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别被荆州的卧龙凤雏误导了,三国时期最盛产人才的是这个地方

别被荆州的卧龙凤雏误导了,三国时期最盛产人才的是这个地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858 更新时间:2024/1/17 11:36:40

如果说以“十常侍”、“三君”、“八顾”为代表的宦官、外戚与名士共同搅动了东汉朝廷的乱世走向,那散落在十三州的各路名号就代表了江湖之远的人才格局。这其中,有沾满地域色彩的“颍川四长”、“江夏八俊”,有带着宗族印记的“荀氏八龙”、“司马八达”,还有冲破地域与宗族束缚的的“三曹”、“三诸葛”……

乱世出英雄,而三国乱世何止出英雄,这一时代的文武人才灿若星河,也难怪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要感慨“古史甚多,而人独贪看《三国志》者,以古今人才之聚未有盛于三国者也”了。没有这些人才,三国时代的开场可能不会这般混乱,当然更不会这般华丽。以地域为界,东汉末年最富盛名的名士组合,大约要数“颍川四长”与“江夏八俊”。这两个大致以长江为界的名士组合并没有直接左右东汉末年的分合大势,却对遥遥暗示了三分天下的政治格局。

《三国志·郭嘉传》中有“汝、颍固多奇士”之语,《晋书·姚兴下》中姚兴又借古人言说道“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三秦饶俊异,汝颍多奇士”,“颍川四长”的名号可以看作是东汉桓灵时代这一评论的最好论据。“颍川四长”见于《后汉书·循吏传序》:“自章和以后,其有善绩者,往往不绝。如鲁恭、吴祐、刘宽及颍川四长,并以仁信笃诚,使人不欺。”后唐朝章怀太子李贤作注云:“谓荀淑为当涂长、韩韶为嬴长、陈寔为太丘长、钟皓为林虑长。淑等皆颍川人也。”

“颍川四长”当为荀淑、韩韶、陈寔、钟皓四人的合称。“循吏”二字本身指代奉公守法、清正廉洁的州县级地方官,所以“颍川四长”被列入“循吏列传”本身可以说明两点:一是四人均德行高尚、政绩斐然;二是四人的官职都不算太高。事实上“长”字本身就点明了四人的官职,依东汉官秩,万户以上的县长官为县令,万户以下的县设县长——由此亦可得知当涂、嬴、太丘、林虑四县的规模。

荀淑是荀彧的祖父,不过相比于这个著名的后辈而言,荀淑还有一个影响更为巨大的祖先,那就是儒家“后圣”荀子。荀淑是荀子的十一世孙,年轻时即以品德学问而闻名,甚至名列“八儁”之首的李膺都尊崇他为师。荀淑明于处事,善于理政,有“神君”之称;而他八个儿子也均颇负名望,被称为“荀氏八龙”,这其中也包括荀彧之父荀绲。

颍川钟氏的名望略逊于颍川荀氏,但也是世族名门。钟氏世代研习《春秋》,门生众多,钟皓更是少有才名,李膺曾以“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的评价将其与荀淑并称,也可见钟皓的影响力了。钟皓与荀淑还有一点相似:他的孙子钟繇、曾孙钟会都是三国时代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这也不得不让人感叹名门多贵子。

钟皓曾任功曹,辞官前举荐另一位名士代替他,这个人便是陈寔。陈寔出身寒微,其性情以乐天知命淡然自逸,屡屡推辞朝廷征辟,在仕途上并没有耀眼的轨迹。然而在逝世时,蔡邕为其撰写碑铭,何进为其遣使致悼,其哀荣已然非等闲人所能比拟。更为难得的是陈寔、陈纪、陈谌父子三人因德行高洁合称“三君”,无意中与窦武刘淑陈蕃合称的“三君”撞名——两个“三君”一为道德楷模,一为朝中砥柱,东汉末年的名士风流由此可见一斑。而陈寔之孙陈群日后更成了曹魏重臣,陈寔的“德冠当时”,陈纪的“名重于世”,最终通过传承的方式渗入到了三国历史的大格局中。

相比于“颍川四长”的前三人,韩韶身上典故较少,也最接近一名普通的“循吏”。韩韶爱民如子,极得人心,直至明清两朝依然将其崇祀为名宦,成为历史清官文化中的吉光片羽。其子韩融后位居九卿之一的大鸿胪,在讨伐董卓之战时曾与执金吾胡母班一并出使关东说解讨董联军。

“颍川四长”以德行闻名,囿于政治舞台所限,四人的影响未必能济身于历史名流。然而,“颍川四长”的重点不在于四人的赫赫盛名,而在于四人背后所代表的颍川文化之盛。荀淑、韩韶、陈寔、钟皓,混合了豪门与守门、世族与庶族之分,可以看出颍川儒学的发达已经跨越了阶层。颍川与汝南相近,两地相结合形成的汝颍集团在党锢之祸中成为士人势力的核心,这一局势既表明了东汉末年的政治势力分野,同时也为后来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人才基础。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从颍川走出的英才实在太多。曹丕称帝后曾说“颍川,先帝所由起兵征伐也”,在这个曹魏帝国的开国君主眼中,曹操的霸业正是由一群颍川谋士支撑起来的:荀彧、荀攸、郭嘉、陈群、钟繇、杜袭、荀悦、戏志才……尤其是“王佐之才”荀彧,完全可以与诸葛亮、鲁肃之辈匹敌,如果少了颍川郡,恐怕中原的“人杰地灵”都要大打折扣了。当然,留给荀彧、郭嘉等人的舞台还要等到曹操崛起之后才逐渐出现,但是如果没有有“颍川四长”,三国时代颍川群星璀璨的灿烂景象也便不会出现;曹操统一中原之梦,恐怕也不会走得如此顺畅。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成都有兵马数万,各路援军正在路上,刘禅为何要开城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刘禅懦弱不堪的性格关于蜀后主刘禅有许多趣谈,比如歇后语: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蜀阿斗的江山—— 白送,司马昭试探刘禅——乐不思蜀。以上这些也都是影视剧中刘禅的艺术形象。也有人为后主刘禅平反,说他一直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后又对降将姜维用人不疑,可见他知人善用。但是有书君却不这么认为,正是因为刘禅是

