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颠覆传统认知:唐玄宗统治的盛唐给中唐和晚唐埋下了怎样的隐患?

颠覆传统认知:唐玄宗统治的盛唐给中唐和晚唐埋下了怎样的隐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013 更新时间:2024/2/4 19:34:06

初唐的门第

初唐时期,门第的地位极高,能否从初唐发展到盛唐,关键就看如何处理好门第的问题,打破这个制约国家人才选拔与任用的制度。

唐太宗曾命人编撰《氏族志》以确定各世族的排名,《氏族志》由山东名门的高士廉、关陇世家的韦挺、河西大族的令狐德棻、南方侨姓的岑文本进行编撰,结果是山东博陵崔氏排在了第一位。唐太宗无法接受,凭什么陇西李氏地位比博陵崔氏还要低?经过重修,最终将李氏宗族排在了最前面,接着是皇亲国戚,然后是博陵崔氏。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氏族志》并没有降低门第的重要性,只代表有皇帝做后盾的关陇集团,将向来高高在上的山东豪族给压下去了。由此可见,在传统的世家大族面前,就连皇帝都要忌惮三分,唐文宗想把荥阳郑家的千金许配给太子,郑家闻讯,甚至急忙将女儿许配给了博陵崔家。

要想真正撼动门阀,还得依靠代替“九品中正制”的新官制。唐玄宗时期,官制不再使用“上上”、“上中”、“上下”之分,而改为“一品”至“九品”。新的“官”分四种,分别是职事官、散官、勋官、爵。在实际操作中,一个人根据官种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品级。

九品中正制示意图

“散官”也被称为“正官”。“正官”指的是身份,比如“正议大夫”,代表四品以上的身份,但具体的职务是“尚书”或者“侍中”,也就是“职事官”。因此,“正官”只是一个身份,并不是具体职务,再加上“职事官”才能确定这个人是干什么工作的。

“勋官”是军功的赏赐。在“勋官”中有一些特殊的职位,比如二品的“上柱国”,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历史名词,并非唐朝所创,而是从北魏时期继承而来。军事出身的人,在唐朝可以有三个官品,“正官”可能是“正议大夫”,“职事官”可能是“侍中”,而“勋官”可能是“武骑卫”。

“爵官”继承自秦汉的“赠爵”,是朝廷赐予的,盛唐以后还在沿用,但已经没有前三种那么重要了。

唐朝官制示意图

这种繁复的官制是为了适应门第而特意设置的。门第子弟,朝廷会给予“正官”的官品,保持门第的优越性,门第贵族通过“荫官”很容易就能得到“正官”,但“正官”就是“散官”,所有人都明白,这个职位只是表面上的,并没有真正的权力。寒门子弟因为出身低微,被世家大族瞧不起,没有“正官”,但朝廷可以给予“职事官”,让他们有机会施展才华。

多官制并行,官制之间并不固定,形成一种模糊不清的感觉,让人分不清谁的身份地位更高,这样一来,原本只有门第贵族可以担任要职的规矩就被打破了。

唐朝科举示意图

以前的门第,比如关陇世家,他们的后代很容易就能成为“正官”,但有了官品,并不代表真正有官职。“正官”比“职事官”要多得多,所以会有新的竞争,世家子弟很容易就能当上“正官”,“正官”的身份虽然好拿,但在竞争“职事官”的时候却处于劣势。

在现实的竞争中,形势越来越明朗,旧门第的人很难被纳入考量,“贡举”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即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为官资格。通过繁复而又巧妙的手段打破门第对人才的垄断,使各式各样的人才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这是成就盛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盛唐的隐患

盛唐虽然强盛,但却出现了两个问题,给中唐的衰败埋下了伏笔。一是重视文治,弱化了军事。没有强大的军队,也就不会轻易开战,军事行动也变得越来越少,这样的问题存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导致军队的废弛。二是“重西北轻东北”,高祖时期,全唐共有三百多个开府,关中地区只有不到一百个,而到了太宗时期,其余地区约有二百多个开府,而关中则扩大到了三百多个,所有的军队都集中在了关陇一带。

