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蒲寿庚追杀皇帝宋端宗和宋末帝,朱元璋让蒲氏后人世代为奴为娼

蒲寿庚追杀皇帝宋端宗和宋末帝,朱元璋让蒲氏后人世代为奴为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761 更新时间:2024/1/20 5:52:00

蒲寿庚,压垮南宋政权的最后一根稻草

转载 综合 古龙TV 2021-09-04 10:23

古龙TV

视频、旅游、人文、历史

34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文︱综合

蒲寿庚:我是最阴毒的中山狼

南宋末年,面对泰山压顶而来的蒙元帝国,杭州的朝廷再也无法偏安下去。尤其当长江防线失守之后,整个南宋王朝的军事力量已经全面崩溃。虽然还有文天祥这样的死忠在不懈抵抗,却终究是难以挽回颓势。

但在多如牛毛的投降者中,担任泉州市舶司大佬的蒲寿庚却特别突出。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恶臭的名声,还让后人在百多年后遭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清算,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1

宋朝时期,泉州商贸无比繁华,是闻名世界的东方第一港,大量的阿拉伯、波斯和欧洲商人频繁往来于泉州和世界各地。

蒲寿庚,祖上来自大食(阿拉伯),是西域阿拉伯人后代。宋宁宗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蒲家从广州举家迁往福建泉州(刺桐)定居,在此经营香料等海外贸易,并赚取了巨额财富。

南宋末年,朝廷任命蒲寿庚为泉州市舶司,主管对外贸易,对他恩宠有加,蒲寿庚成为当时泉州首屈一指的阿拉伯以及穆斯林商人的头号人物。

据史料记载,蒲寿庚拥有私家的巨型船队。单单他的女婿佛莲,就拥有海船80艘,他自己名下的海船数量,更是多得多了。

为了更好地检阅船队,蒲寿庚跟他哥哥蒲寿宬在东海法石建了一座“海云楼”,“以望海舶”,楼下建有“一碧万顷亭”,站在楼亭前,海天尽收眼底。

如果当时有财富排行榜的话,泉州首富非蒲寿庚莫属。

南宋最后三十年时间里,泉州港的对外贸易基本上都是由蒲寿庚所操控的。实际上蒲寿庚不仅仅只负责掌管泉州对外贸易,他在泉州根基相当深厚,亦官亦商,黑白通吃。

2

1276年,元军攻破南宋国都临安,俘获南宋幼帝恭宗。在元军进驻临安之前,驸马都尉杨镇等护卫益王赵罡与广王赵丙逃出京都。

益王赵昰逃往福州,于德佑二年(1276年)五月初一在福州登基称帝,即宋端宗。结果仅半年,元军于当年十一月大举进攻福建,福州失守。宋端宗在丞相陈宜中、少保张世杰的保护下,带着十万大军,乘船离开福州,抵达泉州。

泉州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并且当地有大量的宋朝宗室。宋端宗一行原想将泉州定为都城,把这里作为据点以抗击元军。

作为当时泉州城的实际掌控者蒲寿庚,面对宋端宗的到来,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欢迎,只是把宋端宗安顿在泉州城外的东海法石寺。

趁着宋端宗等人无法入城之际,蒲寿庚便与先前接触的蒙古使臣沟通,最后决定先保持中立,不帮接纳宋军,也不帮助元军。

当时的张世杰为了筹集南逃的军船、军饷,下令掠夺了蒲寿庚停靠在法石一带的商船,把这些商船及其上面的商品据为己有。正是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商人出身的蒲寿庚。

本身就是阿拉伯商人后裔的蒲寿庚,自然是没有接受过儒家文化的熏陶。在他们的价值观里面就不知道什么是忠君报国,再加上商人的出身,面对着自身利益的受损。蒲寿庚想的不是这是在帮助君主,而是想着自己利益受损,一定要报仇雪恨。

因为追不上南逃的宋端宗、张世杰等人,蒲寿庚便对居住在泉州城内的南宋宗族子弟身上,史载:"乃怒杀诸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据统计在这场屠杀中,共有3000多南宋宗族子弟、淮军死于蒲寿庚刀下。

