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风云:张纡失算屠戮降羌,邓训抚绥威行诸羌

东汉风云:张纡失算屠戮降羌,邓训抚绥威行诸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940 更新时间:2023/12/6 2:00:19

是时,北匈奴岁饥,部众离叛,邻国四面侵扰,优留单于为鲜卑所杀,北庭大乱。南单于屯屠何新立,上表汉廷,请乘北虏纷争,出兵征伐,破北成南,并为一国,令汉家无北顾忧。窦太后得表,取示执金吾耿秉,耿秉极言可伐,独尚书宋意上书谏阻,因此未定议,窦宪于是想借此出去,为逃死计。究竟窦太后顾念同胞,未忍将长兄处死,不过一时气愤,把他锢禁;转思窦宪既有志图功,乐得遣他出去得能立功异域,也好塞住众口,免诮失刑。于是依了窦宪之议,且命为车骑将军,另使执金吾耿秉为征西将军,为窦宪副将,发兵讨北匈奴。窦宪得出宫部署,仍然威震一时。兵尚未出,忽接护羌校尉邓训捷报,乃是击走羌豪迷唐,收服群羌等语。先是元和三年,烧当羌迷吾与弟号吾率领羌众,复来犯边。陇西郡督烽掾李章颇有智略,独不举烽火,暗地号召戍卒,埋伏要隘。号吾见陇西无备,轻骑入境,陷入伏中,慌忙突围返奔,偏值李章紧紧追来,强弓一发,射伤号吾坐骑,号吾被马掀下,为李章所擒。李章执住号吾,将献诸郡守,号吾乞怜道:“我既被擒,也不畏死,但杀死一我,无损羌人,不如放我生还,我当永远罢兵,不再犯塞了。”李章以为说得有理,遂转禀太守张纡,于是,张纡放还号吾。号吾果解散羌众,各归故地,迷吾亦退居河北归义城。至章和元年(公元87年),护羌校尉傅育贪功衅,募人阴构诸羌,令他自斗。羌人不肯从令,复生异心,走依迷吾。傅育发诸郡兵数万人,即欲击羌,大兵未集,仓猝出师,迷吾徙帐远去。傅育尚不肯罢休,自率三千骑穷追,恼动迷吾毒性,设伏三兜谷旁,邀截傅育军。傅育夜至谷口,尚不设备,顿致伏兵齐起,两面掩击,把傅育军杀死无算,傅育亦做了无头鬼奴。还幸各郡兵赴救,拔出残众一二千人,迷吾引去。败报到了京师,有诏令张纡为护羌校尉出驻临羌。迷吾复入寇金城,张纡遣从事司马防,领兵截击,大破迷吾,迷吾乃致书乞降。张纡佯为允许,待迷吾挈众到来,陈兵大会置酒犒众,密将毒药置入酒中,羌众饮酒中毒,陆续倒地;迷吾亦筋软骨酥,不省人事,张纡得指麾兵士,一一屠戮,且剁落迷吾首级,祭傅育墓,再发兵袭击迷吾余众,斩获数千人。诱杀迷吾计,与班超相同,但班超诛诈降,张纡戮真降,情迹悬殊,不能并论。迷吾子迷唐独得逃脱,恨父被害,有志复仇,遂与诸羌种结婚交质誓同休戚,据住大小榆谷,与张纡为难。张纡不能制服,拜表请兵,朝廷因张纡赚杀诸羌,很是失计,因将张纡免官召还,改任故张掖太守邓训代为护羌校尉。邓训,字平叔,系故高密侯邓禹第六子,少有大志,厌文尚武,邓禹尝斥为不肖。哪知邓训熟习韬略,善抚兵民,章帝时已任乌桓校尉,与士卒同甘苦,大得众心,番虏惮邓训恩威,不敢近塞。嗣复调任张掖太守,边境清宁。及张纡免职,公卿多举邓训往代,因令改官。邓训莅任未几,迷唐即领兵万骑,来至塞下,一时也未敢攻邓训,先胁令小月氏胡人(小月氏胡,尝散居塞内,约有数千名,就中多勇健富强,不服羌种。汉吏辄随时羁縻,令拒羌人,他却能用少制众,为汉效力;只因平时有功少赏,所以依违两可,向背无常),此次迷唐招降,威驱利迫,胡人倒也不愿相从,誓与死斗。邓训察知情迹,便派吏安抚诸胡,叫他不必致死,自当一体保护。吏佐以为羌胡相攻,干我有利,待他两下俱疲,正好出兵尽灭,为何无端禁护,留下后患?邓训却出言指驳道:“近来因张纡失信,群羌大动,屡来犯边。综计塞下屯兵,多至二万,按时给饷,空竭府藏,尚不能有备无患,凉州吏民,命悬呼吸。今尚欲羌胡相攻,羌败胡盛,胡亡羌兴,终为我害,哪能一举灭尽?且诸胡反复无定,俱因我恩信未厚,所以致此!今若因彼迫急,用德怀柔,彼必感激厚恩,乐为我用。服胡平羌,就在此着,汝等亦怎知大计?”当下大开城门,召入群胡妻子安处城中,严兵守卫。羌人无从胁掠,相继引去。胡人果然感德,并言汉吏常欲图我,今邓使君待我有恩,开门纳我妻子,使免兵刃,这却是我重生父母,怎得不依?于是,群集邓训前,跪伏叩头道:“唯使君命!”邓训乃简选壮丁,择得数百人,使为义从,推诚相待。胡俗耻言病死,每遇病危,即用刀自刭,邓训闻降胡有疾,辄使人拘持缚束,禁令自裁,但给他医治,往往服药得痊,胡人愈加感动,无论男妇长幼,莫不归仁。旋复赏赂诸羌,使相招诱。迷唐叔父号吾,便率种人八百户来降。邓训全数收纳,妥为抚慰;一面征发湟中秦胡羌兵四千人,出塞掩击迷唐,斩首虏六百余级,得马牛羊万余头。迷唐抵敌不住,弃去大小榆谷,逃入颇岩谷中,羌众亦逐渐散去。邓训方上书奏捷,汉廷共庆得人。既而和帝改年号为永元,春光初转,塞外雪消,迷唐欲复归故地,屡遣侦谍,往来榆谷,为邓训所闻,邓训急发湟中兵六千人,使长史任尚为将,叫他缝革为船,置诸筏上,乘夜渡河,袭取颇岩谷。迷唐猝不及防,被任尚乘隙掩入斩首千余,获俘二千人,马牛羊三百余头。迷唐仓皇走脱,收集余众,西奔千余里,诸羌种遂尽叛迷唐。烧当种豪酋东号情愿内附,稽颡归命,余众亦款塞纳质。邓训抚绥诸羌,威信大行,随即遣散屯兵,各令归郡,惟留弛刑徒二千余人,分田屯垦,兼修城堡,务为休息罢了。实是邓禹肖子。