唐高祖李渊画像

这种改变的根本原因就是兵农结合,有农才有兵,所以人口越多、农业越发达、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开府就越多。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开府都在人口稠密的区域,这些地方相对稳定,几乎不会有任何动荡,而需要军事行动的地方一般都是边镇,但那里开府数量少,一旦出了问题,很难从富裕的地方抽调军队过来。

这是府兵制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有开府的地区不需要兵力,而需要兵力的地区却没有开府。如何是好呢?只能打破兵农结合的思想,转向募兵制。考虑到隋炀帝把民众调往边疆征战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唐朝更倾向于雇佣兵力,不能服劳役的时候就花钱雇人代役,到了盛唐后期就发展出了募兵制。府兵制与均田制之间的联系是唐朝兴盛的根本,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就无法继续维持了。

隋炀帝杨广画像

同时,均田制还面临着无法摆脱的困境,即人口的迅速增加。农业结构一直是个历史难题,人力不足,劳力就不足;人力过多,耕地就不足。盛唐之所以衰落,是“盛极而衰”,社会稳定繁荣,人口激增,造成均田制无法继续维持。均田制要想发挥作用,就得有足够的耕地,也就是地要比人多。一般情况下,土地的增长跟不上人口的增长,除非是战争时期或是灾荒之年,大量人口离开土地,才会有土地空出来,唐朝用来解决战争和粮食问题的均田制,在盛唐时期被破坏了。

隋朝三征高句丽示意图

土地不足,需要授田的人口过多,于是产生了严重的问题,一是官员可以随意分配土地,破坏了均田制原有的公平性,二是官员的权力和地位得到提高,因为分配的决定权在他们手中,这种现象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地方官员的腐败。

这种情况后来在清朝也发生了。清朝盛衰的关键转折点是乾隆到嘉庆这段时期,不能完全归咎与嘉庆无能,王朝的稳定与繁荣导致人口激增,远远超出了预料,也超出了官僚体系的处理能力。人口是历史上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一个国家从兴盛到衰落的重要因素。

乾隆皇帝画像

从盛唐到中唐,律法制度也被破坏了。其根源是该制度的最高权力者是宰相而非皇帝,宰相是律法的最高执行者,而皇帝不受律法的制约,按理说不应该插手律法的运行。

在玄宗朝以前,无论皇室发生了多大的动荡,哪怕是女皇武则天中断了大唐的统治,也始终有手握实权的宰相出面稳定政局,比如狄仁杰和张柬之,武则天对相权也很尊重,但玄宗任命李林甫为宰相后,皇帝的权势削弱了相权,导致原本应该由宰相负责的律法体系失去了独立性。

《五王醉归图》中的唐玄宗

这些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发展起来的基本条件都被破坏了,盛唐自然也就结束了,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进入了中唐。

中唐的割据

节度使安禄山坐拥强大的军事力量,不受朝廷控制,这是“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可原来的府兵制已经处理不了如此严峻的问题,所以只能授权让各地募兵,并将军队管理全权委托给当地节度使。赋予节度使在当地“节度”的权力,即统一指挥和控制资源,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安史之乱”带来的混乱。

唐平安史之乱示意图

这是一种极大的权利,“安史之乱”平息后朝廷再想收回,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节度使本意是为了弥补兵员的短缺,但府兵制再也无法恢复了。从节度使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看,他们并不希望恢复到以前的正常秩序。

“安史之乱”不是外患,而是内讧,并没有波及到边疆,所以节度使也不会只局限于边陲,而是遍布全国。到了最后,这些原本用来执行军事任务的节度使,变成了分裂大唐的藩镇。

德宗朝经过杨炎的一系列改革,使国家政治恶化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改革的关键在于两税法,使朝廷的赋税更加充裕,但也意味着“租庸调”的正式结束。

租庸调制示意图

自德宗以来,朝廷在财政方面有了一个特别的分类,叫做“不申户口”,也就是说,一些户口不用上报给朝廷,直接上报节度使就可以了。地方不用把资源交给朝廷,于是地方的资源就会越多,朝廷的资源也就越少,约束和镇压地方势力的力量势必越弱。

中唐最大的特点就是地方割据,但“安史之乱”后藩镇如此之多,为何大唐依然保持着表面上的统一,没有立即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呢?