屠杀之后,蒲寿庚一方面出于解恨,一方面想在新生的元朝政权争取政治利益,便叛宋仕元,献城降元。

正是因为蒲寿庚拒绝宋端宗入城,才导致了南宋君臣最终只得逃到荒凉的崖山,不得已之下殉国,也正是蒲寿庚软硬兼施的手段,击垮了南宋最后的抗元势力。可以说这个阿拉伯商人的后代因为其所作所为成为了压垮南宋政权的最后一根稻草。

3

蒲寿庚如此决绝地要把南宋宗室弟子斩尽杀绝,自然得到了元朝的高度肯定。元将董文炳率部抵泉时,立刻解下身上所带的金虎符,赠送给蒲寿庚。后来,元朝封蒲寿庚为昭勇大将军、闽广都督兵马招讨使兼提举福建广东市舶等官职。

元朝平定南方后,蒲寿庚职务继续得到重用,最后当到了行省平章政事的高官。蒲寿庚的子孙在元朝也非常得志。

不过,蒲家人并没有得意多久。明代史料《丽史》曾记载:“是役也,凡西域人尽歼之,胡发高鼻有误杀者,闭门行诛三日。”“凡蒲尸皆裸体,面西方……悉令具五刑而诛之,弃其哉于猪槽中。”

这个话记载的是当时在泉州爆发的“亦思巴奚战乱”。这个战乱是因为当地人遭遇了蒲家家族及回回人的压迫,他们不得不起来反抗。于是元朝趁机派兵进入泉州,对泉州的西域人,进行了残酷的绞杀。

蒲家人更是遭到了元兵残酷的打击。“凡蒲尸皆裸体,面西方……悉令具五刑而诛之,弃其哉于猪槽中”,就是说,凡是蒲家后人,都被杀死辱尸。因为回族人不吃猪肉,却还把他们的尸体丢在猪槽里。

元朝为什么要打击泉州的西域人,尤其是打击蒲家后人呢?

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蒲家后人控制了泉州港,让元朝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虽说蒲寿庚曾为元朝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那时候,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元朝哪里还去考虑这个贡献呢?

加上蒲家后人不但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还加入了元朝朝廷的权力斗争中,有染指政治的嫌疑。因此,元朝朝廷才会对蒲家后人毫不客气。不知道这是不是蒲寿庚背主投元的报应?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也对蒲家后人毫不客气。《丽史》记载,洪武七年,明太祖大赦天下。不过,他在大赦天下的诏旨中,特别提到:“独蒲氏余孽悉配戎伍禁锢,世世无得登仕籍。”

蒲寿庚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殃及了子孙后代,可悲可叹!

蒲寿庚—助元灭宋,杀死赵姓3000人

习惯了偏安、逃亡的南宋政权,在面对着蒙古人铁骑时,再一次选择了南逃。

当陪都临安被蒙古大军攻破后,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被俘,南宋孤臣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一如当年宋高宗赵构面对金国铁骑,逃到富裕的临安,陆秀夫等人带着年幼的宋端宗逃往了当时南宋最富裕的城市——福建泉州。

据《宋史·瀛国公纪》载:"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封吉王昰为益王,判福州福建安抚大使,信王昺为广王,判泉州兼判南外宗正事'。"当时整个南宋就只剩下东南沿海一带还掌控在自己的手中,相比较于广东,当时的福建才是全国最富裕的地方。再加上福建多山的地形,能够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来抵挡蒙古骑兵。所以早在蒙古大军攻陷临安的前几年里,南宋皇室就开始了全员迁往福建的准备。可惜当临安被攻破后,年幼的宋端宗来到泉州时,摆在他面前的是已经准备叛变的回族商人蒲寿庚。

据《宋史·瀛国公纪》载:"昰欲入泉州,招抚蒲寿庚有异志。初,寿庚提举泉州舶司,擅蕃舶利者三十年。昰舟至泉,寿庚来谒,请驻跸,张世杰不可。或劝世杰留寿庚,则凡海舶不令自随。世杰不从,纵之归。继而舟不足,乃掠其舟,并没其赀。寿庚乃怒杀诸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昰移潮州……十二月寿庚及知州田真子以城降。"

根据这段记载不难看出南宋末年,作为泉州城最有势力的回族商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残害对自己有扶持之恩的南宋宗族。当时蒙古大军攻破临安之后宋恭宗被俘,远在福州的赵昰随即被拥护称帝,史称"宋端宗"。但是蒙古的铁骑很快也追到了福州,宋端宗被乘着海船来到了当时的泉州港。

