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变法:令秦国走向强大的神奇魔术

秦国变法:令秦国走向强大的神奇魔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66 更新时间:2024/2/19 15:46:14

如果问我秦灭东方六国,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是秦国变法,这个西北边陲之国,曾经被天下诸侯所不齿,更是被魏国占据了河西之地,在与魏武卒的战斗中,差点被灭国。但就是这样一个国家,遇到了两个神奇的魔术师:秦孝公嬴渠梁和商鞅,这两个人可以说是完美搭档,他们所主导的变法,令秦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从人见人欺的弱国,变成了令东方六国忌惮的虎狼之国,仅仅因为他们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变革,法家的理论正式应用在秦国,为秦最后一统天下奠定了根基。

[var1]

嬴渠梁虽然领导的是贫穷的小国,但他雄心勃勃,想恢复三百年前秦穆公的霸业,在他继位后的第二年,就向天下发出了求贤令,欢迎能够让秦国富强的知识分子开到秦国创业,嬴渠梁确认人才决定国家的命运,人才可以改变国家的命运。开到秦国的人很多,其中不乏滥竽充数之人,但有一个人赢得了秦孝公的信任,他就是商鞅,也可以叫卫鞅。

[var1]

商鞅是卫国人,尽管也是姬姓族人,但周王室早已经没落,商鞅在卫国没有发挥的空间。他很早就来到了魏国,经历了魏文侯魏武侯的魏国,成为了战国最先崛起的国家,商鞅认为自己在这里更容易得到机会。他投到公叔痤门下做了中庶子,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赢得了公叔痤的信任和赏识。因此公叔痤病重时,极力向魏王推荐商鞅,魏王没有表态,公叔痤又说道:“如果我王不用商鞅,就立刻杀了他,否则必然会成为大魏国的祸患!”魏王说:“那我就杀了他!”

[var1]

魏王走后,公叔痤把商鞅叫到身边,对他说:“卫鞅,你赶快逃走吧!魏王不用你,一定会杀了你的!”商鞅笑了,他对公叔痤说:“老师放心,我不会死的,既然魏王不肯听您的用我,又怎么会听您的杀了我呢?”公叔痤去世后,商鞅果然什么事也没有,因为在魏王看来,公叔痤是老糊涂了,疯疯癫癫的,一会儿推荐商鞅,一会儿又让自己杀死商鞅,这不是颠三倒四吗?自己又不傻,为什么要听一个傻子的呢?

[var1]

除了公叔痤外,大臣魏昂也深知卫鞅的才能,因此他也向魏王推荐,魏王听了不禁一笑,然后说:“你怎么和老眼昏花的公叔痤一个见识,一个小小的中庶子,能有多大本事,我不用他,难道会亡国吗?”这充分说明他和父亲魏武侯,爷爷魏文侯相比,就是一个普通的庸才。商鞅在魏国绝望了,他看到秦孝公在招揽人才,便适时地离开魏国,踏上了新的征程。

[var1]

秦孝公嬴渠梁和商鞅促膝长谈,这就是齐桓公管仲促膝长谈的历史重演,相互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商鞅知道嬴渠梁有顾虑,于是对嬴渠梁说:“如果你对一件事怀疑,就一定不能成功;如果你对一项措施怀疑,也绝对不能成功;一个有真知灼见的人,必定会被世人所排斥。对于大多数人,你不用去和他们商量,只需要让他们看到利益就行了。道理只是少数人才能领悟的,这也是谋大事者的孤独,不从于众必然形单影只,但这是必要的考验!”甘龙等老氏族反对变法,他们说:“按照圣人的办法做,一定不会有错,为什么要变呢?这是自取其祸!”商鞅笑了,“秦一直循规蹈矩,遵守圣人之训,是变得强大了,还是弱小了,河西之地都被魏国占据了,函谷关天险已经和人共有了,还在这里自欺欺人大言不惭吗!”甘龙气得嘴唇发紫,说不出一句话来,嬴渠梁终止了这次辩论,因为结果已经很清楚了。不变法秦国没有活路,老氏族是既得利益者,他们反对改变,这是秦图强的最大障碍。

[var1]

