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面对项羽被肢解的尸体,刘邦号啕大哭,却哭来了大汉440年的江山

面对项羽被肢解的尸体,刘邦号啕大哭,却哭来了大汉440年的江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037 更新时间:2024/2/10 6:39:21

在乌江边,项羽下马步战,又单独击杀汉军一百多人。经历了一系列苦战,项羽身被十多个创口,已经精疲力尽。正在这时,前方突然驰来一个汉军骑士。项羽一看,远远地对那位骑士说:

“若非吾故人乎!”

原来,此人名叫吕马童,是陕西好畤人。刘邦入关后,吕马童作为骑将,加入了刘邦阵营。至于项羽为何会认识刘邦阵营的骑士,史料并没有记载。我们只知道,两人确实认识。

吕马童并没有回应项羽,而是径直对自己的上司王翳说:

“看!此人正是项羽!”

项羽见吕马童不答话,于是朗声说道:

“我听说汉王出价千金购买我的头,还可以封万户侯,我就用我的头来酬谢友人吧!”

言毕,项羽即拔剑自刎,倒在了乌江边。汉军官兵原本恐惧于项羽的神勇,皆不敢近身。如今项羽死了,士兵们却争先恐后地争抢他的尸体,毕竟只要得到一块尸体,就能取得旁人望尘莫及的富贵。

在这场残酷的争抢战中,汉军官军自相残杀、相互践踏,竟有数十人当场死亡。最终,这场残酷的比赛决出了五位胜利者,分别是王翳、吕马童、杨喜、吕胜和杨武。其中,王翳取其头,其他四人取其四肢。

对于项羽乌江自刎的细节,司马迁为何了解得如此清楚?这是因为当年抢到项羽一只腿的杨喜,正是司马迁女婿——杨敞的祖先。由于有五人分割了项羽的尸体,因此刘邦只好将万户分为五份,每人都分到了将近2000户。

项羽死后,楚地皆为汉军平定。唯有项羽本来的封地——鲁地还未投降。因此,刘邦带领天下之兵,欲将鲁地夷为平地。但到了城下,刘邦却听到,鲁地的书生们仍然弦歌不绝,谈笑风生,决心为项羽死节。

刘邦平生最看不起儒生。每次见到儒生,刘邦都会脱下他的帽子,用来当夜壶。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明明已经贵为天下,手握百万强兵,而最后挡在他身前的,并非所向无敌的项羽,而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因此,刘邦被深深地震撼了。

于是,刘邦当众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我要给项羽举办隆重的葬礼!”

首先,刘邦拿着项羽的头,展示给了鲁地的父老。并声称,他绝不会侮辱项羽的名誉。得到了刘邦的许诺,鲁人这才放下武器,打开了城门,天下终于归于一统。

随后,刘邦以鲁公之礼,将项羽隆重下葬。面对项羽被肢解的身体,刘邦竟然当着所有人的面,亲自为项羽举哀,并嚎啕痛哭。同时,刘邦还当场宣布:

“项羽所有的亲属皆不得诛杀,封项伯等四人为侯爵,皆赐姓为刘。”

有人或许要问,刘邦与项羽交战三年,被项羽揍得狼狈不堪,甚至有几次都差点被项羽杀掉,连父亲、妻子都被他俘虏。照说,刘邦应该非常憎恨项羽才是。不仅不应该为他发丧,而且还应杀尽他的家人,斩草除根,用以泄愤。因此有人认为,刘邦为项羽发丧是“猫哭耗子假慈悲”,纯属作秀。

但在笔者看来,刘邦确实有作秀的成分,但其中也确实有真情流露的地方。这是因为,刘邦与项羽本是就是忘年知己,曾是在一个战壕里奋战的兄弟。

刘邦斩蛇起义,以丰、沛地区为根据地。但是由于部将雍齿的背叛,刘邦失去了丰地,成为没有基地的流寇。而正是在这紧急时刻,项羽的叔叔项梁雪中送炭,为无钱、无兵又无粮的刘邦送来五千精兵,帮助他收复丰邑。

在与秦军的作战中,年过五旬的刘邦与24岁的项羽一见如故,并约为兄弟。此后两人形影不离,一起转战于城阳、濮阳、定陶与雍丘。在此期间,刘邦与项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项梁惨败给章邯后,楚怀王收拾了残局。他兵分两路,一路由宋义、项羽带兵北上救赵;另一路由刘邦带领,一路西进灭秦。原本,项羽想与刘邦一起攻打关中,但是楚怀王却执意不许。正是这一决定,让刘邦、项羽两个忘年好兄弟从此分道扬镳,成为彼此最大的对手。

最终,项羽在巨鹿之战击败了秦军50万,秦朝主力从此丧尽;而刘邦从武关攻入关中,在蓝田之战中击溃秦军最后的精锐,一举灭秦。在此战中,刘邦、项羽奇正结合,卒亡强秦。因此这场战争也被称为“刘项灭秦”。

但是灭秦后,项羽和刘邦却为了争夺天下,展开了激烈的冲突。原本,占据人数优势的项羽可以轻易杀死刘邦。但即使在鸿门宴上,项羽仍旧放了刘邦一马,甚至还帮他揪出了内鬼——曹无伤。不仅如此,项羽还将刘邦封为汉王,可谓是仁至义尽了。

毕竟一山不容二虎,项羽想得天下,刘邦何尝不想,两人的冲突,最终演变成激烈的楚汉战争。再这场战争中,项羽一开始占尽上风,刘邦百战百败,只能被动防御,甚至连自己的父亲和妻子吕雉都被项羽擒获。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项羽曾押着刘邦的父亲到达阵前,威胁要将他活活煮死。然而刘邦却满不在乎地说:

“当年我们曾约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的爹,煮了咱们的爹,记得分我一口汤啊!”

