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满族生活习俗有哪些?这些习俗对满族文化形成有什么影响?

清朝满族生活习俗有哪些?这些习俗对满族文化形成有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472 更新时间:2024/2/8 8:45:55

满清帝国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从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开始算起,一直到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于1912年逊位,享国祚268年。当然如果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开始纪年,这个由满族人建立的大清王朝国运长达296年。

满族兴起于明朝中后期的白山黑水之间,作为一个以狩猎、游牧为生的少数民族,在当时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满族人的祖先是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而肃慎人也是距今可考,最早居住于东北地区的原住民。

肃慎部落在不断发展与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以及黑水靺鞨为主体的民族,这其实也是清朝满族人的直系祖先。公元前11世纪初肃慎部以进献“楛矢石砮”为名,与当时的周朝建立了交流关系。

满族祖先在与中原王朝密切往来的同时,不断引进中原王朝的先进体制,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化三大方面。

这对满族人的生活习惯,民风风俗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

公元148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各部,仿照当时明朝的政治体制,建立了一套属于建州女真的行政体系。公元1635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并将“女真”改为“满洲”。至此拉开了满清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序幕。

满清入关之后作为当时中国的实际统治者,但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生活,其实都受到了汉族人的影响。这主要与满汉长期杂居的有非常大的关系。但由于满族人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与文字,这对保护满族特有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具有东北特色的满族生活习俗

在满清帝国统治时期,中国就已经形成了多民族聚居的民族特征。生活在清朝疆域之内的民族多达五十多个,每个民族都具有比较鲜明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尤其是满族的生活习俗更是为当时的社会发展,以及文化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发型”习俗

1.男性“梳辫发”

清朝时期男子“梳辫发”与其先人有一定渊源。女真人的祖先金太宗曾下旨:“凡女真人皆留辫发”。所谓“梳辫发”其实就是,将前额至脑后的头发完全剃掉,但是保留后脑勺部位的头发并编成长辫。清朝男性在成年之后必须要留这种发型。

“梳辫发”是清朝男性特别重要的体貌特征之一,上至皇帝下到黎民百姓无一例外。皇亲国戚或富裕之家的男性,还会在辫梢部位加上三股“线穗”,主要的目的就为了起装饰作用。

但“线穗”的材质和颜色却有明确规定,普通人绝对不能使用明黄色的“线穗”,否则就会被按律治罪。底层老百姓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或者不便于劳动,基本上很少能看到有用“线穗”的习惯。

2.女性“盘髻儿”

满族女性的主要发式就是“梳京头”或“盘髻儿”。由于从出生开始就不能理发,所以随着年龄增加头发会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就要将其盘在头顶,并在脑后挽起一个发髻。这其实也就是“盘髻儿”的由来。

至于“梳京头”其实与“盘髻儿”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尚未出嫁的女孩会在前额留一些头发,这部分头发会盖住额头但不会挡住眼睛。这种发型可以区分女性是否婚嫁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服饰习俗

满族男性的服饰,无论从外形还是颜色上来说都比较单一。成年满族男子的标志性服饰就是长袍、马褂,颜色多以青蓝色、深灰色、黑色为主。马褂需要穿在长袍外面,下身一般都会穿套裤。

在满清统治时期女性的地位比较低,即使是贵族女性也需要遵守“三从四德”。所以满清女性很少会有花枝招展的妆扮。除非是结婚或遇到重大节日,才能穿一些比较喜庆的衣服。再加上清朝的时候实行八旗制度,在这种制度之下女性的标准服饰就是旗袍。

尤其在满族入关之后,这种比较传统的满族女性服装,也逐渐被汉族女性所接受。“旗袍”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服饰,一直流传至今并成为一种时尚。当然大多底层满族女性的服装和配饰都十分普通,这与其阶级属性有很大关系。