提到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很多人就会想起那个搬木头给钱的事,但那不是变法的内容,只是商鞅变法的前奏,目的是让人相信政府说话算数,秦法可不是说说,而是要切实落地执行的。那么秦国变法的具体举措有哪些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求所有秦人必须学习最低程度的礼仪。家里人必须分开睡,不能都挤在一起,睡在同一个炕上。这么做就是文化改变,你不能和不懂得道理的人讲理,只有都知道礼仪规矩了,下面颁布法令才有了认同和执行。

二、统一度量衡。全国必须使用同样的计量工具,计量方法也要保持一致。这样一来就有了统一的标准,提升了经济的交往和发展。

三、建立健全政府的基层管理组织。若干村落组成一乡,若干乡组成一县,县直属中央政府管理。这样一来管理链条就细化了,组织的管理效能就提升了。

四、建立社会基层组织。把十家编为一组,互相监督生产和行动,一家犯法,九家都有检举的义务。且检举本组以外的其他犯罪行为,就跟在战场上杀敌立功一样,会有重赏,而窝藏罪犯的,就跟藏匿敌人一样,会受到重罚。

五、每一个和国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不能整天游手好闲,就算是贵族也是一样,如果不能从事正当职业,一律当做奴隶,送到边疆去垦荒。没有人是特权阶级,如有的贵族都不能坐享其成,必须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才行,否则剥夺你的一切让你去做奴隶。

六、秦国是个地多人少的国家,很多土地无人耕种处于荒芜状态,于是用优厚的条件吸引人来秦国,只要来垦荒的人,九年都不收田赋,这样一来很多没有土地的人,都来到了秦国,秦国的人口快速增加,而人口就是兵源。

七、鼓励生产作业。种地织布做得特别好的,储存粮食特别多的,免除他们的赋税和劳役。这样一来,农耕发展上去了,粮食储存的多了,打仗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军粮可以用来供给前线的部队,保证了部队持续旺盛的战斗力。

八、一家里有两个成年男子的,必须分开居住,自己建立家业,这样一来就为增加生产力和人口提供了条件。分家了,就要建立家庭,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人口增长,人多力量大。

九、民间的矛盾和纠纷,必须到法庭去裁判,不准私自决斗。如果发生了私斗,无论有没有理,都要受到处罚。私斗是无谓的内耗,因此从国家层面禁止私斗,由法庭来裁决,保证了社会的安定。

十、对敌作战是第一等功勋,受到第一等的赏赐。强调了战斗是第一位的,你想得到赏赐和爵位,只有去战场为国而战,杀的敌人越多,功劳就越大。

十一、必须作战有功才能获得升迁,贵族的地位虽然高,商人的财富虽然多,但如果他们没有为国家立下战功,就不能担任政府的官职。目的还是让各个基层的人都去参与到国战中,没有了私斗,就只剩下国战了。

由此看出,秦国当时还处于半原始的状态,落后、贫困、腐败和一片混乱是主题词,这些都是需要去做出改变的。因此变法不仅仅是变更法令,而是社会全方位的变革,从政府组织到社会结构到风俗习惯,再到人的价值观、道德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个曾经的西北边陲的贫弱之国,焕发了活力,仅仅用了十九年的时间,就成为继魏国后,崛起的另外一个超级强国。

[var1]

两千年后,日本效仿商鞅实行变法,也就是著名的“明治维新”,使一个当时落后的古老日本,也迅速崛起。历史告诉我们,当处于巨变时代时,有能力彻底改变的国家强,改变不够彻底的国家乱,而拒绝改变的国家则会继续没落,直至最后灭亡。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国的军功爵制源自赵国,源自另外一个叫“鞅”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主笔:大器晚橙公元前5世纪有太多可聊的事了,所以我分成两章来写。上一章说完了希波战争,本章我们把视角拉回到中原,坐标晋国,时间往回拨一个世纪,从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说起,即“赵氏孤儿”。公元前601年,晋国的正卿,顶梁柱赵盾去世,其子赵朔承袭,之后赵朔作为晋国的下军将率兵救援郑国,与楚庄王大战,史

