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难能可贵!三国时期关羽与张辽和徐晃的友情

难能可贵!三国时期关羽与张辽和徐晃的友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606 更新时间:2024/1/26 18:21:54

一直以来,人们更多地关注关羽的军事活动以及其忠义的人格魅力,这也是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人们很少注意到关羽与张辽徐晃之间深厚的交情。要知道关羽与另外两人分属两个阵营,但是因为特殊的渊源而能相识并成为好友。

首先我们看一下三人的籍贯,关羽是河东解人,早年亡命于涿郡才得以结识刘备、张飞。张辽是雁门马邑人,年轻时的经历基本是担任郡吏,后来跟随丁原和吕布出兵洛阳。而徐晃是河东杨县人,刚开始也是郡吏,后来跟随杨奉。从各自的籍贯以及早年经历来看,三者并没有什么相连,更别提相识了。最多关羽与徐晃可以勉强说是有同乡之情。

因此,三人最后可以相识并惺惺相惜结成好友更是难能可贵。

关羽与张辽的相识可以说是在战争中,两人各自分属一方。按照《三国演义》所描述,关羽与张辽的第一次见面应该是在虎牢关,当时吕布与桃园三兄弟交战,张辽作为吕布的左右手必然是为其压阵,这个时候张辽得以见到关羽的英姿。而正式交手是在刘备联手曹操进攻吕布的时候,关羽看出张辽为人忠义有意识地放其离开,后来吕布白门楼被抓,张辽也在其中,关羽为张辽求情。这算是两人关系的开始。

后来刘备夺取徐州,曹操率大军攻打刘备,刘备军战败,三兄弟分离,关羽中计被大军围在山上,曹操知道张辽与关羽关系好,就派遣张辽上山劝降,最终约法三章,关羽选择暂时投降曹操。

随着官渡之战爆发,白马被颜良大军包围,为解白马之围,曹操让关羽与张辽为先锋,共同作战,最终斩颜良诛文丑,一战成名。

而徐晃早年跟随杨奉,一直到李傕郭汜乱长安,徐晃劝说杨奉保护天子到洛阳,最后劝杨奉一起归降曹操,杨奉投降没多久就后悔选择离开,而徐晃就正式成为曹氏将领。但是之后并没有具体描述,说徐晃与关羽的交流。但是从后来襄阳大战中,两人的对话可以看出两人之前是有过很深的交情。

因此,大胆地推测,三人之间的交情,以及主要交流大致是在关羽降曹,到最后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这段时间内,根据推算可能不足半年。

接下来对三人相识和相交的时间线进行简单归纳:

  • 关羽与张辽相识:
  • 兴平二年,两人相识于徐州,当时正是吕布被曹操赶出兖州前来投靠刘备。

    建安三年,吕布殒命白门楼,张辽降曹操,关羽当时正跟随刘备在曹操处。

    建安五年,刘备三兄弟失散,关羽投降于曹操,同年回到刘备。

  • 关羽与徐晃相识:
  • 建安元年,徐晃归顺曹操,刘备被吕布所败,前来投奔曹操,可以猜测此时关羽与徐晃相识。

    建安三年,徐晃随曹操讨伐吕布。

    建安四年,徐晃参与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战役。

    因此,可以推测,关羽与二人从最开始相识,到后来完全分道扬镳,大致都有五六年时间。也就是在这些年中,才逐步结成了好友。

    接下来看看关羽与张辽、徐晃的关系到底如何。

    《三国志·关羽传》: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

    在关羽斩杀颜良帮助曹操解白马之围后,曹操看出关羽有离开的心思,于是让张辽来询问关羽的意思。像这种较为私密的事情,如果不是关系不好,不可能会让张辽来询问,不仅如此,关羽还实话实说,而张辽也是做了一定的思想斗争后决定对曹操以实相告,这可能也是后来张辽虽然是一员降将却能如此受曹操重用的原因吧。

    《三国志·关羽传》: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完全可以看出,二人完全是君子之交。

    那么关羽与徐晃的私交怎么样呢?

