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var1]
[var1]
魏国境内多山地,良田相对较少,以有限的土地维持庞大的军队开销,也是一大难题,所以变法也是必须的。秦魏素来交恶,在黄河两岸拉锯了几百年,所以保持一只有相当战斗力的精锐部队,不断的袭扰秦国,遏制秦国的发展更是必须的。能做到以上三点的魏国国君一定是一位明君但仍然称不上圣君,如何在四面强敌的中原之地立国,然后图谋霸业,一统天下,这是历代魏王必须面对的议题。
在完成灭韩、变法、厄秦后,魏国经济应当会有质的发展,接下来魏国应当采取南交北攻的国策,与齐国、楚国、甚至秦国结盟。而第一个功灭的应当是赵国,虽然赵国很强大,但赵国土地除邯郸周边外都相对贫瘠,而且韩赵魏原本就是一家,魏国一统三晋,乃是三晋子民众望所归,也不太会引起其它大国的反感。魏国可以与北方匈奴结盟,共同伐赵,许给匈奴大片的雁北草场,然后绕过太行山,在太行东面北渡黄河,与匈奴合兵,直取邯郸,只要攻取邯郸,赵国必亡。
下一个应该是燕国,燕地处苦寒之地,为战国诸雄中相对弱小的国家,灭燕势在必行,同样是与匈奴结盟,共同灭燕。
燕国灭,魏国已基本统一北方,下一个应该是秦,此时的秦国,如果按照商鞅变法的故事发展,应该已经取得巴蜀等富庶之地,但由于魏国一只偏军的不断袭扰,秦国应该是疲于应付,经济发展应当相对缓慢。魏应继续采取结盟匈奴的政策,再游说楚国共同出兵伐秦,三路大军同时进攻秦都咸阳,咸阳城破,秦王有可能西逃巴蜀,没关系,只要攻取了秦国的关中之地,秦已复国无望了。
接下来,继续结盟楚国,共同伐齐,与楚国瓜分齐国。然后挥师巴蜀,剿灭秦国残余势力。有人会问,为啥不先一鼓作气直取巴蜀而要调过头来灭齐,是因为秦国灭,齐国必有警觉,必须在齐国尚未完成战争准备的情况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var1]
至此,魏国已实现北方一统,与楚国南北分制。此时魏国需要至少一代人的时间修养生息,北筑长城,防范匈奴,南与楚国交好,发展经济。20年后发起灭楚之战,集中优势兵力直取楚国国都。功灭楚国。
完成以上战略,至少应需要两到三代人的时间,大约60-80年。期间如何离间南北诸强的关系,使他们不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魏国,后来的君王如果坚定不移的执行基本国策,是行使这一战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