面对如此侮辱,性格残暴的项羽理应直接烹杀刘太公,但是项羽并没有这么做。显然在他心里,刘邦确实曾是他的好兄弟,脸面已经撕破,但情义仍在。

项羽对刘邦尚存情义,刘邦何尝又不是呢?有时候,唯有对手才是知己,只有对手之间才会互相理解。如今刘邦威加海内,称孤道寡,再也没有人能站在与自己同一个高度来理解自己。试问刘邦如何会不悲哀呢?

在笔者看来,刘邦对项羽的哀哭,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天下的局势。项羽部下众多,并一直观望着刘邦对他们的态度。如果刘邦用强硬手段对付项氏宗族,难保他们不造反,到时候天下战事再起,恐怕难以收拾。而刘邦以宽仁之心对待项羽,同时也是为了让这些潜在的敌对者宽心。

毛主席曾说:“刘邦在封建统治者之中,是最厉害的一个”。而他厉害在哪呢?我认为,他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他恢弘的气度。而正是这种气度,为汉朝打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使之坐拥440年的江山。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年羹尧写了封密折,康熙看后大怒:你必像韩信一样惨死!果然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大举入侵西藏和青海,十二月康熙任命自己第十四个儿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率兵驻扎西宁,总领前方军事。此前,胤禵并未打过仗,因此康熙派遣年羹尧前往前线与其汇合,想让他辅助十四阿哥铲除准噶尔。对于年羹尧,康熙印象很深刻,此人出身汉军包衣。公元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中

  • 刘邦刚擒韩信,为何紧急封长子刘肥为齐王?21年后才知刘邦的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汉朝建立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然而在刘邦心目中,韩信乃是自己的心腹之患。早在楚汉战争时,韩信已表露出不臣之心。如今韩信不在自己掌握中,实在令人寝食难安。于是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 ‘亟发兵坑竖子耳!对于诸将的豪言,刘邦默然,这是因为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打仗肯定不是刘邦

  • 90后小伙带全村人翻拍农村版三国走红:粪叉当武器,锅盖当盾牌,一直有个导演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何时如此惊慌?”“西凉上将卢帝率十万大军来犯我境。”“听说此人百万军中可取上将手机,如探囊取物。”“我有青龙偃月大粪勺何惧于她!”安徽阜阳一90后小伙带全村人翻拍农村版三国走红。视频中,演员们使用阜阳方言进行对话,在打斗场景中,用粪勺当武器,拿锅盖做盾牌,充满农村生活气息。网友评论道“动不动就取别

  • 历史解密:曹操已经梦见三马同槽,为什么不斩草除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迁济南相,奏免贪吏,禁断淫祀。征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家。及董卓擅政,乃散家财起兵,与袁绍等共讨董卓。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军,自此兵力大振,先后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部。196年,迎汉献帝至许(今

  • 王莽传02王政君的好运气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恭谦未篡时。大家好,欢迎收听收看王莽传。上一期是咱这王莽传开篇。当时我就说了,开篇嘛,得交代创作的依托材料。都依托的是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两汉记这些权威史书。然后交代一下创作的思路。紧跟着说一下历史背景。上一期说了,王莽还暂时出不了场。今儿是第二期,我得跟您说,王莽同志今儿还出不

  • 曹操黎阳之战大败二袁,推进到邺城城下为何却突然撤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袁谭素来厌恶逢纪、审配二人,而辛评、郭图又与逢纪、审配二人矛盾很深,遂投靠了袁谭。等到袁绍去世后,众人都因袁谭年长,打算立其为继承人,但审配等人担心一旦袁谭被立,他们会为辛评等人所害,遂谎称接到了袁绍的遗命,拥立袁尚为继承人。等到袁谭回到邺城后,发现袁尚已经夺位,担任了冀州牧兼邺侯、督四州军事,遂只

  • 整体披露:河南考古人在匈奴贵族墓地发掘成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河南考古工作者在蒙古国匈奴贵族墓地取得的重大考古发现曾入选美国《考古》杂志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发掘出土的鎏金银龙等精美文物令人赞叹。这次考古还有什么发现?10月27日,记者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

  • 秦时明月:张良是流沙的创始人之一,为何不在流沙,反而去了儒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张良背景介绍他是胸怀大志的激进青年,洒脱不羁。出身韩国,家族“五代为相”。秦统一天下后,为桑海儒家小圣贤庄三当家,与掌门师兄伏念、二师兄颜路被并称为“齐鲁三杰”。虽身为儒家弟子,却反而与墨家慷慨济世的教义相投。他暗中帮助墨家等反秦势力,,又促成反秦联盟与“流沙”组织的利益合作,但也逐渐在无形中引起了

  • “司马昭之心”的历史由来,后三国时代有多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昭生于公元211年,正是由汉向三国过渡的一个关键阶段。其父司马懿作为推进曹魏建国称帝的关键臣子,深受曹操及曹丕的信任,在曹丕逝世后成为指定的辅政重臣,一度令司马一族权倾朝野,事实上曹魏后期的实权也正是掌握在司马懿手里,而作为司马懿次子的司马昭,政治观念深受其父的影响。纵观司马昭登上权利巅峰的整个

  •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斩杀马谡?不给他机会反攻,夺回街亭?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但刘备并不看好马谡,觉得他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临终前对诸葛亮千叮咛万嘱咐,说“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对他多加考察。”诸葛亮对主公之言熟记于心,给他一个参军,让他跟随在自己身边多加栽培,并没有让他去带兵打仗,只是让他参议军事。的确,马谡算得上一个好军师,常常能有良策献给诸葛亮,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