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轼:写诗1首批评诸葛亮,仅仅20个字,背后用意昭然若揭

苏轼:写诗1首批评诸葛亮,仅仅20个字,背后用意昭然若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320 更新时间:2024/1/23 12:12:40

欧阳修:这可得避嫌啊

按照欧阳修的判断,此文必出自曾巩之手。“举贤亦避亲”,学生的作文再好,作为主考官的老师也要“避嫌”啊。于是担心旁人议论的欧阳修,大笔一挥,将此文作者排名第二。只不过,剧情反转来得太快,这篇文章的作者不是曾巩,叫:苏轼。

苏轼的文采是极好的。宋词代表者,文学家、思想家。堪称北宋中期文坛执牛耳者。收录有《东坡七集》等若干,代表作有《水调歌头》系列等不计。在艳词灼灼的同时,为常人所不所知的,乃是其”政论“。文辞犀利、立意高远、观点深刻。

名家苏轼

如同当代网络领袖、思想先驱一样。常常告诫”我们“:生活应当如何过活?民主应当如何实现?人权应当如何保障?譬如:《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留侯论》: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晁错论》:”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于我。“均为劝人上进的文章。告诉我们,做人,要有责任担当。不过,即使是为官,作官文,也必须带着个人情绪,是他的一个问题。

为官带情绪

例如:乌台诗案。时年43岁的苏东坡就任州官,向神宗奏《湖州谢表》一文。本为寻常报告。却受限于诗人出身夹杂了不少感情论调。说”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了,不能和新同志一起工作了,结果被满朝”新党“针对。

讲他”愚弄朝廷、衔怨怀怒“。讥讽时政,恶意满满,要治他死罪。若不是王安石及时出手,上书曰:“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以及太祖”不杀知识分子“的惯例,险遭厄运。最后流配海南,郁郁中度过余生。高中时一直觉得苏轼挺可怜的。

被流放到海南

这么有才,却经常被封建主子迫害,敢于仗义执言却被流放。后来知道得多了,也就释然了。就好比如今的”某神花露水“:针对西方媒栽赃。搬出的“7楼漏水,应当给1—6楼的邻居”道歉说。就是经常从一个比较新鲜的“痛点”切入。

以显摆自己的与众不同,汇集近期舆论中的不满情绪。然而,洋洋洒洒讥讽时弊的上百篇文章,围绕中国面对的现实世界和客观困难,却没有一条有建设意义的谏言。满屏的娇柔做作、哀怨责怪而已。苏轼也是这样的一个人。

例如:辱骂西汉边防将领卫青的《东坡志林》。“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厕见之,正其宜也。”说像卫青这样的人,也只配武帝如厕时觐见。还有反对对他有知遇之恩和救命之恩的老师,为了反对王安石变法。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卫青

奇怪了,苏轼你不是经常在文章里说要有担当,要有责任吗?可国家真的需要你好的建议时,却是”我老了,跟不上节奏了,该告老了。“得发泄情绪、阴阳怪气、乱带节奏。真需要你站出来说话,团结好同志的时候,就要告老还乡了!

笔下似有万言,胸中实无一策。同样受到批评的,还有诸葛亮。苏轼对诸葛亮也喷出了新高度。作诗一首,”先主反刘璋,兵意颇为不义。孔明古豪杰,何乃为此事”。意思是你刘备不是仁义为本吗?为何到了后来要图刘璋的益州。

你不是讲仁义吗?

批评诸葛亮作为军师,豪杰一样的人物,没有规劝好自己的主公。首先,完全从道义上否定刘备取西川的行为,其实是以偏概全。比如,二战后,美军在日本女性和中国大学生身上,做了很多见不得人的事。

我们是不是要全盘否认漂亮国在二战中反对法西斯的正义行为?巴蒂斯图塔退役前转会罗马。影不影响他作为足坛忠臣的形象?北美对印第安人做的屠杀,不也有很多人说美国是民主自由之先驱吗?

