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良,字季常,出生于襄阳宜城郡,马氏在当时是有名的名门望族,马良在五兄弟中位居行四,但此人却是兄弟中最为杰出的一位。因为马良的眉毛中有白毛,所以在当地留下“白眉马良”的称呼。
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之战,击败曹操后,于209年自任荆州牧,时年仅22岁的马良,被刘备征召为荆州从事。刘备为了夺取蜀地入川的时候,将马良留在荆州,命其留守帮助大将关羽镇守荆州。
而且马良在很多问题上,跟诸葛亮的想法不谋而合,尤其是联吴抗曹的态度上。马良曾出使过江东,对江东孙氏也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而孙权也曾非常恭敬的接待马良。
但作为同一阵营的关羽,跟以马良为首的荆襄士族集团相处的并不融洽。关羽的性格特点是轻视士族,藐视孙权,还跟很多荆襄士族阶层的代表人物关系不睦,比如潘濬和廖立。马良个性并没有兄长诸葛亮那么张扬,但跟关羽也并没有太多交集,二人政见不合,加上关羽性格骄傲自矜,二人相处很难融洽。荆州失守后,马良成功脱险,前往西川投奔刘备。
刘备对马良非常重视,因为刘备当时在朝廷的官职是左将军,于是征召马良为左将军掾,让马良成为自己的心腹幕僚。刘备称帝后,马良被任命为侍中。
公元222年,刘备为了夺回荆州,率兵亲征,马良因为深得刘备信任,而且经验丰富,被刘备派往武陵郡去招抚当地的五溪蛮。五溪蛮又名武陵蛮,是分布在武陵郡当地的各部落少数民族的总称,早在东汉时代,便多次反抗朝廷。东汉初年的伏波将军马援,便是在南征五溪蛮时,染病在当地病故的。
五溪蛮作战骁勇,马良前往当地,以财帛和官职印信为饵,让当地部落首领们俯首称臣,响应刘备大军,对抗孙权。
但夷陵之战中,刘备败北,马良也在乱军中,遇害身亡,年仅36岁。小说《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可能是不愿意让马良提前退场,于是给马良加了一段,返回西川,给诸葛亮送地理图的戏份,并安排马良在诸葛亮南征时去世,并引出马良之弟马谡投军的故事。
正因为马良的英年早逝,才使得诸葛亮对马良之弟马谡,特别偏爱,甚至寄予厚望,特别器重。经常跟马谡不分昼夜的探讨军事谋略,并任命当时比较年轻的马谡为参军,并带他南征北伐。
如果关羽听从马良等荆襄士族的建议,不一定会痛失荆州,最后身首异处;如果马良并非早亡,马谡不一定会被诸葛亮重用,也就不会出现街亭之败。所以刘备经历的夷陵之战,损失了大量像马良一样的人才,这也是季汉国运维艰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