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国原本是六卿共同执政,为何最后是三家分晋呢?

晋国原本是六卿共同执政,为何最后是三家分晋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015 更新时间:2024/1/20 19:21:04

[var1]

十一个家族中除了“三家分晋”的韩、赵、魏三氏外,其余八家分别为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和智氏。他们采用世袭制的方式长期把持晋国军政大事,不过三军将、佐职位一共只有六个,并不够十一家瓜分,于是他们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被称为“晋国六卿”。

由于晋国的国政被这些卿大夫家族所把持,导致晋国君主越来越弱,而这些世家则越来越强。后来这些世家为了争权,或是夺利,又或是为了生存,为此展开了一轮又一轮极其残酷的竞争,十一家互相兼并厮杀,精彩程度不亚于春秋争霸,战国称雄。

经过近一百年的斗争厮杀,十一家六卿世家只剩下中行氏、范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六家,刚好每家占据一个卿位,互相之间的斗争也没有之前那么激烈,因此这样的“和平局势”为了较长时间,由于六家长期把持晋国军政大权,因此“晋国六卿“”又被用来特指中行、范、智、韩、赵、魏六大家族。

[var1]

这种局势一直维持了近六十年,后来范氏和中行氏在“铁之战”中被灭,于是就取消了三军中的中军建制,只剩下上军和下军,晋国六卿也变为四卿。之后智氏、韩氏、赵氏、魏氏四家共同执掌国政的模式也维持了近六十年。

当时晋国由于内部世家争斗,导致失去了霸主地位,这时智氏家族首领智伯瑶担任晋国正卿,他为了重振晋国霸业,便主动献出万户封邑来增强晋国国力,并要求韩、赵、魏三家也各自献出万户封邑,但赵氏不肯,于是发生了“晋阳之战”,赵氏暗中联合韩氏和魏氏攻灭了执政的智氏。

因此晋国的十一个卿大夫家族最后剩下了韩、赵、魏三家,之后三家不断瓜分晋国剩余土地,最后干脆将晋国公室的土地也一并瓜分了个干净,因此被称为“三家分晋”。由于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的时间点正处于春秋终、战国初,又属于重大事件,因此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分水岭。

[var1]

晋国三军六卿

“晋国六卿”实际上指的是晋国的三军将、佐,由晋文公重耳初创。

晋献公之次子重耳因为“骊姬之乱”被迫在外流亡十九年,后来在秦穆公出兵护送下,重耳才重新回到晋国(公元前636年),并杀死三弟晋惠公夷吾之子晋怀公,即位晋君,即晋文公。

晋文公即位后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贤士辅佐治理国家,修明政务,向百姓广施恩惠,很快就使晋国国力大增。随着国力膨胀以及政治需要(楚子围宋),晋文公就改革军事,将原先二军扩编为三军,为此有了“三军六卿”。

《史记》记载:“文公四年,楚成王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先轸曰:“报施定霸,于今在矣”。于是晋作三军。”

[var1]

当时晋文公在位四年,楚国派使者到齐国,晋国,却不向必经的宋,郑两国行借道之礼,为此宋国直接杀了楚国使者,因此激怒了楚国,随后宋国被楚军包围,宋国就向晋国告急。由于宋襄公在晋文公流亡时不仅以国礼相待,还有赠马厚恩,晋国必须要救援宋国。

《史记》记载:“赵衰举郄縠将中军,郄臻佐之;使狐偃将上军,狐毛佐之,命赵衰为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犫为右。”

而且此战关系到晋国能否称霸于诸侯,于是晋文公在“城濮之战”前创建了三军,每军各设一名将、佐,称为“三军六卿”。地位从高到低,分别是:中军将郤榖、中军佐郤溱;上军将狐偃、上军佐狐毛;下军将栾枝、下军佐先轸。并任命赵衰为卿,荀林父驾战车,魏犨担当车右。

[var1]

