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上金谷文集】范蠡的仁义当铺,如何挽救一城百姓?

【上金谷文集】范蠡的仁义当铺,如何挽救一城百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554 更新时间:2024/1/21 13:16:41

子宣讨教生财之道

辅佐勾践灭掉吴国后,范蠡功成身退,悄悄来到了齐国。在那里,他化名为鸱夷子皮,开始经商,很快就获利千万。齐国大夫子宣对此非羡慕,备了厚礼,登门范蠡讨教生财之道。

弄清子宣的来意后,范蠡拈须笑道:“老朽有上、中、下三策发财秘诀,不知子宣大夫要挑哪一策?”

子宣道:“请教鸱夷先生,这上、中、下三策,具体如?”

范蠡解释道:“上策有百倍之利,中策有十倍之利,下策有一倍之利。”

子宣听了,不假思索地回答:“若如此,自然要上策!”

范蠡略一沉吟,道:“如果选择中策或下策,老朽可面授机宜,唯独这上策,内含诸多奥妙,不能预先说破。”

子宣道:“在下诚心求教,一切悉听先生安排。”

范蠡“嗯”了一声,又道:“无论何种经商之策,都是将本求利,不知子宣大夫打算出多少本钱?”

子宣道:“在下准备了一万金。”

范蠡道:“请将这一万金分为三股,大夫可先拿一股,去莒城购买田地。”

一听这话,子宣登时双眉紧蹙。原来,这莒城连年大旱,田地尽数荒芜,百姓无法生存,纷纷迁往外乡,目前当地已十室九空。子宣暗忖:此时去莒城购买田地,虽然价格极其低廉,但因无人耕种,加上旱情尚未结束,莫说获利,很可能连本金都要赔光。于是,子宣便将自己的忧虑向范蠡和盘托出。

范蠡听罢微微一笑,胸有成竹道:“人弃我取,人取我弃,贱取如珠玉,贵出如粪土,此乃老朽经商成功之秘诀,此时去莒城买田,正是践行这一秘诀,所以大夫不必多虑。”

子宣想起鸱夷子皮以往辉煌的经商业绩,便频频颔首。一番恭维后,他问道:“剩下那二股本钱,作何使用?”

范蠡道:“那二股本钱,老朽另有安排,眼下还不能透露用处。大夫只管将这笔钱交给老朽,静心等待,三年后即可收获百倍之利。”

子宣满口应承,依计而行。

静观其变

虽然对鸱夷子皮的经商能力无比佩服,但一万金是自家全部的积蓄,所以子宣心中仍然有些惴惴不安。于是,他暗中派人去莒城,悄悄打探鸱夷子皮的一举一动。很快,消息就源源不断地传来。

据探子报告,鸱夷子皮先拿出一股本金,在莒城开了一家“仁义当铺”。这仁义当铺的经营方式非常诡异,诡异到令子宣瞠目结舌。

别的当铺只收珠宝、古董或者牛、马之类值钱的抵押品,仁义当铺却拒收这些东西,而让老弱病残自我典当,当期任由抵押者自选,并且免除当息。另外,仁义当铺还准备了一所大宅院,内设上百个房间,专门安顿那些特殊的“典当品”。典当期间,仁义当铺免费为老弱病残提供衣食,还请郎中为他们诊治疾病,照顾得无微不至。

听完探子的汇报,子宣气得直翻白眼,顿足捶胸骂道:“这该死的鸱夷子皮,哪里是将本求利,分明在胡搞,拿我的钱打水漂!”一边骂,一边命人准备马车,立刻要去找鸱夷子皮算账。

一个门客见状,忙上前劝道:“请大人息怒,万万不可去找鸱夷子皮!”

子宣瞪着眼问:“为何?!”

门客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大人已经答应鸱夷子皮,不干涉他对那两股本金的使用,现在岂可反悔?如若反悔,定惹天下人耻笑。”

“可是……可是……”子宣压了压心头的怒火,皱眉道,“眼睁睁瞧着鸱夷子皮糟蹋我的本金,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啊!”

门客问道:“当初,大人为何备了厚礼登门向鸱夷子皮求教,并毫不犹豫地以千金相托呢?”