    《三国志·关羽传》注引《蜀记》日:羽与晃宿相爱。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须臾,晃下马宣令:“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羽惊怖,为晃日:“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国之事耳。”

    由此可以看出,两人关系非常好,在两军阵前聊家常,甚至关羽还称呼徐晃为兄弟,当然最后仍旧交战,这也是他们为人公私分明,也正是如此才能结为好友。

    因而,在这里推测一下他们结成好友的原因:

    1. 三人都怀有相似的价值观,尤其是忠诚以及知恩图报方面。价值观相似的人就非常容易走在一起,成为好友,这是一直以来亘古不变的道理。
    2. 三人均身负勇武,英雄相惜。正所谓不打不相识,武将之间的交情不用那么复杂,只要打一架,一起喝酒,就自然而然的就成为好友了。而且三人在后来都有扬名天下的战绩,关羽斩杀河北名将颜良扬名,后来更是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张辽威震逍遥津,合肥一役,以八百军士突袭十万军阵,打的孙权损兵折将;徐晃更是在关羽威震华夏后,直接面对关羽,在正面战场战胜关羽。
    3. 除此之外,三人的出身也较为相似,没有什么高贵的出身,生活习俗也相似。

    有这么多的共同点,因此三人可以成为好友这也可以说是理所当然。

    那么也许有人又有问题,既然关羽与张辽和徐晃关系那么好,张辽和徐晃关系怎么样呢?虽然历史上没有直接说明,大致猜测两人的关系应该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不管怎么说两人都是降将,不是那些夏侯宗族或者是曹氏宗族将领,也不是最开始就投奔曹操的将领如乐进李典,因此就算曹操再怎么信任自己,张辽和徐晃也必须知道并不能交往很密切,就仅仅只是一般的同事关系,而且战事繁忙,张辽镇守合肥,而徐晃一直在关中一带,因此也不可能时常有交流。

    总结一下,关羽与张辽和徐晃交情那么好,这是双向选择的结果。身处乱世之中,能寻找到几个知音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三人有那么多的相似点,同时都极大影响了三国的历史走向,虽然分属两个阵营,但并不能泯灭关羽与张辽和徐晃之间的友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十二岁就当上了秦国丞相,让吕不韦都自叹不如,历史上无人超越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一甘罗甘罗,战国时期秦国名臣甘茂之孙,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罗自幼聪明过人,小小年纪便拜入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任其少庶子。甘罗十二岁时出使赵国,使计让秦国得到十几座城池,甘罗因功得到秦王政(后来的秦始皇)赐任上卿(相当于丞相)、封赏田地、房宅。甘罗虽然小小年纪,但却能想出奇计,使秦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十

    • 刘禅在位期间,蜀汉内部的主战派、主和派分别有哪些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蜀汉灭亡刘禅的结局,蜀汉后主刘禅的一生,皇帝成长计划蜀汉后主刘禅攻略

      主战派:诸葛亮、蒋琬、魏延、吴懿、马岱、姜维、夏侯霸、陈祗众所周知,诸葛亮是蜀汉主战派的代表。自公元228年开始,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中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因为粮草等问题,诸葛亮北伐最终没能扭转蜀汉和曹魏之间的巨大实力差距。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在诸葛亮北伐期间,魏延、吴懿是他

    • 秦驰道,大秦帝国的武力延伸,秦始皇的黄泉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剧照 我们常说:“以德服天下”,是说治理国家要用德,靠德才能稳定,才能长久。大家知道,大秦帝国是靠武力取得天下的。他是在商鞅变法成功后积累了极大地政治和经济力量才横扫六合,天下归一。他不是那种尧舜相让,也不是那种文武(文王和武王)相承,因此,大秦帝国建国后,有很多人不服,不服就会生乱。在大秦

