天下”为导向的秦国,在以军事手段为主前提下,也注重合纵连横,结果笑到最后;齐国、赵国选择的是地区性对外扩张战略,赵国本是地理位置就四面受敌,齐国灭卫国,又侵扰燕国,不仅使周边局势恶化,也引起中原诸侯国公愤,最后导致五国合纵伐齐,众矢之的靶子,这对外战略的失败,从此使齐国一蹶不振。

[var1]

赵国与齐国如出一辙,都是盛极而衰,军事实力强大,但是赵国对外扩张理念都是局部扩张,没有全局和整体的战略观念,处于四战之地的赵国,常常被小国所拖累,在长平之战被秦军坑杀四十万大军,失去有生力量,从此衰败下去。

楚国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楚国面积最大,人口众多,兵力也多,但是楚国兵力分散,并且军队动员效率极其低下,楚国还实行的防御性现实主义对外战略,在战国时期以“战”为主的时代,楚国却以“和”“利”当头,在同中原诸国进行兼并战中并没有得到多大利益,在对外手段、联盟结盟上屡屡失败,每到重要关头先是被秦国张仪欺骗,后又被齐国谋士骗,导致一个最有希望统一中原的国家,最后被秦国打败。

[var1]

魏国和韩国从一个区域性强国最后也是由于战略手段的失败,不得不靠依附强国而生,魏国和韩国处于中原腹部,四周都被强敌,很容易成为合纵连横的主战场,魏国韩国两国参与联盟的手段都较为复杂,例如三晋联盟,五国合纵,又联合起来攻打齐国和楚国,其朝秦暮楚手段早已被各诸侯国所嫌弃,这也是导致他们失败的重要原因。

偏居一隅的燕国对外战略却带有浓厚复仇主义色彩,燕国身居东北方,与中原诸国很少有军事交往,到了后期也染指中原诸侯国兼并战,;燕苏秦游说齐国攻打宋国,后又联合五国攻打齐国,连年的混战,消耗了实力,给秦国可乘之机。到了燕国要灭亡时,燕子丹又派荆轲刺杀秦王,可见燕国的战略眼光带有浓厚的复仇主义。

参考文献:《战国策》、《史记》等。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何不杀掉60万六国贵族?他有3点考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始皇统一6国谁的功劳最大,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啥不扩张边界,秦始皇在哪一年灭掉了6国

    [var1]那么可能就会有人感到好奇了:迁移人口肯定会花费国家大量的时间和经历,而秦始皇自己也并不是一个仁慈的君主,那为什么秦始皇不将这60万贵族全部杀掉,而是将他们迁到秦朝首都咸阳的附近呢?实际上,他有着以下3种考虑。[var1]首先,秦始皇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在一统天下的时候,秦始皇的根本目的是

  • 三国之中魏国实力第一,蜀国倒数第一,为何蜀国还不停地伐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国vs蜀国vs魏国,魏国蜀国吴国最后被谁一统天下,蜀国五虎上将vs魏国五虎上将

    公元238年起,姜维开始北伐,截止蜀国灭亡时,一共有过11次北伐,其中蜀国灭亡的前一年,姜维还曾率军北伐,最终败给了邓艾,另外姜维北伐的两次大败,都败给了邓艾。三国之中,魏国实力最强大,其次是江东吴国,实力最弱的是蜀国。按照正常逻辑,国力弱小就该躲在一旁休养生息,积聚实力缓缓图之,坐看老大老二龙争虎

  • 如果我是魏王,我会用以下的战略,来统一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大秦统一六国完整版,统一六国的哪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措施

    [var1][var1][var1]魏国境内多山地,良田相对较少,以有限的土地维持庞大的军队开销,也是一大难题,所以变法也是必须的。秦魏素来交恶,在黄河两岸拉锯了几百年,所以保持一只有相当战斗力的精锐部队,不断的袭扰秦国,遏制秦国的发展更是必须的。能做到以上三点的魏国国君一定是一位明君但仍然称不上圣