这些人便是最早的晋国六卿,包含了郤氏、狐氏、栾氏、先氏、赵氏、荀氏(中行氏和智氏都出于荀氏)、魏氏,占据晋国十一个世家中的八家。另外韩氏、胥氏(晋国公族分支)、范氏三家在后来也成为卿大夫世家,担任三军将、佐,成为晋国六卿家族。

之后晋国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随后晋文公在同年夏天召集诸侯举行了“践土之盟”,确定了霸主地位。在不到五年时间,晋文公便一跃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二位霸主。

《史记》记载:“晋始作三行。荀林父将中行,先縠将右行,先蔑将左行。”

后来因为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晋文公又增设了三行(中行、右行、左行),因为只有周天子才能拥有六军。由于三行只设了将,晋国军制变为了“三军三行九卿”。不久后,晋文公裁撤了三行,并增设为新二军(新上军和新下军),又变为“五军十卿”。

[var1]

后来在晋襄公时,由于其中四卿在短时间相继去世,便又恢复了三军六卿建制。晋景公在位时又增设了三军,因此晋国军制最多时达到了“六军十二卿”,不过三军六卿的建制在晋国实行的时间最长。

晋国十一个卿大夫家族之间的斗争

  • 狐氏
  • 狐氏出于晋国公族,姬姓,晋文公的父亲晋献公曾娶狐突之女为妃,生下了晋文公重耳,而狐突还有两子狐偃和狐毛,因此狐偃和狐毛不仅是晋文公的重臣,也是晋文公的舅舅,在扩建三军后,二人担任上军将、佐,狐氏成为晋国六卿家族。

    狐偃死后,其子狐射姑由于晋国大夫阳处父的原因(劝说晋襄公以赵盾为中军将),没能承袭中军将,而是担任了中军佐,狐射姑从此对阳处父生恨,后来派族人狐鞫居杀死阳处父,事情败露后,族人被赵盾处决,狐射姑便逃亡到北狄,后死在了潞国,狐氏落寞,成为十一个世家中第一个退出晋国六卿的家族。

    [var1]

  • 先氏
  • 先氏晋国宗室分支,姬姓,先轸为晋文公时期重臣,最初为下军佐,曾辅佐晋文公、晋襄公两位霸主。其后代担任晋国大夫,不过先氏到第五代就败亡了。

    先轸的曾孙先榖因和荀林父政见不合,在“晋楚邲之战”中没有听令撤退,而是率部擅自渡河,导致将其余毫无准备的晋军拖入战场,最终大败。先榖担任晋景公会秋后算账,便勾结鲜虞、戎狄等外族偷袭晋国,结果失败,先氏被灭族,其余分支被驱逐出晋国。

  • 郤氏
  • 郤氏出自晋国公族,姬姓,郤氏先祖郤豹是晋献公时期的大夫,后因攻打翟柤国有功被封郤邑,从此分离出晋国公室,称“郤氏”。郤豹之幼子郤榖为晋国三军六卿中第一任中军将,不过传到第五代郤锜时,因内外骄横,被晋厉公和胥童联手杀害,郤氏家族轰然倒塌。

    [var1]

    赵氏也是被郤锜联合正卿栾书陷害谋反,从而发生了“下宫之难”,赵氏因此被灭族,后来就有了“赵氏孤儿”的传奇故事。赵氏灭族后,卿位出现空缺,郤锜便将堂弟郤至和叔父郤犨拉入四军八卿之列,号称为“三郤”,此时郤氏家族实力鼎盛,其余卿大夫家族皆畏惧郤氏。

    不过这也让郤锜更为强横嚣张,在“鄢陵之战”大败楚军后,郤氏更是不可一世,权势距离中军将栾书只有一步之遥,因此让栾氏不安,于是栾书设计陷害郤氏要废了晋厉公,三郤因此被晋厉公派胥氏胥童杀死,郤氏败亡。

  • 胥氏
  • 胥氏也为晋国宗室分支,姬姓,胥臣曾跟随晋文公流亡,后成为晋国重臣。胥臣之子胥甲曾担任下军佐,胥氏成为六卿家族,胥臣之曾孙便是上文提到的胥童。不过胥童在攻打三郤时,因顺势将执政栾书和上军将荀偃(分支为中行氏和智氏)逮捕,后被栾氏与中行氏联手击败,胥氏败亡。

