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完璧归赵真的值得赞扬吗,对于赵国这其实是一次失败的外交事件

完璧归赵真的值得赞扬吗,对于赵国这其实是一次失败的外交事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098 更新时间:2024/1/17 3:28:25

但我们仔细审视一下完璧归赵的过程,就会发现完璧归赵对于赵国是一次失败的外交事件。

[var1]

赵国名相蔺相如

蔺相如第一次见秦时,见秦王无意以十五城换和氏璧,于是急中生智,抱着玉碎人亡的打算准备玉石俱焚。秦王许诺斋戒五日,据史记记载还曾

“设九宾礼于廷”

。不论秦王之前态度多么傲慢,这次可谓表现出了十足的诚意,面子工程做的外人看来无懈可击。可是就在秦王再一次召见蔺相如时,蔺相如却告知秦王已经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看似蔺相如很机智,保存了和氏璧,实际很愚蠢,这样一弄受人指责不讲规矩的成了赵国,戏耍了秦国一番。蔺相如忘记了出使前对赵王说的那番话

“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蔺相如摸准了赵王和秦王的心理,如果和氏璧归秦国所有,秦王很大可能食言,到时候他回国免不了被问责,而如果他欺骗秦王偷偷地把和氏璧送回去,赵王眼光短浅,现阶段虽没有得到城池但是心爱的玉璧还在,不但不会怪罪蔺相如相反还会赏赐他。

[var1]

完璧归赵图画

秦王在这起完璧归赵中展现出了十足的风度和政治智慧,不但没有为难蔺相如还在朝堂上接见了蔺相如,用完备的礼节来招待他,最后送他出境。秦王看似没有得到和氏璧,却赢得了外交舆论上的胜利,秦国以礼相待却被赵国放了鸽子,没有怪罪赵国使臣展现出了自己的宽宏大量。赵国表面上完璧归赵毫发无伤,其实触怒了秦国,惹下了大麻烦,给秦国发兵赵国提供了借口。事实上也是如此,据史记记载,这件事情后秦国讨伐赵国攻下石城,过了一年又攻赵国杀了两万人(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

蔺相如去的时候信誓旦旦得要让秦国背负不守信的坏名声,可后来他琢磨过来了,觉得自己为了这趟差事不至于搭上这条命,又断定秦王不会杀他,所以才使出这一招,实在谈不上高明。赵王还傻乎乎的以为蔺相如争取到了国家尊严,给他加官进爵,殊不知战事就在眼前。廉颇之所以看不上蔺相如,也和后者为了强争一时尊严而致国家利益与发展而不顾,秦国报复赵国,边境战事频发。后来的渑池之会秦王以为教训了赵国几趟,赵国应该会老实很多,没想到蔺相如这个愣头青为了争一时的上风,又在胁迫秦王,火上浇油,激化了两者矛盾!赵王目光短浅,以一时得失来论功行赏,蔺相如只不过做了两趟好差事就排在廉颇前面,赵王的眼光和判断力实在糟糕。

[var1]

大秦帝国中的蔺相如

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发展史来看,秦国自商鞅变法到换璧归赵已经过了七十余年,国内经济、军事能力迅猛增长,已成为七雄当中的佼佼者。而赵国自打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才过了二十多年,虽然实力在七雄中仅次于秦国但是与秦国还有很大的差距,正确的做法是抓住机会发展自身实力,不要让自己成为强秦的靶子,应该让秦国把目光转移到其他国家身上,待自身实力足够再与秦国一争短长不迟,沉得住气方成得了大事!

蔺相如以匹夫之勇,小家之谋,图逞口舌之快,而毫无大局观,不是合格的政治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朝第二位皇帝秦二世 亡秦非楚 实为胡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亡秦者胡也小说,胡也,秦朝第二代皇帝简介

    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儿子,跟赵高学习法律。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1年)十月,秦始皇带着胡亥外出巡游。左丞相李斯随从,右丞相冯去疾留守京城。十一月,走到云梦,在九疑山遙祭虞舜。 据《李斯列传》记载:秦始皇到达平原津时生病了,写好一封盖上御印的信给公子扶苏说:"回咸阳来参加丧事,在咸阳安葬。"信还没

  • 宋襄公是大草包?宋襄公真的是假仗义? 古印度是怎样打仗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后人对宋襄公的评价,为什么评价宋襄公,宋襄公到底从哪里来