作为南宋的泉州市舶使蒲寿庚,依靠着南宋政府给予的权力,早已积累了一大笔富可敌国的财富。此时的蒲寿庚成为了当时泉州城的实际掌控者。面对宋端宗,蒲寿庚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欢迎,只是把宋端宗安顿在泉州城外的东海法石寺。

趁着宋端宗等人无法入城之际,蒲寿庚便与先前接触的蒙古使臣沟通,最后决定先保持中立,不帮接纳宋军,也不帮助元军。但是当时的张世杰为了筹集南逃的军船、军饷,下令掠夺了蒲寿庚停靠在法石一带的商船,把这些商船及其上面的商品据为己有。正是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商人出身的蒲寿庚。

本身就是色目(阿拉伯)商人后裔的蒲寿庚,自然是没有接受过儒家文化的熏陶。在他们的价值观里面就不知道什么是忠君报国,再加上商人的出身,面对着自身利益的受损。蒲寿庚想的不是这是在帮助君主,而是想着自己利益受损,一定要报仇雪恨。

因为追不上南逃的宋端宗、张世杰等人,蒲寿庚便对居住在泉州城内的南宋宗族子弟身上,史载:"乃怒杀诸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据统计在这场屠杀中,共有3000多南宋宗族子弟、淮军死于蒲寿庚刀下。屠杀之后,蒲寿庚一方面出于解恨,一方面想在新生的元朝政权争取政治利益,便叛宋仕元,献城降元。

德佑二年十二月初八,元兵由浙江抵泉州,蒲寿庚与州司马田真子献城降元。蒲寿庚降元之后,把自己所拥有的海舶交元军进攻残余宋师。元军将领董文炳率部抵泉时,擅解所佩金虎符赠蒲寿庚。不久之后元廷便授蒲寿庚为昭勇大将军、闽广都督兵马招讨使兼提举福建广东市舶。

在得到元朝重用之后,蒲寿庚便开始积极的协助元廷打击、拉拢反元的南宋势力。对于那些拒不投降的南宋军民,蒲寿庚利用自己的海船追踪打击。而那些反对意志不坚定的南宋军民,则选择了拉拢。比如推举原吉安知州庄弥邵、原刑部郎中庄弥大分别为肇庆路治中和广州路治中;对那些因故幸免的宋室宗室子弟后来也不再追究,甚至还授录为官。

正是因为蒲寿庚拒绝宋端宗入城,才导致了南宋君臣最终只得逃到荒凉的崖山,不得已之下殉国,也正是蒲寿庚软硬兼施的手段,击垮了南宋最后的抗元势力。可以说这个色目(阿拉伯)商人的后代因为其所作所为成为了压垮南宋政权的最后一根稻草。

朱元璋为何要让蒲氏后人世代为奴为娼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可是一个狠角色,他在小时候为地主老儿放过牛,后来还在皇觉寺出家做过和尚,在做和尚期间还做过乞丐。正是因为他出生贫寒,看透了元朝的腐败,所以在他登基称帝后,使用重典来整治官场腐败。后来他为了扫除一些对皇室有威胁的势力,开始大肆屠杀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

朱元璋特别对一个人恨之入骨,其家族遭受无妄之灾,然而当时有一个特别的家族,他们既没有招惹到朱元璋,更没有实力可以威胁到大明王朝。但却偏偏被朱元璋恨之入骨,他甚至下令把这整个家族的人都打入贱籍,男的世代为奴,女的时代为娼。

这个被朱元璋“特殊照顾”的家族就是蒲氏家族,整个蒲氏家族遭受此劫难,都是因为一个叫做蒲寿庚之人。朱元璋是对这个前朝的富豪是深恶痛绝,他们两个人并没有交集,那么老朱为什么要痛恨一个素未谋面的前朝之人呢?