  • 秦始皇能够统一天下其实是个意外,这源于他在赵国的一次奇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历史背景,秦始皇是如何治理天下的,秦始皇的统一天下之路

    [var1][var1][var1]秦始皇(公元前259年1月27日—公元前210年),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出生,出生的确切地点在当时的邯郸的廓城(大北城)温明殿遗址和丛台以南,在今城内中街以东,丛台西南的朱家巷一带。是秦庄襄王的儿子,商朝重臣恶来的第35世孙,嬴姓赵氏,名政。[var1][var1

  • 穷的只剩下钱的齐国,为何还是被穷鬼秦给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灭五国齐国见死不救,齐国怎么被灭的,秦怎样统一齐国

    [var1]当时为数不多的“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国家,春秋五霸的第一位君主,就是齐桓公小白。至于秦国的秦穆公,也属于“有争议”一类。姜太公建立齐国的时候,齐国很强。史记上说,当鲁国的第一任君主,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那个周公听说齐国的建设成就后,当时就觉得鲁国前途无亮了。当时齐国的特点是:通脱。按我理解

  • 秦国统一天下后,战国的六国国君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国灭六国国君怎么处置的,秦国灭六国后怎样对待六国国君,秦国灭六国国君的下场

    [var1]韩国韩国是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弱的国家,不仅地盘最小,而且还处在四战之地,被赵、秦、魏、楚包围,几乎没有发展的空间。也正因如此,秦国才选择韩国为首要攻打目标。从公元前231年秦国发动灭韩之战到公元前230年秦军攻陷韩都新郑,弱小的韩国仅仅坚持一年就被秦国所灭,韩国末代君主韩安被俘。秦国在韩国

  • 赵武灵王悲惨收场,孔子一句名言诠释沙丘宫之变,原来这是平常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武灵王名言,赵武灵王与沙丘的故事,赵武灵王沙丘之变的原因

    这里的“女”指的是君主的妻妾,“子”指的是君主的儿子,“小人”则指君主周围的宠臣、佞臣、优伶或宦官之类的人。综合理解,孔子的这句话谈的就是关于统治权的交接与继承问题,这是先秦政治中的一大问题,也是世袭制、宗法制的一个重大问题。[var1] 赵武灵王的创意治国理念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发起胡服骑射改革,

  • 《孔子来访》作者:宁廷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宁廷常简介,孔子临死前预言,孔子作者简介

    磁窑,属鲁国,是千年古城。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在此设钜平县衙。后汉为侯国,设钜平侯。北魏设钜平公钦,北齐省,宋设巡检司。宋朝水淹钜平县,钜平改为“太平”,明朝,清末,设太平镇。新中国设磁窑镇(太平河东有了村落,“太平”改为西太平)。磁窑,地灵人杰。公元25年6月,赤眉军拥立钜平15岁牧童刘盆之为

  • 秦统一六国最大的功臣并非秦始皇,而是承上启下的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始皇统一六国最大的功臣,历史上统一六国的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有哪些名将

    [var1]秦昭襄王又称秦昭王,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弟。秦昭王的继位颇具戏剧性,他的哥哥秦武王和大力士孟说在东周的太庙比赛举鼎,结果不幸胫骨被砸断而死,武王无子,当时还在燕国做人质的公子稷在魏冉等人的支持下继位,是为秦昭王。秦昭王在位共56年,超过了前三代君王孝公、惠文王、武王之和,也超过了后三代

  • 敢死队?揭秘春秋战国时期的神秘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春秋时期的越国敢死队,壮族狼兵敢死队,战国时期著名军队

    [var1] 当然,这支战之能胜铁血之师的成立,倒和历史上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有关,此人名叫商鞅。原来,秦国因地处西边,颇不为中原主流邦国待见,将这个“西方国家”称之为蛮夷之邦。当时的秦王秦孝公,倒是一个有理想的人,胸怀着向发达“东方国家”叫板的志向。于是就有了求贤令,然后就来了商鞅。来了商鞅,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