三、居住习俗

生活在东北农村地区的人,直到现在依然住着“火炕”。而这种居住习惯其实就是满族居住习俗的流传和演化。其实住“火炕”与东北地区的低温天气有很大关系。所谓“火炕”就是在卧室内,用土坯搭建而成的“床”。

但这种“床”内部有相互串联的“炕洞”,还有一个可以填充木柴的开口。当木柴被点燃之后“炕”就会升温。在冬季的时候睡火炕是一件非常舒服的事情。无论男女老少同处一室,既有家庭的温暖也有互帮互助的意味。

满族人的房屋建筑形式与汉族人有明显区别。他们的房子比较常规的格局就是“西、中、东三间”。西边的屋子被称为“西上屋”,东边的称为“东下屋”,中间的屋子则被称为“堂屋”。并且盖房子的时候大门必须朝南开,这样才能体现出风水与格局。

满族人住房规矩其实非常多,在不同格局的屋子中所搭建的“火炕”也不一样。就拿西上屋来说会搭建三面“火炕”。

家里的长辈住北炕晚辈住南炕。来家里做客并留宿的客人住西炕,这其实也体现出了西炕为贵的思想,以及满族人对客人的一种态度。

三、饮食习俗

1.各种特色米饭和“饽饽”

相比较于汉族人来说,满族人的饮食相对来说比较随意。由于东北地区盛产玉米、谷子、高粱、粳米,所以满族人的主食一般都以小米饭、高粱米饭为主。同时,在煮饭的时候还会放入小豆,无论是“豆子饭”以及“二米饭”,都非常具有满族特色。

在玉米、土豆、地瓜成熟的季节,满族人还会将这三种食物蒸熟吃。即使现在的东北人,也依然保留了这个饮食习俗。“玉米面饼”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满族食品,将干玉米磨成细粉然后和水搅拌,用手团成椭圆形放在大铁锅里蒸熟,不仅味道特别诱人吃起来也比较扛饿。

“饽饽”在东北地区也比较盛行,其实这是满语“主食”的意思。“饽饽”的种类和选材十分广泛,豆面、苏叶、牛舌、年糕“饽饽”,都是当时生活在东北地区满族人的重要食物。尤其是在过年或者过节的时候,还会吃水煮饽饽也就是汉族的饺子。

满族的饮食习俗具有悠久的历史,笔者认为满族人的饮食文化,还具有“就地取材”的特点。他们生活的地方盛产哪些食物,就会根据这种食物的特点制作美食。

虽然很多汉族人未必能接受这种饮食习惯,但这种“靠天吃饭”的精神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2.具有满族风味的民间饮食

由于北方的冬季寒冷而又漫长,不仅不利于农业发展,同时也会给人们的饮食造成一定困扰。在这种前提下满族人发明了“酸菜”,也就是在秋冬之际将处理过的新鲜大白菜,放在瓦岗里面进行腌渍。时至今日“酸菜”已经成为了,满族饮食特色的一个重要符号。现在生活在东北地区的老百姓,也有“冬储菜”、“腌酸菜”的习俗。

酸菜白肉血肠、酸菜炖粉条、酸菜五花肉冻豆腐,这三道菜可以被称为最具满族“味道”的美味佳肴。尤其是在吃满族火锅的时候,放入冻豆腐、酸菜、各种肉制品,不仅令人垂涎欲滴还可以起到御寒强身的作用。

满族民间比较流行“大小饽饽”糕点,比较常见的就是松饼、太师饼、玫瑰饼、山楂桃、核桃酥、到口酥等。每当过节的时候大人和小孩,就会围坐在“炕桌”上一起享用。其乐融融的气氛既幸福又温馨。

四、节日礼仪习俗

1.节日食俗

满清王朝在统一中国之后,虽然也实行了一些巩固王朝发展的政策,但是由于民族众多民俗、民风迥异,所以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了汉族以及其他民族的影响。尤其是从顺治帝入关之后开始,满族的习俗文化也多受汉族同化。

