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谁说这是「战国折扇」?真是,19xx的考古,20xx的嘴!

谁说这是「战国折扇」?真是,19xx的考古,20xx的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750 更新时间:2024/1/17 5:56:29

作者: 春梅狐狸

这篇是后台有不少读者点名想看的, 麻烦大家帮我顶一下锅,谢谢~~

1

折扇竟然是战国发明的?

一开始是有人提到孟晖在字母站说战国就已经有折扇了,问我怎么看。说实话,这种“你怎么看”式留言实在太多了,我很懒得去自己主动去搜索寻找,直到后来有人丢了链接,我才看到这篇 《孟晖:谁说折扇从朝鲜半岛传入中国?》

[var1]

△ 观察网截图

很显然,这篇文章所持观点的论据是“ 河北平山战国中山墓出土青铜折叠扇架”,并且也只有这一个出土例证。

[var1]

△ 《孟晖:谁说折扇从朝鲜半岛传入中国?》配图

然而 这件文物从出土到现在,都被认为是“窗架”,这点文中却闭口不提

肯定要有人问,凭什么证明它是窗架而不能是扇子呢?

第一, 因为出土的位置,报告里明确写着“ 出土时此器放置在皮帐边,属皮帐上的用件”。

[var1]

△ 出土时照片

第二,因为 构造只能算可活动,并非折扇式样,报告里提到“ 五个方筒管上下均有拦框,使管状器只能在拦框内左右平行合”,也就是说它无法像折扇那样完全合拢,只是每一根看似扇骨的“管状器”是可以各自的“拦框”内活动。

[var1]

[var1]

△ 考古报告截图

当然,有的人可以说这就是战国折扇的特殊式样,并且它就是先在皮帐上用的。我这个预判是不是杠杠的!没问题,可以这么去猜想,但别忘了,这题最早想证明的是我们一般认知中的折扇既不是朝鲜也不是日本传入的,而是中国本土原创且历史悠久。按照这个猜想,只能证明中国可能有另一种样式的折叠扇,而无法否定这题原本想否定的东西。

[var1]

△ 折扇示意图(网络图片)

[var1]

△ 纸折扇

为什么会反转呢?这里我也要上价值啦~~就准许你们煽动情绪,我也会搞点主题升华啊! 反转的原因就在于“考古的意义”!

为什么我们要说,考古不是挖宝,更不是官方盗墓,就是因为科学考古可以保留出土位置、出土状态这样的重要信息。所以,为了对得起考古,大家也不要像看拍卖行图录一样去看文物,而是要多看考古报告, 有疑问就去看考古报告!

2

遗址是20世纪挖的,谣言是21世纪传的!

这篇文章写了600个字其实就写完了,毕竟原文就这么一个证据,要是不把报告原文复制出来,再加上我那些“考古≠盗墓”的价值对冲,200字就写完了。

为了凑(讨)字(人)数(嫌),我只能唠唠这个误会是怎么来的?毕竟,虽然孟晖是2022年发的文章, 但2011年这个话题就被吵过了,从观点到论据,都是一模一样的!

[var1]

△ 2011年帖子截图

我不是想说孟晖抄袭,因为贴吧年代很神奇,谁也不知道id背后是谁,而且我觉得写科普的可能会为了洗稿掐起来,但是证明我国折扇从战国开始的这等伟绩,谁能发声更大应该只会被赞扬。

当然,官方的资料也有,2001年出版的《中国文物定级图典》里将这件文物命名为“ 五指形铜扇架”。那个时候收藏古玩的风气很盛行,这类书籍比考古报告受欢迎多了,很快就有人将这些内容搬到了天涯论坛,那会儿穿越风气很重,帖子里这件文物图也在内。只不过搬运的人懒得打字,就写了“ 战国 扇架”。

[var1]

△ 《中国文物定级图典》书页

[var1]

△ 天涯论坛截图

然而2005年《战国中山国灵寿城——1975-1993年考古发掘报告》的考古报告正式出版,也就是我上面引用的考古报告截图的出处,用的就是“ 窗架”,且有更为详细的描述。

[var1]

[var1]

△ 《战国中山国灵寿城》封面、配图

从这个报告的题目我们还知道了一件事,这个遗址它是1975-1993年之间挖掘的。也就是说,按照最早的算挖了都快半个世纪了, 如果是如此一件石破天惊的战国折扇文物,为要等到2011年的贴吧、2022年的孟晖才来“以正视听”呢?考古队这么多人,有一个算一个,自己发表不香吗?