(本篇完)

更多文章

  • 秦始皇让16岁的大女儿华阳公主,带着100名宫女去迎接70岁的大将王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始皇给王翦60万军队,秦始皇和王翦关系,秦始皇为何不杀王翦

    秦始皇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他先灭掉了韩魏燕赵四国,之后他就想要兴兵发楚,他召集群臣商议,“伐楚到底需要多少士兵?”对于这个问题,嬴政最相信的人当然还是老将王翦。王翦当年率领兵马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了三晋地区,又攻破了燕国都城蓟,可以说,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是秦国开疆拓土最大的功臣。嬴政询问王翦:

  • 王莽死后,头颅为何会被历朝皇室收藏272年,学者:疑似穿越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莽真实历史,王莽头颅为何会被后世收藏,王莽头颅最后去向

    穿越一直以来都被当成电视剧或者电影的一大看点,这也是因为许多人都对穿越这件事情有独钟,大多都是对古代的一种向往,相信大家也都想过,如果自己真的穿越了,那么自己先进的头脑,在古代能混到什么程度呢?对此,或许王莽就能够给你一个答案。历史上不乏有被怀疑是从现代穿越到古代的人,而王莽就是其中的一个。对于王莽

  • 诸葛亮并非毫无缺点,后期三位大臣因他而死,蜀汉败亡提前到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要不死蜀汉能坚持多久,蜀汉亡于诸葛亮,诸葛亮死了多久蜀汉灭亡

    在演义中他被描述成了智慧的化身,不仅奇谋迭出,而且能够呼风唤雨,显然已经神化,并且在民间的知名度也是相当的高。作为蜀国的军师,从出山开始就全力地为国尽力,兢兢业业一辈子,对于刘备集团的发展可以说时功不可没,当然这都是演义中的描述。当然也并不是全都是虚构,正史中的记载,诸葛亮并不擅长奇谋,但是在治军和

