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他在东吴甚至三国时期都非常有名,他就是东吴四大都督之一的陆逊,他出道比较晚,但是晋升的速度不慢,他老家是吴郡吴县,是江东大族,爷爷当过城门校尉,老爸任九江都尉,他21岁进入孙权幕府,成为孙权统治集团的幕僚。刚开始只是担任东、西曹为令史,就是文秘,后来担任海昌县令,海昌境内连年遭旱灾,他开仓赈济贫民,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
[var1]
三国那个年代什么事都得靠人,而当时吴,会稽,丹阳郡有许多老百姓藏了起来,他就向孙权打报告,说要把他们招募过来,而会稽山有个大山贼叫潘临,盘踞多年,也没谁能把他抓住,而陆逊深入险地将其降服,孙权觉得这个人不错挺靠谱,就开始重用。事实证明,孙权的眼光没错,他先后平定了丹阳郡的内乱,又给孙权举荐了不少人才。
[var1]
再后来吕蒙吕蒙与孙权定下夺得南郡,擒获关羽的计划,可是吕蒙在当时也是很有名气的,有他在关羽始终不放心后方,还是派重兵防范东吴,这时候陆逊主动找吕蒙交流,这一摸底,吕蒙发现陆逊这小子不错,有心机,就向孙权提出让陆逊来接替自己,孙权同意,陆逊挺聪明,一到驻地就写信拍关羽的马屁,说将军神武,我打死也不敢跟您对战,关羽很受用,就把防守东吴的军队也调到前线与曹操对阵了,这时候,吕蒙与陆逊开始在关羽背后捅刀子了。结果大家都清楚,关羽被杀,荆州归了东吴。可是刘备生气啊,倾蜀国的主力来攻打东吴,结果还是这个陆逊,火烧连营,将蜀军打得鼻青脸肿,可是他并没有倾全力乘胜追击,事实证明他的这个做法也是对的,曹丕果然讨伐吴国,可是陆逊早有安排,所以进展不大,这时候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结果看了陆逊的信后,刘备果然没敢出击。
[var1]
外交上有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话对于三国的形势同样适用,刘备死后,诸葛亮掌握实权,迅速与东吴和好,而孙权将联络蜀国的重任放心的交给了陆逊,结果在那一段时间,吴蜀联盟又搭起来了。后来陆逊的官职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陆逊被拜为上大将军(这个大将军位置在三公之上)、右都护,还让他辅佐太子。他一如以往的刚正不阿,不过后来太子孙和与孙权不睦,而陆逊也卷入了他们父子之争,后来被孙权多次派人指责羞辱,结果郁郁而终,享年63岁,可是官职虽然很大,但是去世后却没有余财,感觉他是东吴的“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