    [var1]

  • 栾氏
  • 栾氏为晋国公族,栾氏先祖为晋靖侯之孙栾宾的后代,因封栾邑,其后代以栾为氏,世代为晋国卿士。栾宾之孙栾枝曾在城濮之战中立下战功,先后担任过下军将和上军将。

    栾枝五世孙栾盈因其母栾祁与人私通,还将栾氏家产私吞,栾祁怕儿子会讨伐自己,便联合与栾氏有嫌隙的范氏诬陷儿子意图叛乱,栾盈不得已而反晋,栾氏因此被灭族,被称为“栾氏之乱”。

    此时十一家六卿世家仅剩韩氏、赵氏、魏氏、智氏、范氏和中行氏六家。

  • 晋郑铁丘之战,中行氏和范氏被灭
  • 铁丘之战是由晋国六卿家族内讧而起,起因是赵氏家族首领赵鞅要求邯郸大夫赵午将昔日卫国进贡的五百户良民从邯郸迁往晋阳,不过由于正值齐国进犯,赵午就请求宗主赵鞅拖延一些时日,结果赵鞅大怒,便斩杀了赵午。而赵午不仅是赵氏旁支,也是中行氏的外甥,于是中行寅便联合亲家范氏范吉射攻打赵鞅。

    [var1]

    晋定公为了平息这场内乱,就派兵讨伐中行氏、范氏,两家兵败逃亡,得到了郑国的帮助,赵鞅为了鼓舞全军士气,便解放了奴隶,并按功行赏,最终打赢了铁之战,中行氏和范氏被灭,剩余族人出奔齐国。

    此时晋国六卿只剩下智氏、韩氏、赵氏、魏氏四家,后来智氏在“晋阳之战”中被韩赵氏、韩氏、魏氏联手打败,因此到了春秋末期,晋国原本的十一个卿大夫世家只剩下韩、赵、魏三家,之后三家便干脆瓜分了晋国,因此称为“三家分晋”。

    结语:

    从晋文公在公元前633年设立三军六卿军制,到公元前453年的晋阳之战,在这180年的时间中,晋国六卿十一个世族之间经过极其残酷的兼并厮杀后,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八家先后被灭,退出了晋国舞台,最终只剩下了韩、赵、魏三家,他们最后瓜分了晋国,自成诸侯。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更多文章

    • 钟无盐为齐国操碎了心,齐王却只想利用她,一句俗语道她的出人生悲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齐国钟离无盐最后怎么样了,无盐王妃,齐国王后钟无颜结局

      钟无艳确有其人,但夏迎春则属后人杜撰。钟无艳虽贵为一国之后,并为齐宣王操碎了心,但她终其一生没有得到君王的半点爱慕,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她长相丑陋。一个长相丑陋的女子,怎么能成为一国之后呢?原因又在于她的胆子大,思想开放,面对困境不会轻易认输,因此而成为一代传奇人物。关于她的故事,我们先从她的相

    • 对秦国统一天下贡献最大不是白起和王翦居然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国名将白起和王翦,没有白起秦国能统一吗,白起王翦列传阅读感悟

      [var1][var1][var1][var1]后来楚人为了纪念屈原有了我们现在的端午节,我们感谢屈原的同时,更要感谢白起,楚国首都不破,屈原就不会投江自尽,就不会有我们的端午节了。随后白起与赵国交战一举歼灭赵国45万大军,摧毁了赵国的有生力量,白起的战争指挥才能代表了战国时期最高水准,梁启超考证,

    • 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已晚于关东数百年,十分适合当时情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影响,废井田开阡陌下一句,废井田开阡陌的主要内容

      从甲骨卜辞看,殷商时期的土地制度,也应是所有土地属商王所有,只可惜卜辞用于占卜,其对当时土地制度的记载并不清晰。西周,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所有耕地都属于周天子所有,这异常明确。这就是“井田制”。“井田”,是指土地“方方正正”,划分如“井”字,九块。这种形制,一是很可能与古

