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灭强国赵国用了30万大军,为何灭楚时,王翦却认为要60万大军?

秦灭强国赵国用了30万大军,为何灭楚时,王翦却认为要60万大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314 更新时间:2023/12/9 13:56:55

[var1]

秦灭六国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外交和军事策略,对于对东方六国各个击破,不断扩大自己的版图。当初秦国用了三十万大军灭了当时的强国赵国,接下来的目标是实力衰弱明显的楚国,这里大将军王翦却认为要60万军队才能灭楚,这是为什么呢?

始皇帝的心腹

王翦出生在关中,是秦朝军功贵族的一份子,年少时就随侍嬴政身边,精通军事。等到嬴政即位之后,王翦就作为心腹一直掌管军队,深受嬴政的信赖。嬴政上位之初,最大的障碍是吕不韦和太后的势力,两人互相勾结,给嬴政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

[var1]

随着嬴政亲政的时间越来越长,他更加不能容忍自己治下有权臣集团,所以故意漏了一个破绽,让嫪毐等人率先发动政变,嬴政则命令王翦暗中准备兵力,一直戒备着这伙人。等到嫪毐终于放手一搏的时候,王翦守株待兔,一举拿下了这个集团。

[var1]

除了这次清剿叛乱之外,王翦另外一场平叛战争是消灭长安君和樊於期的反叛势力。长安君在樊於期的挑唆下,在外出掌军的时候有了疑心,对嬴政的命令有所违抗,于是王翦奉命出征讨伐。王翦没有直接狠命攻打,而是先用了攻心计,派出说客扰乱长安君的内心,让他刚刚兴起的反叛念头再次动摇,王翦趁势出兵,拿下这次战功。

[var1]

之后的王翦越发受到信赖,当上了大将军。这段时间秦国并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可是小规模的边境冲突却时有发生,经常是几个县的争夺。王翦在这种小规模的战斗中积累了大量的军事经验,对如何进行军事调动有了更加丰富的准备。王翦在军中很有威望,这种威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大量的胜仗来维持,而且还需要主将具有能力可以让将士们服气。王翦就是这样一位能带士卒打胜仗的将军,虽然治军严厉,处罚严格,可还是深受将士的信赖。

[var1]

横扫三晋

王翦几乎参与了秦灭六国的全部战事,除了最初的韩国没能赶上之外,其他5国要么是王翦自己攻灭,要么是他的儿子王贲参与,王家父子打满了全场。王翦参与的第一场灭国大战是秦赵之战,赵国派出了李牧应对,两军在边境陈兵一年多,互有胜负。

[var1]

这个时候王翦没有继续在军事上死磕,而是暗中使用离间计,放出谣言说李牧想要谋反,使得赵王起了疑心,李牧很快因此而死。王翦抓住机会,大败赵国军队,俘虏了赵王迁,打下了赵国全境,拿下了首杀。嬴政20年,嬴政借口荆轲刺秦王的事件,向燕国发动了进攻。燕国的实力无法和秦国相比,即便和赵国的残余势力合流,两方在硬实力方面还是有着极大的差距。最终果不其然,燕赵联军大败,秦国顺势拿下了燕国,王翦拿下双杀。

[var1]

这个时候其余国家已经有了警惕,开始慢慢联合起来,妄图和秦国抗争。王翦之子王贲先和楚国打了一仗,随后迅速北上,围攻魏国,用了水攻,直接淹没大梁,打下了魏国。至此,过去的战国七雄已经所剩无几,秦国统一的目的越来越近。

[var1]

事实上,秦国灭亡六国的顺序并没有那个严格,国家和国家之间的情况不一样,因此秦国在战争中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这些方针只是一个大方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许多的因素干扰,各个战场也是有所不同的。在秦国的战略设想中,首先攻打韩国和赵国,稳住楚国和魏国,最后再说燕国和齐国的事情。所以在前两步的战略成功后,楚国就是拦在统一路上的绊脚石,嬴政亢奋地打量这个强敌,为即将开始的大战做准备。

[var1]

灭楚之战

灭楚之战和其他几场战争不同,这次战争的时间跨度很长,秦国也吃了不小的亏,算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王翦和王贲攻打前面几个国家的时候,王翦并没有使用太多的军队,灭亡强大的赵国也只不过用了30万人。可是等到攻打楚国的时候,王翦却开口要60万军队。

[var1]

嬴政不想给王翦这么多的军队,因为王翦带领军队获得了旭东胜利,王家父子在军中的威望太高,而且60万的数字是秦国的全部兵力,绝对不可擅自交在一个人的手中,所以嬴政没有直接答应,而是说先思考一下。这个时候,另一位将军李信站了出来,说自己灭楚只要20万军队即可,嬴政大喜,将军队全权交给了李信,而王翦也顺势提出了告老还乡,满足了嬴政的心愿。王翦的心思很好猜,他本身就没有太大的野心,而且自己一家掌握军权的时间太久,受到了嬴政的猜忌很正常,再加上楚国幅员辽阔,不是那么容易拿下的,所以借着这次机会,王翦先退隐一段时间,静待时局发展。

[var1]