  • 御史大夫周昌找汉高祖刘邦商议正事,谁知刘邦却抱着戚夫人亲热,周昌吓得转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戚夫人是刘邦最宠爱的妾室,刘邦50岁自立为王之后,第二年就遇到了年轻美妙的戚氏。刘邦常常就和她在朝臣们面前秀恩爱,这让大臣们都觉得很尴尬,却又不好避开。刘邦这样的胡闹,他看到周昌来找他又跑了,他反而还问周昌他怎么样?周昌也是一个老实人,他就实话实说:“依微臣所见,陛下就是汉之纣、桀!”纣、桀就是商朝

  • 周瑜去世后,孙权提了一个要求让小乔为难,没有了周瑜的庇护该何去何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大乔小乔与孙权的故事,孙权大乔小乔完整版,孙权小乔

    《三国演义》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让所有人对江东二乔的外貌浮想联翩。事实上,当时如此绝世的美女也是难得一见的。江东的“二乔”指的就是孙策的妻子大乔,周瑜的妻子小乔。这两人在没有出嫁之前已经很有名,早有传言乔公有两女,都是国色天香。可惜大乔和小乔的命运不好,她们都嫁给当时的英雄人物,

  • 刘备此生最后悔的三件事!不仅令蜀汉差点灭亡,还害死了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备不死蜀汉能统一天下吗,刘备强行把孙尚香带回蜀汉,刘备建立的蜀汉

    但是有句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刘备也不例外,在他的一生中曾有着三件令他后悔不已的事,它们不仅令蜀汉差点灭亡,还是造成诸葛亮病逝的极大原因!那么接下来我就带大家来看看究竟是哪几件事吧。一、劝说曹操诛杀吕布相信读过《三国演义》的各位都知道,吕布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张飞甚至

  • 名大于实诸葛亮,实大于名曹操,开创奠基的李斯,集大成的张居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评价诸葛亮四句话,周瑜派诸葛亮夜袭曹操大营,李斯和诸葛亮谁厉害

    先来撇清几点:第一,封建历史上“相”的作用有多大?《荀子·富国》中这样评价:“使百姓无冻餧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也就是说,在物质匮乏的古人看来,要想解决老百姓的基本生存问题,唯有寄希望于两个人物,一个是圣君、一个是贤相。可见贤相的地位有多高、责任有多大。第二,“相”在历朝历代的称呼有所不同,我

  • 曹操最低调但也最不可忽略的谋士曹丕正是在他帮助下继承王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操和曹丕是什么关系,军师联盟曹丕继承王位,曹丕之后是谁继承了王位

    贾诩按照地域划分是西凉人士,在曹操的阵营中西凉人士是比较少而且能登上高位的只有他。贾诩年轻时就很有远见,他第一次出谋划策是给董卓的部将李榷,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和吕布杀害,贾诩劝李傕、郭汜等人召集人马攻打长安,李傕等听其意见,血洗长安城,杀死了王允等人。贾诩这一计是异常的狠毒,不仅加速了汉朝的灭亡,

  • 安史之乱的黑锅为什么要让杨贵妃来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安史之乱是杨贵妃惹的祸吗,安史之乱跟杨贵妃有什么关系,安史之乱和杨贵妃有什么关联

    中国古代也不是一开始就是男权社会,女人的地位是一步步丧失,最终沦为男人的附庸的,而后续的史学家喜欢把亡国这笔账算到女人头上,称女人是红颜祸水,比如夏朝的妹喜,商朝的妲己等等,以此来为男人开脱,实际上如果让这些史学家面对这些女人的时候,他们也把持不住。平心而论,杨贵妃确实不是一个贤惠的内助,她不像唐太

  • 唐玄宗的亲外孙女六个月的新娘为何魂断异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即使是在唐朝最鼎盛的开元时期,唐玄宗李隆基也依然采取“和亲政策”对少数民族进行怀柔。唐朝是我国综合国力最为强盛的一个朝代,但是好虎架不住群狼,周边的少数民族还是经常骚扰唐朝边境,这让唐玄宗李隆基很是苦恼。为了笼络和安抚人心,唐玄宗不得不利用和亲的政策,决定将唐朝的公主嫁给少数民族的首领。在唐玄宗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