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管仲用一条计谋,兵不血刃就能灭国,如今被美国偷学成“杀手锏”

管仲用一条计谋,兵不血刃就能灭国,如今被美国偷学成“杀手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264 更新时间:2024/1/21 13:00:09

文|侯博士的笔记

编辑|侯博士的笔记

前言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出现了一位杰出人物,此人便是管仲,管仲本为齐国丞相,他帮助齐桓公成就千秋霸业,成为后世人们敬仰的名相。

[var1]

孙子兵法》中讲到: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而管仲正是靠着这以上的四处策略,协助齐国多次对外扩张,加强了齐国整体的军事力量,管仲一生都在为齐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发展国家建设的同时,他也用了许多非常出色的策略。

其中最牛的一条计谋,在当时兵不血刃消灭了数个国家,而这条计谋辗转两千多年之后,却被美国偷学成为“杀手锏”,并且让世界多个国深受其害,这究竟是一条怎样的计谋呢?

[var1]

管仲仕途

管仲的父亲管庄原本是齐国的大夫,其家庭条件还不错,但是因为管庄体弱多病,英年早逝,至此家道中落。

而管仲为了谋生,便与鲍叔牙合伙做起了生意,在做生意的过程中管仲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为此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之后管仲通过鲍叔牙的介绍进入了官场,从此踏上了仕途之路。

[var1]

在当时,齐桓公有着统一诸侯国的势力,于是便看中了有大才的管仲,同时,鲍叔牙也在旁边附和道:

“君且欲霸,非管夷吾可”。

而管仲也凭借自己的才华坐上了齐国丞相之位,因从小就有经商的头脑,再加上他积累的经验,他一方面协助齐桓公改革政治,另一方面也在加强齐国的国防力量。

在他为齐国效力时面对周围的国家,他发动了历史上最著名的“经济战”,并且一举歼灭莱、莒两国。

而管仲发起的“经济战”到底是什么?

齐桓公刚登基时,在管仲和等众大臣的辅助下,齐国迅速崛起。

[var1]

然而正是因为齐国的崛起速度引来鲁国的强烈不满,于是鲁国和齐国爆发了战争,而齐国的整体实力要低于鲁国。自然在就败在了鲁国的手上。

这时战败后的齐桓公可不乐意了,他一直在寻找机会。伺机干掉鲁国这个心腹大患。

于是齐桓公向管仲请教破敌之法,管仲这时微微一笑说道:“大王,破敌之法臣早就已经想到了。”

管仲的方法让众人听了不禁拍手称妙。

[var1]

管仲的经济战

在古代,丝绸可是很昂贵并且畅销的面料,但由于两国的叫法不同,所以也被称为齐纨、鲁缟。

而许多贵族也都很喜欢穿戴用丝绸制作的衣物,所以管仲的方法就是让齐桓公下令让全国都穿戴鲁缟。

[var1]

一时间,齐国的丝绸被卖到脱销,没有买到丝绸的人只能去邻国鲁国购买。

鲁国的丝绸由于被大量购买,一时间竟被卖至脱销,价格也随着突飞猛涨,而鲁人看到丝绸这玩意这么有搞头,于是纷纷放弃农业和其他行业,转身投入到纺织业中。

[var1]

虽然鲁国的经济有了实质性的提高,但作为国家基础的农业怎么办呢?

不出管仲所料,因鲁国人的精力全都放在了纺织业,这样一来,鲁国的粮食产量出现了短缺。

但人总归要吃饭的,没有粮食的鲁国只能向齐国购买粮食,而这时候的齐桓公对于前来购买粮食的齐国人,直接把粮食的价格提高了十倍。

[var1]

齐桓公这一做法使得鲁国的经济已经临近崩溃的边缘。

最终,鲁国还是没能支撑住,于是向齐国签订了附属国的条约。

收服了鲁国,齐国便成为春秋时期有名的大国,但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由于地理原因,齐国周围还分布着不少的诸侯国,其中就包括莱、莒两国。