然而,直到近几年,官方文博机构发表的内容中,就没看到有哪个将这件文物视作“折扇”起源,更不使用“ 扇架”这个命名,都是使用考古报告中的“ 窗架”。这些还不够说明问题吗?

[var1]

[var1]

[var1]

△ 文博公众号截图

3

尊重历史真相,才是光大中华文明

当然,孟晖这篇的《孟晖:谁说折扇从朝鲜半岛传入中国?》为什么会被写出来、为什么会拿来吸引研究,大家都知道。问题在于,真的可以达成那些所求吗?

我一直认为, 祖宗阔过,不如孙子争气。这句话不是为了否定祖宗很阔,而是希望大家可以客观看待先辈们的荣光,尤其是有些用力真的是不必要的,用力过度就显得很棒子了!

最后,说几个很浅显的道理——

证明题也不能双标。

明显案例就是《 复原汉代的「合欢扇」?呔!我瞧你分明是个没多少岁的西洋货色! 》里提到的,《怨歌行》中的“合欢扇”一般都是说“团扇”,如果有人要拿去算作折扇,这属于跟团扇“抢历史”。毕竟班婕妤的诗句不能既用来证明团扇的历史又用来证明折扇的历史,拿去证明折扇了,团扇就没了。有些人可能希望用这些方式证明中国的折扇历史比日本久远,能不能成功不清楚,但“团扇”却先被他们“牺牲”了。

而这件活动窗架,也明确写了“ 此件器形较特殊,以前未见过”,也就是说它如果证明折扇就不能证明窗架。可能有人觉得,折扇这个证明题更重要,毕竟很多人就只认识折扇了,就像那些见什么就念叨“科技与狠活”的人会觉得化学是一种罪过,全国都不要发展。

简单不等于能被发明。

可能很多人觉得,绕了这么一大群是不是想说中国人没有日本人、朝鲜人聪明,因为他们发明了折扇。其实历史上很多东西,用后人上帝般的眼光去看,都不难,但是古人就是不造。原因很简单,没有这个需求。

我在《 从「司南」之争说起:不再互相“商榷”的学界,失去了好多光彩… 》里引用过孙机的一段话,可以再贴一次——

有些相当有用的器物,尽管在社会上有需求,尽管在技术上能做到,可是在历史上却并不是只要道理讲得通,就一准能制造得出来。研究历史必须尊重史实,研究物质文化方面的发明创造,必须拿出可信的证据。……一种新器物的出现,客观条件固不可或缺,而主观认识也必须突破原有的框架;这才是发明。——孙机

要记住, 古人不是为了你跟别人吵架而发明创造的,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为自己而生活

历史的“捞孙”。

很多人囿于“最早”这个荣誉之中而忽略了,事物的最终流行和“最早”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大,尤其有些古代的发明创造更多是需求驱动的。

而且,说个残忍的事儿,你是恰好投胎到了某个国家某个民族,别就觉得理应自己沾光。说白了,这些人想的才不是什么民族的荣耀、祖国的辉煌, 只是想要不劳而获的继承权罢了。这种人,就是历史的“捞孙”。

再说一个残忍的事儿,我要把主题绕回来。

我们今天谈的这件文物,是中山国的。还记得最前面提的,它可能是皮帐上使用的。所以,你们猜,它为什么被设计制作成活动的?

[var1]

[var1]

△ 圆形帐复原构想图,出自《战国中山国国王之墓》

唉,今天又得罪人了……

[var1]

感谢阅读,喜欢请记得分享哦^_^

※ 如无另外标注,文章为 春梅狐狸 原创,如有疏漏欢烦请指正,文章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转载须经授权并支付稿费;

※ 所使用的图片、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相关事宜。

* 最近的文章 *

昨日「立冬」:实不相瞒,每一个节气都是朋友圈告诉我的!

学者们为何总是更关注少数民族服饰?

萨马系民族「巴瑶人」「加马马人」的传统服饰 | 菲律宾南部系列⑬

我是如何在看一场「复原秀」的?