    • 他是蜀国后期第一名将,如果此人不死,魏国根本灭不了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刘备一生阅人无数,所以他能一眼看出马谡言过其实。后来马谡果然在街亭兵败,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全盘皆输。可见,刘备的军事能力虽然不如曹操,但在用人方面与曹操旗鼓相当。他让魏延去守重要的汉中,说明他足够认可魏延的能力。在刘备活着的时候,他曾问魏延:“我让你来镇守汉中,你将会有什么作为?”魏延

    • 完璧归赵真的值得赞扬吗,对于赵国这其实是一次失败的外交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但我们仔细审视一下完璧归赵的过程,就会发现完璧归赵对于赵国是一次失败的外交事件。[var1]赵国名相蔺相如蔺相如第一次见秦王时,见秦王无意以十五城换和氏璧,于是急中生智,抱着玉碎人亡的打算准备玉石俱焚。秦王许诺斋戒五日,据史记记载还曾“设九宾礼于廷”。不论秦王之前态度多么傲慢,这次可谓表现出了十足的

    • 秦朝第二位皇帝秦二世 亡秦非楚 实为胡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亡秦者胡也小说,胡也,秦朝第二代皇帝简介

      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儿子,跟赵高学习法律。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1年)十月,秦始皇带着胡亥外出巡游。左丞相李斯随从,右丞相冯去疾留守京城。十一月,走到云梦,在九疑山遙祭虞舜。 据《李斯列传》记载:秦始皇到达平原津时生病了,写好一封盖上御印的信给公子扶苏说:"回咸阳来参加丧事,在咸阳安葬。"信还没

    • 宋襄公是大草包?宋襄公真的是假仗义? 古印度是怎样打仗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后人对宋襄公的评价,为什么评价宋襄公,宋襄公到底从哪里来

      到了约定的时候,除了齐国之外,其他的国家基本上都来了。事情的发展都在宋襄公的意料之中。可是在确认到底由谁该做盟主的时候,楚成王和宋襄公却争吵了起来。宋襄公非常的生气,还要和楚成王争论。可是楚成王已经不耐烦了,于是,只见楚成王的一般随从脱去外衣,露出一身亮堂堂的铠甲,把宋襄公给逮住了。[var1]后来

    • 谁的话点醒了他?刘邦为什么后悔杀了韩信?丹书铁劵真的免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196年的冬天,大汉王朝的一代功臣韩信在长乐宫室死去,终年只有33岁。刘邦还将其诛灭三族,几千无辜人的生命,将整个长安城染成了血红色,哀声满天,使天下人为之动容。据说,韩信被满门抄斩的那天,寒风四起,大雪纷飞,满城人为这开国元勋悲叹。萧何一语中的,想谋反的人怎么会像韩信这样坦率呢?韩信没有辜负

    • 孟子为了宣传儒家学说,都游历了哪些国家?孟子为何对齐国失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但孟子的王道仁政对企图争霸天下的齐王来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最后齐国直接攻燕,大行暴政,导致孟子对齐国的彻底失望,终于在公元前312年左右离开了齐国。孟子宣传的爱民的王道仁政,在统治者看来不是当务之急,因此一直未被采纳。孟子70多岁时,带领学生万章、公孙丑等回到了家乡。在以后的十几年里,孟

    • 苏轼:写诗1首批评诸葛亮,仅仅20个字,背后用意昭然若揭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欧阳修:这可得避嫌啊按照欧阳修的判断,此文必出自曾巩之手。“举贤亦避亲”,学生的作文再好,作为主考官的老师也要“避嫌”啊。于是担心旁人议论的欧阳修,大笔一挥,将此文作者排名第二。只不过,剧情反转来得太快,这篇文章的作者不是曾巩,叫:苏轼。苏轼的文采是极好的。宋词代表者,文学家、思想家。堪称北宋中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