唐朝藩镇图

原因之一,是因为节度使一般都不是当地人,在当地建立了军队,但无法完全信任手下的官兵,表面上仍然服从朝廷,为的就是在需要的时候,用朝廷的权力来震慑下面的人。另一个原因,是德宗时期对漕运制度进行了整饬。当时,北方藩镇已经成立,大部分赋税都给了地方,于是江南的经济就成了唐朝的命脉,好在隋朝建立了水路运输体系,南方的物资能够源源不断的向关中输送,支撑着朝廷的统治,北方藩镇的财政状况也要差一些,这才让他们无法继续进逼。

中唐的历史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数百年的门阀政治走到了尽头,以前的政治都是按照世族的等级来决定排名,在中唐以后,排名需要重新界定了。

晚唐的宦官

让重新排名变得更加复杂的是“寒门”与“豪族”的区别,但现在已经不是“豪族”一定在前,“寒门”一定在后了,而是两种身份的人各自聚集在一起争权夺利,一旦僵持不下,宦官就有了插手的空间。

高力士脱靴

盛唐以前,宦官问题基本不存在,中唐以后,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外朝相争必然会想方设法地拉拢内朝的宦官,这是汉朝就上演过的发展模式,但是唐朝宦官和外朝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汉朝有“清流”的观念,将太学生、士人与宦官区分开,前者认为自己的地位比后者要高。在唐朝没有这种区分,外朝势力与宦官势力的关系不断变化,时而结盟时而对抗。

李德裕会客图

从中唐到晚唐,最重要的变化发生在宪宗朝,宦官开始获得参与政事的权力。宦官的力量大到什么程度呢?宪宗为宦官所害,而敬宗也为宦官所害,两位皇帝都死于宦官之手,这还不算什么,宪宗被宦官铲除,穆宗就是宦官所立,宦官害死敬宗后,立了文宗。后来宣宗、懿宗、僖宗、昭宗都是宦官所立,昭宗之后,只有哀帝在位两年,见证了大唐的终结。

杨贵妃上马图

晚唐时期,宦官主宰着政治,甚至连皇位也掌握在宦官手中,所有的皇帝都是宦官立的,宦官被铲除,李姓宗室也就不复存在了,唐朝就成了藩镇的天下。由中唐至晚唐,藩镇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本土化,成为地方上真正的统治者,根本不需要朝廷。

晚唐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皇帝,就是因为宦官有自身缺陷,当不了皇帝,只能不断将李家人推上皇位,这时的皇帝基本上已经失去了意义,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宦官撑腰。宦官的时代一旦被终结,李家皇帝自然也无法独存,这也就意味着李唐王朝的灭亡。

更多文章

  • 颠覆传统认知:从女皇武则天的悲哀中探究大唐四个阶段的核心脉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统治下的大唐,大唐秘史武则天刘晓庆,大唐女皇武则天免费阅读

    唐朝十道图“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天宝十四年(755年),唐玄宗仓皇出逃,其子即位为肃宗,奉其为太上皇,实际上是强行剥夺了他的皇位。这次政治巨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得以平定,并且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即节度使掌握实权,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武人势力范围越来越大,政治越来越不稳定,最终导

  • 颠覆传统认知:五代真的能算朝代吗?聊聊“五代十国”那些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五代和十国的关系,穿越五代纵横十国,隋唐五代又十国全文

    五代十国时期全图但从延续时间来看,朱温建立后梁是在开平元年(907年),而赵匡胤在建隆元年(960年)灭亡后周,这五个王朝加起来也不过五十多年而已,五个王朝的名字也都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所以在后人的称呼中都要加个“后”字,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样的王朝实在是太小了点。难称朝代的“五代”总

  • 颠覆传统认知:乱华的真的是“五胡”吗?聊聊五胡乱华那些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五胡哪五胡,乱华,老梁谈五胡之乱

    “五胡乱华”的说法在东晋时期就出现了,隋唐之际广泛流传。从字面上看,这种说法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那就是把“五胡”看成是外来异族,将“五胡乱华”与灭亡西罗马的“蛮族入侵”联系起来,认为当时中国也出现过一次外族入侵,打破了原来的统治秩序。匈奴人刘渊是“五胡”中重要的一支,也是最早“乱华”的一股力量。刘渊