「萨马尔人」的传统服饰 | 菲律宾南部系列⑫

-

春梅狐狸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老将廉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诸将中,廉颇的名气很大,这与他和蔺相如合演的那出“将相和”有很大关系。在将相和的故事中,他创造了负荆请罪这个成语,这让廉颇身为名将,却在战功之外,另有名垂千古的法宝。 在习惯上,人们都把廉颇看成老将,比喻一个人老当益壮时,也往往说他勇似廉颇。廉颇老当益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些都不假,但若说他

  • 打破固有认知,其实秦统一六国前文字的差异真的没有这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大家和东叔一起看看,“书同文”之前,文字的差异到底有多大? 秦王“书同文” 许慎描述战国文字异形情况之严重说:“其后(指孔 子以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 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而《汉书·艺文志》载:“古制书必 同文,

  • 万万没想到,神话之书《山海经》竟然这么有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说起《山海经》,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一部保存了大量古代神话故事的书,其实它的内容完全不止于此,历代前人对它的定位也多种多样。比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这是一部记录九州山川中“怪物”的书;班固《汉书·艺文志》则认为它是一部涉及历法、占卜等神秘文化的书;刘歆《上 〈山海经〉表》把它看作地理和博物

  • 燕国一边策划合纵攻秦,一边又和秦国联姻,其他诸侯国没意见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秦孝公当上国君之后,便发布了求贤令,随后那几年,秦国便开始了热热闹闹的改革事业。看着西方的秦国国力与日俱增,东北的燕文公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也开始有意地求贤纳谏,开始大力发展燕国。图片来自网络,侵删燕文公二十八年,处处碰壁的苏秦来在燕国闲居了一年,终于和燕文公见上了面。这时候,秦孝公已经去世了,

  • 悦读 | 孔子的一生——天不生仲尼 万古如长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博物馆有“大哉孔子”常设展览,其中的“孔子的一生”展厅,通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史实,为大家展示了孔子从少时立志到壮年出仕,从诲人不倦到圣集大成,波折起伏,却又坚定从容的一生。君子好礼孔子幼年就表现出了对礼的兴趣,在游戏时经常用俎、豆等礼器演示祭祀的过程,模仿祭祀的礼节。青年时,孔子曾做过管理仓库

  • 中国绘画艺术的笔墨春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点击进入[var1]公元1125年,是中国北宋王朝的末年。这个存在了160多年的王朝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强大攻势下,此时已经完全失去了抵御的能力,走到了它的尽头。 也就在这一年,宣和御用画家张择端画完了他的《清明上河图》。当承送内廷的宦官带着张择端历数年之久完成的画作,带着画家获幸的希望,小心翼翼地穿过

  • 孟子为什么被称为亚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孔孟”,自古以来,孔子和孟子总是连在一起的,甚至山东都被称为孔孟之乡。孔子是圣人,其人其说我们耳熟能详,在孔子闪耀的光芒下,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为什么会被称为亚圣,你知道吗?孟子其人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

  • 齐文化线上小课堂第1期:管仲的名气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我们淄博有着璀璨悠久的历史和令人骄傲的齐文化,可是大家知道吗:一个流落他乡的贫寒之士如何当上大国宰相?一个畏首畏尾的战场逃兵怎样缔造百战百胜的军队?一个经营不善的破产商人如何带领百姓发家致富?一个遭到三次解聘的蹩脚听差怎样开创称霸诸侯的千秋伟业?他是孔子心中的“仁者”、诸葛亮口中的“智者”

  • 怼天怼地!喷完人还收钱?你不知道的孟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怼诸子、怼君王、怼天怼地[var1]他说“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意思这三位圣人都很牛X,接下来就看我比比。“息邪说”、“正人心”。什么道家、法家、墨家、纵横家、农家,通通不放在眼里。他还说:“如果君王拿我当草芥,那么我把君王当仇敌;如果君王不听

  • 走在信阳——漫谈楚国的临时国都~城阳城的最后君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到春秋、战国期间,各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筑城活动更为增加,除建新城外,修补与扩建工程亦见频繁。这时的城市,已不仅是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与居民聚集之处,而且也是封建等级的象征。[var1]信阳“楚王城”,是楚武王破申后修筑的一座屯兵城,是当时楚国的军事重镇。初名负函,在楚昭王时期专为收容蔡国难民而建造