所以,满族人的许多节日和习俗基本上与汉族差不多。春节、除夕、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也是满族人的重要传统节日。过年的时候满族人也有“杀年猪”的习俗,并且在杀猪之后会请街坊邻居一起吃肉。

除夕晚上包饺子的时候,还会在饺子中放铜钱或者糖块,寓意是吃到的人一年不缺钱花,同时还拥有甜美幸福的生活。在农历腊月八日的时候,还有过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不仅为满族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满清帝国统治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础。

2.礼仪习俗

在满族人的生活中长幼尊卑观念十分重要。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平常日子里,见到长辈或者同辈中的长者,除了要主动问候之外还要身体委委屈前倾以示尊重。亲朋好友见面的时候,除了会握手之外还要行抱腰接面礼。

尤其是在过春节的时候,晚辈还要给长辈行跪拜大礼。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这样不仅增添了很多节日气氛,同时,也能让晚辈学到更多满族的礼仪习俗和文化。笔者认为虽然“跪拜礼”是一种封建习俗,但也可以体现出尊敬长者的姿态。

结语

笔者认为满族其实是一个包容性比较强的民族,他们既有自己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

同时又可以接纳其他民族的习俗,在这种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满族的习俗文化对汉族以及其他民族都有一定影响,反之其他民族的习俗也会对满族人造成影响。

清朝时期的中国境内有五十多个民族,这些不同的民族聚居于不同地区,所以也形成了比较鲜明的生活习俗。

而这些习俗在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又会与其他民族的习俗相互影响,这其实也是满族习俗文化形成的关键。

满族人建立的满清政权,其实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而满族的生活习俗文化,既可以体现出满族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可以彰显统治者的意志。

正所谓“生活习俗无小事”,因为生活习俗与时代发展、文明进步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参考文献】

柴三九男,金默玉《清朝初创时期的满洲民族生活》

王如泉《清朝社会生活习俗说略》

吴晓平《“清朝”生活》

杨政《伦理情境下的博弈、仪式与象征——关于清朝中晚期士绅和庶民生活的个案研究》

更多文章

  • 清朝皇室奇葩“试婚”制度,试身体而不是感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皇室婚姻制度,清朝的试婚制度是受谁启发,清朝试婚的规定

    在西晋时期,晋武帝司马炎就担心自己的傻瓜儿子不知道该如何行房中秘事,于是,在司马衷十三岁大婚之时,司马炎便前往东宫,亲自挑选了一个后宫才人,教太子何为男女房帏之事,才人离开东宫后不久便有了身孕,十月怀胎后生下来一个大胖小子,司马炎还特意叫来司马衷,指着孩子说:“这就是你的儿子。”可怜的傻瓜太子还颇为

  • 嘉庆治和珅罪时,打开乾隆生前给的一道保命符,看完只能仰天长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也很享受他的马屁,因此和珅才能够一路高歌,顺风水上,捞了无数的钱,不过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或许他只是把他当个养肥的猪,留给儿子杀的。当然他是很喜欢这个臣子的,这是人的本性,谁都喜欢顺着自己的人。历史上也经常有皇帝这样做,对大臣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养肥了直接杀,国库里瞬间就能有不少钱,乾隆死后,仅仅

  • 清朝的一代才女,先后辗转于三个贪官之手,最后悲惨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第一宠臣大贪官,清朝贪官吃鸭舌,老梁谈清朝贪官腐败

    然而,在古代,与故事里不一样的是,女子往往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更不用说去追求美好的爱情了。甚至,有名的才女,还会被当成名贵的礼物一样互相赠送。清朝就有这样一位美女,才色双绝,周旋于诸多达官显贵之间。她的名字叫苏卿怜,是苏州扬州人,典型的江南美女,一口吴喃软语,能歌善舞,婀娜身姿,多才多艺,玲珑绝色。

  • 他是一代功臣,灭鳌拜平三藩,为何康熙要把他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康熙平定三藩智擒鳌拜,康熙捉拿鳌拜完整版,康熙擒鳌拜真实历史