谁是仁义的,一目了然

也就是说,不能从绝对的仁义道德来评判政治家的行为。其二,刘备是政治家,作为政治家,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势必要牺牲部分人品道德。三国末年本来是诸侯兼并,所谓“春秋无义战”。讲信义本没有错,但真的要当圣母,就不要做豪强了。

可圣母对社会进步有用吗?要建功立业必须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而这部分人——刘璋。在赤壁之战时,反倒是给曹操运兵运粮忙得不亦乐乎。《三国志武帝纪》:“(曹操)论荆州之功,侯者十五人……益州牧刘璋始受征役,遣兵给军。”

大哥,还是我来吧

试问,同为大汉命官的刘璋,此时对汉朝的忠心又在哪里?像刘璋这种人,该不该打?其三,即使是这样,皇叔白帝托孤时,也积极地开展了自我检讨,勇于批评自己的错误。没有丝毫的回避。君不见告诫刘禅的那几十个大字。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汝父德薄,不足效也。”在临终时,尚不忘检讨自己的刘皇叔,实乃大仁大义也。因为,至死也没有认为为了立业而不讲仁慈是正确的。根据正史,刘备取西川时的谋臣是庞统法正

多多教导太子

怎么能牵扯到诸葛亮的身上了呢?苏东坡要么是历史没学好,要么是谓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座谈客“耳,“非蠢即傻”。自古皓首穷经、青春作赋,搬弄是非、指鹿为马的,都是这类文人。

和现代类比,指的是那类很有文采,在网上自成一派,号称意见领袖的人。比如:”品,你仔细品”的论调;水落实出前,就妄自揣度、习惯性给国人扣屎盆子的某些自媒人;无视国家成就,跪舔火箭回收器的3万亿的公知,实为可恶,该杀。

怪不得满朝要求治苏轼的罪。像苏轼这类人,他们常常沉迷于自己构设的是非善恶之中,全然不顾国家民族所面临的现实世界。他们的思想往往“高于生活”,坐在键盘前,恣意妄想。我是怎么想的,世界就该是什么样。

写东西谁不会呀

当然了,我们并不是不允许百花齐放。只是想凭借随意抖“小机灵”。为万众提供拉风、带节奏的一种爽快的不良消费,实为百无一用、居心叵测耳。就像,以前看德国人屠杀犹太人绝对挺令人同情的。现在看看以色列的所作所为也觉得不值得了。

与苏轼只是在文学和思想上有所造诣相比。历史上的诸葛亮堪称全才。制《蜀科》成先秦法家依法治国实践之顶峰。发展蜀锦、火盐、冶金业较快推进了蜀国GDP发展;著兵书留下观人、识人七法;设堰官为后世继承推都江堰维护之首功;

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读书人”投笔从戎、报效家国之典范……岂一介书生苏轼敢妄言之?就如同:同为意见领袖的方方之徒和鲁迅先生相比,也配说自己是针砭时弊?为正义发声?所不及的不是才学,而是用心动机入了魔障而已,背后用意昭然若揭。

最后申明一下,就民族文化,学习以色列;就国家利益,支持以色列;若论是非曲直,支持巴勒斯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千古一帝统一六国之路,灭韩易如反掌,亡楚损兵折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1、韩2、赵3、魏4、楚5、燕6、齐[var1]速记是:喊赵薇出演去。秦始皇就是那种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的人,他握有一手好牌,而有能力精图志,一扫六合可谓水到渠成。他的时代是牛气冲天,明君、贤臣、猛将、战略(范雎的“远交近攻”很给力)、天时、地利、人和,秦国悉数占尽!统一六国是必然

  • 湖南省博晒东汉文物网友称做工精美远胜希腊,省博回复乃希腊传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镂空花金球作者兰台古代东西方交流虽然缓慢,但是并不是没有交流,而且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在各个方面交流都很频繁。比如通过丝绸之路,中亚乃至西亚地区的葡萄,核桃和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极大的丰富了当时汉朝民众的经济生活,而当时汉朝领先的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和丝织品也通过汉朝使者传到了西域乃至中亚地区,

