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老将廉颇

老将廉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809 更新时间:2024/2/16 12:01:27

战国诸将中,廉颇的名气很大,这与他和蔺相如合演的那出“将相和”有很大关系。在将相和的故事中,他创造了负荆请罪这个成语,这让廉颇身为名将,却在战功之外,另有名垂千古的法宝。

在习惯上,人们都把廉颇看成老将,比喻一个人老当益壮时,也往往说他勇似廉颇。廉颇老当益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些都不假,但若说他大器晚成,就不合实际。《史记》中没有廉颇的生卒年,但《史记》中给出了他身为赵国大将、统军作战的大致年代,至少从赵惠文王中期(约公元前285年前),廉颇就是统领赵国军队的元帅级大将。并且随后廉颇虽然不再为赵国服务,仍在多年后被楚国任命为将军,这个时期估且算做公元前240年左右,那么廉颇做为部队统帅级人物领兵做战的时间,最低不会少于45年。而《史记》及其他史籍中没记载廉颇是少年天才,说明廉颇大致应该是靠战功累积上去的,就算他提拔速度再快,从基层军官进步到一国大将,怎么也不会少于十年吧。

战国时期,人才备受重用,也存在一些一步登天的大人物,但这样的人物无一例外,都得到当权派的大力推荐、担保,这样的推荐、担保,史书中一般会留下记载。廉颇不是赵国人,他在赵国为上将,却没留下被人推荐、担保的记载,这也只能理解为他是从中下级军官干起,靠自己的忠诚、勇敢,一步步走上最高军事统帅岗位。

也就是说,廉颇搏杀疆场的时间,最起码要在55年之上。考虑到古人的寿限,这是个让人吃惊的数字。

廉颇做为大将,在中国战争史上留下的第一笔传奇,是在赵惠文王的中期。当时秦国已经强大成了巨无霸,军事力量在战国七雄中稳居第一,并且把第二远远甩开。也许那个时候的秦国已有吞并六国的雄心,秦军四处侵略,各国也纷纷割地求和。

廉颇在历史上的第一笔重大战功,便是抵抗秦军的进攻。战斗力最强的秦军连攻几次,无不是铩羽而归,秦国国王昭襄王无可奈何,只得与赵惠文王在中阳(现在的山西省中阳县)那个地方见面讲和。当时是公元前285年。

过了两年,廉颇又领兵打败齐国。这次战争据史籍看,齐国并未主动挑衅赵国,而是赵国主动“伐齐”。因为廉颇的优秀,这次侵略战争战果辉煌,把齐国的阳晋(现在的山东郓城)打下来,归入了赵国版图。廉颇的善战之名,由此在各国间流传。赵惠文王论功行赏,封他为“上卿”。

在此稍微解释一下战国时期的爵位等级,最高等的当然是国君(王),国君以下的国家管理人员(当代称公务员),大致分为卿、大夫、士三级,卿又分上卿和亚卿两种。廉颇的“上卿”,就相当于后世的一品爵位了,国王之下,国民之上。

在一个国家,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滋味,一定很享受。很惭愧,我没有机会与条件跟这样的大人物打交道,但就我所能观察到的一个区域、一个部门来看,那种除了上级领导、本级我最大的快感,是被许多人淋漓尽致诠释了的。

凡是被这种快感完全俘虏了的人,很难容得下在本区域、本部门中再产生一个比自己能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人。

身经百战的廉颇也不例外,他在上卿的位置上风光了不久,突然发现又有一个人也成了上卿,并且排名在他之前。

这个同为上卿,列名廉颇之前的人,叫蔺相如。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通过各种渠道,成年的中国人耳熟能详。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秦国要求以15座城池换赵国的和氏璧的时候,赵国朝廷上有过一番讨论,认为如果将璧送出去了,秦国不可能会割让城池,徒然被欺;若不送璧,又怕招来秦国军队。包括上卿廉颇在内,大家对此都犹豫不决。这个时候,是宦官头目缪贤推荐了蔺相如。

[var1]

