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自从有王之后的几位相国,为大秦的同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秦国自从有王之后的几位相国,为大秦的同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458 更新时间:2023/12/18 6:08:04

1、张仪

第一个提出秦国应该一统天下之人,这是他的后继者甘茂的评价“臣闻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为多张仪而贤先王”表现出来对张仪的尊重,张仪最大的贡献用连横之术破坏六国和合纵,让秦国大放异彩,两次为秦相国,为秦立下汗马功劳。

[var1]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2、甘茂

助左庶长魏章略定汉中地,与张仪、司马错一起平定蜀地叛乱,攻陷了宜阳城,斩杀韩军七万人,韩国元气大伤,为秦武王所倚重,但是后来秦武王去世,他被迫离开秦国。

3、赢疾(樗里疾

樗里疾,名叫疾,是秦惠王的弟弟,与惠王同父异母。他的母亲是韩国女子。樗里疾待人接物能说会道,足智多谋,所以秦人都称他“智囊”。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封樗里疾为右更,派他率兵攻打魏国的曲沃,他驱逐了那里所有的人,占领了城池,将曲沃周围的土地全部并入了秦国。秦惠文王二十五年(前313年),秦惠文王命他为将军攻打赵国,俘虏了赵国将军赵豹(一名豹),夺取了蔺邑(今山西离石西)。第二年(前312年),他又协助魏章攻打楚国,打败楚将屈匄,夺取汉中。因功受封于严道(蜀郡有严道),号为严君。他也是秦昭襄王初期的大臣。

4、魏冉

秦昭襄王的舅舅,拥立秦昭襄王为王,曾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他使得诸侯第一次事秦

[var1]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5、范雎

秦昭襄王时期的丞相,帮助秦昭襄王驱逐母亲和舅舅魏冉,掌握了大权,最著名的是制定了远交近攻策略,这是秦国一统天下的总方针,为人诟病的是个人私德不行,在白起之死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var1]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6、吕不韦

嬴政年幼时,吕不韦是秦国实际执政者,其间燕赵魏韩楚五国两次合纵攻秦,第二次更是打到了咸阳城郊,打退联军,是秦始皇的仲父大权在握,更是有传言是秦始皇的生父,帮助秦庄襄王灭掉了东周。

更多文章

  • 先祖为孔子推崇,后世却因孔子改姓,该姓祠堂世界单姓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孔子的原姓,单姓可以改姓王姓吗,孔子弟子赞美孔子的话

    周朝功臣姜太公封于齐国,周武王死后,姜太公与长子吕伋一起到镐京辅助周成王。这一时期,姜太公的第三子丘穆公镇守齐国,营造了齐国首都营丘,后世子孙便以“丘”为氏。《孔子家语》《左传》等书都有记载。[var1]丘氏是齐国的宗室,几代后齐国争王位内乱,丘娄嘉担心祸及,离开齐国投奔楚国,出任楚国左史官,负责记

  • 越王为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为何古代帝王登基后屠杀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译为狡兔、飞鸟都没有了,走狗和良弓也就没有利用的价值,走狗被烹饪,良弓被储藏。对于一直辅佐帝王打下江山的开国功臣而言,他们往往并未战死在沙场上,名垂千古,多是功成名就时死于皇帝之手,敌国被破,谋臣便亡。[var1]朱元璋和刘邦同为汉朝、明朝的开国皇帝。二人之间有很多相似的之处,比如都同为农民出身,老

  • 魏国伐吴,刘备给此人写信:我也准备打你们,此人:敢来,弄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伐吴实际兵力,刘备临死前下令伐吴,刘备没死能灭魏国吗

    [var1]他在东吴甚至三国时期都非常有名,他就是东吴四大都督之一的陆逊,他出道比较晚,但是晋升的速度不慢,他老家是吴郡吴县,是江东大族,爷爷当过城门校尉,老爸任九江都尉,他21岁进入孙权幕府,成为孙权统治集团的幕僚。刚开始只是担任东、西曹为令史,就是文秘,后来担任海昌县令,海昌境内连年遭旱灾,他开