    到了约定的时候,除了齐国之外,其他的国家基本上都来了。事情的发展都在宋襄公的意料之中。可是在确认到底由谁该做盟主的时候,楚成王和宋襄公却争吵了起来。宋襄公非常的生气,还要和楚成王争论。可是楚成王已经不耐烦了,于是,只见楚成王的一般随从脱去外衣,露出一身亮堂堂的铠甲,把宋襄公给逮住了。[var1]后来

  • 谁的话点醒了他?刘邦为什么后悔杀了韩信?丹书铁劵真的免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196年的冬天,大汉王朝的一代功臣韩信在长乐宫室死去,终年只有33岁。刘邦还将其诛灭三族,几千无辜人的生命,将整个长安城染成了血红色,哀声满天,使天下人为之动容。据说,韩信被满门抄斩的那天,寒风四起,大雪纷飞,满城人为这开国元勋悲叹。萧何一语中的,想谋反的人怎么会像韩信这样坦率呢?韩信没有辜负

  • 孟子为了宣传儒家学说,都游历了哪些国家?孟子为何对齐国失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但孟子的王道仁政对企图争霸天下的齐王来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最后齐国直接攻燕,大行暴政,导致孟子对齐国的彻底失望,终于在公元前312年左右离开了齐国。孟子宣传的爱民的王道仁政,在统治者看来不是当务之急,因此一直未被采纳。孟子70多岁时,带领学生万章、公孙丑等回到了家乡。在以后的十几年里,孟

  • 苏轼:写诗1首批评诸葛亮,仅仅20个字,背后用意昭然若揭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欧阳修:这可得避嫌啊按照欧阳修的判断,此文必出自曾巩之手。“举贤亦避亲”,学生的作文再好,作为主考官的老师也要“避嫌”啊。于是担心旁人议论的欧阳修,大笔一挥,将此文作者排名第二。只不过,剧情反转来得太快,这篇文章的作者不是曾巩,叫:苏轼。苏轼的文采是极好的。宋词代表者,文学家、思想家。堪称北宋中期文

  • 千古一帝统一六国之路,灭韩易如反掌,亡楚损兵折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1、韩2、赵3、魏4、楚5、燕6、齐[var1]速记是:喊赵薇出演去。秦始皇就是那种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的人,他握有一手好牌,而有能力精图志,一扫六合可谓水到渠成。他的时代是牛气冲天,明君、贤臣、猛将、战略(范雎的“远交近攻”很给力)、天时、地利、人和,秦国悉数占尽!统一六国是必然

  • 湖南省博晒东汉文物网友称做工精美远胜希腊,省博回复乃希腊传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镂空花金球作者兰台古代东西方交流虽然缓慢,但是并不是没有交流,而且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在各个方面交流都很频繁。比如通过丝绸之路,中亚乃至西亚地区的葡萄,核桃和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极大的丰富了当时汉朝民众的经济生活,而当时汉朝领先的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和丝织品也通过汉朝使者传到了西域乃至中亚地区,

  • 《大秦赋》:李斯的嚣张,韩王的怯懦,两个字道出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最新一集里面,观众们还看到了秦国朝臣们张狂的一面了,比如说陈驰在赵国策反顿弱,李斯在韩王面前的无限嚣张![var1]李斯很嚣张,见韩王不礼拜一般情况下,一国重臣是不会轻易出使敌国的,避免被敌国所害。但是秦国就是敢派李斯出使韩国,并且在韩国群臣面前尽显嚣张风范!李斯敢这样做也是有底气的,那就是他根本

  • 诸葛亮:要是他还在,主公也不可能病死白帝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诸葛亮之于刘备、之于蜀汉政权,重要性还要在关羽张飞之上,毕竟能打虽然重要,但怎么打、打哪里这种战略性问题以及后勤工作问题才是一个集团发展最重要的东西。可哪怕是诸葛亮,也有无法左右刘备意见的时候,特别是刘备发兵东吴,诸葛亮、赵云多次劝谏都没有效果,导致刘备大败,蜀汉政权元气大伤,刘备自己也病死白帝

  • 赵国占据北方又有十万骑兵, 赵国为什么没有能统一全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比拟一下秦国和赵国的蜕变,秦国的蜕变被称为商鞅变法,从经济、习俗、军事等各方面都举行了周全蜕变。在革命往后,秦国发作出的勃勃生机,是东方六都城不具有风云人物的。反观赵国,赵国的蜕变被称为胡服骑射,蜕变的局限对照窄,仅限于军事畛域。赵国戎行的兵器建设非常好,马队的数目也是各国中至多的。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