子宣道:“因为我相信他的经商本领。”

门客道:“鸱夷子皮还是原先那个鸱夷子皮,难道,仅仅因为他用一股本金开办仁义当铺,大人就改变了对他的信任?焉知开办仁义当铺,不是鸱夷子皮谋财的妙计呢?”

子宣觉得此话在理,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

门客又点拨道:“鸱夷子皮与大人约定的时间是三年,如今才过了三个月,大人着什么急呢?三年后,若不能获得百倍之利,大人再向他问罪也不迟。”

子宣彻底被说服了,连连点头道:“好!好!那我就耐着性子,静观其变。”

莒城起死回生

仁义当铺的善举轰动了整个齐国,各地走投无路的穷苦人纷纷带着家中的老弱病残,昼夜兼程赶往莒城。

这下,原本人烟稀少的莒城顿时热闹起来。典当完亲人,家属们就在莒城住了下来,当地一下子拥有了许多壮劳力。见此光景,仁义当铺又慷慨解囊,开设粥厂。那一碗碗热腾腾的精米粥,填饱了穷苦人的肚皮,也温暖着他们的心。

此外,仁义当铺还无偿出借农具、耕牛,帮助外乡人从事农业生产。外乡人感动不已,他们将莒城当作第二故乡,安安心心定居于此。这么一来,莒城渐渐恢复了生机。那些因旱灾逃离莒城的人闻此消息,个个额手相庆,成群结队返回故土。

不到半年,莒城就欣欣向荣,总人口已超过旱灾发生之前。

在开办仁义当铺的同时,鸱夷子皮拿出另一股本金,雇佣能工巧匠,在莒城挖了许多深井。这些深井解决了百姓的饮水难题。另外,鸱夷子皮还修建水库、水渠,添置水车,用于农业灌溉。第二年,莒城的雨水开始增多,旱情逐渐消退。

到了第三年,莒城迎来了久违的大丰收,仓廪充实六畜兴旺。这下,四面八方的商贾很快云集于此,贸易空前繁盛。繁盛的贸易又推动商品和资金的流转,为莒城的进一步崛起添砖加瓦。

就这样,经过范蠡的精心谋划,莒城这座曾经濒临灭亡的城市终于起死回生,迅速成为齐国名列前茅的富庶之地。此时,三年前子宣以白菜价购入的数千顷农田,变成了人人艳羡的聚宝盆,价值足足翻了百倍。

子宣乐得合不拢嘴,又备了厚礼,登门向范蠡道谢。

一见面,子宣就拱手问道:“请教鸱夷先生,您这发财的上策秘诀,叫做什么?”

范蠡道:“叫做以德致富。”

“哦,以德致富……以德致富……”子宣一边喃喃自语,一边苦苦思忖。

范蠡解释道:“得人心者得天下,治国如此,经商亦如此。而要想得人心,最好的办法便是乐善好施、积善行德。老朽在莒城创办仁义当铺、开设粥厂、出借农具和耕牛,都是为了以德行争取人心。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二者互为依存,彼此促进,有了足够多的人,土地才会生长出物资,有了足够多的人,这些物资才会在流通中利上加利……”

子宣连连点头,诺诺称是。

范蠡接着说道:“得人心虽然重要,但想在经商中发财,光争取人心并不够,还要有天时、地利配合。宇宙之间,天、地、人三者循环往复,极而复返。莒城遭受了五六年大旱,已接近极限,老朽料定,再略略熬一熬,这场旱灾就能扛过去。于是,老朽要大夫用一股本金,去莒城收购荒芜的廉价农田,等待雨水充沛后田价暴涨。一旦天时、地利、人和俱全,百倍之利便唾手可得!”

这番话如醍醐灌顶,让子宣茅塞顿开。

末了,范蠡意味深长地提醒道:“以德致富,好比放水养鱼,只要水不干涸,鱼儿便会生生不息。以诈致富,犹如竭泽而渔,难以久长。二者孰优孰劣,经商者务必三思,切记!切记!”