    包括对国家领土而言,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扫平匈奴,而且还东灭朝鲜,南平百越,这些功绩是很了不起的,不过康熙对边疆也有贡献,他评定三番,扫平葛尔丹,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尼布楚条约》是索额图代表清朝签订的,这个条约到底公不公平呢?历来都有不同说法,反正在历史教科书上,是说这是“清

  • 为什么甘肃米案贪污的金额远不如和珅,却被称为清朝第一贪污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和珅甘肃冒赈案,历史上最大的贪腐案甘肃,纪晓岚和珅去甘肃

    然而,如此惊人贪污的和珅案,却并不是清朝贪腐的第一大案。清朝贪腐的第一大案是乾隆四十六年的甘肃米案。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处理甘肃米案的正是和珅。最终核定,甘肃省共有274450名报捐监生,收银15094750两,合计侵贪赈银2915600两,虽然数目很大,但与和珅的贪腐相比无疑是九牛一毛。为什么甘肃

  • 都知道康熙、雍正和乾隆能干,却不知清朝这位皇帝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乾隆雍正康熙谁最厉害,康熙乾隆雍正瓷器审美,康熙乾隆雍正正确排序

    萨尔浒之战是后金军取得的决定性胜利。皇太极在战斗中,智勇过人,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功卓著。二十二日晨,皇太极与兄长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率精兵首先到达布杨古的老巢西城,努尔哈赤所率八旗兵亦到达金什石盘踞的东城。双方经过激战,后金兵攻入东城。城内军民投降。入城后,皇太极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争取叶赫民心,表

  • 吴三桂为什么要自己杀死永历帝,而且要提议斩首这种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吴三桂没有杀永历皇帝,永历简介,永历皇帝的墓

    擒下永历帝后,如何处置这位明朝最后的皇帝,就成了吴三桂的头等大事。吴三桂在与诸将商议时,提出要在云南把永历帝斩首示众,这又是为什么呢?首先,对永历帝的处置最佳的方法就是押送北京,交给顺治或者继任的康熙处置,这也是看起来的最佳选择。因为这样一个身份敏感的大人物,无论是吴三桂,还是他从征的满清诸将,都无

  • 让人无语的历史真相: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却间接埋葬了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历任太平县令,太平 天国 杨童舒,清朝四川太平厅

    原来,太平天国起兵后,清廷最初依然用满清八旗去镇压,结果因为入关日久,满清八旗早已腐化堕落,没有丝毫战斗力,被太平军打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几乎把整个江南都拱手送给了太平天国。为了镇压太平军,清廷没有办法,只能放开了权力,让地方去自行募兵、收税,以对抗太平军。这就让南方的大地主们抓住了机会,他们兴起

  • 曾国藩:再缺钱,在这三方面舍得花,钱就会越赚越多!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曾国藩个人资料,单田芳评书曾国藩200,曾国藩传奇电视剧

    曾国藩:再缺钱,在这三方面舍得花,钱就会越赚越多!第一,货币兑换无法保存。当时,曾国藩在北京的生活还很贫寒,一位村民去世了,但他在北京没有任何亲戚。于是曾国藩和几个村民一起帮忙打完钱处理事情后,曾国藩的生活并不是很富裕,但却能为村民们筹集到钱。事实上,这主要是提醒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需要高度重

  • 他是清朝得位最正的皇帝,却活得像个老农民,被后世唾骂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道光皇帝的脾气秉性,完全不是当皇帝的料,当个老农民最为合适。这因为他有两个性格特点,一是力行节俭,勤劳朴实;二是苟安姑息,得过且过。在厉行节俭,勤劳朴实方面呢,道光皇帝堪称第一。他厉行节俭,大力发扬“缝三年,补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作风,在皇宫内倡导打补丁,自己的龙袍马褂破了,都不愿意换新的,让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