我们去看看蒲寿庚的所作所为

《藁城令董文炳遗爱碑》云:“泉州太守蒲寿庚者,本西域人,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南海蛮夷诸国莫不畏服。”

蒲寿庚是南宋末期著名的商人,他才华横溢会说多国语言,南宋朝廷当时任命他为泉州做舶司提举。因此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集官商为一体的红顶商人,他在本地的名声是非常显赫的。也正是因为他家大业大,蒲寿庚在政治问题上更是毫不犹豫的投靠到了元朝政府这边。

当时元军对宋朝皇室展开了围追堵截,局势的不稳定,势必要对他的生意有很大影响。再加上他在泉州深根蒂固的势力网,元军便派人前去对他进行招安,让他在合适的时候出来对付宋朝。作为一名商人,精明的他选择了暗中接受元军的招安,对于他的叛国,后来的宋人是对他非常憎恨的。

蒲寿庚塑像

蒲寿庚拒绝接纳“幼帝”的投靠,随后还杀了众多的宋人

《泉州府志·拾遗》记:“宋主昰舟至泉,寿庚来谒,请驻跸,张世杰不可。或劝世杰留寿庚,则凡海舶不令自随,世杰不从,纵之归。继而舟不足,共掠其赀,寿庚怒杀诸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

南宋的张世杰带着二位“幼帝”来到泉州避难,本打算以泉州为都,让南宋的残余势力在这里建立可以继续对抗元军的根据地。但蒲寿庚死都不承认所谓“幼帝”的合法性,拒绝让张世杰率领的宋军入城。张世杰说不给进城也可以,那你给我们提供一些物资吧?蒲寿庚也一口拒绝了。

宋末三杰雕塑

张世杰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命令士兵们抢走了蒲寿庚家停放在港口的上千艘海船,并且连船上大量的物资也一起带走。张世杰的这一举动彻底的惹毛了蒲寿庚,他把全部的气都撒在定居城内的南宋皇室和臣子身上,他命令手下杀了3000多人。

蒲寿庚在此后还继续追杀皇帝宋端宗和宋末帝,导致二位皇帝进一步南逃。元朝统一中国后,蒲寿庚因为对元朝有很大的功劳,因此受到元朝的重用,被委任为福建行省中书左丞。此后他享尽荣华富贵,一生显赫,直到86岁死去。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是怎么样惩罚蒲寿庚的?

明朝建立后,有人向朱元璋说起了蒲寿庚的事情,恰巧朱元璋最痛恨的就是这种不忠不义之人。于是朱元璋颁布了一条法令,宣布泉州所有蒲氏家族的人都是元朝“余孽”,把这些人打入溅籍。还规定蒲家所有人世代不得读书入仕,男的永远为奴,女的永远为娼。朱元璋觉得这样做还不解气,如是他又命人把蒲寿庚的尸骨挖出来,随后鞭尸300下。

朱元璋画像插图

面对这样的惩罚,让很多蒲寿庚后代们感到手足无措。后来很多人为了避祸,选择了逃离泉州,还有很多人选择改名换姓,例如现在的吴、卜、苗姓,就有一些是蒲氏改姓而来。到了现在,泉州的蒲姓是非常少的。

朱元璋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对付蒲氏家族,还要对蒲寿庚进行鞭尸呢?

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王朝是正儿八经的汉人王朝,他在北伐元朝残余势力时,就提出了“驱除鞑虏,复我中华”的口号,得到了许许多多的汉人支持。因此他拿世人心目中的卖国贼汉奸开刀,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朝文臣的第一谥号应该是“忠献”,张浚、史弥远等文臣也纷纷效仿赵普和韩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关中客SH2023-01-07 13:56上海历史领域创作者,本地资讯创作者已关注 谥号是古代根据一个人生前事迹对其给予的终极评价,有盖棺定论的意思。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帝王和朝臣的谥号由朝廷选定或者赐予,这属于官谥;一般文人学士或者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者故吏所加,称为私谥。 为亡者

  • 1682年,历经8年时间的三藩之乱结束,康熙对耿精忠恨之入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评价康熙平定三藩叛乱,康熙是如何平定三藩之乱,康熙多少岁平三藩之乱

    其中,耿精忠反复无常的小人行径,让康熙对他恨之入骨。战争刚结束,康熙就下令逮捕耿精忠,并将他千刀万剐,这位曾经镇守东南的名将之后,用十分悲惨而又可笑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人生。其实,三藩之乱进行到后期的时候,耿精忠已经投降,甚至主动承认错误,还表示要将功折罪。康熙同意了耿精忠的请求,让他带兵参加平叛,

  • 最“污”段子是出自甄嬛的嘴中一句话把雍正给活活的气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雍正和甄嬛最后的对白,关于甄嬛的经典语录,甄嬛为什么死后不愿和雍正合葬