来源 | 山海经杂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一口气看懂秦国历史!秦国为了统一天下,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当然,秦朝的统一是充满了暴力和血腥的过程,但中间也充斥着赳赳老秦的不屈与抗争。如果展开来看的话,一部秦国的历史,远比一些小说还要励志!第一阶段:尽职的门卫不要看后来的秦朝有多辉煌,当年的秦国为了得到一个名分,可以说是拼了老命!秦国的源头,要推到拱卫商朝的一大强悍部落——蜚廉。[var1]

  • 燕国是由谁建立的,西周时期的燕国实力强大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武王伐纣之后,分封了许多的诸侯国。这些国家大部分都位于中原腹地,国土面积较为狭小。但是,被分封在边疆的那些国家,国土面积相对都会比较大一些。一部分原因是,边疆之地较为荒凉,不够富庶,人均密度较小。另一部分原因是,在分封的时候,周王朝赋予了他们抵御外敌入侵和开疆拓土的权力。这些国家位于边疆,如果国土面

  • 谁说这是「战国折扇」?真是,19xx的考古,20xx的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这篇是后台有不少读者点名想看的, 麻烦大家帮我顶一下锅,谢谢~~ 1折扇竟然是战国发明的?一开始是有人提到孟晖在字母站说战国就已经有折扇了,问我怎么看。说实话,这种“你怎么看”式留言实在太多了,我很懒得去自己主动去搜索寻找,直到后来有人丢了链接,我才看到这篇 《孟晖:谁说折扇从朝

  • 老将廉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诸将中,廉颇的名气很大,这与他和蔺相如合演的那出“将相和”有很大关系。在将相和的故事中,他创造了负荆请罪这个成语,这让廉颇身为名将,却在战功之外,另有名垂千古的法宝。 在习惯上,人们都把廉颇看成老将,比喻一个人老当益壮时,也往往说他勇似廉颇。廉颇老当益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些都不假,但若说他

  • 打破固有认知,其实秦统一六国前文字的差异真的没有这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大家和东叔一起看看,“书同文”之前,文字的差异到底有多大? 秦王“书同文” 许慎描述战国文字异形情况之严重说:“其后(指孔 子以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 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而《汉书·艺文志》载:“古制书必 同文,

  • 万万没想到,神话之书《山海经》竟然这么有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说起《山海经》,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一部保存了大量古代神话故事的书,其实它的内容完全不止于此,历代前人对它的定位也多种多样。比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这是一部记录九州山川中“怪物”的书;班固《汉书·艺文志》则认为它是一部涉及历法、占卜等神秘文化的书;刘歆《上 〈山海经〉表》把它看作地理和博物

  • 燕国一边策划合纵攻秦,一边又和秦国联姻,其他诸侯国没意见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秦孝公当上国君之后,便发布了求贤令,随后那几年,秦国便开始了热热闹闹的改革事业。看着西方的秦国国力与日俱增,东北的燕文公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也开始有意地求贤纳谏,开始大力发展燕国。图片来自网络,侵删燕文公二十八年,处处碰壁的苏秦来在燕国闲居了一年,终于和燕文公见上了面。这时候,秦孝公已经去世了,

  • 悦读 | 孔子的一生——天不生仲尼 万古如长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博物馆有“大哉孔子”常设展览,其中的“孔子的一生”展厅,通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史实,为大家展示了孔子从少时立志到壮年出仕,从诲人不倦到圣集大成,波折起伏,却又坚定从容的一生。君子好礼孔子幼年就表现出了对礼的兴趣,在游戏时经常用俎、豆等礼器演示祭祀的过程,模仿祭祀的礼节。青年时,孔子曾做过管理仓库

  • 中国绘画艺术的笔墨春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点击进入[var1]公元1125年,是中国北宋王朝的末年。这个存在了160多年的王朝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强大攻势下,此时已经完全失去了抵御的能力,走到了它的尽头。 也就在这一年,宣和御用画家张择端画完了他的《清明上河图》。当承送内廷的宦官带着张择端历数年之久完成的画作,带着画家获幸的希望,小心翼翼地穿过

  • 孟子为什么被称为亚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孔孟”,自古以来,孔子和孟子总是连在一起的,甚至山东都被称为孔孟之乡。孔子是圣人,其人其说我们耳熟能详,在孔子闪耀的光芒下,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为什么会被称为亚圣,你知道吗?孟子其人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