李信心浮气躁,被楚军击败,损兵折将严重。这个时候嬴政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马上亲自去请王翦出山。王翦还坚持自己60万大军的说法,嬴政无奈只能同意,可是心中的猜疑更深。王翦这时候却做得很漂亮,他主动向嬴政要了很多的田地和钱财,自污名声,打消了嬴政的猜忌,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掣肘。等到王翦带兵抵达战场后,并没有主动寻求决战,而是建造了坚固的堡垒,大军整日把守营寨,绝不浪战。

[var1]

结语:王翦的策略是正确的,楚国是大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有着大量的军队,而且还有名将项燕率领,不容小觑。楚国同样有弱点,那就是国力无法和秦国相比,等到楚国耗尽粮草,军心浮动的时候,王翦一举出击成功,大破楚军,也宣告了楚国的灭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国变法:令秦国走向强大的神奇魔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问我秦灭东方六国,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是秦国变法,这个西北边陲之国,曾经被天下诸侯所不齿,更是被魏国占据了河西之地,在与魏武卒的战斗中,差点被灭国。但就是这样一个国家,遇到了两个神奇的魔术师:秦孝公嬴渠梁和商鞅,这两个人可以说是完美搭档,他们所主导的变法,令秦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从人见人欺的

  • 秦国的军功爵制源自赵国,源自另外一个叫“鞅”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主笔:大器晚橙公元前5世纪有太多可聊的事了,所以我分成两章来写。上一章说完了希波战争,本章我们把视角拉回到中原,坐标晋国,时间往回拨一个世纪,从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说起,即“赵氏孤儿”。公元前601年,晋国的正卿,顶梁柱赵盾去世,其子赵朔承袭,之后赵朔作为晋国的下军将率兵救援郑国,与楚庄王大战,史

  • 秦王夫妇真如《山河月明》中那么恩爱吗?死于宫斗的秦王一家三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历史剧不是披着历史皮的古装偶像剧,应当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即剧情发展必须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要与历史相合,不可随意虚构,同时为增强观赏性,可以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予以一定的虚构。服装道具上,《山河月明》还原得真心不错,可剧情上,阿越只能表示吐槽无力。《山河月明》以明朝

  • 秦国的西方崛起,说明了什么?一切不切实际的“鸡汤”是不是该省省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此背景下,原本坐落西部边陲、不被中原诸侯国正眼瞧见的秦国奋力崛起,成为了最有实力统一中原的强国。公元前221年,年仅38岁的秦始皇歼灭了代表着战国时期最后一抹余晖——齐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至此自周朝而来分崩离析800多年的中华大地重归于一统,正式开启了封建王朝在中华大地上的漫长延

  • 秦国历代君主姓名谥号统治时长(共38位,含秦朝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秦非子受西周孝王封于秦地(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始建秦国。2、秦侯(在位9年)3、秦公伯(在位2年)4、秦仲(在位3年)被周宣王封为大夫,攻打西戎,兵败而死。5、秦庄公 嬴也(在位44年)[var1]6、秦襄公 嬴开(在位12年)护送周平王东迁,位列诸侯。7、秦文公(在位50年)打败西戎,扩地至

  •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对战国七雄的排名顺序为“齐楚燕韩赵魏秦”,便是按照国力强弱来排的,而谁也没想到,六国竟被排名最后的秦国所灭,实现了全国的大一统。这一切——都得归功于秦始皇嬴政,而六国国君的下场也不尽相同。[var1]秦始皇的坎坷经历秦始皇嬴姓名政,母亲本就是赵国人,父亲则是沦落到赵国当人质,所以他出生于赵国邯

  • 秦始皇之前有8位秦王,为何没有一个昏君?揭秘秦国的崛起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第一,秦国的君主们一直以来态度就比较端正,注意力也比较集中,知道什么时候改干什么事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那个时候啊,因为当时的分封制度的影响,这些君主可以说日子过得比较不安宁,君主们都是所有诸侯的敌人。大家大部分都对秦国有多多少少的负面情绪,整天就在寻思着应该怎么打秦国。这种关系也就

  • 秦始皇的耻辱与愤恨:车裂嫪毐,囚其母,赐死吕不韦,一生不立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始皇帝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后宫某种意义上主要提到的就是他的母亲最多,其他的都很少提及到,但也就是这个母亲,造就了他的羞辱和愤恨。[var1]仲父吕不韦就这样子,心理其实不算健全的嬴政,在其父亲成为秦王的时候接回大秦立为太子,在他父亲去世后成为新一任的秦国大王。上位时嬴政的年纪小也就是如今的初中生年

  • 秦国崛起中,各国为何未能形成有效制衡,却对魏齐形成有效制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让我们把目光拉到近代,将六国与欧洲反法同盟做个比较,也许能回答这个问题。近代英国在欧洲各国制衡法国的过程中扮演的重要作用降低了欧洲各国战败的概率,从而使欧洲国家敢于结成同盟,最终促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法同盟。正是英国一如既往地执行离岸均势政策,促使18 、19世纪的法国、近代德国与欧洲霸主的地位失之交

  • 吕不韦是秦国的大商人,那您知道他是做什么生意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吕不韦生于战国后期,姜姓、吕氏、名不韦,是姜子牙(姜尚)二十三世孙。如果您连姜子牙也不知道的情况下,那说一件事您肯定记得起来,封神榜助周灭商的丞相,齐国的开国君主,西周第一大功臣。您说说他的身世“贱”吗?那可是比太多的人地位勋贵。之所以他会被人看不起,那是因为他从事的经商的职业,太史公在史记中只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