虽然这些诸侯国对齐国构不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但莱、莒两国有着不俗的势力,万一哪天两个国家联手攻打齐国,那是齐桓公最不愿意看到的。

[var1]

所以齐桓公知道,如果要成就千秋霸业,那就必须要将这两个国家消灭,于是,齐桓公又找到管仲让他出谋划策。

管仲表示还是用以前的办法对付莱国与莒国。

但是这次的策略有些不同,因为莱、莒两国盛产火柴,于是,管仲就建议齐桓公大量购买这两个国家的火柴,同时叮嘱到,不仅要买,还要以高价购入。

当两国得知竟然有人出高价购买火柴,两国彻底进入疯狂的砍柴模式,刚开始有些百姓还觉得此事不可行。

[var1]

但是看到其他人赚的盆满钵满时,也眼红起来。

于是,更多人纷纷也加入了砍柴行列,生怕分不到属于自己的一杯羹,以至于两国根本没有几个人愿意从事其他的工作。地里的活全部耽误了,国内陷入了粮荒。

看到时机成熟的管仲,命令齐国所有人停止购买两国的火柴,并切断与他们的一切贸易往来,

而管仲这样做无疑垄断了莱国与莒国的经济来源。

[var1]

当柴火无法再卖钱之后,他们也没能力从其他国家那里买粮。

莱、莒的百姓眼见没有了活路,于是都移居到了齐国,而这正是管仲想看到的。就这样管仲不废吹灰之力就拿下二国。

有了鲁国的前车之鉴,莱、莒两国为什么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var1]

其实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人性,正如大家所想,人性不会放过每一个得利于自己的机会。莱国与莒国他们抱着侥幸的心里,总以为齐国不会对自己下手。

而事实正好相反,天上并不会无故掉下馅饼。

这就是管仲的两次灭国之战,管仲正是利于这种经济差将敌国兵不刃血的收服,而至此之后,管仲又战术升华,并且向衡山国打起了算盘。

衡山之策

在当时,衡山国盛产兵器,而齐桓公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他想着有管仲在,衡山国这块到嘴的肥肉不吃白不吃。

于是在齐桓公的鼓励下,管仲再一次使用了经济战,这一次他不仅购买兵器,而且还大量购买粮食。

[var1]

而当周围的国家看到齐国那么钟爱衡山国的兵器之后,纷纷做起了“二道贩子”。他们从衡山国购买兵器,再以高价卖出去。得知消息的齐国照样来者不拒。

从大局观来看,齐国的做法反而为日后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虽然齐国的财产或多或少会有些 损失,但是齐国大量购买其他国家的兵器,使得齐国完全不用担心兵器的问题。

[var1]

当衡山国把兵器和粮食的价钱涨到惊人的地步时,管仲还是照买不务,终于在衡山国的粮食将近卖空之时,齐桓公下令攻打衡山。

没有粮食和兵器支撑的国家肯定是打不过有备而来的齐国。最后被迫无奈只能像齐国投降。

贸易战的利害

管仲使用的策略,极大的打击了各个国家的经济平衡,从而使某一行业形成畸形发展,产业暴增,然后在打破现状,经济也就这么瘫痪了。

而他使用这种策略能成功的主要因素,正是抓住了人们利弊熏心的状态,他利用人性中贪婪的一面,使用高利润的诱惑,让他们只能看到眼前的红利。然后又垄断他国的经济和粮食。已达到自己的真正目的。

[var1]

而管仲能充分发挥策略也与政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他们看到齐国购买各类物品时,并没有考虑到其中的隐患,只是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甚至还怂恿百姓去生产,面对自己国家的生产力,政府也没能清晰的判断过国内的农业是否能支撑住庞大的国家,而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得国家根本没有战斗力可言。

当然,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齐国的势力必须强大,首先齐国必须要保证大量的钱财,以供管仲做支撑。

其次还要保证在不影响农业发展的前提下,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毕竟粮食的多少可以直接决定战争的走向。

[var1]

齐国的工商业也要足够发达,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垄断的方式,影响其他国家的生产业。为日后铺垫扎实的基础。

可能大家也会发现,管仲对这几个国家使用“经济学”的根本在于粮食。

在古代,粮食是决定国家兴旺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国家的农业生产没有人做,那么国内的粮食就会跟不上产量,最终只能依靠贸易,从而失去自主的权力。

而这种侵略国家的“经济战”如今演变成什么样了?