蔺相如是缪贤的门客,某次,缪贤得罪了赵王,想出逃到燕国,蔺相如问缪贤:你是怎么与燕王成为朋友的?缪贤回答:我曾跟随赵王与燕王会盟,燕王私下里握着我的手,热情地表示要与我结为好友,所以我去投奔,他一定会收留的。蔺相如说:因为赵国强大,燕国弱小,而您又是赵王的心腹,所以燕王才与您结交。现在您成了赵国的罪犯,您以为一心巴结赵国的燕王还会拿您当朋友吗?他一定会把您绑起来送回赵国,借此来加厚与赵国的感情。

——单凭这一段话,蔺相如洞察世道人心,可谓洞彻千年。现在阅读这段文字的朋友,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你的朋友圈子里,有多少燕王这样的人。

蔺相如给缪贤出的主意是:脱去上衣(肉袒),带上执法工具(伏斧),投案自首,找赵王请罪。结果是赵王果然赦免了缪贤。

——遇到问题,要有勇气去面对、去承担,这样的人,即便有一点小过失,也易于得到别人谅解。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那种有功就揽、有过就推的人,如果不幸成为这种人的同事,请远离。如果不幸成为这种人的下属,请沉默。

蔺相如对缪贤的话,打动了赵王,蔺相如果然被任命为赵国使节派往秦国,蔺相如也果然不辱使命,完璧归赵。随后,秦王又邀约赵王于渑池相会,会上,秦王试图侮辱赵王,也是因为蔺相如的大智大勇,秦王自取其辱。

渑池会之后,蔺相如由一个宦官的门客,一跃而成上卿,排名在廉颇之前。

几乎每一个从战火硝烟中厮杀过来的功臣,对耍嘴皮子的文人都有些看不惯。功勋卓著的廉颇更是如此,他愤愤然地说了这么一段话:“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贱人(出身低下),吾羞,不忍为之下(我以排名在他之后为羞耻)。我见相如,必辱之。”

看来廉颇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说的这些话,很快就传到了蔺相如耳中,蔺相如从此就躲着廉颇,在朝廷中不相见,在大街上遇到了,蔺相如也主动避让。蔺相如的随从愤愤不平:您既然这么怕事,我们还能跟您混出个什么名堂,我们走了。蔺相如反问他们:廉颇与秦王哪个更厉害?大家回答:当然是秦王。蔺相如说:“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千载之下,读过蔺相如的这番话,犹感动于心。

两千多年前的廉颇,听到别人传给他这段话后,也是既感动,又羞愧,他脱去上衣,背负荆条,到蔺相如门前请罪。

荆条可以用做鞭子,背负荆条,是请蔺相如用来抽打自己的意思。

在蔺相如的门前,廉颇说了这样一句让人无限感慨的话:“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从此后,廉颇蔺相如,成为刎颈之交。

将相和,由此成为千古传诵的佳话。

[var1]

能成为千古传诵的佳话,主要是因为这样的事太稀少;这样的事太稀少,则主要是因为象廉颇、蔺相如这样的人太稀少。

读着这段故事,我相信一般读者都会为之感动。但类似的事一旦出现在自己身上,谁能做到如此宽怀磊落?自问一下,我们能吗?

此后,廉颇东征西杀,战功赫赫。而廉颇向蔺相如道歉时,称蔺相如为将军,也不是白叫的,蔺相如也曾带兵征伐过齐国,并且取胜,这说明蔺相如并不只是一个相才那么简单。

时间迅速进入公元前260年,秦军进军至赵国长平地带。廉颇引军防御,秦军远来,士气正盛,屡屡挑战,廉颇坚守不出。眼看秦军锐气渐渐耗尽。

秦军遇到廉颇这样的名将,无可奈何,只好赌名将的上级领导长了颗猪头。他们派出间谍,到赵国向赵王说悄悄话:秦国军队谁都不怕,就怕赵括。

没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人,很少能理解一线的实际情况,不理解而瞎指挥,这样的战争没有胜利的可能,这样的工作也没有做好的可能。比较而言,战争的代价尤其残酷。