  • 压垮东周的最后稻草,三件事注定了战国必然走向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东周相关资料,东周战国美女,东周实力

    [var1]秦齐称帝公元前288年10月,秦昭襄王自称西帝,派使者建议齐湣王立为东帝。当时七雄都称王,而且还有周天子作为名义的首领,秦国称帝无疑是想凌驾于其他6国之上。齐王在苏代建议下,只称帝两天便放弃了。秦国国君称帝两个月,也灰溜溜地下位复称王,这次称东西帝事件时间虽然不长影响却很大。秦国和齐国直

  • 都说赵括坑了赵国,为啥没一个人说廉颇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赵括真的比廉颇差吗,赵括代替廉颇吗,赵括和廉颇的资料

    [var1]廉颇蔺相如和解图众所周知,秦赵之所以发生正面冲突,完全是由于上党,本来秦国攻打韩国上党,可是韩国不甘心让秦国夺取,就连城带人的送给了赵国,赵王一看,白给的还不要,那就是傻缺,所以就派人接管,于是乎,秦国就跟赵国怼上了。赵国呢,是名将廉颇,他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防守。[var1]廉颇将军这

  • 战国时期人才辈出,如果要评选改变战国格局的十大名人,谁能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国十大武将排名,战国十大悲惨人物,战国时的名人排行榜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仅以活动时间为序】[var1]1、商鞅:秦国变法,为秦国崛起奠定基础。姬姓,公孙氏,卫国人,又称公孙鞅、卫鞅。其年轻时便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曾师从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先于魏国担任中庶子,后入秦国,在秦孝公的重用下,开始在秦国主持变法。其先后于前356年和前35

  • 战国时列国出兵动辄几十万,三国时却仅仅只有几万,原因只有两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国列国实力如何,战国各个时期的列国实力大排名,战国七国各多少兵

    [var1]原因之一:人口因素影响,东汉末年乱世导致人口骤然下降得益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全面推行户籍制度,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史料对古代的人口情况有个基本的了解。不过,由于先秦史料的丢失,我们已经无法准确得知战国时期各国人口,但根据史学家的推断,战国中后期总人口应该维持在2600万左右。[var1]此后,

  • 战国初期,赵、韩、魏三国之间的“浊泽之战”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浊泽之战韩赵分了魏国会怎样,战国时期的浊泽之战,魏浊泽

    [var1]魏武侯去世未立储君,二公子相争引韩赵来伐魏武侯二十五年(周烈王六年、前370年),魏武侯魏击崩氏,由于其并未设立储君,导致魏缓和魏瑩围绕国君之位展开争夺,由于魏瑩的实力远在魏缓之上,于是魏缓便想借助外力击败魏瑩。[var1]同年七月,魏缓逃出魏国,到达邯郸,请求赵成侯出兵帮助自己夺取国君

  • 吕不韦先后辅佐两代秦王,为何会落得个自杀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吕不韦为什么一心辅佐秦王,历史上的吕不韦的死因,关于吕不韦的历史

    [var1]吕不韦尴尬的处境吕不韦弃商从政,先后辅佐两代秦王,秦始皇继位之后,不仅奉其为相邦,更是称之为“仲父”,此时的吕不韦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人生顶点。由于秦始皇继位时年纪尚小,吕不韦又与太后赵姬经常私通,直到秦始皇逐渐长大,吕不韦这才想要抽身而退。于是他将嫪毐引荐给了太后,嫪毐入宫之后,凭借着赵姬

  • 败于长平的赵括和败于街亭的马谡,两人带兵指挥能力谁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括与马谡,马谡是不是赵括的后裔,赵括兵败长平读后感

    [var1]两人理论水平均较高,但缺少实践经验毫无疑问,赵括和马谡在军事理论方面的确较为出色,这在正史的记载当中便有所体现。关于赵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从这段记载来看,赵括经常和其父赵奢谈论军事知识,而其父赵奢都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