其实这种套路辗转两千多年之后并没有消失,而是被美国偷学成为了“杀手锏”。

大家都知道,美国人非常钟爱石油,世界各地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美国的影子。

[var1]

那么有些人就会问了,美国难道没有石油产地吗?

美国当然有,不过他们不重点开发,美国人特别重视资源积累,就算他们手中有,也会从其他国家购买,有点类似“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感觉。

就拿中国的粮食来说。

众所周知,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们每日所消耗的粮食数量是巨大的,而正是这一点让美国看到了机会。

早在1996年,美国就对中国开始了出口小麦、大豆等农作物,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当时我国没有掌握大豆的基因技术,这导致我国的粮食产量迟迟上不去,所以只能从美国进口。

[var1]

但在2001年的时候,美国利用价格战略,对我国进行了一波粮食攻击,他们采取先提高价格,然后在低价甩卖的策略,严重打击了我国的粮食企业。

因此我国在经历过一次价格风波后,也逐渐重视起粮食的问题,毕竟在我国流传着“民以食为天”这样的话,这也足以证明粮食在我国占据着重要地位。

所以我国很早就制定了保证农耕的战略基础,无论中国发展到何种地步,必须要保证粮食的生产以及要有足够的储备粮食。

[var1]

并且,我国有着自己的方法来把控粮价,以避免美国再次用粮食经济对我国进行打压。

而类似这种套路,美国都对许多国家使用过,美国抓住其他国家的短板,并找准机会下手。

比如远在美洲的智利,他利用自身的贸易优势,在世界各地大量的做空铜价,这使得铜价暴跌,从而引发国内混战,而美国趁机扶持了亲美的政权上台。

在此之后,美国就把黑手伸到了智利的政府。来获取丰厚的利润。

[var1]

不仅如此 ,美国还掌握着货币的优势,美国仗着货币的优势,获得贸易的主动权的同时,还保障了自身的国力,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逐渐壮大自己,从美国手中夺走贸易的主权。

结语

我们要在历史上吸取教训,避免这类事情在我国身上发生,虽然国家的经济发展很重要,但粮食产量也不同忽略,无论什么时候,保障粮食生产才是第一要务。

参考文献

《孙子兵法》

《战国策》

《史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接档《狂飙》,看《显微镜下的大明》诠释明代基层风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官俸表,大明走向下坡的转折点,显微镜下的大明

    我还在追剧呢!《庆余年》之后,张若昀、汪洋、吴刚三位优秀演员再次携手,这次不要上当了!这部《显微镜下的大明》改编自马伯庸同名作品,豆瓣阅读评分8.7。可以说是从IP到选角的豪华包。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马伯庸首次以编剧身份介入改编剧本。原作的作者将自己完成。你可以期待一波!电视剧中只截取了《学生必须死

  • 苏秦成功游说六国加入合纵联盟,然而联盟却很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苏秦到了韩国,用激将法说服韩宣王加入合纵联盟。苏秦指世,韩国四边险要,兵卒众多,个个骁勇善战,剑戟弓箭等武器十分精良,而且国君十分贤能。具备这么好的条件,却要服侍秦国,岂不是让国家遭到羞辱而受天下人耻笑。韩国的土地有限,但秦国贪得无厌。以有限的土地去迎合无尽的贪求,这就是所谓的破财消灾,却埋下祸患,