远在首都的赵王,对廉颇的乌龟战术相当愤怒,对秦国间谍的话信之不疑,很快做出了一个名垂中国战争史的决定:用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去替换廉颇。

这个决定之所以在中国战争史上名声赫赫,是因为这一个决定,直接葬送了40万赵国士兵的生命。而在中国战争史上,一战而牺牲掉40万战士的战例,非常罕见。

赵王做出这个决定时,蔺相如正在重病中,他是廉颇的刎颈之交,自然懂得廉颇的战略战术,做为一个卓越的宰相级人物,他也很清楚赵括的分量。他去劝阻赵王:大王您认为赵括很有名气,殊不知赵括这个人是个教条主义者,遇事不知变通,如同弹琴时把琴柱胶死,根本不能调整弦的松紧(原话是:“若胶柱而鼓瑟耳”。胶柱鼓瑟由此成为一个成语),他去取代廉老将军,只能把赵军带入死路。

一头驴发怒,就是要撞南墙时,没有比驴子更大的力气,是拉不住它的。赵王是赵国的最高权力者,也就是赵国最大力气的人,蔺相如空有眼光与忠诚,却无法挽回驴子死撞南墙的结果。

廉颇被从长平免职,他的门客纷纷散去。赵括打败了长平之战后,廉颇又被赵王起用,他的门客又回来了,廉颇责怪他们,请他们滚蛋。门客们理直气壮,说出了如下真理:“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在这绝对无耻却是中国历史上的绝对真理面前,廉颇无话可说,门客们留下,继续心安理得地大吃大喝。

但这些门客的寄生虫生活也没能维持太久,廉颇未能被重用到底,几年后,还是被赵悼襄王换掉。门客们再次一哄而散。这次,廉颇不再在赵国经历人情冷暖了,他回了老家魏国。

赵国后来屡次被秦国欺负,赵王又想起用廉颇,派使者去看望廉颇,但耿直的廉颇在赵国曾得罪过的小人(也是赵王宠臣)郭开,贿赂使者,让使者想办法说廉颇坏话,阻断他的回归之路。接受了郭开金银的使者来到魏国,见到廉颇,廉颇的一生英名是在赵国取得,他对赵国一往情深,对赵国屡受秦国欺负也是心有不平,很想能再回赵国领军作战,他在使者面前,一顿饭吃下一斗米、十斤肉,披戴盔甲,上马驰骋,表示自己宝刀不老,犹可为国再立新功。

使者回国,向赵王的报告是:廉颇将军虽然老了,但是很能吃,他与我坐了一会儿,光厕所就跑了三趟。

[var1]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廉颇现在老的除了吃就是拉了。我们有绝对把握认定为愚蠢的赵王,这次聪明无比,他听懂了使者的潜台词,从此便将廉颇放到脑后。

使者可以心安理得地将郭开的贿赂装入腰包了,郭开也可以不再见到廉颇那张讨厌的脸了。他们永远不会承认, 正是因为廉颇这样将军的存在,他们赖以寄生的国家、官场才存在,他们才有收贿赂、当高官的机会、条件和可能。

反倒是南方的楚国渴慕廉颇这样的将才,秘密把他迎入楚国为将,但此时的楚国国势已弱,廉颇好象对楚国部队也不太适应,他自己说:我更愿意指挥赵国的军队。这让我们想起吴起。最终廉颇没能再立大功,死于楚国。

END

探索DISCOVERY

许家强迄今共出版作品十八部,其中大部分已由作家出版社录制成有声图书,点击阅读原文,可搜索相关有声读物。

孙子的成功

● 在没有底线的地方,有底线是混不下去的

● 夜郎怀李白

姜夔其人

陶渊明和孙子楚的“愿”望

● 最美的爱与人生

● 越走越远的村庄,回不去的故乡

● 开禧元年(长篇历史小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打破固有认知,其实秦统一六国前文字的差异真的没有这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大家和东叔一起看看,“书同文”之前,文字的差异到底有多大? 秦王“书同文” 许慎描述战国文字异形情况之严重说:“其后(指孔 子以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 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而《汉书·艺文志》载:“古制书必 同文,