  • 秦王夫妇真如《山河月明》中那么恩爱吗?死于宫斗的秦王一家三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历史剧不是披着历史皮的古装偶像剧,应当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即剧情发展必须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要与历史相合,不可随意虚构,同时为增强观赏性,可以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予以一定的虚构。服装道具上,《山河月明》还原得真心不错,可剧情上,阿越只能表示吐槽无力。《山河月明》以明朝

  • 秦国的西方崛起,说明了什么?一切不切实际的“鸡汤”是不是该省省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此背景下,原本坐落西部边陲、不被中原诸侯国正眼瞧见的秦国奋力崛起,成为了最有实力统一中原的强国。公元前221年,年仅38岁的秦始皇歼灭了代表着战国时期最后一抹余晖——齐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至此自周朝而来分崩离析800多年的中华大地重归于一统,正式开启了封建王朝在中华大地上的漫长延

  • 秦国历代君主姓名谥号统治时长(共38位,含秦朝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秦非子受西周孝王封于秦地(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始建秦国。2、秦侯(在位9年)3、秦公伯(在位2年)4、秦仲(在位3年)被周宣王封为大夫,攻打西戎,兵败而死。5、秦庄公 嬴也(在位44年)[var1]6、秦襄公 嬴开(在位12年)护送周平王东迁,位列诸侯。7、秦文公(在位50年)打败西戎,扩地至

  •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对战国七雄的排名顺序为“齐楚燕韩赵魏秦”,便是按照国力强弱来排的,而谁也没想到,六国竟被排名最后的秦国所灭,实现了全国的大一统。这一切——都得归功于秦始皇嬴政,而六国国君的下场也不尽相同。[var1]秦始皇的坎坷经历秦始皇嬴姓名政,母亲本就是赵国人,父亲则是沦落到赵国当人质,所以他出生于赵国邯

  • 秦始皇之前有8位秦王,为何没有一个昏君?揭秘秦国的崛起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第一,秦国的君主们一直以来态度就比较端正,注意力也比较集中,知道什么时候改干什么事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那个时候啊,因为当时的分封制度的影响,这些君主可以说日子过得比较不安宁,君主们都是所有诸侯的敌人。大家大部分都对秦国有多多少少的负面情绪,整天就在寻思着应该怎么打秦国。这种关系也就

  • 秦始皇的耻辱与愤恨:车裂嫪毐,囚其母,赐死吕不韦,一生不立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始皇帝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后宫某种意义上主要提到的就是他的母亲最多,其他的都很少提及到,但也就是这个母亲,造就了他的羞辱和愤恨。[var1]仲父吕不韦就这样子,心理其实不算健全的嬴政,在其父亲成为秦王的时候接回大秦立为太子,在他父亲去世后成为新一任的秦国大王。上位时嬴政的年纪小也就是如今的初中生年

  • 秦国崛起中,各国为何未能形成有效制衡,却对魏齐形成有效制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让我们把目光拉到近代,将六国与欧洲反法同盟做个比较,也许能回答这个问题。近代英国在欧洲各国制衡法国的过程中扮演的重要作用降低了欧洲各国战败的概率,从而使欧洲国家敢于结成同盟,最终促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法同盟。正是英国一如既往地执行离岸均势政策,促使18 、19世纪的法国、近代德国与欧洲霸主的地位失之交

  • 吕不韦是秦国的大商人,那您知道他是做什么生意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吕不韦生于战国后期,姜姓、吕氏、名不韦,是姜子牙(姜尚)二十三世孙。如果您连姜子牙也不知道的情况下,那说一件事您肯定记得起来,封神榜助周灭商的丞相,齐国的开国君主,西周第一大功臣。您说说他的身世“贱”吗?那可是比太多的人地位勋贵。之所以他会被人看不起,那是因为他从事的经商的职业,太史公在史记中只用一

  • 秦王要吃公鸡下的蛋,神童甘罗:这有何难?后甘罗官拜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刘晏在年幼时便凭借自己过人的聪慧而轰动一时,被赋予“神童”的名号,更是在成年后官拜宰相之位。[var1]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其实在我国古代,如刘晏般的神童并不在少数。在距唐朝近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便有一名神童,同样是凭借自己的才智闻名于当时。他就是甘罗。甘罗年仅十二岁时便作为使臣出使他国,后来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