  • 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朕要下跪吗?方丈回答8个字救下全寺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涌现过很多思想流派,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更是有过“百家争鸣”的历史。但这些流派中很多缺乏传承手段,和群众基础,还有一些自身存在弊端导致无法兴盛。这也导致在封建王朝发展到后期,世间著名的思想体系只剩下了儒道释三家。其中佛家作为外来宗教,在中国发展的最为顺遂。因为战火四起,中原混战的时

  • 秦王嬴政,是如何打赢他的“王位保卫战”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王嬴政简介,秦王嬴政50集全完整版,大秦帝国秦王嬴政登基

    秦始皇13岁继位,但他真正掌权,是在22岁,那一年,秦国爆发了“嫪毐之乱”,赵姬的老情人嫪毐,居然妄想杀掉秦始皇,然后拥立他和赵姬生的孩子继位为王。这是秦始皇一生中最危险的时刻。好在他镇定自若,命令昌平君带兵反击,一举打败了嫪毐,罢免了吕不韦,囚禁了赵姬,才真正的坐稳了秦王之位。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

  • 考古重现北宋东京州桥(考古进行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明代州桥复原图。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州桥石壁上的北宋浮雕壁画。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核心阅读州桥是北宋东京城中心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州桥及汴河位置的确定,为东京城提供了可靠的时空坐标,对研究城市布局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北宋是我国石刻艺术成熟的重要时期,州桥石壁代表了宋代浮雕艺术水平,也是目前国

  • 打工人之毛遂:毛遂自荐更多是运气,没有大才难以逆天改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公司有晋升机会要不要毛遂自荐,毛遂自荐的故事视频,怎么向老板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秦国战神白起死后,秦王任命范睢的朋友郑平安为三军统帅,继续攻打赵国。眼下秦国士兵已经层层围住赵国都城邯郸,国祚覆灭只在旦夕。关键时刻,赵国还得仰仗平原君赵胜。为了挽救赵国命运,赵国同意平原君赵胜前往楚国求救,试图再启用合纵之策共拒亲兵。平原君赵胜算是战国时期鼎鼎有名的大

  • 清朝灭亡,为何不学元朝退居故地,重新做一方霸主?原因有2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为什么不承认元朝却承认清朝,元朝和清朝在形势图上有什么不同,元朝灭亡后清朝还存在吗

    元朝被朱元璋等一竿子“乱民”兴起后,朱元璋建立大明,元朝灭亡后,回到北方蒙古草原,担当皇帝专制统治,史称“北元”。而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由外族入侵中原而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有两个,一个是元代,一个是清代。而元朝灭亡后,元朝是退居故地,重新做一方霸主,而元朝能回蒙古继续做皇帝,那么同样是少数民族的清朝满人

  • 就算有100个胆子,朱棣也不敢在他没死之前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小编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明朝是一个神奇的王朝,明朝的建立是一个乞丐朱元璋建立的,当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就开始对太子朱标进行培养。但是没曾想到朱标英年早逝,对于朱元璋则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但是没有办法,只得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炆。历史上称为建文帝。可是好景不长,竟然朱元璋四子朱棣发动了政变夺得了地位,成功称帝

  • 刘伯温一句话,朱元璋义子当了云南王,300多年后,成明朝救命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虽然在历史上,朱元璋毁誉参半,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此人相当会笼络人心,在打天下的过程之中,率领了大批的开国朝臣,每一个都相当有能力,而刘伯温,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个,朱元璋相当认同此人,对此人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最终,朱元璋当上皇帝,刘伯温成功当上宰相。当上皇帝之后,肯定要分封开国功

  • 三国中这三个人死得最可惜,留下任何一个都可能没晋国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晋国怎么灭亡的,三国中死得最可惜的五人,晋国明君

    [var1][var1][var1]1.周瑜历史上的周瑜并没有《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小气,“羽扇纶巾”说的正是周郎,周瑜凭借赤壁之战一役,把自己推上了人生的巅峰,也正是周瑜让人们看到了东吴强大了力量,周瑜本想先夺荆州再夺益州,随后北上伐曹,最后天下归一。这时候的周郎,心怀大志,年仅三十有余便死在征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