  • 万万没想到,神话之书《山海经》竟然这么有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说起《山海经》,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一部保存了大量古代神话故事的书,其实它的内容完全不止于此,历代前人对它的定位也多种多样。比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这是一部记录九州山川中“怪物”的书;班固《汉书·艺文志》则认为它是一部涉及历法、占卜等神秘文化的书;刘歆《上 〈山海经〉表》把它看作地理和博物

  • 燕国一边策划合纵攻秦,一边又和秦国联姻,其他诸侯国没意见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秦孝公当上国君之后,便发布了求贤令,随后那几年,秦国便开始了热热闹闹的改革事业。看着西方的秦国国力与日俱增,东北的燕文公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也开始有意地求贤纳谏,开始大力发展燕国。图片来自网络,侵删燕文公二十八年,处处碰壁的苏秦来在燕国闲居了一年,终于和燕文公见上了面。这时候,秦孝公已经去世了,

  • 悦读 | 孔子的一生——天不生仲尼 万古如长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博物馆有“大哉孔子”常设展览,其中的“孔子的一生”展厅,通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史实,为大家展示了孔子从少时立志到壮年出仕,从诲人不倦到圣集大成,波折起伏,却又坚定从容的一生。君子好礼孔子幼年就表现出了对礼的兴趣,在游戏时经常用俎、豆等礼器演示祭祀的过程,模仿祭祀的礼节。青年时,孔子曾做过管理仓库

  • 中国绘画艺术的笔墨春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点击进入[var1]公元1125年,是中国北宋王朝的末年。这个存在了160多年的王朝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强大攻势下,此时已经完全失去了抵御的能力,走到了它的尽头。 也就在这一年,宣和御用画家张择端画完了他的《清明上河图》。当承送内廷的宦官带着张择端历数年之久完成的画作,带着画家获幸的希望,小心翼翼地穿过

  • 孟子为什么被称为亚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孔孟”,自古以来,孔子和孟子总是连在一起的,甚至山东都被称为孔孟之乡。孔子是圣人,其人其说我们耳熟能详,在孔子闪耀的光芒下,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为什么会被称为亚圣,你知道吗?孟子其人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

  • 齐文化线上小课堂第1期:管仲的名气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我们淄博有着璀璨悠久的历史和令人骄傲的齐文化,可是大家知道吗:一个流落他乡的贫寒之士如何当上大国宰相?一个畏首畏尾的战场逃兵怎样缔造百战百胜的军队?一个经营不善的破产商人如何带领百姓发家致富?一个遭到三次解聘的蹩脚听差怎样开创称霸诸侯的千秋伟业?他是孔子心中的“仁者”、诸葛亮口中的“智者”

  • 怼天怼地!喷完人还收钱?你不知道的孟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怼诸子、怼君王、怼天怼地[var1]他说“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意思这三位圣人都很牛X,接下来就看我比比。“息邪说”、“正人心”。什么道家、法家、墨家、纵横家、农家,通通不放在眼里。他还说:“如果君王拿我当草芥,那么我把君王当仇敌;如果君王不听

  • 走在信阳——漫谈楚国的临时国都~城阳城的最后君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到春秋、战国期间,各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筑城活动更为增加,除建新城外,修补与扩建工程亦见频繁。这时的城市,已不仅是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与居民聚集之处,而且也是封建等级的象征。[var1]信阳“楚王城”,是楚武王破申后修筑的一座屯兵城,是当时楚国的军事重镇。初名负函,在楚昭王时期专为收容蔡国难民而建造

  • 楚国为何要派庄礄远征夜郎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越来越频繁,作为实力最强的秦国和楚国由于不断的扩张,不可避免的由于地缘的冲突而造成彼此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大将司马错率兵南下灭了巴蜀。司马错是秦国重要的将领,也是一位颇有战略眼光的人物,力主先取蜀地,为秦获取资源和对楚地缘上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