    在甘露寺的甄嬛非常的受到别人的欺负,更是在大雪天气的时候被她们赶去了凌云峰,在凌云峰的甄嬛终于慢慢的打开了心扉和允礼在一起了,这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后来甄嬛怀了允礼的孩子,可是没有等到高兴过来的,甄嬛就听到了允礼的死讯,无奈之下的甄嬛选择了带着肚子中的孩子回宫。在此回宫的甄嬛身份是高高在上的熹妃,这

  • 李自成究竟是兵败而死 还是出家当了和尚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李自成的死因,历来争议颇多,迄今为止,至少有十四种版本,虽众说纷纭,但大体可归为三类,一是兵败后被追兵斩杀,一为自杀而死,还有一种说法是隐姓埋名,出家当了和尚。《明史》对李自成“被杀”、“自杀”两种结局并存记录,李自成兵败后,率二十轻骑沿途掠食,“被村民围困,不能脱,遂缢死。”还有传说“村民方筑

  • 毛主席向专列服务员、保健医生,讲解南宋陆游与其表妹唐琬的爱情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毛主席问:“这戏的名字叫什么?”“《凤头钗》。”姚淑贤脱口而出。毛主席一听乐了,反问道:“《凤头钗》?”姚淑贤犹豫了一下说,说:“是《凤头钗》还是……《钗头凤》来着?哎呀,我记不清了。”毛主席笑着耐心地给姚淑贤讲解道: “是《钗头凤》。这是陆游写的一首词《钗头凤》(红酥手)。他是南宋一位了不起的

  • 光绪君臣5人患不孕不育,没有子嗣,有个尚书根本不在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光绪最亲近的大臣,光绪在位34年无子女,光绪无子嗣

    旧时把患有不孕不育之症的男性称为“天阉”,也就是天生被阉割的人,多多少少有点歧视的意味。胡思敬说,晚清光绪朝同时在位的大臣,大学士翁同龢、礼部侍郎张亨嘉、吏部侍郎于式枚均患有此疾。翁同龢。翁同龢是咸丰朝状元,担任过同治帝和光绪帝的师傅。在官场上沉浮40年,江浙名士大部分都是他的学生。擅长诗文和书画,

  • 名人大讲堂|圆桌对谈:苏东坡是北宋文学和文化的天花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南宋文学奖王灼在其《碧鸡漫志》中曾经这样说苏东坡:“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2023年2月9日,由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承办的名人大讲堂“东坡文化季”继续开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

  • 准噶尔巅峰时期有多厉害?为什么清朝认为准噶尔的对抗属于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末时期,准噶尔部还是卫拉特蒙古体系里的一个小弟。和硕特首领固始汗才是卫拉特蒙古的盟主。固始汗带着卫拉特蒙古朝贡后金,表示里臣服。后来,大清入关定鼎中原期间,准噶尔部也快速崛起。准噶尔部首先打败卫拉特蒙古的盟主——和硕特部,把和硕特部撵到青藏高原,准噶尔部控制了整个卫拉特蒙古。准噶尔跟大清之间隔着

  • 西夏地盘只有北宋四分之一,为何北宋灭不掉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北宋为啥灭不了西夏,北宋西夏鹰师,北宋与西夏的盟约

    然而,断断续续打了80年,不但没有灭掉西夏,反而多次大败,出尽洋相。这是怎么回事呢? 麻痹大意,坐视其壮大 大宋初建时,党项人一面保持对大宋的臣属,一面积极发展势力。这个过程中,党项人不但兼并西北的割据势力,甚至对大宋也发动过一些进攻。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因此,当时,一些有识之士,已经认

  • 雍正继位后,如何对待父亲康熙生前的爱妃?令人意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雍正皇帝是康熙的嫡子么,雍正和他的爱妃们,康熙的爱妃是舒妃吗

    ▲宜妃是康熙最宠爱的妃子。(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在历史中,这位宜妃(1660年―1733年)是真实存在的,宜妃于康熙十六年入宫,因为她是满洲镶黄旗包衣佐领下人,所以是经内务府选秀入宫,称庶妃,同年八月,因姿色封为嫔,不久后又晋升为妃,可见宜妃十分受宠。历史上真实的宜妃并不像电视剧中那么的贤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