    • 如若没有嬴政,秦国能否一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嬴政是怎么回的秦国,嬴政是秦国第几位皇帝,如果嬴政活到100岁秦国会怎么样

      嬴政,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称皇帝的君王,也正是他创造了“皇帝”这个称呼。在嬴政一统六国之后,他觉得自己的成就,在秦朝以前,没有任何一位君王做的到,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与之相比,那么自己的称呼自然也要前所未有。于是他便从“三皇”之中取了“皇”,又从“五帝”之中取了“帝”,并称作“皇帝”。意思是

    • 勾践灭吴后,下命令处置了一个人,让所有人感到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勾践灭吴的对策,勾践灭吴免费完整版,勾践灭吴朗读音频

      [var1][var1]越王勾践被夫差的军队团团包围在会稽山,军中士卒多伤病,粮草也早已用尽,情势非常的危急,可以说已经濒临绝境,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只有向夫差请和这一条路可以走,可他多次派使者去吴国军营请和都被拒绝,心情烦闷之下只得在营中喝闷酒。这天,文种来营中汇报军情,看到了在一直喝闷酒的勾践,感

    • 秦国攻郑国,被“养马官”劝退,诞生一尊称,如今很常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奋六世之余烈”出自贾谊《过秦论》。虽秦二世而亡,但六世之奋,依旧令人钦佩。在此之前,秦国还处于“弱秦”阶段,地处偏僻不说,还被众多诸侯国疏远,像夷狄一样对待。[var1]秦孝公继任秦国君主后,以恢复秦穆公霸业为己任,在国内颁发了著名的求贤令,希望能得到富国强兵之策。秦孝公的求贤令将商鞅吸引了过

    • 刘禅说过的3句话,句句气势非凡,1句让魏国心寒,1句诸葛亮跪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禅说的最霸气的话,刘禅三句霸气话,刘禅经典话

      [var1]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很多这样的现象,很多不存在人却被传为神话,而一些历史上的小人却被说成是重臣,还有一些实际上有才能的人,因为一些小的错误,却被说成是奸佞小人,历史就是这样,你没有亲身经历就会别被人以讹传讹,就有什么现在的说法。 [var1] 在三国时期的那段历史,很多人的看法和知道的情

    • 学生问孔子:父母去世后要守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吧?孔子斥其无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相关资料孔子语录,孔子的母亲几岁生孔子,孔子学府与孔子国际学校

      [var1]然而,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却有不同的看法。这个人就是宰予,宰予这个学生,能言善辩,也非常喜欢较真,常常让孔子下不了台。这次他就对孔子说:父母亲去世,为什么要守丧三年呢?时间太长了吧?一个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啊!礼坏乐崩,就是从这里来的。不过,宰予这恐怕是诡辩。因为

    • 当晏婴遇见孔子:谁才是那个被诸侯国们抛弃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孔子和晏婴是一个时代的人么,晏婴的个人资料,晏婴传

      [var1]这个晏婴也是个很能说的人孔子很会说话,很会忽悠,到列国就想用这个办法,求取功名。可是当时最不缺的就是这种人,孔子到齐国去,想在齐国当官,说的都是些大道理,就是所谓的君君臣臣那套,在当时的乱世中,诸侯国君们听起来还是很有市场的,只是这种观念源自周礼,而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们,立国之本即是这个周

    • 《芈月传》芈月:芈姝要害死我儿嬴稷。秦王:那就立嬴荡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芈月传芈姝得知嬴荡举鼎而死,嬴荡和嬴稷兄弟情,嬴荡的生母是芈姝吗

      芈月称芈姝要害稷儿,秦王却不废后,反立嬴荡为太子正所谓最毒妇人心,在芈月和芈姝这对姐妹的身上,这句话可以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当初阴差阳错,让月儿成了姝儿的媵妾,嫁到了秦国,于是她远离母国,嫁到了偏远的秦国来,原本,月儿对争宠毫无兴趣,可命运太喜欢捉弄人了,她为了救弟弟魏冉,还是侍寝了,还怀了孩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