  • 杂谈商代名相殷商夷的来历:他是国臣还是篡位贼?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殷商太子殷涟,夏商周时期的三个暴君,殷商酷刑

    伊尹帮助商汤称霸,是著名的治国丞相。治国之余,他在治病饮食方面也颇有建树,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后世对伊尹的记载很多。随着文化古迹的发掘,这位历史名圣也以崭新生动的形象出现在后人面前。伊尹背景由于历史太久,对伊尹的出生经历考证有很多分歧。尤其是各个权威文件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

  • 除了刘备之外,他视天下群雄如草芥,最后成了蜀国的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最能代表蜀国的原因,群雄割据刘备势力阵容,蜀国将军刘备

    相信这样说关羽应该不会有人不同意,毕竟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中都把关二爷的这个性格特点表现得很明显。当然了,关羽虽然有不足,但他的忠义是值得人们尊重的。关羽对于自己的大哥很顺从,从来没有做出过对不起他的事情,就算是被曹老板给设计降服了,关羽最后也是拼命回到了刘备身边。关羽的优秀之处大家都很熟悉了,他不足

  • 残酷的秦朝刑罚,你能扛住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最要命的当然是死刑,花样不少。1是绞刑,吊死。2枭首,砍脑袋。3腰斩,一刀两半。4磔,用大刀剁成几大块。更狠的凌迟是五代出现。5车裂,五马分尸,这个大家不陌生,商鞅就是这么玩完的。6戮,先杀,杀完再把尸首丢到人多的地方示众,或者抽几鞭子踹几脚,辱尸。死者为大,在这个刑罚这里不管用。7弃市,在闹市把人

  • 申公豹与姜子牙是如何反目成仇的?他们被元始天尊给算计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申公豹和姜子牙谁厉害,姜子牙申公豹斗法陈浩民版,姜子牙和申公豹打赌完整

    靠着唤人落马的法术,西岐无人是张桂芳的对手。此时,哪吒来到了西岐,靠着莲花化身打败了张桂芳。但西岐虽然取得了暂时的胜利,姜子牙心中还是十分不安,决定到昆仑山去见见元始天尊。姜子牙见到了元始天尊,其实元始天尊也没给姜子牙什么法宝,只是说西岐有德之人坐守,危急之时,自然有人帮忙。然后给了姜子牙封神榜,让

  • 八卦三国:张飞绯闻事件暴走三国,刘婵并不好色,只爱张飞2个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大家想到的都是战争。刘备如何哭爹喊娘,诸葛亮如何运筹帷幄,周瑜如何既生瑜何生亮,曹操如何权谋算计人心。不过除了打仗,也有休整的时候,那么多大男人在一起,没有电视没有网络,也得找点娱乐。今天就说说张飞的这件让刘、孙、曹都乐乐念到的绯闻事件。三国那个战争年代,地上扑个稻草就能睡觉,因此几个男人

  • 高度制度化的秦朝法律,给秦始皇扣了多少黑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在天下并没有真正爆发反叛的时候,他也没有理由去杀人。他对儒家博士的拉拢就可以看出,他是争取民意,争取关东地主阶层,而不是搞殖民统治。秦廷上李家楚国人,冯家韩国人,蒙家齐国人,地方上从萧何这种级别开始向下到刘邦级别的秦吏,都是当地人。秦朝构建的是统一国家,更名为黔首,可能也是为了消弭秦民,楚人这

  • 西周时期的大诸侯卫国、鲁国、宋国在春秋是如何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西周时期的宋国是怎么灭亡的,鲁国历史简介,鲁国地图

    [var1]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西周分封制是周天子派出亲戚、功臣和归附势力在距离统治核心地区较远的地方建立据点,然后以据点推动当地华夏化。与商朝相比,西周诸侯与天子的关系更为紧密。这导致周天子对偏远地区的影响远大于商朝,为“大一统”的诞生埋下了伏笔。[var1]正因如此,西周时期的大诸侯基本具备

  • “草船借箭”并非诸葛亮的专利,东吴这个人很早以前就玩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口吻写草船借箭,为什么草船借箭诸葛亮不放火箭,新三国诸葛亮草船借箭精彩片段

    诸葛亮回去后特意找来了鲁肃,让他准备二十艘船和每船三十个军士,在每艘船上立千余个草人,并将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到了第三天大雾弥漫,诸葛亮将船只驶进曹军附近,曹操看不到敌军不敢贸然进攻,于是下令万箭齐发,箭全都射到了草人上,诸葛亮凭此得到了十万只箭,连周瑜都自愧不如。这就是《三国演义》著名的场景“草船

  • 唐朝最窝囊皇帝:被宦官辱骂,自称不如汉献帝,郁闷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共有21位皇帝,而此人正是唐朝第14位皇帝唐文宗李昂!唐文宗李昂原名李涵,是唐穆宗李恒的第二个儿子,他原本只是个亲王,皇位是由大哥唐敬宗李湛来做的。但在826年12月,李昂的命运迎来转变,原来唐敬宗李湛被宦官秘密杀害,宦官王守澄拥立李昂为帝。别看李昂年轻,但他不像大哥那样只知道玩乐,他是一个有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