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三千年前的晋国,
仪态雍容,气度不凡,
明目炯炯,
似乎还在回望那怀柔众邦的开疆岁月。
而今,
历经涅槃,与时代同辉。
三晋滥觞,且听凤鸣。
近日,“且听凤鸣——鸟尊的前世今生”专题展在山西博物院拉开序幕,让我们与鸟尊来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寻味晋文化的魂与根。
凤凰涅槃
晋侯鸟尊出土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晋侯墓,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墓主人为一代晋侯燮(xiè)父。出土时,整身碎成100多片,历经文物工作者的多次修复,才得以完整展示在观众面前。
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尾下设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乍向太室宝尊彝”,是一种宗庙礼器。
有凤来朝
作为三晋文明原点的晋侯鸟尊,不但象征着祥瑞和天命,还是晋国藩屏周室、怀柔众邦政治雄心的表征。
晋国作为西周王朝的一个重要分封国,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的封地。晋国始祖带着周王室的册命来到古唐国,同时也带来了周室文化。鸟尊的墓主人燮父开始称“晋侯”,并将唐国改名为“晋”,成为历史上第一代晋侯。
“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晋国不负王室重托,采取兼容并包的政治策略,积极处理与戎狄民族的关系,实现了国内长治久安。经过历代晋侯的励精图治,晋国从一个“河汾之东,方百里”的小国逐步成长为一个实力强盛的大国,成就了鼎盛春秋的百年基业。
凤仪万千
“周之将兴,凤鸣岐山”,凤鸟寓意吉祥。西周时期,凤鸟形象成为青铜器造型装饰艺术的重要元素,凤鸟型器主要为尊、卣等酒器。晋侯鸟尊属于《周礼·春官·司尊彝》所载周代祭祀礼器“六彝”中的“鸟彝”,用于在太室中对地祗(地神)行“裸”礼。“裸”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礼,多用于宗庙祭祀,以斟郁鬯(chàng)酒灌地以降神为仪式特征。
晋侯鸟尊作为宗庙祭祀的礼器,躯体健硕,姿态昂扬,造型写实、生动,纹饰精美,构思奇特巧妙,尤其是尾部呈象鼻设计,兼具艺术和实用性,展示了当时青铜铸造的高超技艺和流行审美,是中国青铜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成为三晋历史文化的经典名片。
凤声锵鸣
晋侯鸟尊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从修复到合璧,见证了中国文博事业的飞速发展。讲好鸟尊的故事,需要不断挖掘文物资源优势,丰富宣传形式,开发其教育功能。
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才能更好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心。创新以晋侯鸟尊为起点的晋文化传播传承途径,推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体验活动,倡导开展关于文物的开放性讨论和思考,才能让更多的观众成为展览的参与者和文化的传播者。
三晋滥觞
且听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