  • 武则天晚年放弃酷吏决定还政于唐,是良心发现,还是厌倦了争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昏庸重用酷吏,武则天晚年作风令人诟病,武则天建立的酷吏机构

    圣历元年(698),在狄仁杰、吉顼、张昌宗、张易之等人的劝说下,武则天决定立李显为太子。并让李显、李旦、太平公主与武攸暨、武三思等武氏诸王一起盟誓罢斗。长安元年(701),武则天回到阔别二十年之久的长安,这一李唐的龙兴之地,这一行为向世人传达了一个信号,女皇决定还政于唐。武则天不断为酷吏造成的冤假错

  • 朱棣为何不学李世民一样逼父退位,而是要去抢夺侄子的皇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棣能和李世民比吗,朱棣与李世民的差距,朱棣的一生真实事迹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为了自保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全国统一后,在唐朝内部存在皇位继承问题,李建成是太子,但是李世民军功显赫,握有实权,双方为了争夺皇位进行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李渊也想调节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但是没有作用,当时李世民处于劣势,李建成拥有合法的皇位继承权。李渊这个人有才

  • 现实版“杨贵妃”张榕容,展现大唐丰腴美,给人一眼万年之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榕容杨贵妃回眸一笑壁纸,张榕容杨贵妃合影,张榕容版杨贵妃片段

    唐代最火的明星当属“杨贵妃”,因此后人拍摄有关杨贵妃的电视剧是数不胜数,很多女演员都因饰演过杨贵妃一炮走红,张榕容就是其中之一,看过某电影的人都被张榕容的高颜值以及好身材所折服。看看你自己的小肚腩,再对比张榕容的平坦小腹,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呢?是不是感到了一丝的羞愧?近期由张榕容主演的网剧已然收官,不

  • 被誉为“诗仙”的李白,一生有多少诗词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白诗仙帖,李白和杜甫谁是诗仙,李白是渣男还是诗仙

    李白自称一生创作了万篇诗文,但很多诗篇都丢失了,而最后被收录在《全唐诗》的作品大约1700余首,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七言绝句或是五言绝句等诗歌的形式,李白一生放荡不羁,但是他唯一最认真做的事情就是作诗。李白一生创造万篇诗词,诗句里尽显放浪形骸的自由态度李白一生不随波逐流,诗词风格独一无二的李白又是一个

  • 被称为“诗鬼”的唐代诗人,是哪一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代被称为诗鬼的诗人,诗人李贺为什么被称为诗鬼,杜牧和唐代诗人谁被称为小李杜

    。并且他的诗想象力非常的丰富,在构思奇特的同时,也非常的有浪漫主义的风格。而且他的诗中能够反映出对于宦官专权所呈现出来的强烈不满,同时李贺作为中唐的诗人,也是中唐到晚唐诗风中转变的一个代表者。虽然李贺仅仅只活了27岁,但是他所做出来的诗有200多首,每一首诗中都展现出了他独特的风格。文学名气高而且他

  • 为什么关中平原在唐朝以前,能在中国历史上发挥那么大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运城属于关中平原吗,赞美关中平原的古诗词,关中平原重要性

    接下来,津城沐雨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其中的具体因素。 其一,关中地区地形险要,适合避险。 关中地区从周王朝开始直到唐朝,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王朝都是在关中地区建都,比如周王朝、秦朝、西汉王朝、唐朝等。可见,关中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关中地区之所以能成为很多王朝的古都,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关中地区地

  • 东晋开国隐秘大功臣 被一堵墙压了1700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东晋最厉害的将军,东晋的三个历史人物,东晋领袖人物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句广为人知的诗句,说的是魏晋时期,王谢两家辉煌的家史。其中的琅邪王氏家族,屡居高位,人才辈出。晋朝时号称“王与马,共天下。”司马家和王家共统江山,这个王家不一般的牛。之前我们说说王敦:东晋开国唯二人功劳最大,哥哥死后遭开棺斩首,弟弟葬礼同霍光!天下豪族还蛮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