  • 《大秦赋》:李斯的嚣张,韩王的怯懦,两个字道出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最新一集里面,观众们还看到了秦国朝臣们张狂的一面了,比如说陈驰在赵国策反顿弱,李斯在韩王面前的无限嚣张![var1]李斯很嚣张,见韩王不礼拜一般情况下,一国重臣是不会轻易出使敌国的,避免被敌国所害。但是秦国就是敢派李斯出使韩国,并且在韩国群臣面前尽显嚣张风范!李斯敢这样做也是有底气的,那就是他根本

  • 诸葛亮:要是他还在,主公也不可能病死白帝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诸葛亮之于刘备、之于蜀汉政权,重要性还要在关羽张飞之上,毕竟能打虽然重要,但怎么打、打哪里这种战略性问题以及后勤工作问题才是一个集团发展最重要的东西。可哪怕是诸葛亮,也有无法左右刘备意见的时候,特别是刘备发兵东吴,诸葛亮、赵云多次劝谏都没有效果,导致刘备大败,蜀汉政权元气大伤,刘备自己也病死白帝

  • 赵国占据北方又有十万骑兵, 赵国为什么没有能统一全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比拟一下秦国和赵国的蜕变,秦国的蜕变被称为商鞅变法,从经济、习俗、军事等各方面都举行了周全蜕变。在革命往后,秦国发作出的勃勃生机,是东方六都城不具有风云人物的。反观赵国,赵国的蜕变被称为胡服骑射,蜕变的局限对照窄,仅限于军事畛域。赵国戎行的兵器建设非常好,马队的数目也是各国中至多的。驯服

  • 秦始皇给已婚女性一条特权,因太前卫被后世禁用,至今仍不敢启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文|史说百家编辑|史说百家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在强调男女平等,这一理念也被加入到基本的教育中。但在旧封建社会,我国女性的地位一直很低,不管是思想上,还是法律上,都对女性有很大的限制。特别是明清时期,女性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跌落到了谷底。不过细数明清以前,还是有许多王朝比较

  • 庞涓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何陷害孙膑?又是如何陷害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庞涓和孙膑是什么关系,刘兰芳评书孙膑与庞涓,孙膑庞涓斗智批注

    万般无奈,吴王夫差派伯喜否备足厚礼向越王求和。不久,吴国被越国所灭,夫差自杀。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以后,接着率军渡过黄河,在徐州会合齐、晋、鲁、宋等国诸侯,被诸侯们推为盟主,成了春秋末期最后一个霸主。[var1]春秋时著名军事家孙武死后100多年,至战国中期又出现了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孙膑。他出生于齐国,是

  • 三国少年英雄马超,究竟为何以忧惧终其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马超个人简介,三国里的马超深度解析,马超一秒三枪口诀顺序

    但很少有人的一生能从来都顺风顺水,马超人生的转折点就出现在建安十七年。这一年,他刚刚在与魏国的潼关争斗中落败,苦苦坚持与曹操方面的势力对峙着,五月传来噩耗,曹操杀了他的父亲和两个弟弟,并夷灭三族。第二年的九月,因为自己部下的叛变,他又失去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建安十九年的春天,马超终于支持不住,投奔了

  • 韩非在名作《五蠹》中,指出猛将必发于卒伍,从哪些人物能看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非个人简历,韩非与嬴政谈论君王之道,韩非主张什么

    [var1]他的堂兄弟李蔡和他一起入伍,一起升为将军,最后还从武官转为文官,位至丞相。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连年混战中成名的一些名将,大多是行伍出身。比如也号为“飞将”的名将吕布,以“骁武”投军,以后以“便弓马,膂力过人”著称,最后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曹操手下著名的勇将典韦,投军之初,是张邈手下的旗手

  • 吕布的八健将,都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吕布八大健将结局,吕布怎么一开大就死了,吕布之死完整版

    这八健将都是怎么死的呢?八健将之首,张辽,众所周知,吕布兵败之后,被曹操生擒,张辽也被生擒,曹操在刘备的见一下,杀了吕布,但是,却因关羽求情,放了张辽,张辽随即归降了曹操,成为曹操五子良将,功勋卓著。张辽在正史中是病死的,在演义中,是被东吴大将丁奉一箭射中腰部,回去后不久就死了。臧霸,曾与曹操大将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